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

2021-07-16 02:50:00 字數 2743 閱讀 7592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理念是引導學生通過自讀,結合注釋、想象自主弄懂

詩意;通過教師適當點撥,學生發揮想象,積極感悟了解詩情;以讀促悟,以悟促讀;利用自主、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索;用同型別的詩歌進行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學會學習詩歌的方法,增加學生的詩詞積累,激發學生學習田園詩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感情。下面就結合教學中較有效兩個環節,談談這次詩歌教學的體會。 在初讀感知全詩後,我安排學生結合注釋自主探索詩意。

四年級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學理解能力,但在詩歌學習中,面對一首新詩,往往不知道怎樣去下手。教學中我先和學生交流:在遇到一首新的古詩你是怎樣學的?

通過交流明確:只有先了解詩句的大概意思,才能更好地讀、悟古詩。進而我知道學生學法:

先借助詩句下面的注釋,來讀懂重點字詞的意思,把這些詞的意思串起來就是每行詩句的含義,再把每行詩句的意思連起來,用上自己的話說出來就是整首詩的意思。然後組織學生先自學、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指名說說讀懂了哪句,期間適當對一些字詞的釋義加以指導和強調,點撥言語表達上的順暢。

每一行詩句意思清楚後,再讓學生把整首詩的意思說出來。通過這樣的「解詞—理句—連意」的過程,學生基本上理解了詩句的大概意思,對詩歌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的把握,並且學會了這種自主**詩意的方法。 讀悟結合,互相促進。

在體味詩境,感受詩情這一環節中,前兩行「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我先讓學生邊度邊想象畫面,想象這兩行詩句寫了什麼內容,除了詩中寫的,你還能想象到什麼?結合「晝\夜」等詞引導學生去感受、想象,再組織學生談感受,充分交流後,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這兩行,通過有感情朗讀,讀出詩味,讀出感悟。

後兩行「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是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圖,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再結合「學種瓜」這個動作,邊談感受邊讀。

讀後說,說後讀。在整個體味詩境、感悟詩情的環節中,始終把學生的「讀」和「悟」結合起來,使學生既悟詩情,又通過讀入詩境。以讀促悟,又以悟促讀。

通過一遍遍,不同形式的有感情讀誦,學生越讀越好,對詩歌的理解也越加深入。 本節課,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對學生扎扎實實地進行了聽、說、讀、背、想象、感悟等語言文字訓練,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古詩詞的獨特魅力,讓課堂洋溢著濃濃的語文味。對於本課的學習目標,百分之九十

五的學生達成了。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要求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學素養,人文底蘊,教師要把同學引入詩境,自身必需批文入情,和作品對話,和詩人對話,明詩意,悟詩情,入詩境,在課堂上才會有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去點燃同學的情感,激發同學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開放周我與同學年老師進行深入的故詩教學的研究,我看了一些有關古詩教學的理論知識,課堂實錄和《四時田園雜興》的背景資料介紹,來彌補自身的先天缺乏。在與備課組的教師討論後,結合四年級的年段特點,決定以「學習借助注釋的方法理解古詩的大意,並能用自身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理解詩句,引導同學想象意境,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

」為教學重點,予以突破。下面我就結合這兩點談談我的教學感受。

一借助注釋,引導方法

我覺得,對四年級同學而言,在古詩的學習過程中除了要解詞理句解詩意外,最主要的是能夠習得學習古詩的方法,並能遷移運用。於是,在預設中我想大膽「放」手讓同學借助注釋,自主質疑,協作解疑,了解古詩的大意。然後在交流中巧妙的「扶」,在疑惑處啟發,思維阻塞處疏導,詞句關鍵處點撥,讓同學在眾多資訊交流中,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在前一節古詩教學中,由於同學的預習做得非常充沛,都已經批註了詩意,他們毫不費解地照本宣讀,根本沒有真正字字句句疏通曉義。於是同學在自學時已經了解到的詩意,上了課後,還是處於同一種水平,也就沒有真正習得借助注釋學習古詩的方法。

在經過備課組教師討論後,決定對這個環節再進行精心打磨:第一步,一句一句理解。假如同學預習充沛的,就由意到詞回扣,假如同學說起來比較困難的,就解詞理句來點撥。

第二步,在同學基本會說詩意的基礎上,引導同學:僅僅把意思帶進去說,還缺少什麼呢?想想還可以補進什麼!

讓同學再次練習,加上時間、地點、人物、動作、神態等說得更加具體,說得流暢。然後再來交流評價。這樣一來,層次清晰了,教學就顯得更豐滿,更紮實了,讓同學真正經歷了「解詞一理句一連意」這麼乙個自主**的過程。

也為之後遷移運用借助注釋的方法,學習《四時田園雜興》之「梅子金黃杏子肥……」作好了鋪墊。

二體味詩境,撥動琴弦

錢正權老師曾說過:「引領同學走進詩詞意境的基本路子,不是一味地去尋求詩詞地資訊意義,而是讓同學一邊讀一邊想象詩詞中的畫面,也就是說再詩詞的語言文字想象作者所描繪的生活圖景,讀者要讀出詩情須發揮想象。」於是,在預設中,我想引導同學通過想象,空虛畫面的物象,豐滿圖畫的內容,感受田園勞動的繁忙與快樂,感受桑陰下學種瓜小朋友的俏皮可愛,從而感受田園生活帶來的情趣。

可在試教中發現,同學說來說去是插圖中的,「男人耘田,女人搓麻」,始終處在解詩意的層面,沒有自身的情感融入,自然,同學沒有悟到詩情,課堂就缺少那詩味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還在於教師缺少課堂的觀察能力,不會捕獲動態的資訊引導同學去品味語言,領悟詩境。討論後,決定把原先分割成幾塊的「想象——朗讀——感受——朗讀」,融合起來,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誦讀。

同時,教師予以隨時點撥,如抓住「晝」和「夜」感受農民的勤快,抓住「各當家」,聯想農民是多麼繁忙啊!這樣,田園生活男耕女織,自給自足,寧靜安寧的生活畫面就出現出來了。以上提到的兩點也是我們在試教中討論最多的,在最後的教學中感覺重點一落實的還可以;重點二教師的引領還可以再放一些,同學的那種情感體驗可能會更到位。

反觀自身的整節課,覺得還可以適時融入乙個「寫」的環節。比方,創設情境,讓同學嘗試著運用這些名句,或者改寫詩的內容等,讓這些富有生命力的句子「活」在同學的心中,也是很有必要的。詩人范成大追求的是那種和諧的生活,我希望自身的課堂也時時充溢著和諧的氣氛,因而我將繼續不懈地去努力,去追求。

四時田園雜興

年代 南宋 作者 范成大 內容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注釋 1.雜興 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2.耘田 除草。3.績麻 把麻搓成線。4.各當家 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5.未解 不懂。6.供 從事,參加。簡析 四時田園雜興 是詩人退居家鄉後寫的一組大型的...

四時田園雜興說課稿

尖峰小學陳曉紅 一 說教材 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一至六年級包括日積月累每冊都有4至6首。我所教學的古詩 四時田園雜興 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第八冊第六單元的 古詩詞三首 中的第二首,這是一首田園詩,作者宋代詩人范成大。詩人描繪了鄉村農人耕織以及兒童學著大人的樣子種瓜的情景。展現了農...

有趣的漢字第四課時的教學反思

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我十分重視成果交流和評價這個環節,給學生展現自我的舞台。因此,我安排了兩個課時給學生展示學習成果。我在實踐中發現,展示活動讓學生經歷了反思小結的過程,提公升了能力。所謂 反思 是學生對自己的思維過程 思維結果進行再認識的檢驗過程,是學生提高認識的奠基石。著名數學家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