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古代漢語知識教程的感受

2021-09-07 20:36:45 字數 2521 閱讀 4242

《古代漢語知識教程》學習感悟

09秋漢語言文學***於姍

這學期開設了《古代漢語知識教程》課,我很喜歡這門課,因為我們一直在接觸經典,品評名作,學習四書,領悟聖人先王之道,雖然少了點戰爭的硝煙,少了點討伐的快感。但是我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現在社會有說不盡的人生,說不盡的世象,說不盡的變化,說不盡的發展,然而要論到人生觀,無論是捨生取義、建立功業、憂國憂民、文死諫武死戰、還是醉生夢死、得過且過、逍遙樂天、恬淡中庸……每一種處世態度都有從老祖宗那裡接過的「金箴」。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擁有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批判的繼承這份珍貴的遺產,是中華民族的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任務。學習古代漢語課程的目的,是為了繼承我國豐富的文化遺產。

令我們每個中華民族兒女自豪的是,我們中華民族擁有無與倫比的文化遺產,這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記錄。這些文化遺產大多是用文字記載而延續下來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文獻資料。而要想繼承文化遺產,首先就要讀懂它。

這就需要人們掌握古代漢語知識。從這個意義上說,古代漢語課是一把開啟古代文化寶庫的鑰匙,古代漢語也為學好其它課程,如古代文學、古代哲學、古代史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古代漢語」相對於「現代漢語」而言的,古代漢語是漢民族在「五四」以前悠久的歷史時期內漢族人民使用的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由於古人的口頭語言已無法聽到,因此,古代漢語一般是指古代的書面語。古代的書面語有兩個系統,乙個是以先秦口語為基礎形成的「文言」,另乙個是在北方話基礎上形成的「古白話」。

由於「文言」從六朝開始就逐漸與口語脫離了,成為一種只存在於書面上的超時空語言。

打好古文功底,可以提高我們的個人文化素養。學習古代漢語,我們主要是學習文言文。文言文蘊涵在其中的是人文精神。

從絢麗多姿的古代故事裡,我們可以讀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信守承諾、懲惡除奸﹑大公無私、忠信於朋友等,這些美德古今相通,生生不息,到現在仍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了曲折生動的情節、感人至深的故事,從內心體會到了社會公德美和形象美。古人留給我們豐富的文學遺產,其中不乏很多美文——司馬遷的《史記》和《報任安書》,王羲之的《蘭亭序》,王勃的《滕王閣序》,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

這其中,蘊含著意境美、形式美、語言美,教師聲情並茂地朗讀,學生們用心去感受,體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聆聽「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無形之中,我對古代漢語的修惡習興趣猛長。

古代漢語是學習傳統文化,中華民族有悠久的歷史,自有文字萌芽,到現在,已經有五六千年之久( 唐蘭先生看法),勤勞勇敢的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而古代漢語正是這種文明的主要載體。現在中華民族正處於乙個復興的偉大時期,各行各業,政治,經濟,文化都面臨乙個發展的問題。

要發展,就要繼承借鑑,以求創新。借鑑,就是想西方學習,實踐已經證明,單純依靠借鑑是行不通的,必須與繼承相結合。「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華民族曾對世界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四大發明)中華民族數以萬計的古代典籍中,凝結了我們祖先的無盡的智慧型,這需要我們繼承,繼承我們中華幾千年的優秀文化。要更好的繼承,就要研讀這些典籍,而前提是要通曉古代漢語,特別是文言。

而自上世紀初期,白話文運動興起以來,我們對文言的隔膜在日益加深。特別是經歷了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左傾思潮等種種原因引起的文化浩劫之後,我們對文言更加陌生了,並從心理上加以排斥,認為,文言就是腐朽,就是落後。而改革開放以來,國人把滿腔熱情都灌注在發家致富上,已經忘記了從精神上加以充實,習慣了淺顯的文化快餐,這都加劇了我們與傳統文明的隔膜。

也就無怪有人感嘆:「這是乙個缺少傳統的時代。」世界上有三大文明,**教文明,伊斯蘭文明,以儒家文明為代表的中華文明,現在世界上有乙個巨大的中華文明圈,包括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以及眾多的海外華人聚居地區。

現在是乙個中華文明日益擴大影響的時代。(我國要在國外創辦一百所孔子學院)我們要輸出文明,必須了解文明,繼承文明。讓中國再次登上世界文明的舞台。

文言是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積澱,而白話總共還不到100年,這是多麼鮮明的對照啊。因此,我們可以說,純粹、典雅的漢語語感,其根源就在於文言。文言是白話的奠基石。

上個世紀前期,我國文壇「星光」璀璨,大師輩出,如魯迅、胡適、梁實秋、聞一多、老舍、巴金等,都堪稱楷模,這些人在我們算來,如數家珍,意趣不減。他們博古通今、學貫中西,他們風流儒雅,氣質非凡,與其說他們是提倡白話文的文學大師,不如稱其為熟諳文言的先賢聖人。可時光驟轉,到了上世紀後期中國文壇卻「風流盡去」,「黯然失色」,再也沒有大師群體湧現,即便是僅有的幾為大師,卻也是前期出生的,留給我們的,也只有無盡的哀思。

積攢了千年的瑰寶,頃刻間就被全盤否定了,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有些人甚至提出了要廢除漢字,使用拼音。這讓人,特別是炎黃子孫聽來,是多麼的寒心,幾千年的優秀歷史被頃刻間否認,這是多麼的令人傷痛啊!對於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文明,我們要學會「揚棄」,就是繼承優秀文化,拋棄落後的文化,發展新文化,這樣才能使得我們的民族更加優秀。

而要對古老文明進行消化吸收創新,首先就要讀懂古文化,所以古代漢語對我們理解和吸收古老文明是很重要的!

我們的專業是文化產業,我們對於中古古老文化要進行了解和學習,必然會用到古代漢語,所以我們就更應該注重這一門功課的學習。只有有了較深的古代漢語文化底蘊,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去消化吸收我們中華民族的古老文明,才能更好保護我們優秀的民族文化,才會讓我們擁有更較強的專業技能。

古代漢語知識點

11 扇面對 隔句對 即第一句與第三句對偶,第二句與第四句對偶。這種對偶格式在駢文體中很常見,受駢文體這種格式的影響,近體詩中有時也可見到。12 對偶 就是兩個平行的句子,它們的句法結構是相同的,兩句中相應的位置上的詞的性質也是相同或相近的。13 偷春格 兩聯對偶也有在首聯和頸聯對偶而頷聯不對偶的,...

對外漢語考研如何學習古代漢語

關於如何學習古代漢語 2004 3 5 15 05 以下是鄙人多年學習古代漢語總結的一些經驗,通過實踐,比較適合智力水平處於一般偏下的我。至於發表,還是有些惶恐,在古典文獻的學長們眼中也的確有些班門弄斧。但是我瀏覽眾家名帖之後,感到那多是屬於泛泛而談,所以希望有一些操作性強的經驗供大家參考,於是便撰...

王力版古代漢語知識總結

1.關於逢丑父 鄭周父的 父 的讀音。讀上聲的 父 漢語大詞典 對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稱。詩 大雅 大明 維師尚父 時維鷹揚。馬瑞辰通釋 父與甫同。甫為男子美稱。春秋 隱公元年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眛。穀梁傳 儀 字也。父,猶傅也,男子之美稱也。戰國策 秦策三 昭王謂范雎曰 昔者,齊公得管仲 時以為仲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