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學反思

2021-07-09 08:20:19 字數 3475 閱讀 1621

**中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的培養

培養和提高中學生的文言閱讀能力 ,是語文教學的乙個重要任務。特別是新課標中文言文分量的加重 ,使教材民族文化的氣息加強 ,這就更加突出了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長期以來 ,文言文教學受許多因素的制約 ,存在著諸多問題,不少語文老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教法僵化,學生學習起來索然無味,再加上教學內容與學生所處時代相距甚遠,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不少學生發出「學古文難 ,難於上青天」的感嘆。

要造就 2 1世紀的建設人才 ,就必須對傳統的教學進行適當的揚棄。因此 ,改變中學文言文教學的低效現象 ,提高中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值得我們繼續深入研究。

早在兩千年前 ,中國最早的教育家孔

子就曾經說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曾說過 :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可見 ,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慾望 ,從而真正體味到「好學之樂」。所以,要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熱情,必須在教法上下功夫。

以下是我針對這次課題研究並結合教學實踐所總結的一些做法。1.「讀」字當頭,激發興趣。

讀,學習文言文第一**。初中生初識文言文,沒有文言語感,文字生疏,且無停頓斷句常識,將文言文視作是「天書」,深奧難懂,使他們望而生畏。因此要學好文言文,良策之一就是把「讀」字擺在首位。

讀法多多,可以集體讀、分組讀、個人讀、誦讀、默讀等,但在教學中范讀、默讀、朗讀、齊讀是必不

可少的。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讀音,與現代常見的讀法不一樣,這就需老師的範讀,以加深記憶。如《荊軻刺秦王》「樊於期」一句中「於」不讀「yū」而讀「wū」,《燭之武退秦師》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的「夫」應讀「fú」(「夫」在這裡是代詞),這樣的例子在文言文中舉不勝舉。

這些異音字的存在,使老師的範讀更顯必要,通過範讀,能讓學生把握好音節停頓,讀起來朗朗上口。這時可再引導學生對照課下註解進行默讀,讀懂後教師在教學中再指名朗讀、組織齊讀。這樣教師既可以驗收和評價讀的效果,又可以讓學生以十足的興趣和信心去學習。

課文讀多了,讀熟了,就能理解大意。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2.古文教學融入現代意識。

不少學生認為文言文難懂、難學。無疑,文言文的確比我們常用的現代漢語難

懂,但它的許多有生命力的東西,仍然活躍在現代漢語中,仍被我們所熟知,所運用。因此,教師如果在教學中融入現代意識,在講解中適時予以點撥,學生必然感興趣,難以忘記。例如我們現在常用到的成語,學生可能不知它是怎樣來的,它本來的意思是怎樣。

其實,成語大多源於古漢語中,它包含著豐富的古漢語知識或歷史知識,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出自《鴻門宴》中的「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其古今意義不同,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作對比分析,這樣學生的興趣何愁不來?分析古今異義現象,可舉《鴻門宴》中「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的「婚姻」,現在「婚姻」的意思為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關係,如放在原詞中就令人費解甚至鬧笑話了,其實這裡用的是古義——「兒女親家」。這樣學生平時常用的

詞語經教師略一點撥,學生就會感到新鮮,有興趣,自然也會有學習熱情。3.不拘一格,靈活教學。

單一的教法既僵化了教師的思想,又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很容易造成教學上的「死氣沉沉」,教師應根據教材上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教法:教《燭之武退秦師》,可讓學生在反覆誦讀第三段中,感受燭之武高超的外交辭令和深明大義、不辱使命的感人事蹟。上《荊軻刺秦王》,可讓學生寫想象作文,再現荊軻易水送別時的悲壯和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體味文章描寫人物的藝術手法;教《鴻門宴》可採用辯論的形式,讓學生對項羽在席間不殺劉邦到底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風度」的辯論中進一步理解人物形象。

這樣,教師不拘一格,靈活教學,學生也會隨之而「活」起來的。

二、培養自學習慣,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文言文雖較現代文難懂些,但現行教材所節選的內容通常是比較淺顯的,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學,自己解決一些問題。學生的潛能是無可限量的,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與能力,發揮其學習的主體作用。

授課前,教師應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制定教學目標,凡能讓學生通過運用工具書,自看課文注釋或相互討論解決的,就一概交給學生自己解決,培養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能對所學內容作出較恰當的理解時,教師應充分肯定,使學生嚐到自學的甜頭,從而提高興趣,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培養參與勇氣,鼓勵學生質疑

由於文言文和現代文的種種差異,在文

言文學習中,中學生往往產生畏難情緒,課堂上個個斂聲屏氣,害怕老師提問,喪失學習的自信心。這樣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對文言文的學習完全失去興趣,更談不上閱讀水平的提高了。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培養學生參與教學的勇氣,鼓勵學生質疑。

民主的教學氣氛是學生大膽參與課堂教學的前提,因此,教師應摒棄教學中串講到底的傳統做法,大膽進行課堂改革,以高效省時為出發點,鼓勵學生質疑,努力發揮其主體作用。對於學生提出的獨特見解,只要言之有理,甚至是能自圓其說,我們都不要妄加否定,而要在精神上加以肯定和鼓勵,學生的質疑問難精神一旦得到肯定,便會勇於表現自我,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四、培養遷移能力,提高運用能力

語文大師葉聖陶告誡我們「教是為

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學也應「授人以漁」,教會方法,讓學生終身受益。古文化知識浩如煙海,教師是永遠講不完的,只有教給學生方法,培養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讓他們運用所學的知識去靈活分析、推斷語言現象,才能最終受益。

1.積累知識,學以致用。

學習知識是為了運用知識,學而不用,那是死學,談不上能力,而知識的運用又必須建立在知識的積累的基礎上。「積水成淵,蛟龍興焉」,有目的,有計畫的積累,不僅可以極大的豐富學生的古漢語知識,並使之系統化,而且能轉化為能力,提高閱讀水平。積累知識的方法常見而又簡單實用的是做筆記,學生可以把所學的常見代詞、文言通假字、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文言句式、一詞多義現象等知識通過分類、比較後

將之整理到筆記本上,如出現頻率很高的「之」字,情況比較複雜,常見的有:作人稱代詞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他(們)」、「她(們)」、「它(們)」、「他(們)的」等,作指示代詞用,譯作「這樣」、「這」、「這種」等;其次作助詞用,既可作結構助詞「的」,有時無實在意義,起舒緩語氣、協調音節的作用,可不譯;三是作動詞,這種情況不大多見,如「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鴻門宴》),這就需特別當心。複習時這些知識須綜合講授,然後要求學生學會積累,達到掌握規律、鞏固知識的目的,久而久之,就能養成習慣,形成能力。

2.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學習文言文如果只是停留在對所學知識記憶基礎上,那還稱不上是一種能力。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必須注意

運用綜合、比較、歸類的方法,讓學生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教師要善於啟發、誘導學生聯絡舊知識,結合具體語境,去推斷新的語言現象,這樣既鞏固了舊知識又學會了新知識。如在《鴻門宴》一文中,有個句子出現了兩個「為」: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這兩個「為」的意義詞性各不同,前者是「替」的意思,屬介詞,讀「wèi」;後者是「出」的意思,屬動詞,讀「wéi」。「若屬皆且為所虜」中的「為」則表被動,再聯絡複習舊知識,《荊軻刺秦王》中「乃為裝遣荊軻行」的「為」和前兩種意思又不同,是「整理」的意思,這樣加以綜合,使學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筆記,便於複習。久而久之,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水平定會提高,能力自會增強。

總之,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應將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二者的有機統一,

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改進教學,使學生願學、會學、樂學,從而使我們的文言文教學走出「死胡同」,踏上光明的大道。

2023年教學反思

三年級英語教學反思 三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有著極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學也喜歡學英語,對各種課堂活動的參與積極性很高,有強烈的表現慾望。因此,在教學中應不斷激發他們的興趣和熱情,注意培養記憶 觀察和思維能力,在各種有趣的活動過程中學習 操練並鞏固語言知識,從而達到發展語言技能的目的。整節課...

2023年化學教學反思

3 契機 抓住每乙個教育的契機,不放過任何乙個教育的最佳機會。如 作為一名新的任課教師,用最短的時間認識所教的所有學生,晚自習快下課時不看座次 不看花名冊認識各位學生,張三,你很聰明 李四,第二節課你就給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五,實在沒有話說,就 認識你很高興 利用這短短的5分鐘,讓學生知道老師很...

化學教學反思2023年

九年級化學教學反思 姓名 劉海紅 單位 中牟四初中 九年級化學教學反思 劉海紅今年我任教九年級 5 6 7 三個班,化學是初三才學的,學生還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隨著教學的深入,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問題,引發了我如下的一些反思 反思一 開學第一節課,講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書上提到了我國古代的一些化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