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在美國 讀後感

2021-12-30 10:48:01 字數 1569 閱讀 5563

這兩天看完了《素質教育在美國》這本書,書的作者是旅美教育學專家黃全癒,同時他也是位父親。在這本書中,作者以自己的兒子礦礦在美國的學習經歷為素材,通過乙個又乙個生動鮮活的案例分析,向我們剖析了中美素質教育的差距。

作者在書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乙個問題:「中國的中學生屢獲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獎,但中國高校從來沒有培養出獲諾貝爾獎的人才,這是不是中華民族的乙個『百慕達三角區』似的迷惑?」對於這個問題,作者沒有明確的回答,而是提出了十個引人深思的問題:

(1) 創造性能不能教?

(2) 能不能用左手寫字?

(3) 要不要投自己一票?

(4) 老師能不能有錯別字?

(5) 要不要教育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6) 到大學階段方做學問嗎?

(7) 教育要不要平等?

(8) 要不要懲罰孩子?

(9) 幾個值得思考的教育觀念問題

(10) 幾個值得思考的教育體制問題

從素質教育的本質來說,有些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比如,能不能用左手寫字?回答自然是肯定的。

有些教師為了追求形式上的整齊劃一,要求學生統一用右手寫字,表面上看是個小問題,實質上是壓抑個性,抑制人格發展,無形中對學生造成內傷,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理念。

在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乙個問題是:創造性能不能教?作者把剛到美國有著繪畫天賦的兒子送進了乙個繪畫學習班,可是在這個班裡,兒子卻無法落筆畫畫,因為老師什麼都不教,只讓學生塗鴉似的亂畫。

甚為不滿的作者立即讓兒子退出了這個「誤人子弟」的繪畫班。可是一段時間之後,作者發現,美國孩子在繪畫的時候有著充分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從不問「像不像」,而是問「好不好」,也就是畫得獨特不獨特。而中國孩子評判一幅畫好壞的標準卻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師的畫,像不像現實中的實物。

如果沒有乙個參照物,他們根本無從下筆。

作者認為,所謂「創」,就是打破常規,所謂「造」,就是在打破常規的基礎上生產出具有現實意義的東西——包括方法、理論、產品、事物等。從「像不像」可以看出,中國孩子缺乏創造力,我們的訓練模式是經由學生的手把老師的樣板「影印」下來,沒有「心」的參與,怎麼可能畫出自己的畫?連「創」都沒有,何談「創造」?

美國孩子學繪畫則截然相反,老師往往不設樣板、不立模式,讓孩子在現實生活到內心想象的過程中自由地「構圖」,孩子自由發展和思考的空間得到拓展,創造力也能得到提公升。

中國孩子缺乏創造力也是有原因的。首先中國的傳統文化數千年來從未把學生看作教育的主體,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是被傳道、被授業、被解惑的物件。學生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始終處於被動的地位。

其次中國的應試教育模式、公升學壓力也不會給學生提供創造力發展的土壤,學生只是被填的「鴨子」,同樣是被動的,因而缺乏一種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

有中國老師問「創造性能不能教?」作者認為創造性是潛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層面的特質,無法從老師傳給學生,所以創造性不能教,只能培養。「創造性就像種子一樣,它需要一定的環境:

包括土壤、氣候、科學的灌溉、施肥、培養才能發芽、生根、開花、結果。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去創造這樣一種適合培養學生創造性的環境。」因此,培養創造力應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核心,是初級教育和高階教育這兩個階段必須貫穿一致的核心。

《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中,中美教育的比較能給我們帶來很多對中國素質教育的反思,對於我們成為怎樣的教師,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素質教育在美國》讀後感

素質教育在美國 讀後感徐新燕這兩天大致瀏覽了 素質教育在美國 這本書,作者黃全癒是一位在中國的教育中成長,在美國的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作者對中國和美國的教育都有著深刻的體會和思考,尤其是當他的兒子礦礦親身經歷了美國的教育之後,作者對中美教育的體會和思考更加具體,更加全面。因為還沒看完,給我影響最深...

美國的素質教育讀後感

一 創造性能不能教?在許多中國教育工作者的認識中,創造性是可以 教 出來的。創造性思維是可以 訓練 出來的。作者認為,創造性是 創 與 造 兩方面的有機結合。所謂 創 就是打破常規,所謂 造 就是在打破常規的基礎上產生出具有現實意義的東西 包括方法 理論 產品 事物等。也就是說,創造必須具有兩個要件...

《素質教育在美國》讀書報告

其實我早在大學期間就已經拜讀過這本書,也寫過這本書的讀書報告,但是經過近一年的教學實踐後,對這本書有了不一樣的感受。許多當時沒有得出的一些感受,現在有了,而以前有的感受,現在更具體 形象了。素質教育在美國 這本書,這幾行字很容易得就吸引了我,中國的學生屢獲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獎,而當今中國尚未培養出獲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