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師資格面試《論語》十則教案

2021-07-15 16:17:42 字數 5029 閱讀 1645

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論語》十則教案

課題:《論語》十則

課時:兩課時

授課型別:新授課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讀準字音,明確字義:慍、罔、殆、謂、哉、焉等。

能力目標:準確誦讀課文,並在理解每一則語錄的基礎上背誦及默寫課文。

德育目標:引導學生體會十則語錄的深刻內涵,帶領他們學習古人高尚的品格。

二、教學重點

1、字詞。鼓勵學生課前預習,借助課文注釋及工具書等自行理解、記憶。

2、語句。引導學生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翻譯並準確表達每則語錄,學習古人可貴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或為人處事等。

三、教學難點

在理解字詞,懂得翻譯的基礎上,能像古人做的一樣。

四、學情分析

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 可能會有一種畏懼感, 教師要想方設法降低難度, 化難為易, 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對文言文不產生畏懼感,這一節課很關鍵。所以,這節課盡量不在具體的字詞上糾纏,只讓學生在了解大意的基礎上背誦則可。尤其是在學生程度一般的教學班,當以誦讀為主;必要時每一則都可以領讀數次,爭取當堂成誦,然後解析詞語。

在學生程度較高的班級,可以適當拓展和延伸相關知識,也應圍繞《論語》一書和孔子其人。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我們語文第二單元的學習已經接近尾聲了。

問1:還差哪一篇課文沒有講呢?(讓同學生回答《論語》)

問2:沒錯。那大家看一下課本,有沒有發現這篇課文與我們一二單元學過的課文中,形式是不是很不一樣?(讓學生回答形式是文言文)

問3:對,就是文言文。很多同學很怕文言文啊,覺得根本看不懂它在講什麼,但是,要知道,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可不是白白度過的,我們那些先輩,那些古人的智慧型,可厲害著呢!

要是能學到一些,那受益的肯定是我們吧?

所以,我們今天就好好學一些我們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說的話,看看他是怎麼教育他的**的。下面,大家跟著我來朗讀,同時把自己不會的字詞畫下來,邊讀邊思考:到底**中《論語》十則都講了些什麼呢?

(二)集體通讀,整體感知

以領讀的方式,由老師帶領全班同學一則一則地讀,讀完繼續下一教學環節。

(三)孔子及《論語》簡介

好的,課文讀完了,不過,在正式進入學習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他還被尊為「聖人」,他的學說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統,甚至被認為「半部《論語》治天下」,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

(四)精讀課文,分則講解

《論語》十則的每一則都表達了精深的道理,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語言也很有特色——語錄體,對吧?大家都知道什麼叫語錄體嗎?

當然,大家一定還有很多疑問,比如還是有些字詞的注音和解釋不懂,還是不太理解古人說的話到底有什麼深刻含義對不對?沒關係,我們現在就一起來解答。先看第一則。

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1、疑難字詞

①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②時習:時常地複習。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在一定的時候」或者「在適當的時候」。

但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

③朋:名詞,朋友。這裡指志同道合的人

④說(yuè)通「悅」,愉快。

⑤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

⑥慍(yùn)生氣,發怒。

⑦君子:這裡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2、「而」的用法

①「學而時習之」:「而」是連詞,表順接。

②亦(yì)同樣、也是。 乎: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嗎」。

②「人不知而不慍」:「而」表轉折,相當於「可是」、「但是」。

3、翻譯

孔子說:「學了以後而又時常複習,不也是很高興的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相會,不也是很快樂的嗎?別人不了解自己但自己又不會惱火,不也是君子嗎?」

4、講解

①「學而時習之」中,孔子特別強調「習」的重要和樂趣。「習」不僅指鞏固所學,而且指要能悟出新意。(第一則完後,跳到第三則先講)

②「有朋自遠方來」,為何而「樂」?(「樂」因:切磋學問和修養道德。)

③「人不知而不慍」句中,怎樣理解「君子」的內涵?(我們聽過「君子動口不動手」這句話,由此可見君子有乙個特點,那是什麼呢?——有修養。

問學生:什麼樣的人才會動手打架?孔子所說的「君子」很顯然是有修養的,「人不知而不慍」,別人不理解他,他也不跟別人爭得面紅耳赤。

這種做人的態度,是不是值得我們學習呢?)

5、小結

這一則語錄中,「學而時習之」講的是學習方法:「有朋自遠方來」 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切磋學問和修養道德:「人不知而不慍」講的是個人修養的問題。

6、板書(簡要提醒學生記下破折號右邊對應的即可)

學而時習之——學習方法

有朋自遠方來——學習樂趣

人不知而不慍——個人修養

第三則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剛才我們講了「習」的方法,不僅指鞏固所學,而且指要能悟出新意,跟第三則談到的意思很相近,我們就先看第三則。

1、疑難字詞

①「故」:「舊」,與「新」相對,此處引申為「舊有的」、「原來的」。

②知:領悟。

③可:可以。

④以:憑藉。

⑤為:作為。

2、翻譯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卻能有新的領悟,這樣的人便可以做老師了。」

3、講解

大家知道嗎,外國有一位心理學家叫艾賓浩斯的,他做的研究表明:人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隨後趨於平穩。所以,我們同學複習時最好能在遺忘大量開始前進行,這樣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看課文,幾千年前的孔子竟然也知道這個原理,還告訴我們:「溫故而知新。」舊的知識掌握牢固了,還不容易領悟出新的知識嗎?

所以啊,同學們在能力範圍內,最好反覆思考、定期複習,這樣容易有所心得,有所體會。這麼好的乙個方法,大家如今學了一定要會運用才不浪費哦。

4、小結

這一則說的還是學習方法,指出在複習舊知識的基礎上,能領悟新的知識。在這裡,「溫故」和「知新」並重,強調新舊交替的連續性。

第四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大家猜一下:把一塊鐵放在門口,那麼鐵就會生鏽;那如果把一塊金子放在門口,金子會發生什麼變化呢?(答案是:

被偷走!)這是乙個笑話,但通過這個笑話我們也能看出:鐵放久了不用,甚至任憑它風吹日曬,後果將會怎樣呢?

沒錯,只能生鏽,沒用了。有一句老話說:「刀不磨不生鏽,人不學會落後。

」呵呵,當然,現在我們有不鏽鋼刀啦。不過,這老話也有它的道理,什麼道理?——大腦就像刀一樣,不開動腦筋,就會生鏽呀。

愛迪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可他為什麼能發明那麼多東西呢?答案很簡單:他積極思考!

這是很重要的原因。

現在我們看第四則論語。

1、疑難字詞

①罔(wǎng)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②殆(dài) 有害。

2、翻譯

孔子說:「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

3、講解

這兩句都包含了「學」和「思」兩個字。「學」當然是指學習,「思」則是指思考。我們從孔子這句話必須認識到「學」與「思」的關係。

我們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趕緊思考,然後想辦法解決,千萬不能越積越多,否則日子久了,想不迷惑都是不可能的,這就是「學而不思則罔」。

那「思而不學」呢?愛迪生在青年時候,曾經流浪過一段時間,可是他並沒有放縱自己,不理世事。相反,他一直努力讀書、做實驗、研究和工作。

倘若他空有滿腦子奇思妙想,卻不懂實踐操作,又怎麼能做出奇妙的發明呢?流浪期間不再思考,不再動腦,對他個人,還是社會都是有害的,是不是?把愛迪生的例子套到孔子另外半句話上,就是「思而不學則殆。

」這樣說,大家理不理解了呢?

4、小結

這一則講的是學習態度,說明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係,認為二者不可偏廢。在學習上,必須注重「學」與「思」的關係,不能只偏重其一,光「學而不思」,或「思而不學」。

第五則子曰:「由誨汝(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1、疑難字詞

①誨(hùi)教導

②女(rǔ)同「你」,人稱代詞。

③知(zhì)通「智」,明智。

④之:代孔子教的東西。

⑤乎:語音助詞。

2、翻譯

孔子說:「由!教導你的內容都知道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啊!」

3、講解

為什麼說「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我不知道可別人知道,我多不好意思說出來啊!一說別人就知道我比別人笨啦!

所以自己不知道的,不能說不是不更好嗎?可孔子為什麼教導我們要老實承認自己「不知為不知」呢?

明確:所以我們要「不恥下問」(下:指任何行業、任何人,只要在某一方面比我們強,向其請教能使我們有所裨益的都行)那麼,對於我們知道的東西呢?

是不是要大家一起分享呢?嗯,「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互相交換,那我們就有兩個思想。」別人不知道,我們更要把自己知道的東西教給別人對不對?

好東西就是要一起分享!

好,按照這個意思,孔子另一句話怎麼表達呢?我們來看第七則。

4、小結

這一則講的是學習態度,說明言行要謹慎,不要太誇大自己的知識和本領。要誠實謙虛,不要不懂裝懂。

板書 不知:不懂裝懂——不恥下問

第二課時

(一)匯入

複習誦讀,導讀新課

(二)精讀課文,分則講解

第七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翻譯(先解釋一半)

2、講解:

問①:大家怎麼理解「師」這個字呢?——這個老師當然不是指真正站在講台上講課的老師,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旁邊的人。

只要他們任何人的身上有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那他們在那方面就能夠教我們,可以像老師一樣,對不對?

看看你們周圍,說說,誰可以做你們的老師呢?(隨意點出來,藉機誇一下一些同學)

教師資格面試初中語文說課稿 夏

一 說教材 1.欣賞散文優美的。精闢的語言,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2.了解課文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和寫景的層次。3.學會觀察景物的特點,並作簡單的描述。4.說話有針對性,有吸引力,善於打動別人。在學習本文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朱自清的 春 酈道元的 三峽 老舍的 濟南的冬天 學習中我們已經把單元的目標向學...

教師資格面試說課稿 初中語文《女媧造人》

一 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女媧造人 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 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想像極為豐富的作品。女媧造人 是一則神話,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神話的特點,了解原始先民關於人類起源的極富想像力的解釋,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引導學生理解女媧身上所寄託的人類母...

教師資格面試初中語文《信客》說課稿

二 感悟 此環節是通過三個逐層推進的小組活動,來完成對整篇文章思想內涵的感悟。我利用早讀布置學生充分預習,解決了生字 詞,熟讀了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為活動的進行提供了必要的準備。活動一 焦點訪談 要為信客做一期特別節目,題目暫定為 平凡人生 請同學們客串編導,速讀課文,小組交流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