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奕文同志先進事蹟材料

2021-08-19 01:25:38 字數 5097 閱讀 1414

他,累死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追記古丁鎮黃沙村黨支部書記黃奕文

編者按古丁鎮黃沙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奕文同志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帶領群眾勇斗窮山瘦水,徹底改變了黃沙村貧窮落後的面貌,是我市農村基層村官的傑出代表。「9.21」洪災後,他日夜操勞,長期帶病堅持戰鬥在抗洪救災復產重建的第一線,終累倒在工作崗位上,樹立了新時期共產黨員創先爭優的光輝形象。

獲悉他去世這一噩耗,我們第一時間組織人員奔赴古丁,連續多日深入採訪,撰寫了這篇內容翔實的長篇通訊,從不同側面展示他感人的先進事蹟,供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學習。敬請讀者垂注。

蒼天垂淚,百姓同悲。

巍巍青山,功德永存。

11月30日,古丁鎮黃沙村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當日上午,該村上百名村民自發來到村委會辦公樓,為剛累倒在工作崗位逝去的村支部書記黃奕文舉行追思會,緬懷他的先進事蹟和崇高品德。

「黃奕文長期帶病工作,是活活累死的!」高坪村小組村民盧倫邦含著熱淚,哽咽地說。

「是他帶領鄉親改變了黃沙村的落後面貌,我們失去了一位好書記。」山朱塘村小組村民羅鋒老淚縱橫地說。

「如果他不走,明年換屆時我們還選他當書記。」60多歲的老黨員陳坤芳泣不成聲,痛惜黃奕文「走」得太早。

黃奕文走了,但他為黃沙村所作的貢獻卻永遠銘刻在全體村民的心中。

開山劈嶺,5年開通20條自然村公路

黃沙村是我市最偏遠的行政村之一,自然環境十分惡劣。這裡山高水寒,地僻人稀,21個自然村零散分布在海拔650公尺至1100多公尺的山腰上。村民平時出行、送貨,靠的是肩挑馬馱。

那一條條穿行於山間的羊腸小道,陡峭、狹窄,一不留神就有掉下山澗的危險。一些村民即便買了自行車、電單車等交通工具,也只能寄放在鎮上的親戚或熟人家,沒有多少機會能派上用場,實在是很不方便。祖祖輩輩的黃沙人飽嘗了路不通財不通的苦滋味。

據了解,2023年以前,為了謀求生計,該村先後有800多人外遷他鄉,另擇高就。

要致富,先修路。黃奕文上任不久,便打起修路的主意來。但是,修建黃沙村公路,要跨山澗,越深谷,架橋梁,壘石基,全程長20多公里,工程難度之大不難想象。

僅憑窮得叮噹響的黃沙人的力量,簡直是天方夜譚。

然而,為了黃沙的發展,黃奕文迎難而上,勇挑重擔。他借多位老闆在該村投資興建水電站需要運送物資的千載良機,拍著胸口向投資者莊重承諾:只要老闆投資建路,黃沙村人願意無償獻工!

錚言順耳,擲地有聲。老闆們被這位村官的大義感動了,一致決定出資修路。頓時,黃沙村沸騰了,人聲鼎沸,炮聲隆隆,一座座大山被闢開,一塊塊大石被炸掉,一條條路基壘起來……黃奕文和黨員們走在修路的最前面,沒日沒夜地奮戰在修路的工地上,熬紅了眼睛,磨起了血泡,苦在心頭自己知啊。

修路是黃沙村的千秋大業,這些道理村民們都懂,但一旦涉及到他們的自身利益,窮怕了的部分村民便會產生牴觸情緒,鬧個臉紅脖子粗。黃奕文晚上從工地回來以後,雖苦雖累,也要挨家挨戶登門造訪,苦口婆心,對村民曉之以情,訴之以理,力求把思想工作做到村民的心坎上。黃奕文的親戚羅瑤世,得知修路要佔掉自己的一塊3分田,一想到家裡人口多田地少,糧食總不夠吃時就來氣了,拿著柴刀要找黃奕文算賬。

沒想到這天晚上黃奕文主動找上門來,對羅瑤世說:「我家的兩畝田,你要哪一塊任你挑,我都沒意見,但修路不只是你一家子的事,是關係到黃沙子子孫孫的頭等大事,孰輕孰重,你該想好啊。」黃奕文一番貼心話,令羅瑤世一陣陣臉紅耳熱,之後他就再也沒有提修路佔田的事了。

像這樣的事例多如牛毛,不勝列舉。一次為了趕工期,參加修路的村民未及聯絡,就砍了外出打工的一戶人家的20多棵竹、木,計畫待後再作補償。這家人得了訊息後,急匆匆趕了回來,氣勢洶洶地聲言要黃奕文將竹木「復歸原狀」。

黃奕文專程上門道歉,承認未經同意便毀竹木是不應該的,並表示要按標準賠償,還自掏腰包拿出300元塞給戶主,作為往返車費的補償,同時希望這戶人家支援修路,為發展黃沙事業獻計獻策。看著已具雛形的寬敞村道,看著黃奕文曬得黑黝黝的臉膛,這戶人家愧疚頓生,主動道歉,還表示了捐資修路的意願。

就這樣,經過黃奕文及村「兩委」一班人5個年頭的不懈努力,21條自然村有20條通了公路。世世代代蝸居在深山野嶺的黃沙人,終於解決了出行難、運輸難的問題。

招商引資,4年建起5座水電站

黃沙雖然地處偏僻,卻擁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如果能充分發揮這一優勢,這將是一筆取之不盡的財富。於是,黃奕文又把發展小水電企業列為工作重點。

他決心讓流失千載的流泉飛瀑,化成串串明珠,裝點黃沙的村村寨寨、家家戶戶。

開發水電站,需要龐大的資金,錢從何來?只有開啟山門,招商引資,黃沙興建水電站才有希望。村「兩委」一班人在黃奕文的帶領下,走出山門,八方尋覓,足跡遍及茂名、高州、信宜等地。

開始,一些老闆應邀來到黃沙,看見這裡不僅條件惡劣,而且聽說村民觀念守舊,擔心村民在青苗補償、電站分成等方面漫天要價,都婉言拒絕了。泗水鎮的林老闆,在村「兩委」的感召下,有意開發建設藍湖電站。有一次他翻山越嶺進行勘察時,又渴又累,中暑暈倒了,醒來後打了退堂鼓,第二天就不辭而別。

為了挽留林老闆在黃沙創業,黃奕文連續多次找到他,與他共描投資電站建設的前程美景,以及豐碩的收益回報。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猶豫不決的林老闆終於下決心投資建設藍湖電站。

信宜市大成鎮老闆楊大彪,在開發建設黃沙電站前期,發現有些村民在電站修路徵地、青苗補償等方面要價很高,無法接受,於是決定放棄前期投資的30萬元的工程款,返回大成鎮。黃奕文得知訊息後,連夜趕了4個小時的夜路到大成鎮,與楊老闆見面,問明原因。原來有的村民認為,楊老闆是富翁,要趁機敲他一筆,在青苗補償等問題上死活不肯讓步,這下子逼得楊老闆打了退堂鼓。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以後,第二天一早,黃奕文逐村逐戶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苦口婆心,曉以大義,既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又保證村民的合理補償,最終達到了雙方共贏的目的。

村頭電站的青苗補償工作涉及高坪、嶺腳兩個村小組,但這兩個村小組的大部分戶主長期外出恩平等地務工,在家的戶主作不了主,黃奕文又親自帶人到恩平等地找著這些戶主,逐個逐個做思想工作,一戶戶過關,最終使村頭電站和這兩個村小組達成圓滿的補償協議。

經過黃奕文4年多的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使小水電開發取得巨大成功,黃沙村先後建成投產的電站有5座,**機容量5300千瓦,累計投入資金3500多萬元,年總產值600多萬元;安排就業勞動力130多個;村委會每年集體收入2萬多元,村民年人均可獲300元股份分紅的永久性收入。

發展經濟,引領群眾脫貧致富

高州是全國聞名的果鄉,種植水果已成為農民的一條致富之路。早年間,黃沙村民也曾引種了龍眼、荔枝、香蕉等水果,但由於黃沙地處海拔650公尺以上的高寒山區,晝夜溫差大,種植木本水果根本沒有收成。如何調整產業結構,使黃沙村民早日富起來,成了黃奕文最關心的問題。

為了找準目標,有的放矢,黃奕文深入當地及鄰鎮鄉村,進行調查研究,終於掌握了翔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黃奕文發現,黃沙適宜種植南蕉和番茄、尖椒等反季節蔬菜。發展這些特色果蔬,黃沙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於是,黃奕文決定帶領鄉親調整作物結構,種植南蕉和反季節蔬菜。

但是,群眾的傳統耕作意識根深蒂固,而且黃沙在過去發展一些經濟作物時,因為種植技術及產品流通跟不上等原因,最後以失敗告終,群眾有過吃虧的教訓,所以此次做群眾的思想發動工作卻不是一件易事。黃奕文倡導大家種反季節番茄時,鄉親們紛紛提出:「沒有啟動資金怎麼種?

」、「沒有技術怎麼種?」、「產品種出來後沒人收購誰負責?」等問題,使發動工作一度受阻。

黃奕文主持召開支委會,統一了支委的意見後向鄉親們許下承諾:以「老闆+農戶」的契約形式,先由村委會出資購回種子給鄉親們種植,同時賒回化肥給鄉親們使用,再請鎮農科站技術員下鄉指導,等到農產品收穫時,再扣除種子錢和化肥錢,而且生產出的產品由村支部包銷。通過契約承諾,黃沙村民吃下「定心丸」。

黃奕文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實行黨員帶頭種植,該村有120多戶農戶紛紛響應,同時種植反季節蔬菜。並為群眾提供完善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終於使黃沙種植反季節蔬菜取得了成功。自2023年以來,黃奕文帶領群眾每年都成功種植1000畝南蕉和尖椒、黃菜、毛瓜、節瓜等反季節蔬菜。

其中番茄種植250多畝,全村單此一項年總收入便超150多萬元。

黃奕文還大力鼓勵群眾養殖氹仔魚。氹仔養魚是我市北部山區農民養魚的一種傳統方式。氹仔是乙個面積幾平方公尺、水深約兩公尺的泥窩,長年累月有山泉水流過。

經氹仔飼養的魚,香、味、營養俱佳,不受任何汙染,是綠色食品,一直以來城裡人對氹仔魚情有獨鍾,很多人都希望一嚐為快,因此氹仔魚一下成為人們餐桌上的「新貴」。由於乙個氹仔養魚可給村民每年增加收入3000多元,黃奕文動員每個農戶挖掘一兩個氹仔養魚,著力打造氹仔魚養殖基地。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目前全村氹仔數量300多個,氹仔魚養殖正向規模化、商品化發展。

10多年來,在黃奕文的帶領下,經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黃沙村的經濟得到迅猛發展。2023年,黃沙村農民人均收入達4185元,比2023年的2565元增加1620元,增幅達63%,村民的生活過得殷實。2023年以前,黃沙村只有10多幢樓房,現在已有280多戶人家建起樓房,佔全村320多戶的87.

5%。外遷的村民有100多人舉家遷回故鄉。乙個嶄新的黃沙村正以其獨特的新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令人欽羨。

服務群眾,情牽百姓暖千家

自2023年黃奕文擔任黃沙村黨支部書記以來,他心裡裝著的都是黃沙的發展和群眾的冷暖。他是群眾的貼心人,為了群眾,他真正做到了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在4次村委會換屆選舉大會上,群眾都以高票選舉黃奕文為村委會主任,以表達對他的信任、支援和感激。

黃奕文連續10年被古丁鎮評為優秀黨支部書記或先進黨員,多次榮獲高州市「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帶領群眾致富獎」、多次被評為高州市「固本強基帶頭人」,黃沙村黨支部多次被評為高州市、茂名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黃奕文認為,要從根本上改變愚昧落後的思想觀念,必須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質,讓大山里的孩子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黃奕文積極外出活動,爭取有關部門和外出經商老闆的支援,改善黃沙小學的辦學條件。2023年,在不向群眾集資一分錢的情況下,籌集20多萬元資金,建起了一幢400多平方公尺的黃沙小學教學樓。

黃奕文不但注重教育硬體設施建設,還重視思想引導和精神激勵。村里哪個娃兒有了棄學的念頭,他第一時間登門做思想工作,決不輕易放過。他常對村民說,起碼要讓孩子讀完初中,有能力的要上高中、上大學,不要對不起下一代。

村里有誰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學,黃奕文按照村里的規定給予現金獎勵,並在村委會樓前張貼大紅喜報,號召大家向家長和孩子學習。近幾年,黃沙村有不少農家子女考上全國重點大學。

為了更好地使本村的貧困戶脫貧致富,黃奕文組織支部的25名黨員對25戶貧困戶進行「一幫一」活動,對他們給予一定資金和物質的扶持,幫助他們在短時間內脫貧。黃奕文扶助的是根尾屋村小組的貧困戶李大芳,李大芳夫婦倆除了養育自己的兩個孩子外,還要撫養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的兩個侄兒,一家六口生活十分困難。黃奕文出資幫李大芳購買種子、種苗和化肥,種下5畝番薯、2畝大肉姜和0.

3畝蔬菜,為他聘請技術員傳授生產技術,並幫助他聯絡農產品的銷路。幾年過去了,李大芳家年收入超過2萬元,過上了好日子。

周友文同志先進事蹟材料

我叫周友文,男,生於1975年04月,1996年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從教以來擔任過初中 高中歷史教學工作並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曾多次獲縣 鄉 校 高考先進個人 師德先進個人 先進教師 優秀共產黨員 稱號,多次獲縣 市級獎項並公開發表。讓每一位學生享受學習並走向成功 是我事業追求...

醫生同志先進事蹟材料

健康所繫,性命相托。同志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精於求精,全面發展。立志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這是 同志在15歲青澀年華時進入醫學殿堂的第一...

孫楊同志先進事蹟材料

追記甘肅省環縣一中教師孫揚 2012年6月21日,甘肅省高考成績公布,環縣一中高三理 1 班69名學生的成績全部高於二本線,其中64名學生的成績高於重點線,馬琳 許婧兩名同學分別以664分 662分的高分位居甘肅省理科第21名和第24名,獲得慶陽市高考理科狀元和榜眼。全班同學多想把這訊息告訴班主任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