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孔樁鑽孔灌注出現問題及處理方法

2021-07-12 18:34:25 字數 3337 閱讀 6840

由於「探頭石」引起的卡鑽現象,可以適當往下放鑽頭,然後強力快速向上提,使「探頭石」受瞬間衝擊縮回,從而順利提起鑽頭。

因鑽頭穿過岩層突變處導致的卡鑽,可採用水下爆破的方法或用偏小的鑽頭進行衝擊的方法進行處理。

由於機械故障導致鑽頭在濃泥漿中滯留時間過長造成鑽頭無法提公升現象,應採取插入高壓水管置換泥漿的方法處理。

2.4掉鑽

由於機械鼓掌、鋼絲繩斷裂、孔壁坍塌等因素造成鑽頭落入孔底的現象通常稱「掉鑽」。發生「掉鑽」後,應及時採取恰當的方法進行打撈。

鑽孔壁穩定的情況,直接用鑽機起吊「打撈器」入孔進行打撈。打撈前先用「探針」探明鑽頭在孔中的位置為制定打撈方案提供依據。打撈裝置和打撈方法必須保證在抓住鑽頭後盡量一次成功,避免起吊至空中再度落入孔中的現象發生。

鑽孔壁出現區域性坍塌將鑽頭埋沒且大部分鑽孔壁處於穩定時,應先調整大孔內泥漿的濃度,將旋鑽鑽頭放入安全的深度範圍攪動泥漿以加強鑽孔壁,而後採取「氣舉法」清除鑽頭上方的沉澱土和淤泥,確認鑽頭已漏出後在實施外頭的打撈工作。鑽孔壁隨時有繼續坍塌可能時,先在孔內安裝長鋼護筒加固鑽孔壁,而後打撈鑽頭。

2.5塌孔

由於泥漿效能指標不符合要求、孔內水頭高度不夠、鑽進速度過快等原因容易導致塌孔事故。

在鬆散粉沙土或流沙中鑽進時,應控制進尺速度,選用較大相對密度、黏度、膠體率的泥漿,衝擊鑽成孔時投入黏土、卵石,低衝程鑽進,使黏土膏、卵石擠入孔壁起到護壁作用。

汛期或潮汛地區水位變化過大時,應採取公升高護筒,增高水頭,保證水頭相對穩定。

如發生孔內坍塌,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砂和粘質土(或沙礫和黃土)混合物到塌孔處以1-2m,如塌孔嚴重時應全部回填,待回填物積密實後再行鑽進。

2.6擴孔和縮孔

擴孔比較多見,一般表現為區域性的孔徑過大。在地下水呈運動狀態、土質鬆散地層處或鑽錐擺動過大,易於出現擴孔,擴孔發生的原因同塌孔相同,輕者為擴孔,重者為塌孔。若只是孔內區域性發生塌孔而擴孔,鑽孔仍能達到設計深度則不必處理,只是砼灌注量大大增加。

若因擴孔後繼續塌孔影響鑽進,應按塌孔事故處理。

縮孔即孔徑的超常縮小,一般表現為鑽機鑽進時發生卡鑽、提不出鑽頭或提鑽異常困難的跡象。縮孔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鑽錐焊補不及時,嚴重磨損的鑽錐往往鑽出較設計樁徑稍小的孔;另一種是由於地層中軟縮土,遇水膨脹後使孔徑縮小。

為防止出現縮孔,前者要及時修補磨損的鑽頭,後者要使用失水率小的優質泥漿護壁並須轉慢進,並復鑽二三次;或者使用捲揚機吊鑽錐上下、左右反覆孔以擴大孔徑,直至發生縮孔部位達到設計孔徑要求為止。

3、孔底沉渣的質量控制和處理措施

3.1、孔底沉渣量過多,大於10cm。造成原因:清孔不乾淨或未進行二次清孔;處理措施:成孔後,鑽頭提高孔底10—20cm,保持慢速空轉,維持迴圈清孔時間不少於30分鐘。

3.2、清孔泥漿比重過小或泥漿注入量不足而難於將沉渣浮起;處理措施:採用效能較好的泥漿,泥漿的比重≥1.3和粘度26″裹出孔底塊狀泥漿,不要用清水進行置換。

3.3、鋼筋籠吊放過程中,未對準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孔底;鋼筋籠吊放時,使鋼筋籠的中心與樁中心保持垂直,避免碰撞孔壁。下完鋼筋籠後,檢察沉渣量,如沉渣量超過規範要求,則應利用導管進行二次清孔,直至孔口返漿比重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規範要求。

3.4、成孔後(二次清孔後60分鐘)待灌時間過長引起壁孔坍塌,致使泥漿沉積的沉渣量超過10cm 。待灌時間超過60分鐘,應重新清孔直至沉渣量≤10cm,並及時灌注混凝土,從而減少沉渣。

3.5、開始灌注混凝土時,導管底部至孔底的距離宜為0.5m內,應有足夠的混凝土儲備量,使導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以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衝擊力濺除孔底沉渣,達到清除孔底沉渣的目的。

3.6、大口徑≥1m且樁長超過50 m的樁清孔比較困難,筆者建議在鑽頭部的鑽桿上焊接四根長刀片,以在鑽進時將泥塊粉碎成泥漿,以利清孔。超深孔徑清孔時可採用高壓空氣協助

4、鋼筋籠安裝的質量控制和處理措施

4.1、吊裝鋼筋籠時碰撞孔壁也會使壁孔坍塌,吊裝鋼筋籠時應垂直對準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嚴禁將鋼筋籠高起猛落,強行下放。

4.2、鋼筋籠上浮,鋼筋籠的位置高於設計位置。鋼筋籠放置後,灌注混凝土時被混凝土流動推動力克服了鋼筋籠自重而上浮,特別是初灌混凝土自導管流出後衝擊力較大,鋼筋籠被混凝土拖頂上公升。

防治措施:鋼筋籠安裝位置定位應準確,用吊筋固定,並樁機連線牢固。鑽孔灌注樁鋼筋籠頂距離地面有地下室的(4~10m)鋼筋籠固定,筆者建議採用活動鋼管固定法將鋼筋籠與樁機固定,活動鋼管在混凝土灌注後可以取出重複利用,節省吊筋固定的鋼材,而且又固定牢固。

另外加快混凝土灌注速度,縮短灌注時間,防止混凝土頂層進入鋼筋籠時初凝,流動性變小而頂起鋼筋籠。當發生鋼筋籠上浮時,應立即停止灌注混凝土,並準確計算導管埋深和已澆混凝土面的標高,提公升導管後再進行澆注,上浮現象即可消失

5.灌注水下砼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5.1封底失敗

由於首封砼數量過小、孔底的沉渣厚度大等原因導致首批砼灌注入孔後,未實現水下砼封底的現象稱為封底失敗。封底失敗後,應立即暫停灌注,及時對孔內已灌注的砼進行清理。

地層穩定性較好的,應採取導管內安裝高壓風管進行二次清孔的方法將已灌注的砼清理乾淨,重新請示監理檢查,符合規範要求後可以重新開始水下砼灌注。

地層穩定性差或高壓清孔的方法不能奏效則應及時拆除導管、拔除鋼筋籠,將鑽機安裝到位,將未灌注砼部分鑽孔回填,待地層沉澱穩定後用衝擊鑽清除已灌注的砼,達到孔底標高後,請示監理單位檢查合格後進行水下砼灌注。

5.2卡管

因砼和易性差、砼中含有大塊度骨料或受潮凝固的砼塊、灌注砼衝擊力不足等原因導致水下砼灌注過程中無法繼續進行的現象統稱為「卡管」。

由於砼質量造成的導管堵塞,可以少量提公升導管而後快速下落的方法或加大一次性灌注砼數量而後快速提公升再迅速下放,以衝擊疏通導管的方法進行處理。

由於砼衝擊力不足造成的,應及時加長上部導管的長度,而後以一次性較大量砼衝擊灌注達到疏通導管的目的。

採取「二次砍球法」進行處理。具體操作方法:將導管插入已灌砼中0.5m-0.8m,按照水下封底的操作方法實施二次封底。以上幾種方法不能奏效應立即停止,認為已斷樁。

5.3斷樁

由於灌注中提公升導管失誤、砼**中斷(下雨、停電、機械故障等)或導管漏水等原因導致導管中已灌注的砼與導管的砼隔斷,無法繼續灌注的現象統稱為斷樁。在灌注過程中認定發生斷樁事故後,應立即停止繼續灌注,盡量將損失降低到最小。並採取以下方法處理:

斷樁截面位置處於設計樁全長的1/3以下時,一般採取衝擊鑽清除已灌注部分,在實施原位恢復:斷樁截面位置處於設計樁長全長的2/3以上且距離孔口深度不大於10m時,可採用下護筒人工清理斷樁處,而後進行鑽孔樁的接長比較經濟:斷樁截面位置處於設計樁長全長的1/3與2/3之間的,應對各種處理進行對比,選擇經濟可行的方法。

6.結論

鑽孔灌注樁是一種比較常見。施工速度快、受氣候環境影響小的基礎形式。在施工中應結合工程的實際,按照設計檔案與施工規範的要求,選取合理的施工工藝,堅持以預防為主的原則,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施工控制,及時解決施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高施工技術水平。

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

鑽孔灌注樁施工中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及處理辦法

摘要 對於橋梁工程而言,其主體工程主要分為下部結構與上部結構,上部結構指蓋梁以上部分,下部結構又可以分為樁基與墩身部分。常言道 萬丈高樓從地起 這充分體現各種工程建設中基礎建設是其致關重要的乙個環節,而橋梁建設中樁基成孔施工又是其基礎中的基礎。日常施工中樁基施工又主要採用機械成孔,其不但成孔速度快而...

橋梁鑽孔灌注樁施工中問題及處理方法

摘要 隨著公路橋梁工程建設的快速發展以及施工技術的不斷進步,具有適用能力強 成本適中 施工便捷等特點的鑽孔灌注樁目前已成為公路橋梁基礎形成的主要形式。本文分析了橋梁鑽孔灌注樁施工中的問題及處理方法,以期為同類工程提供借鑑。關鍵詞 橋梁鑽孔灌注樁 孔壁坍陷 成孔過程 成樁 0.前言 在各類土木工程中廣...

鑽孔灌注樁遇到質量問題及處理措施

1 成孔質量問題 塌孔預防措施 根據不同地層,控制使用好泥漿指標。在回填土 鬆軟層及流砂層鑽進時,嚴格控制速度。地下水位過高,應公升高護筒,加大水頭。地下障礙物處理時,一定要將殘留的砼塊處理清除。孔壁坍塌嚴重時,應探明坍塌位置,用砂和粘土混合回填至坍塌孔段以上1 2m處,搗實後重新鑽進。縮徑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