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圖出版社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教學提綱 知識要點

2021-07-13 06:09:56 字數 3751 閱讀 4702

(√為識記內容,▲為理解運用層次內容)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

1.距今約有170萬年的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定的最早人類。距今約有70萬年至約 20萬年的北京人,已經會製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已經使用天然火,過著群居的生活。

2.氏族公社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時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處於母系氏族公社時期,體現了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徵。河姆渡遺址位於今天的浙江省,距今大約2023年,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是我國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代表。

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還用動物骨骼製作工具,他們居住的房屋是干欄式的。 半坡遺址位於今天的陝西省,距今大約2023年,主要糧食作物是粟,是我國黃河流域原始農耕的代表。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陶器是那時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他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

3、炎帝、黃帝部落聯盟,形成華夏族,黃帝被稱為「人文初祖」;原始社會部落聯盟推舉領袖的辦法叫「禪讓制」。

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變革

4.約西元前2023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乙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定都陽城。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位,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約西元前2023年,商湯滅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約西元前2023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此後,後代又把商朝稱為殷。

5.西元前2023年,武王伐紂,牧野之戰擊敗商軍,商亡。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鎬,歷史上稱為西周。為了鞏固奴隸主政權,西周實行分封制和等級制。西周分封制(課本24)

√6.商代青銅器的代表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課本28)商朝的文字,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稱為「甲骨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來的。

7.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齊桓公最先稱霸,管仲改革是稱霸基礎,還提出了「尊王攘夷」口號。

找出七國在《戰國形式圖》中的位置。

√8.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築的都江堰,是名聞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9.▲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紛紛改革,秦國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開始變法。法令規定:承認土地私有;獎勵生產;獎勵軍功;建立縣製;編定戶口;統一度量衡。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後兼併六國打下了基礎。

應用:1、理解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意義。

第三單元大一統的秦漢帝國

√10.西元前260年,秦在長平大破趙**隊,長平之戰後,六國再無力抵禦秦國的攻勢。從西元前230年到西元前221年10年間,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11★秦始皇加強統治,鞏固統一的措施有哪些?

(政治方面)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掌握一切國家大權在**,設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稱「三公」)。 在地方:建立郡縣制。郡的長官稱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

(經濟方面)統一貨幣、度量衡。(規定以秦國貨幣圓形方孔錢為標準貨幣。)

(文化方面)統一文字。(秦始皇規定以小篆作為標準文字。)

(軍事方面)御匈奴,築長城。(秦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全長一萬餘裡。秦長城是在燕、趙、秦三國長城的基礎上修築起來的。)

(思想方面)焚書坑儒(秦始皇採取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

√12.西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

13.秦滅亡後,項羽與劉邦展開了長達四年的爭戰,史稱楚漢相爭。

14.西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漢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議削弱諸侯勢力(推恩令);√▲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議,儒家學說成**王朝的正統思想;軍事上反擊匈奴,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徹底解決了匈奴威脅西漢政權的問題。

實現了大一統,進入鼎盛時期。

15.√西元前138年,漢武帝為了聯合西域的大月氏夾擊匈奴,派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西元前119年,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西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定西域都護,這是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統轄的開始。

√16▲漢朝時人們把從長安經過河西走廊、經玉門關或陽關進入今新疆,後分天山南路或崑崙山北路到達更遠的地方這條歐亞陸路交通要道叫做「絲綢之路」。

應用:1、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有哪些?

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17、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過程:√200年,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後來統一了黃河中下游地區。√208年,赤壁之戰,孫權、劉備聯軍以少勝多大敗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220年,曹丕建立魏,定都洛陽;221年,劉備建立漢(史稱蜀),定都成都;222年,孫權建立吳,定都建業。

√18.從西晉中期開始,由於中原混亂,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為江南補充了必要的勞動力,帶來了先進的技術,江南自然條件好,經濟迅速發展。

19.386年,拓拔部首領建立魏國,定都平城,史稱北魏。439年,北魏統一黃河流域。

▲北魏孝文帝改革:為了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同時加強對中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於494年遷都洛陽,改革措施:他規定鮮卑人改穿漢服、使用漢語、採用漢姓、鼓勵與漢人通婚、採用漢族的官制和律法制度。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融合。

應用:1、在《三國鼎立形勢》圖中指出三國的位置和都城。

2、歸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作用。

第五單元古代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20.東漢時期的《九章算術》系統總結了周、秦至東漢初期的數學成就。是我國古代的數學名著。

√21.南北朝的祖沖之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地計算到小數點後第7位,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圓周率數值,領先世界100多年。

√22.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是地理學巨著。北魏的賈思勰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包括農、林、牧、副、漁的農業百科全書。

23.中醫上的「四診法」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扁鵲發明的;√東漢名醫華佗製成「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的全身***劑,比歐洲早1600多年;√東漢醫學家張仲景寫成《傷寒雜病論》,奠定中醫**基礎,他被稱為「醫聖」。

√24.商朝的文字,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稱為「甲骨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就是從商朝開始的,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來的。(課本101)金文是商周時代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叫鍾鼎文。

√之後先後出現了小篆,隸書和楷書,經歷了由繁到簡的演變過程。秦國推行的文字叫小篆。

√25.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禮」。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以「德」去教化人民。

他的教育思想有: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子曰:

『三人行,必有吾師焉。』(要求學生按時複習學過的知識,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注意「因材施教」。

)孔子的言行,由他的**整理成《論語》一書。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

26.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許多思想家發表各自的主張,形成不同的學派,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史稱「諸子百家」。當時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莊子和法家的韓非子。

★(諸子百家簡表)

春秋時期,兵家的創始人孫武寫了一部軍事著作《孫子兵法》 ,提出了「避實擊虛」「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等戰略思想。

√27.東晉書法家王羲之被稱為「書聖」,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東晉人顧愷之是著名畫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28.佛教起源於古代印度,西漢末年沿絲綢之路傳入長安,東漢初年朝廷開始重視佛教,「因緣」「彼岸」世界「」「煩惱」「方便」功德無量「」清規戒律「等詞彙都來自佛教。道教是我國本土宗教,興起於東漢時期,尊奉「老子」為教祖。

應用:1、歸納孔子的思想主張和教育主張。

2、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並歸納當時的儒、墨、道、法、兵各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張。

中國地圖出版社地理學習綱領 七年級上冊

1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乙個球體。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首次實現了 人類環繞地球一周的航行。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公尺,最大周長4萬千公尺,赤道半徑6378千公尺,極半徑6357千公尺,平均半徑6371千公尺。2 緯線和經線 緯線 與地軸垂直並且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水平著的,以赤道為分界...

七年級中國歷史上冊教學計畫

2 經濟 文化 政治方面讓學生知道,並了解發展情況,追溯本源,充實內容,聯絡當代與環保相關知識,及時教育。3 對課文知識進行歸納 綜合,讓學生系統掌握,教會學生學法 記法,充分利用課本的思考提示 想一想 等,增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三 思想品德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 1 進行愛國主義優良傳...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知識點

2010 2011學年第一學期初四歷史複習中古史提綱班姓名 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複習要點 一 基礎知識點 第10課 秦王掃六合 1 從西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乙個統一的 集權的封建國家 秦朝,定都咸陽。2 秦始皇為鞏固統治採取的措施 1 政治方面 創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