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地理實習報告

2021-10-02 22:24:43 字數 4623 閱讀 5352

1、實習時間:2023年10月9日至2023年10月14日

2、實習內容:廬山地貌狀況;廬山構造地貌型別;廬山谷地地貌型別;廬山河流襲奪情況。

3、實習路線:10月9日:氣象站——剪刀峽——王家坡谷底。

10月10日:漢口峽——大月山水庫——大月山軍事基地——大月山水庫大壩。10月11日:

含鄱口——五老峰。10月12日:第四季冰川遺跡——羊背石——如琴湖——仙人洞——龍首崖。

10月13日:月照松林——廬山大廈小路邊——女兒城南坡小路邊——廬林大橋——大窖場谷底溝口。

內容詳述:

一、植物概況:

廬山植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在鍾靈清秀的廬山,更有集廬山植物景觀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廬山植物園。

二、廬山群落型別:

廬山在自然植被上,由於它地處中**帶,海拔1400多公尺,屬於我國**帶東部季風區域,離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帶是常綠闊葉林,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熱狀況的垂直分異,深刻地制約著植被的垂直分布,導致植物群落型別多種多樣。從大的方面來分,主要分為兩部分:針葉林和闊葉林。

(一)針葉林:

對於針葉林,我們所抽取的樣方有兩個點,乙個是日照松林——黃山松群落。另乙個是迴龍路1000公尺處的扁柏林——線狀植被。

1、黃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嶺,屬於落葉闊葉林的乙個群落。黃山松,又名台灣松,它屬於陰性樹種,耐低溫,能在貧瘠的土壤中生長。

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公尺以上至山頂的地段,在海拔1250公尺以上成為最主要的植被型別。我們所看到的絕大多數都是人工再種的,它屬於松科,裸子植物。黃山松與廣東的馬尾松有明顯的不同之處。

黃山松枝條平直生長,主莖與枝條成直角,而馬尾松成銳角。馬尾松的葉子兩伸為一出,較長、細。而黃山松的葉子也是兩伸為一出,但較短、粗。

2、扁柏林——線狀植被。

迴龍路1060公尺處,陰坡,坡度40度,地面枯枝落葉較厚。

(二)闊葉林:在廬山,常綠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也有著廣泛的分布。常綠闊葉林又叫照葉林,葉光亮、革質、墨綠色、而落葉闊葉林(夏綠闊葉林)葉薄、草質、淡綠色。

1、常綠闊葉林:分布於山地植被垂直帶的基帶,海拔一般為700公尺或800公尺以下。在秀峰寺、白鹿洞、觀音橋、石門洞、碧雲庵等地有小面積殘存,而南坡優於北坡。

其群落性質、型別、區係組成與中**帶典型常綠闊葉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殼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綠闊葉林組成。

2、落葉闊葉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公尺以上。地帶性植被型別的落葉闊葉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馬場至鐵船峰一帶儲存較好。

3、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公尺(西北坡)或1100公尺(東南坡),為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兩種植被型別之間的過渡帶。目前在黃龍潭、黃龍寺、碧雲庵等地和溝谷陡坡處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三、植被的分布規律

廬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帶是常綠闊葉林,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熱狀況的垂直分異,深刻地制約著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頂的分布規律是:常綠闊葉林——常綠及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根據廬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點,可以分為三個垂直帶:

1、山地常綠闊葉林帶

環境溫暖濕潤是山地植被垂直帶的基帶,為水平地帶的中**帶常綠闊葉林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於海拔700公尺(西北坡)或800公尺(東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

2、山地落葉闊葉林帶

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公尺以上。這裡屬暖溫帶溼潤氣候,地帶性植被型別為落葉闊葉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3、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帶

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公尺(西北坡)或1100公尺(東南坡),為常綠闊葉林和落葉林兩種植被型別之間的過渡帶。目前在黃龍潭、黃龍寺、碧雲庵等地和溝谷陡坡處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

二、 土壤形成的自然條件

第四紀以來的新構造運動,使廬山沿著斷裂上公升為目前相對高度達1000~1400公尺的山地,為土壤垂直地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廬山在氣候上處於中**帶的北緣,這決定了本區植被土壤垂直帶譜的性質;地貌和水文條件對土壤的形成和發育也起著一定的作用,影響到區域性地區土壤發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帶性的土壤。

三、 主要土壤型別

(一)垂直地帶性土壤

1、紅壤:廣泛分布於海拔400公尺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帶,植被為常綠闊葉林,馬尾松以及灌叢草本。成土母質主要為花崗岩、片麻岩、石英砂巖等殘積和殘積坡積物。

從紅壤的顆粒組成來看,各層次間質地相當均勻,說明成土過程中有紅壤化的性質。

2、黃壤:分布於山麓地形比較低平的部位,或發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質上,山地黃壤分布在900或800公尺以下的地帶,區域性地區可達1000公尺左右。二者母質大都為花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紀風積物。

3、山地黃棕壤:分布於海拔800(900)~1200公尺地帶的各種母質上,植被為常綠、落葉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現以三寶樹簡易公路500公尺,海拔980公尺和三寶樹簡易公路100公尺,海拔930公尺這兩處的土壤剖面為例

4、山地棕壤:分布於海拔1200公尺以上的山地,植被為落葉闊葉林,由於森林植被遭受破壞,目前大都成為灌叢草類,母質主要為砂岩,板岩的坡積物,區域性地區以風積物為主。現以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的土壤剖面為例。

(二)非地帶性土壤

1、山地草甸土

這類土壤分布於山地比較平緩地段,植被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長季節中,土溫並不過低,草本植物生長高大而旺盛,不論地表或地下,都積累了大量的有機質,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過程旺盛,但由於暖濕的生長季節不長,土壤經常保持濕潤,有機質分解緩慢,較深的土層,積聚了大量的有機質,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質層。現以大月山水庫下游海拔1100公尺處的土壤剖面為例。

2、山地沼澤土

該土類分布於地勢平坦、低窪,容易積水之處,其有機質含量較高,粉砂粒含量也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時期積水,土壤有機質分解程度較強,呈酸性反應;水解性酸較高,且隨深度的增加而減少。

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規律

廬山在「中國土壤區劃」中,屬於中國紅壤及黃壤帶中的華中山地紅壤、山地黃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區。400公尺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積階地為紅壤和黃壤分布區域;400--1200公尺之間山坡地帶,為黃壤和棕壤的分布區域;在1000公尺以上的山地,為山地棕壤和亞高山草甸土分布區域。

一、地貌概況:

廬山是由北東——南西向斷裂作用上公升而成的斷塊山,平面形態呈腎形,中部寬而向東北和西南逐漸收窄,長20多公里,最寬10多公里,最高峰為漢陽峰,高1474公尺。山體內的褶皺。斷層和單斜構造地貌都很明顯。

此外,還有尚在爭論中的第四紀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質學家李四光經過反覆考察和研究,認定廬山第四紀時發生多次冰川,並命名為:鄱陽冰期、鄱陽—大姑間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廬山間冰期、廬山冰期,為中國第四紀冰川地質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構造地貌型別:

由構造(褶皺和斷層)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漸降低,山脊之間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東——南西走向。

1、大月山——五老峰,進行地貌實習。五老峰單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斷層陷落於山南。

2、青蓮寺——七里衝向斜谷:位於大月山與五老峰之間,發育在三疊泉向斜構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構造控制,走向北東——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巖組成。

4、牯嶺——漢口峽——大校場——蘆林盆地,進行地貌實習。大校場(谷地名稱)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與女兒城之間,後者位於虎背嶺與牯嶺之間,成因是牯嶺向斜兩翼的軟弱岩層受外力的強烈侵蝕,破壞而成,地貌特別低下,故成為谷地。

5、女兒城及牯嶺次成山:位於蓮谷——東谷的兩側,是牯嶺向斜的兩翼,由於岩石堅硬未被侵蝕而成為低矮的山嶺。故稱為次成山,山嶺的相對高度不大。

6、東谷:——蓮谷向斜谷:受牯嶺向斜控制,位於女兒城北側。兩谷地本來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峽斷層的錯動影響,故使蓮谷向東北傾斜。

7、虎背嶺單面山:它是虎背嶺倒轉背斜北翼斷陷後殘留的南翼,成為單斜層及單面山。

三、谷地地貌型別:

(一)成因:發源於廬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軟弱岩層和地質構造發育,其流向主要是北東——南西,其次是橫切構造的而較新發育的河流。它們流向大都與上述流向垂直。

(二)形態:河谷的形態十分特殊,這就是上游為寬谷,下游為峽谷,兩者之間出現裂點和瀑布。

三、河流襲奪

1、地貌實習路線:牯嶺——西谷——錦繡谷——仙人洞——黃龍潭。錦秀谷襲奪河:西谷原來由虎背嶺南側向南西流入石門澗,但在天橋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錦秀谷襲奪,證據:

①花徑風口:風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內堆積物又與西谷相似,保持著棕紅色——棕黃色砂礫層及棕紅色網紋紅土風化殼。

②天橋襲奪灣及裂點:在裂點(天橋)以上為寬谷(西谷),以下為峽谷(錦秀谷)。

襲奪時代為晚更新世之後,理由是裂點上溯不遠,西谷內由晚更新統棕黃色堆積物所覆蓋的谷底未受明顯的破壞。

2、三疊泉;地貌實習。三疊泉襲奪河:原來的青蓮寺河向北東流,在三疊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蝕,襲奪了青蓮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彎,河流襲奪後,裂點向青蓮寺谷上溯2公里之遠,河流下切深度達150——300多公尺,可見襲奪時間應早於錦秀谷。

3、牯嶺——漢口峽——大校場——蘆林盆地,地貌實習。東谷支流襲奪河:該小河切穿**兒城山嶺,襲奪了大校場河上游,使大校場河上游原來向南西流入蘆林盆地的,現向北西流入東谷,造成漢口峽。

河流襲奪原因分析:廬山上公升之前,山體內的河流已發育為成熟的老河谷階段,即河流循軟弱岩層發育和沿岩層走向(作北東向或南西向)流動。當山體上公升後,新出現的北西向或南東向河流溯源侵蝕,由於它的流程短和縱比降大,故襲奪了北東——南西流向的河流。

為期六天的廬山地理實習結束了,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聞,也鞏固了書本知識,總之是收穫頗豐。

廬山地理野外實習報告

廬山野外綜合自然地理實習報告 探礦者 實習目的 1 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絡。2 認識土壤的剖面 地形分布規律及其野外觀測技術。3 認識常見的地貌型別,並掌握其特徵及形成的原因 4 認識常見地質現象和岩石並判別。5 認識植被的地理分布規律。實習時間 2011年3月9日 2011年3月11日 實習地點 國...

廬山地理綜合實習報告

資源環境學院08地理科學 櫻散零亂 學號 2008221108110048 2010年10月 目錄一 廬山概況3 二 實習目的3 三 實習時間3 四 實習路線3 五 實習內容3 土壤篇3 地貌篇8 植物篇11 地質篇16 氣象篇17 六 實習感想18 一 廬山概況 廬山是一座崛起於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

廬山地區實習報告

地理與城市規劃認識 實習報告 題目 廬山地理認識實習報告 學院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專業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學號學生姓名 指導教師苗作華李俊 日期目錄 實習報告應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實習報告要結合實習過程中所見到的內容進行論述。應包括文字報告 圖件 等的,報告一般包括下列內容。序言包括調查地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