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一年級 上冊 備課材料

2021-09-18 19:05:52 字數 5090 閱讀 7777

第一單元數一數

一、教學內容

數數、認數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數數活動,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情況,使學生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2.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三、教材說明

1.主題圖

(1)為什麼選擇主題圖?

入學教育。了解數數情況,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為正式學習數學知識作好準備。

(2)與原通用教材的不同。

場面更開闊。採用俯視,把學校的整體畫面呈現給學生。

內容更加豐富。增加小小氣象站、校園外的樓房、樹木、參加各種活動的學生等,使數數的內容更加豐富。每種數量不止一種。各種人和物的具體數量見下表。

人物數量增加:教師加上學生,共20人。

2.1~10各數(第4~5頁),了解學生的認數情況。

人和事物都是從主題圖中抽取,使學生感受到數怎樣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

四、教學建議

1.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

不要急於提數數要求,先讓學生觀察感興趣的事物,再帶著數數任務觀察,從小到大數數,在數數的過程中抽象出數。

2.充分利用教材的資源。

數主題圖中的事物:充分地數同一數量的事物。

數周圍的事物:有意識地把數學活動引向身邊、校園、校園外。讓數數活動,從書本走向生活。

在數數活動中,初步體會數的含義,不斷感受到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數就在我們身邊。由此,對數學產生親切感,產生學好數學的願望。同時初步學會數數的方法。

3.注意結合教學,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4.這部分內容雖簡單,但很重要,對以後的教學有幫助。還需要注意:

(1)要全面了解每乙個學生的數數的能力:是否會口頭數數、是否正確數出物體的個數。

(2)雖出現了1~10各數,但並不是正式教學。所以,了解數數和認數的情況,不必要求過高。學生沒掌握數數的方法、沒有全部認識1~10各數,都不要緊,將進一步學習。

第二單元比一比

一、教學內容

1.數量的比較:比多少(只比同樣多,多些或少些,不比多多少。)

2.長度的比較:比長短、比高矮(都屬比長度的問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操作,初步知道「同樣多」「多」「少」的含義,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初步感知「長」「短」「高」「矮」的含義,學會比較物體長短、高矮的方法。

3.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材說明

(一)比多少

通過操作直觀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學會最基本的比較方法——一一對應。

1.設定引人入勝的故事情境,引出學習內容。

2.通過操作體會「同樣多」「多」「少」的含義。

(二)比長短

通過操作直觀比較,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掌握比長短的方法。

主題圖:

左邊比紙條(一端對齊),右邊比鉛筆(豎直放在桌面上),是最基本的比較方法——「一端對齊」,與用尺量方法一致,為學測量作準備。

例題介紹直接比,練習滲透間接比。

通過比鉛筆,引出「長」「短」概念。直觀感受,「長」「短」是比較得出的,是相對的,不單獨說誰長誰短。

(三)比高矮

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比較,直觀體會 「高」「矮」的含義,掌握比較方法。

主題圖左邊直接比(背靠背),右邊間接比(在柱子上劃橫道)。

通過直接比,引出「高」「矮」概念。直觀感受「高」「矮」是比較得出的,是相對的。

四、教學建議

1.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

本單元比較簡單,內容又少。 在利用教材素材或自己設計活動時,要注意激趣,引發好奇心,激起他們的**熱情。

「小豬幫小兔蓋房子」:繪聲繪色講故事,引入故事情境,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活動。多**動態展開故事情境,以生動有趣的情節,吸引學生。

「比長短」:把物品裝在紙袋裡,設制懸念,把注意力集中到紙袋,吸引參與學習活動。

比高矮」:在黑板上貼花,學生夠不著,老師能夠著,引入比高矮。再請一高矮差不多但胖瘦不同的同學上來和摘花,這兩個同學(先分開站)比高矮,由此**比高矮的方法。

2.營造寬鬆自由的空間,放手讓學生去觀察、操作、嘗試。本單元主要是通過大量實際活動和操作來理解同樣多、多、少、長、短、高、矮等的含義,掌握比較的方法。但有的比較的內容比較單調,(如比長短),這樣就應營造寬鬆環境,發揮主動性,自由比較。

想比什麼就比什麼。

除按教材給出的素材比較,學生還創造了許多老師意想不到的活動。如:比身體某部位:

手臂、腳長,一拃、一步、跳遠;比跳繩;三人比伸直的手臂。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雖有點亂,但活動都圍繞比長短進行,學生非常專注,在活動中體會長短的含義,活動內容非常充實。在匯報時,學生可能用習慣的日常生活用語大、小來描述比較的結果,而不用長、短,說明一下就可以了。

3.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較。

由於學生已經在生活中有了比較長短的經驗,在課堂中學生出現了許多比較的方法,如:直**出(繩子:左邊短一點,右邊短一點); 中間對齊(鼻尖對鼻尖);小手直接放大手中,一下子就看出比較的結果,等等。

不必強求學生一定要使用教科書中給出的一般方法,對於不同的比較方法,只要有道理能夠比較出正確的結果,就應該給予肯定。

第三單元 1~5的認識和加減法

一、教學內容

1.1~5各數的認識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3.0的認識和加減法。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認、讀、寫5以內各數,並注意書寫工整。會用5以內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

2.使學生掌握5以內數的順序和各數的組成。

3.使學生認識「>」「<」「=」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小於、大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的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內的加、減法。

5.能運用5以內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並進行交流。

三、編排特點

1.1~5的認識相對集中編排。

(1)「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太長,現拆分為兩部分。

原通用教材是乙個數乙個數地從數概念的各方面認識;在教學加減法的含義後,每認識完乙個數就練習相應的加減法。這樣小步子地進行教學,很紮實,符合當時的實際。現在如再乙個數乙個數認識,學生會沒興趣。

所以,現在先集中認識1~5,再教學加、減法。

(2)繼承了重視數概念教學的做法,從數概念的各個方面進行認識。

2.尊重學生個性,體現演算法多樣化。

四、具體編排

(一)1~5的認識主要內容:1~5的基數含義、認讀寫、數的順序、比大小、序數、組成。

1.1~5各數的基數含義及認、讀。

數數(兩種以上的事物) — 抽象出數 — 擺相應數量的實物(從3開始擺幾何圖形,增加興趣,為學習幾何知識打基礎。)

2.1~5的排列順序。

兩個層次:

(1) 計數器:從2開始,每個數都是在前乙個數的基礎上,再拔一顆出示的。(感知相鄰兩個數的關係)

(2) 點子圖:從整體上把握1~5各數的順序。

3.1~5的寫法。

(1)這部分教學可能存在的問題:集中教學寫數,確實有困難。

造成困難的原因:

① 對數字的結構、筆順掌握很難(3寫成 m,0、6、8也很難,要花較長時間才能寫好)。

② 兒童手指小肌肉群還很不發達,易疲勞,寫字時間長了對身心發育有害。

③ 原通用教材1個1個地認及加減法,教學時間較長,很自然地分散了這個難點。

(2)解決的辦法。

寫數集中編排,不一定集中教寫數。因為一節課全用來寫,枯燥,對身心發展不利。

教學時可根據本班具體情況靈活處理,調整每節課內容。

可把寫數分散在認數的每節課中(數的認識會用一段時間教學),每節課利用十分鐘練習寫數,這樣就分散了教學難點。

4.比大小。

(1)具體編排:

(2)與原通用教材的不同:

創設小猴吃水果情境。好做法:

① 編故事,提問題,自然比較。

② 製成多**動態呈現知識形成過程。

原通用教材:分步出

① 2的認識出「>」;

② 3的認識出「<」;

③ 6的認識教學寫法。

實驗教材:

① 先整體認識;

② 通過練習逐步掌握用法。(3)好的做法:①②

5.第幾。

(1)通過生活情境引入,在具體情境中區分幾個和第幾,感受數的順序。

(2) 好的做法:

將靜態教材動態化:觀察情境圖常規提問——第一位阿姨買票走了後,小朋友排第幾?

課件:動態呈現買票過程。好處:

1 符合生活實際。

2 使教材更活、更生動,利用得更充分。

③使學生直觀地通過人物位置的變化,體會順序變化

6.幾和幾(數的組成)。

(1)組成的重要性:

①數概念的重要方面。

②計算的重要基礎。

(2)兩個層次:

① 以4的組成為例,借助操作幫助學生認識4以內的組成。

② 小組合作,擺小棒探索5的組成。

通過操作學習組成,把數的各種組成擺出來,幫助學生記憶。

(二)加減法的初步認識

主要內容:加、減法的含義、1~5的加減法。

1.加法的含義。

(1)原通用教材:強調合併(小孩合氣球,形象、直觀),手勢表示。

(2)實驗教材:仍重視含義。

分為三個層次:

1 情境引入、直觀演示,體會含義。

2 ② 通過過程圖進一步說明含義。

3 ③ 通過操作逐步感悟理解含義。

主題圖:

①有故事情節,素材更加豐富。

②情節具有連續性。

2.加法的計算。

(1)原通用教材:借助數的組成來計算。習題、計算前複習。

(2)實驗教材:突出演算法多樣化,允許喜歡的演算法。

呈現了三種不同水平的演算法。

表明解決同一問題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

不要急於評價、暗示,保護自主發現的積極性,重自主選擇。

3.減法的含義、計算編排同加法。(1)減法含義:① 強調含義:去掉。② 情境與加法呼應,是延續的:

主題圖、小丑圖。

目的:提高興趣,在連續的故事情節中體會加、減法的含義,自然而然學數學。

(2)減法的計算:與加法編排相似。

(三)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與原通用教材相比,變化不大。

1.0的認識。

(1)0表示沒有:小猴逐次吃桃。0表示起點:尺子的0刻度。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備課計畫

指導思想 以課堂教學改革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標。扎扎實實做好新課標研究,不斷提高教學理論水平。積極推進集體備課的落實,加強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建立適合學校發展的集體備課機制。目標任務 加強新課標理論的學習與研究,加強聽課 評課 說課的力度,做到每課時都進行集體備課。主要措施 1 把每一單元的內容落...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期末練習

一 填空題 第1小題 2分,第2小題 5分,3 4每題 6分,5 6每題 9分,共 37分 1.1 15裡面有 個十和 個一 2 3個一和1個十合起來是 2.蘋果比梨多 個,桃比蘋果少 個,梨比桃多 個 去掉 個蘋果,去掉 個梨,三種水果的個數就同樣多 3.在 裡填上 或 11 8 5 8 7 9 ...

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在實際開展活動之前,先討論分類的標準有哪些,為接下來的活動打下基礎。再讓學生選擇標準分扣子,幫助學生體會分類是需要標準的,在不同的分類標準下結果可能是不同的。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每一類扣子是否可以接著往下分,最後分到每一類扣子形狀相同 扣眼數也相同。幫助學生提高把握圖形特徵 抽象出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