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學習體會

2021-08-29 09:43:03 字數 3342 閱讀 7165

談點個人感覺:

一、用幾個字來概括我看到的變化:

1、增:比如,設計思路中關於學習內容,「數與代數」塊中明確了「方程組」,「圖形與幾何」塊中明確了「相似、投影」等;總體目標中,增加了「基本活動經驗」,形成了「四基」的目標體系等。

2、減;基本理念中將實驗稿中「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刪除了等。

3、改:比如,數學的定義:變為「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符號感變為「符號意識」;「實踐與綜合應用」變為「綜合與實踐」;「解決問題」變為「問題解決」;「空間與圖形」變為「圖形與幾何」等。

4、粗:指在一些概念的描述上,視角發生了變化。如,「數感」指關於數與數量表示、數量大小比較、數量和運算結果的估計等方面的直觀感覺。

5、細:有的內容及目標角度描述的更明細。如,關於學習內容,數與代數塊具體明確了「數的認識、數的大小、數的表示、數的運算」等,非常具體且體現基礎性;關於目標,明確了「增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二、用贊同與保留兩種態度談點個人感受

(一)贊同(當然這個用詞在此並不恰當,只想表示自己的感覺。)

1、修訂稿更關注數學學科特點,突出了數學思維要求,同時充分考慮到基礎教育的基礎性目標,特別是強化了學習習慣這個個人基本素養在數學學科教學中的目標。「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實驗前期課堂教學中出現學生靜不下來學不深入的現象,我想與實驗稿中在這個目標上的淡化是有直接關係的。

2、關注了數學建模。「模型是數與代數的重要內容,方程、方程組、不等式、函式都是基本的數學模型。」數學在解決問題中的主要特色即抽象與建模,「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是建立模型的了發點,用符號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是建立模型的過程」等。

這種理念就充分提醒我們,教學中我們老師要有新的意識點:基本問題生成、策略方式選擇等,要基於學生的基本建模思想的培養,這種思想意識的長期蘊伏,將是學生社會工作中最受用的數學素養。

3、關注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推理

許多老師一談到數學,抽象邏輯思維等就浮於腦海,哪這種抽象與邏輯的具體表現過程是怎樣的?我想「推理」就最基本的表現方式。小學數學中大量的問題都在試用推理的思維方式。

「分析法」「綜合法」無不是推理的思維現象。

4、「綜合與實踐」的提法

看似乎簡單的增加與改變,我個人感覺是新的理解。「綜合」是「實踐」的前提,真正的實踐就是對活動主體綜合能力的考驗與要求。「綜合應用」變為「實踐」,我更感覺讓數學的學科空間更大了,「應用」只是對知識的驗證或對問題的解決。

但「實踐」,不僅是為驗證知識與規律在存在,更包涵自主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

5、「問題解決」的提法

與解決問題看似乎只是措詞順序的變化,我感覺實為一種新的理念。「解決問題」帶有被動性,是在問題出現後的要求行動,「問題解決」首先要問題**,倡導一種問題意識。這與本次調整中突出數學思考的主旨相一致。

要讓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其次是解決問題。顯然,這種提法目標廣度更廣,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體現更豐。

(二)「保留」幾點個人拙見

1、何謂數學?實驗稿中提法「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與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與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修訂稿提法「是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首先,修訂稿的提法不覺又讓我回憶起上學時代那些對課程的定義「關於.......

的科學」。讓心中頓時感覺「原來是一種科學,神聖的學科」,可能下意識又會考慮,對一門科學,我們當老師的可真得上上心了,不然對不起這種科學。總之,也就是這樣一種說不出的怪味道。

還是真正表達乙個我的個人想法,我感覺對數學的學科描述,實驗稿中的提法好。

第一,數學本來是一種科學,這不假,它對我們人類認識世界作出的非同一般的作用。我們時刻應該本著這種科學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定性把握與定量刻畫」,就充分提示我們要有高度的科學意識。

同時,這裡更關鍵是揭示了數學這種科學的本質:對客觀世界的定性把握與定量刻畫。

第二,數學是一種方法。我更認同這個說法。正因為數學是一種不一般的科學,他幫助人們能將複雜的現實世界進行合理的抽象概括,形成了一種特別的認識方法。

讓人類生成了一種十分有用的交流言語及認識分析客觀的思維方式。所以,這種科學的真正價值即一種特別的思維方法。

第三,數學是乙個過程。特別欣賞實驗稿中對數學的這層定位。「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

數學就是人類的認識工具,在生活中應用才顯示其作用。所以,數學對我們大眾來講,不是學堂及數學家們腦海中的抽象世界,就是碰到問題時,借助一定的數量描繪、關係建構,找到規律,解決問題,確保社會生活秩序的一種活的存在。

相比下,修訂稿「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科學」,這種提法的內涵是單一的,數學就是一種紙上的、神聖的、數學家的科學。這種提法,我想無非可能是適應了在學生時代習慣於「關於.......的科學」這種定義的成年人,看似乎更貼近我們的理解了。

其實我感覺,那是因為我們其實從來沒有感覺到什麼才是我們自己的學科,被「關於.......的科學」這種高度抽象與拔高學科地位的描述思維給定勢了。只是一種貌似理解、親近,非真正的本質理解。

最後補充一句:實驗稿中的數學提法給了我們大眾數學的影子,留於我們老師乙個廣泛的思考與創作空間,修訂稿中的數學提法樹立了專業數學的影子,限制老師們的數學教學創作空間。

2、基本理念的提法

「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二者邏輯關係不協調,其實「良好的數學教育」就應該有「不同的人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項指標,二者是包容關係,不宜用並列式呈現。相比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種提法雖然也存在著過於抽象等問題,但基本關係是明確的且不存在邏輯問題。

修訂稿中明確「良好的數學教育」這種提法還是相當有見地和價值導向的。這與普通教育的目標相一致。但,鑑於是數學這種個別學科的指導理念,顯然應該有更具學科特色的學科發展指導理念。

為此,我感覺這樣的定位比較合理:數學課程應致力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實現: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數感的提法

「數感主要是指有關於數與量表示、數量大小比較、數量和運算結果的估計等方面的直觀感覺。」這樣的描述顯然更明確了數感就是一種直觀感覺的本質,這種定位非常合理。但,從描述中前半段的例舉內容來看,又明顯的進行了壓縮,把「用數表達與交流資訊,解決問題時選擇適當的方法」等刪除了。

雖然關於什麼是數感,在科學上尚沒有統一一致的定義。「是關於數及應用的一種直觀感覺」,這種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從修訂稿中的內容來看,顯然他是充分強化了「數」的層面,而對「數的應用」層有意識的壓縮了。

其實,我感覺數感不應該僅僅是對數的意義(存在)、大小等有比較強烈與合理的感覺,生活實踐中能在感覺數的基礎上迅速生成合理的運算方法,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感覺。為此,我認為,有關數感的說法宜在明確「直觀感覺」基礎上,將實驗稿中的舉例描述內容進行有機展示,這樣更有助於老師們的實踐操作。

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解讀

數學課程標準 修訂稿 概況與解讀 一 課標研製和修改工作的基本過程 1 實驗稿是1999年開始研製,2001年7月出版,並於當年9月在全國43個國家級實驗區開展實驗。2 修訂稿是2005年5月成立課標修訂組,組長 史寧中,東北師範大學校長。修訂工作組首先到實驗區進行實地調研,通過問卷 聽課和訪談等方...

數學課程標準學習體會

新學期開始了,按照學校工作安排,重新學習了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 對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談一談本次學習的收穫 一 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感 小學一至三年級,學生將學習萬以內的數,簡單的分數和小數 常見的量,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探索並理解簡單的數量關係。在教學...

《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稿》概括與解讀

概況與解讀 一 課標研製和修改工作的基本過程 1 實驗稿是1999年開始研製,2001年7月出版,並於當年9月在全國43個國家級實驗區開展實驗。2 修訂稿是2005年5月成立課標修訂組,組長 史寧中,東北師範大學校長。修訂工作組首先到實驗區進行實地調研,通過問卷 聽課和訪談等方式,聽取第一線教師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