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綜合野外實習報告

2021-10-15 08:02:56 字數 5200 閱讀 5615

年級:2012級2班

專業:地理科學專業

學號:1241212

姓名:李庭樂

實習指導教師:張立峰李筱琳李蒙

2023年9月2日

第一章土壤地理學實習

這次土壤地理實習的路線是從丘陵地區到山前台地再到平原地區。具體是先到四平的葉赫地區再到四平市區外環路最後到遼寧省的昌圖縣地區。

山前丘陵——山前苔地——平原

第一節土壤的形成過程

土壤的形成是在地質物質大迴圈和生物小迴圈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1.物質大迴圈:

裸露在地表的堅硬的岩石,在陽光的照射和大氣降水的淋濕下,進行不同程度的物理風化,化學風化,其結果導致岩石由大變小,由粗變細。其形態和化學結構發生變化。風化過程中釋放出來的大量營養元素,在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作用下,匯入附近的江、河、湖、泊。

甚至是海洋當中,慢慢形成沉積岩,然後沉積岩在地球內應力的作用下,再次出露海面,再接受陽光照射和降水淋濕等迴圈過程。這樣完成了地質物質大迴圈。

2.生物小迴圈:

上述地物質大迴圈結果使堅硬的岩石變成疏鬆多孔的母質。在疏鬆多孔的母質中,先出現的是細菌,然後是低等生物,如苔蘚、地衣。低等生物的出現使母質出現養分,慢慢的,高等植物出現,而高等植物的出現,最終促使母質逐漸轉化為土壤。

這個過程叫生物小迴圈。

第二節丘陵上的灰棕壤

時間:2023年8月21日上午11:05 陰天

地點:轉山湖水庫岔路口到石嶺公路2000m處

1.成土因素

氣候:溫帶半濕潤向濕潤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

生物:針闊混交林(油松或黑松)

地形:丘陵上的平亢地

母岩和母質:花崗岩且有紫色和白色泥岩入侵

2成土過程

以黏化過程為主是指在高溫多雨氣候條件下,原生礦物大量分解形成次生黏土礦物,在降水條件下,黏粒向土壤中下層移動並逐漸澱積起來。

3.土體構型(o-a-b-c)

o層:枯枝落葉層,厚度3-5cm

a層:腐殖質層,厚度0-25cm;呈灰黑色;根系較多;以砂質為主,通透性好;土壤結構團粒狀結構

b層:澱積層,厚度35-55cm;灰棕色;根系較少;土壤結構團粒狀結構

c層:母質層,50cm以下;呈黃褐色;無根系

第三節山前台地上的黑土

1、巨豐磚廠

時間:2023年8月22日上午09:20 晴

地點:四平外環路上的巨豐磚廠

(1)成土因素

氣候: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生物:森林草原草原植物,現已開墾為農田

地形:山前台地

母岩和母質:黃土狀的亞黏土

(2)成土過程

一是強烈的腐殖質累積過程,主要在夏季高溫多雨,微生物活動強烈,土壤中有機質在微生物累積下釋放大量n、p、k等元素,放大量的氧氣,為植物礦質化過程。冬季是以有機質腐殖化過程,冬季寒冷漫長,微生物活動微弱,有機質不能徹底分解,而以腐殖質形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累積土壤中,從而形成暗色表層。

二是徹底脫鈣過程:由於黑土分布區降水比較充足,不僅可以使土壤中na和鹽淋失掉,相對來說,比較活躍的ca鹽和mg鹽也淋失掉,所以黑土無鈣積層,鈣積層是區分黑土黑鈣土重要標誌。

(3)土體構型(a-b-c)

a層:腐殖質層,厚度0-40cm;呈灰黑色;根系較多;土壤質地壤質偏粘重;土壤結構團粒狀結構;腐殖質層較厚是因為黑土屬草原土壤,黑土原屬於溫帶草原向溫帶森林過渡的土壤

b層:澱積層,厚度40-70cm;灰黃色;根系較少;有少量鐵錳結構;土壤結構為塊狀結構

c層:母質層,黃土狀的亞黏土;厚度75cm以下;呈黃褐色;無根系顏色為淡黃色,該土壤剖面通體無碳酸鹽反應,說明不僅可溶性的鈉鹽,鉀鹽被淋失了,相對活躍的鈣鹽和鎂鹽也全部淋失。

2、條子河九隊

時間:2023年8月22日上午10:35 晴

地點:四平外環路上紅鋼到大房身鄉道條子河九隊中路右側100公尺

(1)成土因素

氣候: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生物:森林草原植物,現已開墾為農田

地形:山前台地,漫崗地

母岩和母質:砂岩夾紫紅色泥岩

(2)土體構型(a-b-c)

a層:腐殖質層,厚度0——30-40cm;呈灰黑色;根系較多;土壤質地壤質偏粘重;土壤結構團粒狀結構;腐殖質層較厚是因為黑土屬草原土壤,黑土原屬於溫帶草原向溫帶森林過渡的土壤

b層:澱積層,厚度30-40——60-70cm;灰黃色;根系較少;有少量鐵錳結構;土壤為塊狀結構

c層:母質層,砂岩夾紫紅色泥岩;60-70cm以下;白色砂岩夾紫紅色泥岩,該土壤剖面通體無碳酸鹽反應,說明不僅可溶性的鈉鹽、鉀鹽被淋失了,相對活躍的鈣鹽和鎂鹽也全部淋失。

第四節平原上的黑鈣土

時間:2023年8月23日上午10:05 陰

地點:四平至雙遼的303國道滿家橋右側200公尺

(1)成土因素

氣候:溫帶半濕潤向半乾旱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

生物:厚生植被是典型的草原植被,以羊草為主,羊草葉量多,營養豐富,羊草為禾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濕潤的砂壤質聚鈣土和黑鈣土,多生於開闊的草原,起伏的低山丘陵,河灘和鹽鹼地等,它的根莖穿透侵占能力很強,是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物。

地形:平原

母岩和母質:黃土狀亞砂土

(2)成土過程

一是強烈的腐殖質累積過程

二是明顯的鈣積過程,該地區由於降水不是很充足,蒸發作用又強。有限的降水只能將土壤當中易溶性的鈉鹽、鉀鹽被淋洗,而相對活躍的鈣、鎂等鹽類只能部分淋失,部分殘留於土體中,並在土體的中下部相成乙個碳酸鈣和碳酸鎂相對富集的鈣積層。

(3)土體構型(a-b-c)

a層:腐殖質層,厚度0-50cm;呈灰黑色;根系較多;土壤質地壤質偏砂;通透性較好;土壤結構團粒狀結構;通體無碳酸鹽反應

b層:鈣積層,厚度50-92cm;灰黃色;根系較少;土壤結構比較緊實的塊狀結構;該層次有明顯的碳酸鹽反應

c層:母質層,黃土狀亞砂土 92cm以下

第五節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腐殖質分布情況的對比

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腐殖質分布情況比較: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相對於土壤中腐殖質的積累作用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腐殖質的含量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情況是不同的。木本植物主要是依靠地表凋落物歸還 ,枝落葉歸還,而草本植物是地表凋落物是地下根系共同歸還。

森林土壤中腐殖質主要是以枯枝落葉的方式歸還於土壤層,土壤腐殖質層深度銳減,即土壤腐殖質的表聚分布型,而草本植物每年其植株的主體部分死亡後都歸還於土壤,既有地上部分歸還又有地下部分歸還,根系歸還的部分集中在0-30厘公尺或50厘公尺的土體中上部,這樣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腐殖質層隨深度逐漸遞減,即土壤腐殖質的舌狀分布型。

第六節沙地樟子松

時間:2023年8月23日上午11:30 晴

地點:303國道四平至鄭家屯段遼寧省昌圖縣付家鎮附近的付家林場,有平原過渡到沙地。

樟子松人工母樹林簡介

樟子松人工母樹林始建於2023年,坐落在付家林場種了林分場,距付家屯四公里,位於平齊鐵路的黑城子乘降所至付家屯火車站之間的鐵路兩側,規劃十乙個大區,三十三個小區,面積4500畝。截止2023年來儲存28-34年生母樹,77.716株加權平均樹高9.

45公尺。胸徑為23.40厘公尺,最大樹高已達12.

43,胸徑為30.60厘公尺。母樹林於2023年初結實,到2023年末累計採製種子8000千克,除了解決本縣本場育苗用種外,多年來沒支援本省其它市縣以及新疆、內蒙古、吉林等省區累計4150千克。

第七節葉赫白漿土

時間:2023年8月20日下午14:00 晴

地點:轉山湖書庫大壩下300公尺

(1)成土因素

氣候:溫帶半濕潤和濕潤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白漿土通常在溫帶形成。

生物:五花草塘植物種類多,草量大

母質和母岩:河流相的沉積物

地形:一級階地,階地兩側的山上位泥岩和細粒砂岩。

(2)成土過程:

白漿化過程:在河流邊緣水的流速慢,細粒物質沉積下來,澱積成乙個粘土層,後來地殼下沉,河流改道,在其上沉澱下來粗粒物質,而其下面形成的粘土層在降水後阻擋水分下滲,很容易形成還原環境,在還原條件下土壤中的鐵、錳被還原,形成低價態的鐵錳,它們具有流動性,當水分過多時,一部分低價態鐵錳以側滲方式流出,**太鐵錳被低價態還原,形成白漿層。

(3)土體構型(a-e-b-c),

a層是腐殖質層0-20厘公尺左右,顏色呈灰黑色,有大量根系,

e層是白漿層20-50厘公尺,顏色灰白色,有少量的根系,

b層是澱積層50-90厘公尺土壤比較緊實的塊狀結構,

c層母質層90厘公尺以下,黃土狀亞粘土。

第八節山門水庫天然次森林

山門的植被是天然的次生林,地表植被主要由喬木、灌木和草本植被構成,種模擬較多,枯枝落葉層比較厚,生物歸還量大。植被和昌圖縣付家鎮附近的付家林場,對比,種模擬較繁多,因此降水降落到地表前,可以分別被喬木、灌木和草本植被所截流,所以侵蝕性較弱,,保水能力較強。

第九節母質因素對土壤發育的影響

.母質對土壤土質形成的作用

(1)母質的機械組成直接影響到土壤的機械組成,礦物組成及其化學成分;從而影響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土壤物質與能量的遷移轉化過程。

(2)非均質的母質對土壤形成的影響較均質母質更為複雜,它不僅直接導致土體的機械組成和化學組成的不均一性,而且還會造成地表水分執行狀況與物質能量遷移的不均一性。

(3)母岩種類,母質的礦物與化學組成,不僅直接影響到土壤的礦物元素組成的物理化學特性,而且對土壤形成發育的方向和速率也有決定性的影響。

第十節團粒結構土壤為什麼適於農業生產

(1)具有團粒結構的土壤孔隙的比例較為適宜,且在土壤中的分布均勻。

(2)在土壤團粒之間為非毛管孔隙,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而在土壤團粒內部則為毛管孔隙,使土壤具有良好吸水,蓄水與保肥效能,這樣較好的解決了土壤水分與空氣同時存在的矛盾。

(3)具有團粒結構的土壤,這是因為團粒結構表面的有機質在好氣微生物作用下,有利於養分的釋放和**;同時,在團粒結構內部有機質則以嫌氣性分解為主,分解過程相對緩慢,這有利於養分的儲存。

(4)具有團裡結構的土壤具有粘著性,粘結性和可塑性均較小,這也有利於耕作。

第二章植物地理學實習

第一節吉林師範大學校內植物

時間:2023年8月20日下午晴

地點:吉林師範大學校內

實習內容:植物地理實習植物種類識別

序號植物種類別名所屬科種

01. 大刺菜薊菊科

02. 水稗草稗禾本科(糧食作物,糧食作物大部分屬於禾本科)

03. 莧菜莧科(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的功效)

04. 鐵莧血見愁大戟科

05. 金銀花忍冬忍冬科

06. 車軸草香車葉草茜草科(三葉草,牧草作物)

07. 刺柏松科、柏科

自然地理綜合野外實習報告

概述本次自然地理綜合野外實習活動是在2010 2011學年大二地理課程的氣象 土壤 植物 綜合自然地理等課程學習完成後,於2011 7 10 2011 7 14,在陳智文老師和張立峰老師的帶領下,和全體09級地理科學同學,在四平周邊地區,主要針對土壤和植物的實習活動,涉及氣象 地貌 地質 生物等諸多...

自然地理綜合野外實習報告

年級 2012級2班 專業 地理科學專業 學號 1241212 姓名 李庭樂 實習指導教師 張立峰李筱琳李蒙 2014年9月2日 第一章土壤地理學實習 這次土壤地理實習的路線是從丘陵地區到山前台地再到平原地區。具體是先到四平的葉赫地區再到四平市區外環路最後到遼寧省的昌圖縣地區。山前丘陵 山前苔地 平...

Ly自然地理綜合野外實習報告

姓名 學號 2011年9月1日 本次在四平周邊地區進行的自然地理綜合野外實習,以觀察土壤剖面 辨認植被型別 氣象氣候為主要學習內容。在為期四天的野外實習中,我們先後 了丘陵上的灰棕壤 山前台地上的黑土 平原上的黑鈣土 砂地上的樟子松 葉赫白漿土,以及學習了辨認植物,區分森林土壤與草原土壤的區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