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路基橋涵

2021-10-02 13:47:52 字數 5178 閱讀 1645

一路基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路基壓實質量問題的防治

一、路基行車帶壓實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壓實度不能滿足質量標準要求,甚至區域性出現「彈簧」現象,主要原因是:

1.壓實遍數不合理;

2.壓路機質量偏小;

3.填土松鋪厚度過大;

4.碾壓不均勻,區域性有漏壓現象;

5.含水量大於最佳含水量,特別是超過最佳含水量2個百分點,造成彈簧現象;

6.沒有對上一層表面浮土或鬆軟層進行處治;

7.土場土質種類多,出現異類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彈簧現象;

8.填土顆粒過大(>locm),顆粒之間空隙過大,或採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於1.1,液限大於40,塑性指數大於18)。

(二)治理措施

1.清除碾壓層下軟弱層,換填良性土壤後重新碾壓;

2.對產生「彈簧」的部位,可將其過濕土翻曬,拌合均勻後重新碾壓;或挖除換填含水量適宜的良性土壤後重新碾壓;

3.對產生「彈簧」且急於趕工的路段,可摻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適宜後重新碾壓。

二、路基邊緣壓實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築寬度不足,未按超寬填築要求施工;

2.壓實機具碾壓不到邊;

3.路基邊緣漏壓或壓實遍數不夠;

4.採用三輪壓路機碾壓時,邊緣帶(0—75cm)碾壓頻率低於行車帶。

(二)預防措施

1.路基施工應按設計的要求進行超寬填築;

2.控制碾壓工藝,保證機具碾壓到邊;

3.認真控制碾壓順序,確保輪跡重疊寬度和段落搭接超壓長度;

4.提高路基邊緣帶壓實遍數,確保邊緣帶碾壓頻率高於或不低於行車帶。

(三)治理措施

校正坡腳線位置,路基填築寬度不足時,返工至滿足設計和規範要求(注意:虧坡補寬時應開蹬填築,嚴禁貼坡),控制碾壓順序和碾壓遍數。

二路堤邊坡病害的防治

路基邊坡的常見病害是土質邊坡坍塌、滑坡、雨後沖刷嚴重(甚至出現浪窩),石質邊坡塌落、崩塌等。

一、邊坡滑坡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原因分析

1.設計對**、洪水和水位變化影響考慮不充分;

2.路基基底存在軟土且厚度不均;

3.換填土時清淤不徹底;

4.填土速率過快;施工沉降觀測、側向位移觀測不及時;

5.路基填築層有效寬度不夠,邊坡二期貼補;

6.路基頂面排水不暢;

7.用透水性較差的填料填築路堤處理不當;

8.邊坡植被不良;

9.未處理好填挖交介面;

10.路基處於陡峭的斜坡面上。

(二)預防措施

1.路基設計時,充分考慮使用年限內**、洪水和水位變化給路基穩定帶來的影響;

2.軟土處理要到位,及時發現暗溝、暗塘並妥善處治;

3.加強沉降觀測和側向位移觀測,及時發現滑坡苗頭;

4.摻加穩定劑提高路基層位強度,酌情控制填土速率;

5.路基填築過程中嚴格控制有效寬度;

6.加強地表水、地下水的排除,提高路基的水穩定性;

7.減輕路基滑體上部重量或採用支擋、錨拉工程維持滑體的力學平衡;同時設定導流、防護設施,減少洪水對路基的沖刷侵蝕;

8.原地面坡度大於12%的路段,應採用縱向水平分層法施工,沿縱坡分層,逐層填壓密實;

9.用透水性較差的土填築於路堤下層時,應做成4%的雙向橫坡;如用於填築上層時,除乾早地區外,不應覆蓋在由透水性較好的土所填築的路堤邊坡。

二、邊坡塌落病害的原因分析

(一)土質路塹邊坡的塌落

土質路塹邊坡塌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由於邊坡土質屬於很容易變鬆的砂類土、礫類土以及受到雨水浸入後易於失穩的土,而在設計或施工時採用了較小的邊坡坡度。

2.較大規模的崩塌,一般多產生在高度大於30m,坡度大於450(大多數介於550~700之間)的地形條件。

3.上緩下陡的凸坡和凹凸不平的陡坡。

4.暴雨、久雨或強震之後,雨水滲入土體,一方面會增加邊坡土體的重量,另一方面能使裂隙中的填充物或岩體中的某些軟弱夾層軟化,產生靜水壓及動水壓,使斜坡岩體的穩定性降低,或者由於流水衝掏下部坡腳,削弱斜坡的支撐部分,或者由於**改變了坡體的穩定性及平衡狀態而發生邊坡塌落。

5.在多年冰凍地區,由於開挖路基,使含有大量冰體的多年凍土溶解,引起路塹邊坡坍塌。

(二)石方路塹邊坡的塌落

造成岩石路塹邊坡出現崩塌、岩堆、滑坡的原因有岩石的岩性、地質構造、岩石的風化(物理風化作用、化學風化作用、生物風化作用)等幾個方面,施工中的主要原因是:

1.排水措施不當或施工不及時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不易排除(如坡頂上截水溝存水、滲水、漏水等),甚至形成積水向下滲透,水分沿裂隙滲入岩層,降低了岩性間的粘聚力和摩擦力,增加了岩體的重量,促使了崩塌、滑坡的發生,或由於水的浸蝕而影響了岩堆的穩定性。

2.大爆破施工,施工時路塹開挖過深、過陡,或由於切坡使軟弱結構面暴露,使邊坡岩體推動支撐;由於坡頂不恰當的棄土,增加了坡體重量。

三高填方路基沉降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高填方路基沉降主要有工程地質與地形、水文與氣候、設計和施工等各方面的原因。其中施工方面的原因是:

1.路基填料中混入種植土、腐質土或沼澤土等劣質土,或土中含有未經打碎的大塊土或凍土塊等;填石路堤石料規格不

一、性質不勻或就地爆破堆積,亂石中空隙很大。這樣,在一定期限內(例如經過乙個雨期)可能產生區域性的明顯下沉。

2.填築順序不當。高填路堤在填築時未嚴格按施工規範要求在全寬範圍內分層填築,填築厚度不符合規定要求。

3.壓實不足。高填路堤應按規定選配壓實機具,按正確的操作規範及要求進行壓實操作,確保壓實度達到施工規範規定的要求。

4.在填挖交界處沒有挖台階,導致交界處發生不均勻沉降。或因為原地面與填料結構不同,二者密度、承載能力不同,如填挖交接處軟土、腐質土等未清除乾淨或填築方式不對及壓實不足,就會出現結合部沉降病害。

5.台後和通道兩邊高填土下沉,其主要原因是柔性的填土與剛性構造銜接處,二者強度、穩定性方面差異較大,加之填土壓實不夠而致下沉。

6.施工過程中未注意排水,遇雨天時,路基積水嚴重,無法自行排出。有的積水浸入路基內部,形成水囊。晴天施工時也未排除積水就繼續填築,以致造成隱患。

二、預防措施

1.施工時應考慮高填方路基早開工,避免填築速度過快,路面基層施工時應盡量安排晚開工,以使高填方路基有充分的沉降時間。

2.加強對基底的壓實或對地基進行加固處理,當地基位於斜坡和谷底時,應做挖台階處理。

3.施工時要嚴格分層填築,控制分層的厚度,並充分壓實。

4.在軟弱地基上進行高填方路基施工時,除對軟基進行必要處理外,從原地面以上1~2m高度範圍內不得填築細粒土,應填築硬質石料,並用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嵌縫、整平、壓實。

四路基開裂病害的防治

一、路基縱向開裂甚至形成錯台

(一)原因分析

1.清表不徹底,路基基底存在軟弱層或坐落於古河道處。

2.溝、塘清淤不徹底、回填不均勻或壓實度不足。

3.路基壓實不均。

4.舊路利用路段,新舊路基結合部未挖台階或台階寬度不足。

5.半填半挖路段未按規範要求設定台階並壓實。

6.使用滲水性、水穩性差異較大的土石混合料時,錯誤地採用了縱向分幅填築。

7.高速公路因邊坡過陡、行車渠化、交通頻繁振動而產生滑坡,最終導致縱向開裂。

(二)預防措施

1.應認真調查現場並徹底清表,及時發現路基基底暗溝、暗塘,消除軟弱層。

2.徹底清除溝、塘淤泥,並選用水穩性好的材料嚴格分層回填,嚴格控制壓實度滿足設計要求。

3.提高填築層壓實均勻度。

4.半填半挖路段,地面橫坡大於1:5及舊路利用路段,應嚴格按規範要求將原地面挖成寬度不小於2.om的台階並壓實。

5.滲水性、水穩性差異較大的土石混合料應分層或分段填築,不宜縱向分幅填築。

6.若遇有軟弱層或古河道,填土路基完工後應進行超載預壓,預防不均勻沉降。

7.嚴格控制路基邊坡,符合設計要求,杜絕虧坡現象。

(三)處理措施

採取邊坡加設護坡道的措施。

二、路基橫向裂縫

路基出現橫向裂縫,將會反射至路面基層、面層,如不能有效預防,將會加重地表水對路面結構的損害,影響結構的整體性和耐久性。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料直接使用了液限大於50、塑性指數大於26的土。

2.同一填築層路基填料混雜,塑性指數相差懸殊。

3.路基頂填築層作業段銜接施工工藝不符合規範要求。

4.路基頂下層平整度填築層厚度相差懸殊,且最小壓實厚度小於8cm。

(二)預防措施

1.路基填料禁止直接使用液限大於50、塑性指數大於26的土;當選材困難,必須直接使用時,應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

2.不同種類的土應分層填築,同一填築層不得混用。

3.路基頂填築層分段作業施工,兩段交接處,應按要求處理;

4.嚴格控制路基每一填築層的標高、平整度,確保路基頂填築層壓實厚度不小於8cm。

三、路基網裂

開挖路床或填築路堤後出現網狀裂縫,降低了路基強度。

(一)原因分析

1.土的塑性指數偏高或為膨脹土。

2.路基碾壓時土含水量偏大,且成型後未能及時覆土。

3.路基壓實後養護不到位,表面失水過多。

4.路基下層土過溼。

(二)預防及治理措施

1.採用合格的填料,或採取摻加石灰、水泥改性處理措施。

2.選用塑性指數符合規範要求的土填築路基,控制填土最佳含水量時碾壓。

3.加強養護,避免表面水分過分損失。

4.認真組織,科學安排,保證裝置匹配合理,施工銜接緊湊。

5.若因下層土過溼,採取換填土或摻加生石灰粉等技術措施處治。

橋梁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鑽孔灌注樁斷樁的防治

一、原因分析

1.集料級配差,混凝土和易性差而造成離析卡管。

2.泥漿指標未達到要求、鑽機基礎不平穩、鑽架擺幅過大、鑽桿上端無導向裝置、基底土質差甚至出現流沙層而導致擴孔或塌孔而引起的澆築時間過長。

3.攪拌裝置故障而無備用裝置引起混凝土澆築時間過長。

4.攪拌土澆築間歇時間超過混凝土初凝時間。

5.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導管埋置深度偏小,則管內壓力過小。

6.導管埋深過大,管口的混凝土已凝固。

二、防治措施

1.關鍵裝置(混凝土攪拌裝置、發電機、運輸車輛)要有備用,材料(砂、石、水泥等)要準備充足,以保證混凝土能連續灌注。

2.混凝土要求和易性好,坍落度要控制在18~22cm。若灌注時間較長時,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緩凝劑(須徵得監理工程師的許可),以防止先期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堵塞導管。

公路工程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路基壓實質量問題的防治 一 路基行車帶壓實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 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壓實度不能滿足質量標準要求,甚至區域性出現 彈簧 現象,主要原因是 1 壓實遍數不合理 2 壓路機質量偏小 3 填土松鋪厚度過大 4 碾壓不均勻,區域性有漏壓現象 5 含水量大於最佳含水量,特別是超過最佳含水量2...

關於公路工程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的探析

摘要 本文將從質量控制方面著手敘述有關公路施工過程中各部分的工作,將重點分析公路施工的前期準備 施工過程 竣工後期這三個過程的詳細工作,然後側重對混凝土質量問題的 以期能獲得有關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混凝土質量控制 施工組織管理方法三個確保混凝土質量的指標。利用這些指標使得公路施工作業進行過程中遇到的問...

橋梁工程施工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中國交通頻道 橋梁工程在施工中質量通病涉及內容廣泛,從基坑開挖 樁基礎施工 構件預製及安裝 支架現澆混凝土等。在橋梁工程中根據橋梁施工的特點,施工中的存在一些質量通病,針對這些質量通病制定了預防措施和治理辦法。一 基礎部分 1 基坑開挖 1.1 挖基 1.1.1 放坡開挖塌方 1 現象 在挖方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