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報告

2021-10-02 22:26:48 字數 4527 閱讀 4349

班級:地理科學1班

姓名:郭秋蓉

目錄前言3

第一章廬山概況3

第二章廬山綜合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土壤篇﹎﹎﹎﹎﹎﹎﹎﹎ 4

第三章廬山綜合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植物篇﹎﹎﹎﹎﹎﹎﹎﹎ 6

第四章廬山綜合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地質地貌篇﹎﹎﹎﹎﹎﹎12

第五章廬山綜合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氣候氣象篇﹎﹎﹎﹎﹎﹎17

第六章廬山綜合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實習感受及意見﹎﹎﹎﹎21

前言 學習了很多的理論知識,但不知如何運用,為了鞏固課堂所學內容,聯絡實際進行驗證,同時擴寬視野,增長見識,我們的實習團隊於7月1日登上了廬山開始我們的廬山綜合自然地理野外實習……

實習目的:調查廬山的自然地理概況,主要是地貌、土壤、植被氣象氣候的概況。通過調查,加強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掌握地理野外實習的基本方法,提高對地理事物的理性認識。

實習時間:2023年7月1日至2023年7月6日

實習地點:江西廬山

實習內容:廬山的自然地理概況。包括:地質地貌,土壤、植被及其分布規律,氣候氣象。

實習路線:

第一章廬山概況

廬山位於中國江西省北部, 東臨鄱陽湖,北瀕長江。又稱匡山,或匡廬 。自東北向西南延伸約25公里,寬約15公里。

東西兩側為大斷裂,山體多峭壁懸崖,相對高度1,200~1,400公尺。地理位置處於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氣候上屬**帶東南季風區,地勢上屬我國第一階梯。

地貌上屬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平緩,江河密布,湖泊眾多,水資源豐富,植物蔥鬱,土壤肥沃,為富饒的魚公尺之鄉。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公尺;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

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公尺。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

廬山地處中國**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年平均降水1917公釐,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

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高懸於長江中下游「熱海」中的「涼島」,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第二章廬山綜合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土壤篇

一、廬山土壤概況

廬山地區在氣候上,基帶屬於中**帶的北緣,這決定了本區山地土壤垂直地帶譜的特徵。本區受東亞季風環流的影響,具有鮮明的**帶季風溼潤氣候的特色,同時,山地隨著海拔高度增加,水熱狀況存在著垂直差異,並具有明顯的山地氣候的特徵。因此,就山地土壤垂直帶譜的型別而言,廬山屬於濕潤型。

廬山地區主要土壤型別為:a.紅壤,廣泛分布於山麓地帶、山體外圍平原地區;b.

黃壤及山地黃壤,黃壤發育於山麓地形比較低平的部位,山地黃壤分布在600—800公尺的地帶;c.山地黃棕壤,分布於海拔800—1100公尺地帶的各種母質上,植被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或灌木、草本;d.山地棕壤,分布於海拔1100公尺以上的山地,植被為落葉闊葉林,由於森林植被遭受破壞,目前大都成為灌叢草類。

二、廬山土壤垂直地帶性分布

廬山土壤的垂直結構型別比較簡單,自山麓至山頂,依次分布著紅壤和黃壤、山地黃壤、山地黃棕壤、山地棕壤。(如圖所示)

圖1 廬山土壤垂直分布圖

1)400公尺以下的山麓及附近崗丘地區屬中**帶,植被為常綠闊葉林、馬尾松林及草類,廣泛分布著緯度地帶性的紅壤和黃壤;

2)400-900(800)公尺,氣候濕潤暖熱,植被為常綠闊葉林、馬尾松林及杉木等,發育著一種具有明顯富鋁化特徵的山地黃壤;

3)海拔900(800)—1100(1200)公尺,氣候溫暖濕潤,植被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發育著具有山地黃壤性質,又具有山地棕壤特徵的山地黃棕壤;

4)海拔1200公尺以上的地區,植被為落葉闊葉林和灌叢,分布著山地棕壤;

主要土壤型別

1)山地紅壤

廣泛分布於山麓地帶,植被為常綠闊葉林,馬尾松林以及灌叢草本。成土母質主要為花崗岩和砂頁岩。

2)山地黃壤

山地黃壤分布在900(800)公尺以下的地帶,區域性地區可達1000公尺左右,母質大都為花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紀沉積物。

3)山地黃棕壤

分布於海拔800(900)——1200公尺地帶的各種母質上,植被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4)山地棕壤

分布於海拔1200公尺以上的山地、植被為落葉闊葉林,由於森林植被遭受破壞,目前大都成為灌叢草類,母質主要為砂岩、板岩的殘積物,區域性地區以風積物為主。(山地棕壤與平原棕壤的區別是:山地棕壤有石塊,而且處在坡腰處,由於山地降水,山地棕壤土層不厚且會有侵入體)

5)網紋紅土:又稱蠕蟲狀紅土。帶有白色如指狀、管狀、蟲狀或黃白色交織網紋的紅色粘土。

網紋紅土的形成有兩個觀點:觀點1由於乾濕氣候的交替,紅色粘土層長期受氧化還原交替作用的影響。還原部分粘土層中的鐵質沿裂隙下移而使這部分粘土褪色成白色(白色為純水鋁石al2o3·h2o),部分粘土層中的鐵質發生水化使這部分粘土變成黃色,因而見白色及黃色網紋夾雜於紅色粘土層中;觀點2植物根系分泌物。

不過,觀點1更有可能。網紋紅土在中國長江以南地區廣泛分布。(非地帶性土壤)

3、土壤剖面記錄(土壤調查記載表)

(枯枝落葉層o,腐殖質層a,澱積層b1,b2母質c)

時間:2012.7.6 地點:下好漢坡途中土壤名稱:山地黃棕壤

ⅰ、地理位置:115.98487°e 29.58573°n 海拔:890公尺

ⅱ、地理位置:115.98507°e 29.59001°n 海拔:847公尺

四、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自然土壤是在母質、氣候、生物、地形、時間及人為因素的綜合作用下逐漸發育形成的。

1)母質因素:土壤型別之所以不同(即岩性不同),是因為它們對應的母質不同,坡積物的性質決定於山坡上部的岩石,而殘積物取決於下部的岩石。

2)地形因素:比較ⅰ和ⅱ剖面,可發現,ⅰ的土層比ⅱ薄,這是由地形因素造成的。因為ⅰ的海拔要比ⅱ高且坡度陡。這樣ⅱ處就會分配有較多的土壤母質,土層也就自然厚一些。

3)生物因素:本次實習,我們主要見證的是植物對土形成的影響。在不同的林區所對應的土壤型別是不同的。

4)其它:此外,我們也見識到了廬山土壤的垂直地帶性分布,這是在氣候和地形等因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還有時間因素,母質、氣候、生物、地形等因素都是通過一定的時間過程作用於土壤形成過程的.在本次實習中,我們觀察到了網紋紅土,這種土層只有在山下才能看到,這點說明廬山被抬公升過,這是第四紀的產物。

另外還有人為因素的影響,在廬山,雖然人為因素的影響並不是很顯著,但是也是不容忽視的。人為作用的方式多種多樣,除了直接作用外,還有間接作用,即主要是通過影響和改變五大成土因素而對土壤發生作用來影響土壤的形成。例如,人工造林,在廬山有大面積的人工林地,這些林地對土壤的形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另外農作物的種植也會影響成土作用。

第三章廬山綜合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植物篇

一、廬山植物概況

1-1植被概況

廬山植被屬中**帶常綠闊葉林向暖溫帶落葉闊葉林過渡型別,植被垂直分布比較明顯。主要植被型別有:常綠闊葉林,分布於海拔700m以下,由於人類活動頻繁,破壞十分嚴重,目前僅在秀峰寺、白鹿洞、觀音橋、石門澗、碧雲庵等地有小面積殘存。

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一1000m。落葉闊葉林,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海拔1300m以上,往往為次生灌叢和山地草甸所佔據。

1-2植物區系

廬山地區處於我國**帶氣候區,地貌上屬於中山。儘管過去遭受人為干擾較大,但廬山地區植物區系仍然很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

高等植物近3000種,在鍾靈清秀的廬山,更有集廬山植物景觀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廬山植物園。植被型別複雜多樣,自然植物的水平地帶性分布和垂直地帶性分布特徵較好。據統計,廬山維管束植物計有210科,735屬,1720種。

其中種子植物175科,661屬,1517種;蕨類植物35科,73屬,149種。

二、 植被的垂直分布規律

植被的分布,是受熱量和雨量的影響.廬山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在植被型別上是以**帶植被型別為主,兼有溫帶植被型別,而在垂直分布上明顯地反映出**帶低山植被的垂直地帶性分布規律(見圖1).

圖2 廬山植被的垂直分布

1)常綠闊葉林帶:常綠闊葉林帶是廬山植被的基帶,分布於海拔800公尺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寬度和面積。常綠闊葉林是這一帶穩定性較大、廣泛分布的植物群落。

2)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廬山海拔800公尺--1100公尺之間,以常綠、落葉闊葉林為相對穩定的垂直地帶性型別。在這一帶下部和溝谷中,常綠闊葉成分往往佔優勢,向上和山坡則逐漸為落葉闊葉成分佔優勢。

這一帶是常綠闊葉林與落葉帶之間的過渡性地帶。

3)落葉闊葉林帶:主要分布在1100公尺以上,植被型別以落葉闊葉林為相對穩定的垂直地帶性型別,區域性地方亦有針葉林--山松出現,有些地區已營造了成片的針葉林,如日本柳杉林、日本扁柏林等。(廬山植物園松柏茂盛)

我們在大月山上沿著山腳往上,基本可以看出植物的垂直分布規律,一般情況其水平地帶是常綠闊葉林,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熱狀況的垂直分異,深刻地制約著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頂的分布規律是:常綠闊葉林——常綠及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

4)山地草甸: 草甸植被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組成.主要是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組成群落的優勢種或建群種.例:野古草、多種苔草、芒、班茅。

廬山野外綜合自然地理實習報告

探礦者 實習目的 1 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絡。2 認識土壤的剖面 地形分布規律及其野外觀測技術。3 認識常見的地貌型別,並掌握其特徵及形成的原因 4 認識常見地質現象和岩石並判別。5 認識植被的地理分布規律。實習時間 2011年3月9日 2011年3月11日 實習地點 國家地質公園 廬山 實習路線 2...

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報告

一 緒言 實習時間 2010年12月20至24 實習地點 重慶市陳家橋 縉雲山 天府煤礦及北碚區水文站 實習路線 沙坪壩 歌樂山鎮 土主 歇馬 磨灘 青木關 陳家橋為第一條路線 沙坪壩 縉雲山為第二條路線 縉雲山 天府煤礦 沙坪壩為第三條路線 沙坪壩 水文站 沙坪壩為第四條路線。實習目的 野外實習是...

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報告

系別 班級 學號 姓名 指導老師 一 實習地點 峨眉山龍門硐地質剖面保護點,如圖1 2 二 實習時間 2011年7月11日 三 實習天氣 陰間小雨 四 實習目的 通過實地觀察,認識龍門硐地質剖面保護點的岩石型別 岩性 地質構造特徵及其成因,加深對節理概念的理解,並著重對峨眉山玄武岩進行深入了解,對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