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十章總結

2021-09-15 10:25:11 字數 4483 閱讀 8054

第九章、機械和功

一、基礎知識

1、槓桿: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

支點:槓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用 o 表示。

動力:使槓桿轉動的力,用 f1 表示

阻力:阻礙槓桿轉動的力,用 f2 表示

動力臂: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 l1 表示

阻力臂: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 l2 表示

槓桿平衡:槓桿在動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靜止或勻速轉動時,稱為槓桿平衡。

槓桿平衡是力和力臂乘積的平衡,而不是力的平衡。

2、槓桿平衡的條件:動力 ×動力臂 = 阻力 ×阻力臂

即: f1 l1 = f2 l2

可變形為 :f1 / f2 = l1 / l2

3、作關於槓桿題時的注意事項:

(1)必須先找出並確定支點。

(2)對力進行分析,從而確定動力和阻力

(3)找出動力和阻力的作用線,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

4、判斷是省力槓桿還是費力槓桿,先確定動力臂和阻力臂,再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動力臂大,動力就小。為省力槓桿。反之,為費力槓桿。

5、定滑輪與動滑輪的區別

定滑輪在使用時,軸不隨物體移動。而動滑輪在使用時軸隨物體一起移動。

6、定滑輪和動滑輪的工作特點:

使用定滑輪時不省力,也不多移動距離也不少移動距離,但能改變用力的方向。

使用動滑輪省一半的力,但要多移動1 倍的距離,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7、滑輪組的工作特點:

(1)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也可以不改變。

(2)重物和動滑輪的重力有幾段繩承擔,所用的拉力就是它們的總重力的幾分之一。

拉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就是重物移動距離的幾倍。

8、功:如果對物體用了力,使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了一段距離,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作了機械功,簡稱功。

9、功的兩個要素:

(1)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注意:慣性使物體運動,物體本身並不是受力而運動)

(2)物體必須沿力的方向上通過了距離。

10、功的大小:等於作用力跟物體沿力的方向通過距離的乘積。

w = f s

f 表示力,單位:牛( n ) 。 s 表示距離,單位:公尺(m)

w表示功, 功的單位就是牛· 公尺 。 叫作焦耳。

即:1 j = 1n·m。

11、功率:單位時間內完成功的多少叫做功率。

12、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等於物體在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功,如果功的單位用j

時間的單位用s 功率的單位就是瓦特 (或w)。

13、功率的計算: p = w/t

w 表示功,單位是焦(j). t表示時間 ,單位是秒(s)

p表示功率,單位是瓦特(w) 1 w= 1 j/s

關於功率的推導運算:

∵ p = w/t w = fs f指力 ,s 指移動的距離,t 指時間

∴ p== f·s/t 又∵ v =s/t

∴ p = f·v

14、大量的事實表明,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

15、有用功:在使用機械時,機械對物體所作的功是有用的,是必須做的,這部分功叫有

用功。用w有用表示。

16、額外功:在使用機械時,不可避免地要對機械本身做功和克服摩擦力做功,這部分功

叫額外功。用w額外表示。

17、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的總和。用w總表示。即:w總 = w有用+ w額外

18、機械效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用η表示。

即:η= w有用 / w總機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數表示。

19、有用功是總功的一部分,且額外功總是客觀存在的,則有w有用 < w總 ,因此η總是

小於1 ,這也表明: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

二、關於滑輪組的計算

1、根據題意確定重物和動滑輪的重力由幾段繩承擔,用n 表示。

2、確定重物的上公升距離,和拉力f 的繩端的移動距離

重物的上公升距離為:h

則拉力f 的繩端的移動距離就是:nh

3、看是否計動滑輪的重力。(繩重與摩擦一般情況都不計)

當不計動滑輪重力時,拉力f = (1/n)g物

當計動滑輪重力時,拉力f = (1/n)(g物 + g輪)

三、關於滑輪組機械效率的計算

w有用 = g·h

w總 = f·s s = n·h

(1)η=w有用 / w總

(2)η= w有用 / w總 = gh/fs = gh/nfh = g/(nf)

第十章、能及其轉化

一、基礎知識

1、物體能對外做功,我們說這個物體就具有能。

2、動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

3、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4、勢能分為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5、重力勢能: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

6、物體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7、彈性勢能: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具的能。

8、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9、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 (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是:焦耳

10、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方式有: 動能 → 重力勢能;動能 → 彈性勢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大量利用的機械能有風能和水能。

12、分子運動論的內容是:(1)物質由分子組成;(2)一切物體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3、擴散:兩種不同物質可以自發地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

14、擴散現象說明分子是運動的,還表明分子間是有間隙的

15、固體、液體壓縮時分子間表現為斥力大於引力。 固體很難拉長是分子間表現為引力大於斥力。

16、分子勢能:分子由於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勢能

17、內能:物體內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內能。內能也稱熱能

18、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物體的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內能就越大。

19、熱運動:物體內部大量分子的無規則運動。

20、改變物體的內能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等效的。

21、物體對外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小;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大。

22、物體吸收熱量,當溫度公升高時,物體內能增大;物體放出熱量,當溫度降低時,物體內能減小。

23、所有能量的單位都是:焦耳。

24、熱量(q):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內能變化的多少(傳遞能量的多少)叫熱量。(物體含有多少熱量的說法是錯誤的)

25、比熱容(c):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公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物理意義就類似這樣回答)

26、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質的體積、質量、形狀、位置、溫度的改變而改變,只要物質相同,比熱容就相同。

27、比熱容的單位是:焦耳/(千克?℃),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

28、水的比熱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義是:每千克的水噹溫度公升高(或降低)1℃時,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4.2×103焦耳。

29、 熱量的計算:

① q吸 = cm△t公升=cm(t-t0) (q吸是吸收熱量,單位是焦耳;c 是物體比熱,

單位是:焦/(千克?℃);m是質量;t0 是初始溫度;t 是後來的溫度。 )

② q放 =cm△t降=cm(t0-t)

③ q吸 = q放 ( ※ 關係式 )

30、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乙個物體轉移到另乙個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保持不變燃燒值(q ):1千克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燃燒值。

單位是:焦耳/千克。

31、熱機:將內能轉化成機械能的機器,統稱為熱機。熱機的種類很多如:蒸汽機、汽輪機、噴氣發動機、內燃機等。

32、內燃機可分為汽油機和柴油機,它們乙個工作迴圈由吸氣、壓縮、做功和排氣四個衝程。乙個工作迴圈中對外做功1次,活塞往復2次,曲軸轉2周。

33、汽油機和柴油機的區別:

在構造上,汽油機有火花塞,柴油機有噴油嘴;

在吸取燃料時,汽油機吸入汽油和空氣的混合物,柴油機吸入的是空氣;

在點火方式上,汽油機是點燃式,柴油機是壓燃式;

在使用上,汽油機比較靈巧,柴油機比較笨重,但柴油機效率高,功率較大,

柴油**比汽油便宜,因此多用在拖拉機、坦克、輪船、載重汽車上。

34、火箭是熱機的一種,工作時將內能轉化成機械能。火箭噴氣發動機本身帶有燃料和氧化劑,不需要依靠外界空氣來助燃,因此不受高度限制。

35、熱值(q ):1千克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單位是:焦耳/千克。

36、燃料燃燒放出熱量計算:q放 =qm;(q放是熱量,單位是:焦耳;q是燃燒值,

單位是:焦/千克;m 是質量,單位是:千克。

37、熱機的效率:用來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熱機的效率。熱機的效率是熱機效能的乙個重要指標

38、在熱機的各種損失中,廢氣帶走的能量最多,設法利用廢氣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39、爐子的效率:是指爐子有效利用的熱量與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之比。

40、提高燃料利用率和鍋爐的效率的措施:把煤磨成煤粉,用空氣吹進爐膛,加大受熱面積,減少煙氣帶走的熱量等。

第八章表單第九章選單第十章報表

第八章表單設計 一 選擇題 6 表單的name屬性用於 a 作為儲存表單時的檔名b 引用表單物件 c 顯示執行表單標題欄中d 作為執行表單時的表單名 10 按鈕的name屬性用於 a 作為按鈕上的文字 b 按鈕物件的引用名 c 按鈕的屬性名 d 以上都不是 12 乙個按鈕,若要在單擊按鈕後,按鈕銷毀...

物理總結第九章

高中物理第九章電磁感應章節總結 欏次定律與右手定則 各種感應電動勢的計算 左手定則與右手定則 1.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計算公式 1 e n t n bs t n b s t 普適公式 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e 感應電動勢 v n 感應線圈匝數,t 磁通量的變化率,b t磁感強度變化快慢 2 e blv垂直...

第九章注意

考試要求 通過對本章的學習,理解注意的概念 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現 掌握注意的分類,容易引起無意注意的條件和有利於保持有意注意的條件 重點把握注意的品質,懂得如何運用注意的規律來組織教學 識記無意注意 有意注意 注意的範圍 注意的穩定性 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轉移 興趣 直接興趣 間接興趣 興趣效能 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