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實習報告

2021-03-04 03:25:02 字數 3854 閱讀 7358

目錄廬山概括2

實習目的2

實習時間3

實習路線3

實習內容3

【植物3

【土壤5

【地質、地貌7

實習感想10

一、廬山簡介

廬山位於江西省北部,北鄰長江,東西與鄱陽湖接壤,西北與九江市、八里湖、塞湖毗鄰,南,西南延至星子縣境。它的四周懸崖峭壁,是乙個由斷層作用而形成的塊壘型中山,起伏重疊,江湖相繞。廬山水系發達,呈放射狀由山頂向山麓的北,北西及東南方向延伸。

廬山植被型別豐富多樣,垂直地帶性明顯,位於**帶常綠闊葉林的北部邊緣。廬山地處東經

115°30′—116°20′,北緯29°20′—29°50′。氣候上屬**帶東南季風區,地勢上屬我國第一階梯。地貌

上屬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平緩,江河密布,湖泊眾多,水資源豐富,植物蔥鬱,土壤肥沃,為富饒的魚公尺之鄉。氣候上屬**帶東南季風區,地勢上屬我國第一階梯。地貌上屬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平緩,江河密布,廬山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型別,有地質公園之稱。

廬山也是中國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

二、實習目的

1, 通過野外的實地實習,認識廬山的地質概況和廬山地區地貌的基本型別及其成因;使學生與自己的專業知識相結合,更容易掌握。

2, 通過實習使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激發其學習地理專業知識的熱情。

3, 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拼搏向上的精神。

4, 通過實習,使我們初步掌握廬山主要地貌型別、基本特徵及其分布規律,並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質、水文、氣候、土壤與植被等對地貌形成的影響。

三、實習時間

2023年10月13日——2023年10月18日

四、實習線路

2023年10月14: 牯嶺鎮—漢口峽—大月山—廬山植物園

2023年10月15: 牯嶺—月照松林—大校場谷地—蘆林湖—黃龍寺—電站大壩

2023年10月16: 牯嶺鎮—西谷—花徑公園—如琴湖—錦繡谷—仙人洞—龍首崖

2023年10月17: 牯嶺鎮—含鄱口—五老峰

五、實習內容

● 【植物篇】

指導老師:吳新民實習地點:漢口峽、大月山、植物園、牯牛嶺、黃龍寺、花徑園

植物簡介

廬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帶是常綠闊林,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熱狀況的垂直分異,深刻地制約著植被的垂直分布。廬山植物有兩大特色:一是裸子植物豐富,廬山植物園被稱為松、杉、檜、柏的活標本園,為中國之冠。

二是杜鵑花種類繁多,廬山植物園已建成有300餘種杜鵑花的國際友誼杜鵑園。

1.廬山植物群落型別的分類:主要分為針葉林和闊葉林

2.常綠闊葉林:植物群落主要由殼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綠闊葉林組成

3.落葉闊葉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公尺以上。地帶性植被型別的落葉闊葉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

4. 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公尺(西北坡)或1100公尺(東南坡),為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兩種植被型別之間的過渡帶

5.針葉林帶:在海拔1100公尺以上,氣溫偏低,濕度較大,雲霧多,風力大,所以這裡出現了較為耐寒的針葉林。黃山松是本帶內相對穩定的垂直地帶性型別。

少量的灌叢和草甸,是非地帶性的植被型別。

6.植物的分類

黃山松:樹枝平長,松針短硬,耐寒,耐旱,樹形有層次結構。

金錢松:葉子像球形,秋季是金黃色,樹體紋理清晰,喜光。

柳杉:杉科,樹冠塔形,樹幹粗壯

日本冷杉:常綠針葉林,耐陰,長大後喜光。

山芹: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形。

馬蘭花:屬鳶尾科,根莖短粗,喜光。

日本扁柏林:林相整齊,林距間距均一,

銀杏:有長短枝,裸子植被,扇形葉。

毛竹林:毛竹尖根相當於是樹幹,有限生長,對濕度有要求。

如琴湖水生植物:水百合,菖蒲,蕁菜。

黃龍寺喬木植物樣方10m*10m的分析

由以上資料分析:毛竹為這片區域的優勢種,這個群落有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群落結構相對穩定。

● 【土壤篇】

指導老師:陳寶平實習地點:漢口峽、大月山

(一)土壤簡介

廬山地區的土壤具有一定的垂直分布規律:

基帶的地帶性土壤是紅壤、黃壤,另外由於人為的作用,形成了適合耕作的水稻土; 海拔400m-900(800)m,由於氣候溫暖濕潤,發育著一種具有明顯富鋁化地黃壤;在海拔900(800)m-1100(1200)m

的區域,氣候溫暖濕潤,發育著既有山地黃壤性質、又具有山地棕壤性質的山地黃棕壤海拔1200以上的地區分布著山地棕壤;山地頂部由於氣溫低、風速大,草類易生長,形成了山地草甸土;

1. 沼澤土

(1) 第一層:枯枝落葉層 0-3cm,棕色,主要成分為竹葉、主根等。屬漚層。

(2) 第二層:3-31cm,a層是淋溶層;顏色:淡黃色。物質成分:有石塊,少量樹根。

(3) 第三層:31cm以下,b層是墊積層;顏色:黑褐色,似泥炭。

2,山地棕壤

(1) 土壤的分層

第一層:枯枝落葉層,0-3厘公尺

第二層:淋溶層,3-10厘公尺,有機質積累,礦物質流失,黑褐色。

第三層:電質層,10-15厘公尺,黏性大,黃棕色。

● 【地質、地貌篇】

指導老師:陳保平實習地點:大月山、月照松林、大校場谷地、西谷、電站大壩、花徑公園、錦繡谷、龍首崖、含鄱口、五老峰。

地貌簡介

廬山的形成廬山的形成經歷了複雜而又漫長的過程,山體也由時代不同的岩石組成。它是一座崛起於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廬山斷裂上公升量最大是在山體的中南部,向東北方是西南方遞減。

地質學家李四光經過反覆考察和研究,認定廬山第四紀時發生多次冰川,並命名為:鄱陽冰期、鄱陽—大姑間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廬山間冰期、廬山冰期,為中國第四紀冰川地質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褶皺構造地貌分述

(1)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構造控制,走向北東——南西,主要由石英岩組成。高1453公尺

(2)虎背嶺單面山:它是虎背嶺倒轉背斜背翼斷餡厚殘留的南翼,成為單斜層及單面山

(3)五老峰斷層崖地貌:因廬山正斷層切過五老峰背斜南翼而呈。它在秀峰、海會一帶崖高1000公尺,向東北方遞減,斷層崖亦分2~3段,斷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蝕,形成許多埡口,所謂五老峰就是五大埡口之間的山峰。

(4)女兒城(山名)及牯嶺次成山:位於蓮谷——東谷的兩側,是牯嶺向斜的兩翼,由於岩石堅硬未被侵蝕而成為低矮的山嶺。故稱為次成山,山嶺的相對高度不大

2、冰川地貌

(1)、冰蝕地貌

冰斗:大坳冰斗等。冰川谷:大校場等。羊背石:如琴湖旁的羊背石。冰窖:東谷等。

(2)、冰磧地貌

漂礫:西谷的「飛來石」。 即為重疊石,岩性與牯牛嶺一致都為當地砂岩。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將其稱為冰桌,認為是第四紀冰川遺跡。

飛來石(冰桌)

大月山水庫大月山為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受大月山背斜構造控制,走向北東—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巖組成,大月山高1453m,其與女兒城之間峽谷為大校場,大校場為u型谷,其形態為冰窖。大月山水庫及其水系原本由西南流入蘆林盆地,後由於地質抬公升,發生河流襲奪,改為北西流入東谷,同時發生朔源侵蝕作用,其作用形成漢口峽。

綜述:廬山的斷層現象也十分明顯,斷裂上公升而成的斷層高度大,未遭強烈破壞,只有少數河流切過斷層崖伸入山內而形成峽谷和深溝。廬山是我國第四紀冰川作用的典型區域廬山現在地質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地殼上公升,褶皺斷裂,流水(主要是河流的襲奪和溯源侵蝕)以及冰川作用。

六、實習感想

此次廬山實習是我們期待已久的,這是我們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了東西.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絡實際!無論是地質,地貌,植被,氣候,土貌都有了乙個深刻的認識和切身的感受.

在實習的過程中,老師們在專業上的指導和生活上的關懷,同學們之間的互助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對專業知識的興趣,鍛鍊提高了我們的野外實習能力。廬山是個旅遊勝地,此次也讓我們領略了名山的風光,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正所謂受益非淺。

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機會到野外實習也開闊了我們的視野。

廬山實習報告

湖北師範學院城市與環境學院 學生實習報告 實習名稱 廬山地理學野外實習 專業班級 1203班地理歷史雙學位 姓名 學號 張浩 2012119030335 2014年 9月29日 1 實習時間2 2 實習地點2 3 實習目的2 4 實習報告4 1 廬山簡介4 2 地質學實習5 3 地貌學實習12 4 ...

廬山實習報告

姓名 胡靜 學號 201014010201 班級 地理科學10102 院系 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 目錄一 實習目的 二 實習時間 三 實習地點 四 實習路線 五 實習內容 六 報告正文 1 廬山概況 2 廬山的地質概況 3 廬山的地貌概況 4 廬山的氣候 水文 土壤 植被調查 5 廬山的開發利用 七 ...

廬山實習報告

廬山北段以大月山背斜山為軸,兩側對稱分列向斜谷 背斜山以及次一級的次成谷和次成 單面 山,並受背斜構造的傾狀與向斜構造翹起的控制,次成山與次成谷在平面上構成之字型 s型 的伸展。廬山地處 帶季風氣候區,水熱資源豐富。年平均降水1917公釐,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 每年7月 9月平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