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學心得體會

2021-10-04 07:40:13 字數 2656 閱讀 5834

通過學習犯罪心理學,我對這門科學有了更深的理解,犯罪心理是人類固有的潛在心理。犯罪是一種特別危險的侵害法益的不法行為。我國刑法第十三條規定: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國家、顛覆人民民主**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財產,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犯罪心理責則是與實施被法律禁止並要求予以懲罰的行為有關的心理活動。根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心理觀,犯罪心理是客觀與主觀的辨證統一。

而這種統一通過犯罪人的特殊的實踐活動來實現。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犯罪主體與社會環境的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鬥爭、相互影響的過程。犯罪心理在形成過程中,都經歷了對社會環境的消極因素內化、外化、強化三個階段。

當人類的犯罪心理在外界資訊刺激和誘因的影響下,轉化為犯罪行為。

一、人類為何會產生犯罪心理

犯罪心理是如何形成可以分兩個時期來分析說明,即未成年時期和成年時期。在不同時期對犯罪心理的產生的影響因素及其程度也不盡相同。

在未成年期,未成年人的心理容易受到社會這一外界因素的影響,且自身的判斷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我們可以把人類未成年時期的心理比作一張白紙,所有人類在這一時期所面對的一切外界因素,都會很容易的在這張白紙上留下痕跡,加上缺乏選擇性的保留,所以這張白紙隨著人類個體的成長,其內容也逐漸豐富,最終在未成年期將要結束時,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內涵,即產生了較為穩定的心理活動。這些心理活動中所包含的犯罪心理則因此前他們所接受的種種消極的影響有關。

具體來說,人類未成年時期社會影響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學校、**等。家庭是每個人的人生初期的主要生活場所,也是其心理成長的最初環境,其成員尤其是父母對他們的心理影響其中的作用。

父母的行為即是孩子模仿的物件。「上樑不正下樑歪」,孩子的犯罪心理正是沿襲了其家庭的一些犯罪秉性,如家庭將庭暴力等;學校是乙個人從家庭走向社會的過渡度環境,在學校裡,同學之間也存在著資訊的快速傳遞,相互的影響作用很大,而且在此年齡階段也易於被一些不良因素引導,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儘管不一定會直接產生不良的行為,但已在潛移默化中相互灌輸了某些犯罪心理;**則是指在未成年期個人所接觸到的電影、電視、報紙、書籍等傳媒作品。

例如,目前很大一部分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接觸了大量的黃色音像製品、**書籍等。當今社會人們很容易就可以有意無意地通過多種途徑接觸到犯罪的資訊,個人主觀很難說是故意,或者說主要是由好奇一起的,但無意間即「接受」了一些犯罪心理。

另一時期則是成年期,此期間個人已具備了較強的判斷能力,相當的克制能力,或者可以說是具備了完全行為能力,人的心理會隨著社會變遷、社會結構、意識價值、社會分層、制度規範的變化發展而變化。此時的犯罪心理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需要、仇恨、信仰等。

需要為廣義上的,又可分為基本生活需要、發展的需要以及一些非正常的需要(如慾望、心理**等),如果當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即產生了非法占有的犯罪心理;仇恨通常是個人遇到挫折或遭遇他人侵犯,利益受損時產生的犯罪心理,其具有傳播性;信仰則是一些極端的宗教組織,為達到其「信仰」所產生的一種***的犯罪心理。

未成年時期與成年時期期犯罪心理產生的因素本質上是不同的,未成年時期主要是思想的灌輸,成年時期則是行為意識的改變。因為人類與其生存的社會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無論是人類的未成年時期還是人類的成年時期,在社會因素和個體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犯罪心理則成為一種人類固有的且潛在的隨著社會環境的影響而可以轉化為犯罪行為的心理。

二、犯罪心理的潛在性

犯罪心理的潛在形態是指當個體只具有某些不良心理因素,尚未形成特定的犯罪心理結構時,各因素之間處於混沌狀態,缺乏明晰的指向性與穩定性。個體犯意的產生,標誌著犯罪心理結構開始形成,各種不良心理因素由混沌向有序轉化,但並未完全擺脫無序狀態。此時處於實施犯罪行為前的準備狀態。

犯罪心理在犯罪主體沒有與社會環境的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鬥爭、相互影響而達到一定程度時,是具有很強的潛在性的,它是犯罪人大腦的活動,在沒有用語言和行動表現出來的時候,即沒有發生犯罪行為之前,就像空氣一樣看不見也摸不著的。而且犯罪心理的潛在性與一般的心理活動的潛在性不同,一般的心理活動是一種很自然的心理活動,但是對於犯罪心理而言,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之前往往會刻意地去隱藏精心謀劃的犯罪計畫,使犯罪心理更加不易被他人察覺

三、犯罪心理轉化為犯罪的預防

犯罪心理轉化為犯罪的預防是指通過採取適當預防措施,給其心理施加某種影響,以防止個體形成犯罪行為。犯罪心理轉化為犯罪的預防行為應以個體為預防物件,以微觀的、針對性的手段對個體犯罪心理採取具有預防和矯正作用的措施。

犯罪心理轉化為犯罪的預防的一般原則有早期預防原則、防微杜漸原則、綜合效應原則。早期預防具體說來就是指在個體未成年階段和社會化過程中,開展全面的社會教育,重點是社會行為規範的教育、健康心理結構的教育、自立能力的和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這些對於乙個人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和自立能力的養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犯罪心理向犯罪行為轉化的預防最基礎的工程。防微杜漸原則也就是為了預防犯罪的形成,從微小的過失開始就要做工作,不能因為是微小的過失就放任。

綜合效應原則要求的是將犯罪心理向犯罪行為轉化的預防的各個方面的工作結合起來,使之生成合力,產生綜合效應,這樣才能確切預防犯罪的形成。

犯罪心理轉化為犯罪的預防的途徑和方法有以下幾點:

一、加強對犯罪高發人群的管理,引導和教育,主要是對青少年和有過違法犯罪經歷的人加強工作,防止其形成和再次形成犯罪心理;

二、加強對易受害人群的教育引導,提高他們的防範意識和能力;

三、改善社會風氣,消除犯罪誘因乃防止犯罪心理轉化為犯罪的根本所在。

學習犯罪心理學的心得體會

姓名學院 專業 學號 班級 每個星期四的晚上的犯罪心理學選修課,每每總讓同學忍俊不禁的同時又引發深思。老師總是向同學們問破案智力題,同學們也很積極的回答參與。在接觸心理學這門學科的以前,它總給我一種太神秘的感覺,總以為它很深奧也很虛幻。但是慢慢的,從 犯罪心理學 這門課中,我全面而深入地了解當代犯罪...

犯罪心理學

1.真正的吃驚表情轉瞬即逝,超過一秒鐘便是假裝的 2.撒謊者不像慣常理解的那樣會迴避對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來判斷你是否相信他說的話 3.你去過她家嗎?不,我沒有去過她家 對問題的生硬重複是典型的撒謊 4.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綿體,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飾某些內容 5.手放在眉骨附近表示羞愧 6.描述一...

犯罪心理學研究方法

犯罪心理學研究方法.txt心是自己的,幹嘛總被別人傷.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奔跑 敷衍旳青春總昰想太多怨,只怨現實太現實 為什麼在一起要兩個人的同意丶而分手只需要乙個人犯罪心理學常用的具體研究方法 一 觀察法 觀察法是所有科學研究中最根本,最通用的方法。犯罪心理學也不例外。但在各門學科中形式則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