《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後感

2022-01-01 02:42:09 字數 1551 閱讀 4376

文峰小學葉雄發

銅鏡在中國古代主要是人們用來照面飾容的器具。古代銅鏡工藝源起於原始社會末期的齊家文化,至清玻璃鏡普及後退出歷史舞台。它既是實用器具,又是具有審美特徵的工藝品。

在現象學這一視域中,對古代銅鏡工藝展開審美觀照,使之去蔽,乙個它所關切的生存世界才得以呈現。古人云"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暑假期間,認真閱讀了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德儒等著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一書,讓人我感覺這本書是一面觀照我們日常教育生活的銅鏡。

讓老師對教育生活中現象有了更多的啟迪,能科學看待它,並從容處理它,從而產生教育效應。

一、心理學並不是那麼深奧

從書本代序中,作者以乙個非常形象的建構主義童話《魚就是魚》讓讀者一下子就消除了對心理學的畏懼感。後面作者對每一條效應的闡述,一般都是先講乙個與本效應有關的事例,然後從心理層面上具體分析"闡述這條效應的概念"作用,最後作者例舉乙個教育教學生活中的事例具體說明該怎麼運用這樣一條效應。 雖說這是一本介紹心理學知識的書,但是作者的這種講述方法既給讀者一種輕鬆閱讀的愉悅感又使讀者獲得一種理性的提公升。

如乙個學生特別調皮,經常調皮搗蛋,在我們的心中就會給他定位為差生。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就會帶上有色眼鏡。其實即便是再調皮的孩子他也一樣有上進心,也會期待得到肯定,作為教師如果只是一味地否定,這對孩子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其實就是"馬太效應",即定勢心理,這是我們常有的心理。

二、心理學對教師自身建設的重要性

古人說"教然後知困",教師不是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暴露出的弊病肯定不在少數,那麼我們該怎麼對待這些困惑和毛病呢?希臘大哲蘇格拉底說"自知無知所以求知",教師不是"生而知之者",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以填補無知,糾正錯誤,這樣才能盡量避免在教育工作中犯錯。教師應該是終身學習者,而要學習的物件,就包括心理學的知識。

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學生與教師的關係,類似於患者與醫生(來訪者和當事人)的關係。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都能選擇自己未來的生活,都有度過難關的能力。學生都能解決自己的學習問題,關鍵是在他有困難時,要有人給他同情、認可和鼓勵,促使他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教師要扮演的,其實就是這樣的同情者、認可者和鼓勵者的角色。

作者所選出的這 64條效應都具有現實的意義,"專家記憶的優勢效應" 給我們指明了一條將學生記憶的東西凝成意義組塊以提高記憶效率的捷徑;"超限效應"給我們說明了在教育中要把握好"度"的問題,"過猶不及"與"物極必反"都不會產生較好的教育效果;"霍桑效應" 告訴我們只有真正關注學生才能使學生真正投入地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強烈地感受到這其實也是乙個照鏡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有哪些是真正從學生的心靈深處出發,並取得切實效果的;有哪些是違背了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以教育的名義做了反教育的事情的。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教師地位認識的不斷提高,教師單純"教好書"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現代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這就要求教師有良好的心理學素養。時代賦予了教師更艱鉅的歷史任務和使命,教師需要掌握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發展,以良好的心理學素養為基礎,引領學生健康成長。而其中《教育中的心理效應》就是一本好書。

一本好書就是一杯好酒、一杯好茶,它是作者智慧型的結晶,是我們精神的食糧。它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王慧慧《教育中的心理效應》讀後感

王慧慧讀了劉儒德等寫的 教育中的心理效應 這本書,感到受益匪淺。該書主要通過教學情景,用科學的心理學的方式對其進行剖析,講述,並為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學保障。這一部分從心理學角度揭示的教學規律,無論是對於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有很大的幫助。如 系列位置效應表明,如果學習材料中...

《路西法效應》讀後感 讀後感

拒絕 擁抱美好 讀 路西法效應 有感 時光沉電 傾聽一段時光,品讀一種人生,感受乙份溫暖。各位同學早安!歡迎大家收聽 立人之聲 我說 我是光電學院本科2017級立人班學生熊宜松,今天將由我擔當經典導讀人,此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本好書 路西法效應 這本書講述的是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利普 津巴多關於人...

心理讀後感

登天的感覺讀後感 近日拜讀了哈佛博士岳曉東的 登天的感覺 使我感觸頗多。作為人類,最強大的 是什麼?或許有人會說是槍枝,有人會說是核彈,有人會說是知識,有人會說是生產力。我以為,最強大的 來自於心靈,乙個武裝到心靈的人是不可戰勝的。此前我對心理這一門學科並沒有太多深入的了解,閱讀完著本書後,對心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