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自然地理綜合野外實習計畫

2021-03-04 03:23:35 字數 3525 閱讀 9300

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院領導:

根據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計畫要求,2012級地理科學專業學生需要在2013——2014學年第一學期9月安排進行自然地理學(主要為地質地貌學)的綜合野外實習,實習地點選擇為太行山南段的林州林慮山區域,實習時間為一周,擬實習計畫安排如下

一、實習目的與任務

1、通過野外實習,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了解和掌握有關自然地理野外調查儀器和工具(羅盤、海拔儀、地質錘、***、放大鏡、小刀、瓷板、錘子、土壤環刀、鏟、鑽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調查全過程的程式與方法,包括資料的蒐集、野外觀測記錄、標本與樣品的採集、資料的綜合分析整理等。

2、培養學生閱讀地質圖、地貌型別圖、土壤型別圖,通過分析了解林慮山區域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和土壤生物的分布規律;掌握南太行山的主要地質構造、地貌型別和地質發展歷史,了解河流的發育過程,了解外營力作用下的地形發育特點了解地質、水文、氣候、土壤與植被等對地貌形成的影響。了解區域資源和災害型別及分布概況。

3、培養學生學會野外仔細觀察林慮山區主要岩石、礦物、構造的主要特徵,重要自然地理、地質現象,並準確、完整記錄所觀測到的現象、特徵和資料,標本與樣品的採集方法,學會初步分析有關現象、特徵形成的原因; 掌握確定地殼運動的一般方法和地質歷史變化。

4、初步了解太行山植被型別和代表性植物的種屬,觀察植物生態與環境的關係;使學生學習掌握植物群落調查的樣方方法和記錄專案;觀察太行山植物群落演替規律,觀察記錄太行山山地自然垂直帶譜的分布。

5、了解土壤剖面的選擇和觀測及對土壤組成、結構等特徵的形狀描述和化學性質的簡易測定。

6、掌握地質路線調查、礦物岩石標本的採集、地質剖面圖的繪製方法;掌握土壤剖面的選擇標準和土壤性狀的分析描述專案;了解植物樣方法的調查方法和調查記錄專案

7、從綜合內容上,重在華北平原-林州盆地-太行山麓水平地帶性野外觀察:主要考察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棕壤、暖溫帶半濕潤森林草原-褐土、暖溫帶灌木草原-山地土壤(淋溶褐色土)等水平地帶性規律。

8、認識太行山區主要自然地理過程,了解林州盆地、雲台山的形成歷史和現代環境,掌握第四紀沉積、流水峽谷地貌、黃土地貌、喀斯特地貌、林州盆地和太行山麓洪積扇的時代和成因,認識黃河階地的形態與特點及其形成過程

9、了解人類擾動下的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了解水利工程的環境效應

二、具體實習內容

1、實地考察了解南太行山山區域地質地貌概況;野外正確辯別三大類岩石(沉積岩、變質岩、岩漿巖)、侵入巖與噴出巖及其中主要礦物型別;正確使用羅盤等裝置識別和確定南太行山典型岩層、構造及其產狀要素、接觸關係;根據實習調查資料,分析太行山地殼運動的一般特徵;

2、認識太行山主要的地貌型別及其特徵;太行山峽谷水系發育與變遷,地貌與岩性、斷裂的關係,觀察地貌的分異與分布規律;觀測山區河流沉積物特徵;調查以石板溝、漳河、紅旗渠附近的河流地貌型別及其特徵;調查太行山的第四紀冰川遺跡、冰川地貌型別、特徵及其分布

3、考察本地區植被型別及組成、結構動態、分布規律;考察植物分布與岩性的關係,觀察山地與平原(低地與高地)、陽坡與陰坡植被特徵,分析植物生態和環境的關係。

4、觀測當地的土壤剖面,第四紀黃土剖面觀察,採集和處理土壤取樣;測定土壤的機械組成、結構特徵和ph值;根據土壤剖面分析土壤的成土過程。

三、實習日程安排與觀察內容

第一天安陽——林州市----蜜蜂山

1.中奧陶統(o2)石灰岩及其標準化石—珠角石化石。

2.長岩侵入體、閃長岩。

3.接觸交代變質作用及其變質帶的矽卡巖化、石灰化、大理石化,變質礦物石榴子石、變質赤鐵礦—鏡鐵礦。

4.丘陵地貌及岩溶作用(地表水對石灰岩的侵蝕作用),岩石的球狀風化。

第二天林州——石板溝——弓上水庫——河澗河谷

1.觀測太古界震旦系及早古生界各統地層和岩性;觀測第四紀沉積物和新構造運動所形成的河谷階地等。

2.測定岩層的產狀。

3.觀測褶皺、斷層、節理等地質構造。

4.觀測河谷地貌、河漫灘、階地及曲流。

5.觀測第四紀沉積物和河谷階地

第三天林州——桃園渡口——黃花山谷

1.觀測輝長岩和輝綠岩侵入體。

2.侵入體與上覆地層的侵入接觸關係及其熱水溶液形成的蛇紋石化大理石、花崗岩偉晶巖脈。

3.混合巖化作用及其太古界雲母片巖。

3.沖溝地貌、嶂谷地貌、山麓洪積扇以及洪積裙。

第四天林州——漳河河谷——紅旗渠博物館

1.花崗片麻岩及混合巖化作用。

2.震旦系和前震旦系地層的沉積接觸關係及構造底礫岩。

3.中山地貌、河谷地貌和漳河河谷型別及發育規律。

4.太行山土壤型別及其發育。

5.地層垂直剖面、植被垂直分布。

6.地質、地貌、土壤、氣候、水文和植被的綜合考察

第五天林州——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臨淇淇河河流地貌

1,溶洞等岩溶地貌。

2.淇河谷地、河谷地貌。

3.森林植被。

第六、七天室內整理實習資料,編寫實習報告及圖件.

四、領導與組織安排

(一)成立系實習工作領導小組

在系實習領導小組之下,組成2009級地理科學地理專業自然地理綜合實習隊,實習由帶隊院領導1-2人,專業教師5-6人,統一指揮,各負其責。

1、負責制定詳細的實習計畫、內容要求、時間安排,協調各相關部門

2、 選定具體的實習地點,做好人員分組等工作

3、沿途實習內容講解

4、學生的分組、指導、管理

5、對學生交回的實習報告必須認真批改,並在班上進行分析講評。

(二)實習學生分組,每組8-10人設組長1名;

實習生分組有班長負責解決,以男女上搭配,便於實習協作為宜。參加本次實習的學生為地理科學專業2009級本科學生,共計90人,編為2個隊。每隊設學生隊長1名,副隊長2名,負責資料、圖件和裝置物質的集中領取、保管和分發以及協助帶隊老師工作,其下分10個小組,每組8~9人不等,設正、副組長各一名,負責本小組人員專業學習的督促,當天實習記錄的檢查和實習紀律的落實。

五、考核辦法

考核成績由三部分構成:野外學習態度與表現表現20%,野外記錄10%,實習報告70%。

六、實習經費預算

1、學生費用

(1)車費、 住宿費、實習材料費、實習地點的門票費等

共合計: 元

2、教師費用

(1)車費、住宿費、參觀門票費、生活補助等

共合計元

七、野外實習安全措施

實習期間,師生自覺遵守《安陽師院教學實習社會實踐規程》的有關規定,並按有關守則自覺完成實習任務。除《規程》所列各項外,特針對此次實習,提出如下要求。

1、全體師生統一行動,不准任何人私離隊伍。

2、嚴格紀律要求,有急事須向指導教師書面請假,待批准後才能離開,並按規定返回。無特殊情況不准請假。

3、選擇車況良好的國營企業車輛(火車、汽車)乘坐。

4、時刻注意安全,不准學生到任何有危險的地方。

5、不准學生租用任何非集體所用的其他交通工具。

6、不准游泳,不准酗酒,注意防火防盜及飲食衛生。

7、充分預備旅行常備藥物。

8、按老師安排進行食宿,遵守作息制度。

9、尊重當地居民,特別是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不能與當地人發生矛盾衝突。

10、遵守實習考察計畫,全體按時返校。

自然地理教研室 2013-9-15

自然地理綜合野外實習報告

概述本次自然地理綜合野外實習活動是在2010 2011學年大二地理課程的氣象 土壤 植物 綜合自然地理等課程學習完成後,於2011 7 10 2011 7 14,在陳智文老師和張立峰老師的帶領下,和全體09級地理科學同學,在四平周邊地區,主要針對土壤和植物的實習活動,涉及氣象 地貌 地質 生物等諸多...

自然地理綜合野外實習報告

年級 2012級2班 專業 地理科學專業 學號 1241212 姓名 李庭樂 實習指導教師 張立峰李筱琳李蒙 2014年9月2日 第一章土壤地理學實習 這次土壤地理實習的路線是從丘陵地區到山前台地再到平原地區。具體是先到四平的葉赫地區再到四平市區外環路最後到遼寧省的昌圖縣地區。山前丘陵 山前苔地 平...

自然地理綜合野外實習報告

年級 2012級2班 專業 地理科學專業 學號 1241212 姓名 李庭樂 實習指導教師 張立峰李筱琳李蒙 2014年9月2日 第一章土壤地理學實習 這次土壤地理實習的路線是從丘陵地區到山前台地再到平原地區。具體是先到四平的葉赫地區再到四平市區外環路最後到遼寧省的昌圖縣地區。山前丘陵 山前苔地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