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地區綜合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報告

2021-05-14 14:15:51 字數 4599 閱讀 1193

院系:資旅學院

姓名:吳崢榮

班級:gis12101

學號:201214030134

一、實習概況

1、實習內容和實習目的:了解熟悉廬山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包括地質構造,植被分布等,解釋相關特殊典型地貌的成因以及結構原理;鞏固課堂所學內容,聯絡實際進行驗證,同時擴寬視野,增長見識。

2、實習時間:2023年6月18日至21日

3、時間地點:江西廬山

4、實習物件:湖南文理學院資旅學院地理科學班級

5、指導老師:趙迪老師

6、實習路線: 1.2023年6月18日 (牯牛嶺)月照松林——(西谷)花徑——(虎背嶺)天橋——如琴湖——仙人洞----三寶樹————黃龍潭————烏龍潭———瀘沽湖

2、2023年6月19日上中南路----植物園 ---五老峰

3、2023年6月20日三疊泉——白鹿洞書院——湖口

4、2023年6月21日鎖江樓——潯陽樓

2、廬山概況

廬山位於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地處中國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瀕臨長江,東南臨鄱陽湖,面積302平方公里,屬於中國**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使其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徵。廬山由於是座中山,又矗立在鄱陽湖盆地之中,襟江帶湖,得江湖之利,自然之靈,夏日氣溫比山下低8攝氏度,堪稱清涼世界。而「山中饒霜霞,風氣亦先寒「,800公尺以上山地,卻是長冬短夏。

廬山雨豐水沛,年平均降水量,比同緯度平原地區多500公釐,達1900多公釐。廬山相對濕度亦大,達78%;年平均霧日多達191天,因而終年雲霧瀰漫,難見廬山真面目。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群峰間散布有許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澗,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廬山是一座集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自然與文化積澱非常深厚。

三、廬山自然地理要素的主要特徵

(一)廬山地質地貌

廬山地區處於江南臺背斜和下揚子拗陷的交接地帶,具有較大的活動性,岩漿活動較強,混合巖化作用明顯,區內地層發育較齊全,構造較明顯。雖由於斷層錯動,底層排列不整齊,但中部底層最老,向兩側逐漸順序變新是很清楚的。廬山底層在中段出露最寬,向南北兩端收斂,表現為一短軸背斜。

這一構造形成對廬山又起著決定性的影響。由於短軸背斜中部上公升量最大,活動性強,斷裂特別顯著。在長期的地貌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五嶺四谷:

1、五老峰單面山它是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斷層陷落於山南。五老峰山高1358m。

2、七里衝向斜谷位於大月山於五老峰之間,發育在三疊泉向斜構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構造控制,走向東北--西南,主要由石英砂巖組成。大月山高1453m。

4、大校場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與女兒城之間,後者位於虎背嶺與牯嶺之間。成因是牯嶺向斜兩翼的軟弱岩層受外力的強烈侵蝕,破壞而成,地貌特別低下,故成為谷地。

5、女兒城及牯嶺次成山位於蓮谷--東谷底兩側,原是牯嶺向斜的兩翼,由於演示堅硬未被侵蝕而成為低矮的山嶺,故稱為次成山,山嶺的相對高度不大。牯嶺日照峰的海拔1310m.

6、東谷--蓮谷·王家坡谷向斜谷受牯嶺向斜控制,位於女兒城與牯嶺之間,兩谷地本來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剪刀峽斷層的錯動影響,故使蓮谷·王家坡谷向東北傾斜,而東谷向西南傾斜。

7、虎背嶺單面山它是虎背嶺倒轉背斜殘留的南翼(北翼斷陷),成為單斜層單面山。

(二)廬山的氣候

廬山地處我國**帶東部季風區域,因受東亞季風環流影響,具有鮮明的**帶季風溼潤氣候特色。廬山是一座中山,隨著海拔高度增加,水熱狀況存在著垂直分異。與周圍平原地區相比較,又具有山地氣候特色。

廬山年太陽輻射能比較豐富,如南昌為4676.15mj/㎡,而在海拔1165m的廬山牯嶺為5040.4mj/㎡。

⑴ 廬山氣溫比同緯度平原地區低牯嶺年平均氣溫11.5℃,而山下平原地區的星子、九江分別為17.3℃和17.

2℃。牯嶺極端最低氣溫-16.8℃,早晚氣溫常在20.

0℃左右,很少超過25.0℃。極端最高氣溫只有32.

0℃。山上空氣密度較小,空氣與地面熱交換過程快。山上氣候顯得涼爽宜人。

⑵ 廬山降水及陰雨日數比同緯度的山下平原多,但各月降水分配並不均勻,4—6月為雨季。

⑶ 廬山相對濕度山下山上也有差別牯嶺年相對濕度為78%,星子、九江分別為75%和77%。廬山霧日較多,牯嶺全年霧日平均為188.1天。

⑷ 廬山的氣候有明顯的垂直帶性差異按海拔公升高100m,≥10℃活動積溫值遞減200℃計,廬山南坡的**帶上限約在550~600m,北坡約在500m,大約在1250m以上為溫帶。

(三)廬山的土壤

主要的土壤型別

1、紅壤:廣泛分布於海拔400公尺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帶,植被為常綠闊葉林,馬尾松以及灌叢草本。成土母質主要為花崗岩、片麻岩、石英砂巖等殘積和殘積坡積物。

從紅壤的顆粒組成來看,各層次間質地相當均勻,說明成土過程中有紅壤化的性質

2、黃壤及山地黃壤:黃壤分布於山麓地形比較低平的部位,或發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質上,山地黃壤分布在900或800公尺以下的地帶,區域性地區可達1000公尺左右。二者母質大都為花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紀風積物。

3、山地黃棕壤:分布於海拔800(900)~1200公尺地帶的各種母質上,植被為常綠、落葉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4、山地棕壤:分布於海拔1200公尺以上的山地,植被為落葉闊葉林,由於森林植被遭受破壞,目前大都成為灌叢草類,母質主要為砂岩,板岩的坡積物,區域性地區以風積物為主。山地棕壤的特點是:

有機質含量較高;粘粒下移現象不甚明顯;由於山地降水較多,物質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應,土壤代換量不高,吸收複合體不飽合;代換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鈣的含量遠比前述土壤為多。

(四)廬山的植被

由於廬山獨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山地地貌,**帶季風山地溼潤氣候條件,因此發育了多種多樣的土壤,以及比較典型的山地植被。根據廬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點,可以分為三個垂直帶。

⑴ 山地常綠闊葉林帶是山地植被垂直帶的基帶,為水平地帶的中**帶常綠闊葉林帶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於海拔700m(西北坡)或800m(東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植物群落主要由殼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綠闊葉林組成。

⑵ 山地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帶分布在海拔700m或800m至1000m(西北坡)或1100m(東南坡),為常綠闊葉林和落葉林兩植被型垂直帶之間的過渡帶。目前,受人為影響,本地帶多為人工栽種的黃山松林、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um)林、柳杉(c. chinensis)林、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林等針葉林,或為次生灌叢和草叢所佔據。

⑶ 山地落葉、闊葉林帶分布在海拔1000m或1100m以上。組成落葉闊葉林喬木層的主要樹種有四照花、燈台樹、短柄枹樹、錐慄、茅慄(castanea sequinii)、小葉白辛樹、廬山椴(tiliabreviradiata)、糯公尺椴、青榨槭、石灰樹(sorbusfolgneri)、山槐(albiszia kalkora)等。

四實習路線及其觀察到主要內容

1、 上中南路----植物園

植物園:廬山植物有兩大特色:一是裸子植物豐富,廬山植物園擁有裸子植物260餘種,被稱為松、杉、檜、柏的活標本園,為中國之冠;二是杜鵑花種類繁多,廬山植物園已建成擁有300餘種杜鵑花的國際友誼杜鵑園。

在植物園內我們認識一些廬山上比較典型的科種,如:松科中的黃山松;杉科的水杉、柳杉等,使得對植物有初步認識。

3、(牯牛嶺)月照松林——(西谷)花徑——(虎背嶺)天橋——如琴湖——仙人洞

月照松林:月照松林位於牯牛嶺(次成山)脊部, 由於人為因素喬木多為黃山松。在此景點,有許多出漏的不連續的岩石,其主要是含礫石英砂岩,在差移風化侵蝕的作用下,使得得岩基鬆動,變位,出現重動石現象。

如圖疊動石花徑:位於虎背嶺與牯牛嶺之間的西谷次成谷。成因是牯嶺向斜兩翼的軟弱岩層受到外力強烈侵蝕、破壞而成,地貌底下,故成谷地。

花徑風口是錦繡谷襲奪西谷河流的證據之一。風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內堆積物又與西谷相似,保持著棕紅色—棕黃色砂礫層及棕紅色網紋紅土風化殼。

如琴湖:位於西谷,在其岸邊,我們發現了一些大型散亂的石英砂巖,置於淺土層上。經過測量其長11公尺、寬5.

7公尺、高3.2公尺,通過艾里定律計算得知在當時廬山上並無河流能搬運如此之大的石頭,由此可推斷如琴湖當時的冰窖而這些岩石為冰川漂礫。

仙人洞 :仙人洞是震旦紀砂岩中的乙個潛蝕洞。砂岩層面平緩,傾的節理面,有一組陡且有一條小斷層,流水沿斷層及裂面潛蝕崩塌成洞。

洞寬約4 m、深12 m,是道教活動聖地。在老師的講解後,我們對仙人洞有所了解:仙人洞在構造地貌上屬於傾伏背斜,形狀象右手手掌倒扣下來,五個手指都很明顯。

其核部主要是頁岩、千枚岩,硬度小,易遭風化和流水侵蝕,而外部為石英砂巖,硬度大抗風化、流水侵蝕能力強,因此,經年累月,核部逐漸被掏空,後期再經人口修飾,就形成了現在的岩洞。洞穴內潮濕,有泉水一滴一滴流下,為裂隙泉水。

4、 五老峰

五老峰:五老峰屬於斷層崖地貌,因廬山正斷層切近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會一帶崖高達1000公尺,向東北方遞降,斷層崖亦分2—3級,斷崖受到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蝕,形成許多埡口。所謂五老峰就是五大埡口之間的山峰。

我們在五老峰一峰測得岩層向東北傾斜36°,傾向為336°,由此可知,五老峰為單面山,整體為東北西南走向。

一峰和二峰的埡口

女兒城路:觀察王家坡「u」型谷和大坳冰斗。王家坡谷作西南至東北走向,長4000多公尺,寬700多公尺,高度從源頭1200公尺將至溝口200餘公尺,類似於冰槽谷的「u」形,同時我們觀察到在谷地西側岩層中有向下切出的「v」形小峽谷。

此外,還觀察了大坳冰斗,了解其所在位置及外貌形態。

廬山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報告

班級 地理科學1班 姓名 郭秋蓉 目錄前言3 第一章廬山概況3 第二章廬山綜合自然地理野外實習 土壤篇 4 第三章廬山綜合自然地理野外實習 植物篇 6 第四章廬山綜合自然地理野外實習 地質地貌篇 12 第五章廬山綜合自然地理野外實習 氣候氣象篇 17 第六章廬山綜合自然地理野外實習 實習感受及意見 ...

廬山野外綜合自然地理實習報告

探礦者 實習目的 1 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絡。2 認識土壤的剖面 地形分布規律及其野外觀測技術。3 認識常見的地貌型別,並掌握其特徵及形成的原因 4 認識常見地質現象和岩石並判別。5 認識植被的地理分布規律。實習時間 2011年3月9日 2011年3月11日 實習地點 國家地質公園 廬山 實習路線 2...

廬山綜合自然地理野外實習計畫書2019

9 做到三勤。腿勤 多走一些路,盡可能多看到一些現象,發現更多的問題。自然界是變化無窮的,多走路,就能多觀察到一些現象。手勤 要動手摸 測 打 鏟 挖 碾,從手的感覺可以得到許多關於地理物體的資訊。腦勤 要多想,善於把前後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比較,從中提出問題或者形成某種觀點。證實自己的設想和解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