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心得體篇

2021-12-30 20:34:41 字數 1302 閱讀 5739

《大學》心得

體篇《大學》首篇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

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我個人以為此段文字的核心在一止字。止者至也。即做事應達到的標準。求學態度應達到什麼標準呢?

《詩經》裡有乙個很好的例子。《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

赫兮宣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就是說學習首先要向磨象牙、磨玉石的工匠一樣精心恆久,還要莊重光明,

否則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學習精神確立後,再研究學習的方法。就是要近道。即所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再加一條,要做到知崇禮卑。崇是崇高的意思。禮者,履也。就是走路。卑者

再加一條,還要做到知崇禮卑。崇是崇高的意思。禮者,履也。就是走路。卑者, 卑下也。

意思是智慧型要尋求高遠,著手要從腳下做起。

再進一步,什麼樣的智慧型配得上高遠呢?要明明德。明德為何物呢?我認為即《易經》中所謂「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非此無以當之。唯有胸懷包含天地者才可探討之。正如佛祖於

《楞嚴經》中雲:「譬如澄清百千大海,棄之,唯認一浮浀體······」佛說我們眾生那個本體如大海一般,

不知比太平洋大多少.你的神身體在那不過就那麼一點,我們反而把大的拋棄了.只守著那一點.這樣即是顛倒眾生.

即違背了明德.

在下一步呢?要做到止於至善.王陽明所謂「知行合一」,明明德是知的層面,知道了還要有行動,即止於至善。

否則項羽當罵錦衣夜行了。佛家有個修證三部曲與此相應,即見地,修證,行願。明明德即是見地,止於至善則對應

著修證與行願。

這還只是個方向,想朝著這方面走還需要有相對應的素質,即定與安。定即定力,定力的產生不僅在於

知止,還要知命,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何以知命呢,看一下孟子說的「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

則知天矣。存其心,盡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

立命也。」孟子說要盡查自己的本心,

就會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自己的本性了再拿來對應生活的境遇,就能明白什麼叫天命。無成有終的執行,

不問回報貫徹一生,即是立命。也才能算是有定力了。如能再進一步,看破顛倒眾生,便可接近《莊子·逍遙遊》

裡那個宋榮子「舉世而譽之不加勸,舉世而非之不加阻。」這是定字。下乙個是安字,心無所安也就無所立。

譬如搏擊,手不安於身,身不安於腰與股,腰與股不安於足,何以克敵。《易經》雲「君子安其身而後動,

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就是這個道理。此外,還要再加一「恆」字,《易經》雲「立心勿恆,兇。」

大學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兩篇

一 這是我第一次正式與社會接軌踏上工作崗位,對於我來說,所面臨的是知識不紮實,工作經驗不足等諸多問題。因此剛來報到時懷著一顆忐忑的心,害怕自己不能勝任工作。我們已不再是單單的學生身份,而要做乙個有擔當的職業人。我們要在不知所措中找到方向,學習學校所學不到的知識。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能在大二期間參加社...

讀書心得體會兩篇

一 莎士比亞說過 生活裡沒有了書籍,就像沒有了陽光 智慧型裡沒有了書籍就像鳥兒折斷了翅膀。列寧也曾說過 書籍是巨大的力量。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的一句名言。不管怎麼說,這些名人名言都充分表現了書對人類的重要性。的確,書對人類真是太重要了。沉淪的人可能因一本好書而變得熱愛生活,心裡充滿仇恨的...

師德心得體會兩篇

自我教書以來,已近四年了,回首這麼多個日日夜夜,我漸漸熟悉了教師這個行業,默默耕耘中也漸漸有了一些收穫。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師德師風教育活動是改善教育發展環境,轉變教育系統工作作風的內在要求,也是促進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通過此次學校組織師德師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