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觀點論證評價題應考策略

2021-07-31 13:48:03 字數 4725 閱讀 6236

了解題型特點把握答題對策

成都郭子其

人物簡介:郭子其,中學歷史特級教師,四川師範大學國家級精品課歷史課程與教學論主講教師。「國培計畫」國家級培訓主講教師,四川省教育廳推薦的全國中小學教材審查專家庫歷史學科審查專家,四川省歷史教學專委會理事,四川省教育管理學會會員,四川省「民族地區教師培訓標準」審讀專家(歷史學科審讀組組長),四川省教學名師培訓導師。

現為成都樹德中學歷史教師。

所謂觀點論證評價題,就是試題注重考生對所給現象與觀點進行較為系統的認識與評價(或評述),注重史論結合與連貫表述成文的試題。觀點論證評價題注重考生開放性思維和生成性思維,注重考查考生深廣思維、語言表達能力和史論結合的歷史學科素養,這種題型將成為高考歷史命題的趨勢。本文試對這一高考題型的特點進行比較深入的分析,反思複習策略,以助於高考備考。

一、試題特點

1.注重開放性與人文性

觀點論證評價題一般來說,需要考生對所給內容或觀點進行自由選擇,然後圍繞所選觀點或角度進行論證評價,試題形式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由於試題所給內容主要是一些觀點或角度,考生如何調動所學知識進行論證,考生選擇怎樣的思維模式組織內容,都由考生自己選擇,給各位考生提供了較為廣闊的自由空間,這種形式由於限定較少,問題暗示(或控制)較少,內容開放度高,利於考查不同層次考生的能力。

常見的高考試題答題角度明確,答案具有確定性,這種試題過於注重牽制學生的理解與思想答題。觀點論證評價題卻可以兼顧不同考生的知識背景和興趣愛好,考生可以依據自我選擇自由作答,還可以依據自己的思想見解答題,有效彰顯考生的個性化理解。因此,觀點論證評價題從形式與內容都較好地體現了考試的人文性。

2.注重**性與思維深廣性

觀點論證評價題由於只有總的答題觀點,有利於考生依據自我的理解進行分析論證與評價,有利於考生見仁見智,進行歷史**,試題能夠較好地反映不同層次考生的**水平,包括如何調動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論證與評價,如何依據情境性問題自覺遷移運用所學思維模式形成論證評價的角度,綜合構成論證評價的要素,形成豐富的答案。

由於思維水平的差異,考生答題將會出現思維模式是否完整恰當,認識問題是否具有深度等問題,考生因受知識面與視野的影響,還會出現思維廣度的問題,除去這些情況考生還會因答題豐富性差異,出現能否比較完整地解答較為複雜的認識觀點的問題。事實上,優秀的考生回答觀點論證評價題思維靈活,能夠有效地調動所學知識,很好地利用歷史思維模式組織答案,認識問題很有深度,常常還會出現鮮明的獨到見解,很好地考查出了考生的思維能力。反之,思維素養較差的考生思維狹窄,運用的知識較少,證據與觀點缺乏聯絡,不能合理推理,缺乏足夠的論證評價能力,一些考生論證評價角度單一,幾乎答不出什麼內容來。

總之,觀點論證評價題有利於考查考生思維的複雜性與多樣性,較好反映考生歷史認識的不確定性,促進考生進行靈活思維,避免考試的模式化與程式化。

3.注重學科的史證素養和語言素養

歷史學科最為重要的素養就是進行史論結合詮釋歷史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觀點論證評價題一是直接考查考生的論證能力。考生要有效答題,就需要理解觀點含義,圍繞觀點尋找有效證據,思考證據與觀點之間的意義聯絡,如何進行「自圓其說」。

二是考生還需要怎樣利用語言進行表達,形成表達清晰、層次清楚的答案,有利於克服高考試題評卷注重採點給分而忽視意義聯絡與語言表達的弊病。三是試題在給予考生自由發揮空間的同時,也考驗考生怎樣調動知識組織內容,怎樣進行深度思維,有利於考查考生的思維素養。而且,試題提供了新的觀點,這本身就為考生提供了新的視角,有利於考查考生的創新思維,培養了考生選擇史學觀點為我所用的素養。

這些都取決於考生的素養,也是考生未來發展十分重要的文科素養與歷史專業素養。總之,觀點論證評價題體現了考查歷史學科素養的趨勢,有利於考查考生的思維的選擇性與深廣性,試題有利於反映考生是否具有高階思維的潛在素質。

4.注重課程觀與新情境

觀點論證評價題常常選擇史學新觀點,試題及時吸納史學研究新成果,體現了課程觀的命題思想;選擇多樣化的新觀點,試題形成了新情境與新問題,有利於考查考生靈活分析問題的能力,有利於考生展現思維過程;試題促進考生利用多角度觀點理解歷史,促進**性學習,增強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而且史學觀點多種多樣,也為命題提供廣闊的空間。

二、答題對策

觀點論證評價試題注重考查考生歷史學科的思想、方法和歷史思維素養,需要考生關注史觀、史法、史證與史識等歷史學科素養,注重考查生成思維與深層思維。

1.注重利用史學研究新成果培養問題解決素養,提公升思維水平

學生問題解決素養就是注重「形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三問題」能力。考生應注重利用新視角與新資訊開闊視野,圍繞新問題進行有效分析,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考生應利用資訊與新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相互討論,通過質疑解難,達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公升問題意識與問題解決能力,做到在面對觀點評價論證題時有據可說,有「法」能說,有「思想」深說,避免泛泛而論,甚至是不著邊際地游離答題。

考生在複習過程中應注重歷史的內在因素。例如學習《開闢文明交往的航線》,在原因上,就應注重西歐文明的開放性,意識上的世界性,因素上的複雜性,包括生產力的提高,社會分工的擴大,促進資本主義與商品經濟的發展,引起對貨幣的需求,由於亞洲傳統手工業產品的優勢,導致歐洲貨幣短缺,加之對亞洲香料的需求,歐洲開闢新航路具有經濟動因。例如,2023年哥倫布因海難來到葡萄牙,與葡萄牙前聖港島總督的女兒結婚,又得到在里斯本的許多熱那亞人的幫助,在大洋上廣泛航行。

他利用他的岳父留下的資料與自己的航海實踐,掌握了大西洋上的航海技術,他是西歐特別是里斯本航海文化的產兒。從中可以看出其文化性與複雜性。在開闢新航路過程中,注重複雜性與艱辛性。

包括哥倫布計算出從非洲西海岸邊的加那利群島往西航行2400海浬,就可以到達日本,到杭州只有3550海浬,實際上,空間直線距離到日本是10600海浬,到杭州是11766海浬。這一美麗的錯誤促成哥倫布開闢新航路。以及哥倫布與西班牙國王簽訂的《聖菲協議書》,哥倫布的航海理想,25歲來到當時全歐最先進的航海中心里斯本,發現了具有決定意義的「磁力現象」,與他的弟弟一起精心繪製了馬可·波羅想描繪而未能繪出的到中國與日本的地圖等等。

在意義分析上,應注重資本主義文明的開放性與掠奪性,注重海洋文明的外向性,將認識提公升到海洋民族國家的崛起高度,這樣才會看到其文化核心,當然,需要注重新航路開闢促進世界市場初具規模。在具體分析意義時,應依據原因關注經濟根源與社會根源對**革命的影響,商業危機對商業革命的影響,以及宗教因素與人文精神對文化科學的影響等,注重史論結合與意義聯絡。因此,歷史學習必須注重內在的文化因素與社會因素,利用複雜的資訊與史實進行史論結合的分析,這樣才會有效解答觀點論證評價題。

學生如果一味運用該種試題的解題技巧,而考試結果還是反覆出錯,說明學生沒有利用歷史的內在因素進行有效分析,從而形成評價能力。

2.注重學科的史證思維與生成思維

考生在複習過程中應注重選擇那些與主幹知識有關的史學新觀點和新資訊的材料題,並結合所學知識與材料資訊加以論證評價,培養史論結合的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形成言簡意賅,清晰通順的語言表達能力。以上例舉《開闢文明交往的航線》的案例就有利於學生評價新航路開闢。豐富的角度與資訊,深層次的歷史內在因素,有利於提高史論結合論證問題,形成開放性思維水平。

考生應注重培養自己的理解與解釋能力,才會形成史證意識,不斷豐富史論結合的歷史思維,多角度多層次地認識歷史。

3.注重歷史方法思維模式與問題中心思維模式

複習時應注重形成歷史思維方法模式以分析與認識歷史(見下圖),學生有效利用這一思維方法模式,形成整體性認識,也就是在分析問題時要從歷史因素說到現實因素,再說到未來影響;現實因素還要注重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與社會方面展開分析;在分析未來影響時堅持「雙重性」,既要注重積極性,還要注重消極性;整個分析要注意世界因素,關注時代背景與階段特徵;在敘述時要注意史論結合,避免說空話與大話,缺乏史實依託。而且,在分析每乙個因素時要注意大的角度下的具體史實要點。

例如,2023年高考四川卷第14題第(2)問分析教材特色的原因,就需要考生依據內容分析出:在「以階級鬥爭為綱」思想指導下,教學內容與階級鬥爭緊密相關;開展「教育革命」「開門辦學」,教材呈現出與工廠、社隊緊密聯絡的內容。後一答案需要考生依據教材的內在因素,從所學教材找到有效答案,試題注重考查考生對內容的內涵分析,如果考生回答出世界因素:

冷戰的影響等,這些因素與內容的關聯度較弱,還不是理想答案,由此提醒考生要注重依據內容進行內涵分析,注重內在的因果關係,避免泛泛作答。

又如,2023年新課標全國ⅱ卷第40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有不少學者對愛因斯坦的學說持懷疑態度。2023年,英國科學家愛丁頓對日全食的觀測結果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引起巨大轟動,世界範圍的愛因斯坦熱接踵而至。

荷蘭、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等國先後邀請他前往講學。在中國,梁啟超發起成立的講學社曾擬邀請愛因斯坦來華講學。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亦發出邀請,並得到其本人應允。

雖然愛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對論卻在中國廣泛傳播。從2023年到2023年,各種報刊登載相對論的論著、譯文、通訊、報告和文獻不下百篇,出版譯著15種左右。

——摘編自阿爾布雷希特·弗爾辛《愛因斯坦傳》等

材料二:愛因斯坦熱在中國方興未艾之際,正是國內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問題論戰正酣之時。以梁啟超為代表的部分知識分子認為,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是兩種不同型別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為核心,後者以科學精神為核心。

梁啟超前往歐洲考察一年多,2023年回國後寫道:「一百年物質的進步,比從前三千年所得還加幾倍。我們人類不惟沒有得著幸福,倒反帶來許多災難。

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遠遠望見個大黑影,拼命往前趕,以為可以靠他嚮導。那知趕上幾程,影子卻不見了,因此無限悽惶失望。影子是誰?

就是這位『科學先生』。歐洲人做了一場科學萬能的大夢,到如今卻叫起科學破產來……我們可愛的青年啊,立正!開步走!

大海對岸那邊有好幾萬萬人,愁著物質文明破產,哀哀欲絕的喊救命,等著你來超拔他哩!我們在天的祖宗、三大聖(孔子、老子、墨子)和許多前輩,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業,正在拿他的精神來加佑你哩。」

——摘編自李喜所、元青《梁啟超傳》等

(1)根據材料一併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愛因斯坦熱興起的原因。(8分)

歷史觀課報告

再次,幾位教師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平時常聽教育局領導和教研員說教無定法,也時刻督促我們教師要注意積累,盡快成熟,早日形成自己所獨有的教學風格。自己從教時間較短在這方面還有待提高,通過此次觀課評課確實對教學風格的形成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杜鵑老師的沉穩與鬆弛,李擁軍老師的成熟與大氣,董藝老師流暢...

我的歷史觀

選題意義 日本文化不同於純粹大河文明與海洋文明,始終在兩者之間徘徊,最終形成獨特的富有生命力的日本文化,極大豐富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區域性來看,了解日本文化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日本的經濟與政治,從而可以借鑑昇華中華文化,為繁榮中華文化做出努力,同時,對於中日摩擦日益增多這一現象,文化無疑是良好的潤滑劑,文...

必修4 社會歷史觀 唯物史觀 答題思路

高二政治 必修4 尋覓社會的真諦 社會歷史觀 唯物史觀 主觀題答題思路 命制人 王樹鑫備課組長 李英蓮審核人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 答題思路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