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2021-07-07 07:17:46 字數 3198 閱讀 9379

通過前面對用數學和連加、連減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學習了看圖用較簡練的數學語言說圖意,並提數學中問題。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繼續訓練學生看圖說圖意提數學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點上,我很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對數學語言的培養。

上下車問題是典型的加減混合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也許根據這一問題創設情境作為新課匯入並展開更能體現數學**於生活的理念。

對圖式加減用了較多的時間,從動畫演示到靜態圖,讓學生說圖意似乎比較難。如果根據圖出示不完整的算式讓學生根據圖意填寫完整,再來說圖意,這樣,給了學生乙個可以過渡的平台,也許學生可以理解得更快。也可以節約一些時間用以後面的鞏固練習。

2、《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在學習完10以內的加減法後,孩子們已對教材豐富多彩的知識呈現方式越來越熟悉,越來越喜歡了。今天的學習內容是加、減混合。課前幾分鐘,我把第一組8個孩子叫到跟前,給了他們乙個小小的任務,上課後請他們編排乙個小品,提出乙個問題,讓大夥用昨天學習的知識來解決。

這部分內容實際是複習,雖只執教了

一、二個月,我深深認識到孩子們最喜歡的是在活動中學習,最喜歡富有挑戰性的提問,所以我把複習部分也設計成了活動。這一小組的組長可真不賴,一副大導演模樣,領了任務後,避開了我,三下二下把任務分配下去。不出一會兒就對我說:

「老師看我們的吧!」鈴聲響後,我首先向全班小朋友說明了第一組同學將為我們演一段上品。孩子們一聽個個精神振作,因為他們知道數學課上的每個故事,每個遊戲,都會使他們開動腦筋,挑戰勝利。

第一組的同學原來表演的情境是3個同學在教室裡下棋,先蹦蹦跳跳進來了2個女孩,又來了3個男孩,他們一起圍著看,問題是現在一共有多少人?而後8個在一塊,先出去了3個,又出去了2個,問題是剩下多少?孩子正確解答了,交流後大家都很滿意,至此調整了課堂秩序後,我提問:

「實際生活中除了小品中演的這兩種情況外,還有沒有其它情況呢?」馬上有同學反應:「除了全進來,或全出去外,有時可能先出去,再進來,或進來了又出去。

」請全體同學思考這位同學的回答是否有道理,按孩子們已有的生活經驗是馬上能想明白的,於是請哪一小組自告奮勇地演一演這兩種情況,第三組經過短暫商議後,精采地表演了①原來5個同學下棋,進來了3個後,又走了2個,問題還剩多少人?②8個同學在一塊,走了4人,又來2人,問現在有多少人?同學們在前一堂課學習的基礎上,很快列式5+3-2,8-4+2,通過交流後把兩式寫在黑板上,請幾位同學敘述列式含義及計算過程,一位同學很自然地能清晰敘述,並從舊知遷移依次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當這位同學受表揚,高興入座之際,馬上又舉起了十幾雙小手,嚷嚷道,老師我不這樣算,我的心裡頓時一陣興奮,心想會是我期待的回答嗎?

有意的情境設計,就是為了讓孩子們從生活實際中學習數學,得到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呀!「老師,第一題來了3個又走了2個,實際就來了1個,直接5+1=6,第一題走了4個,又來32個,就是走了2個,8-2=6就行了。」於是我把情景再用磁片擺一下,每個孩子都露出了欣賞的目光。

「老師,我們明白了。」「原來也可以這樣做的?」正當我為孩子們高興之際,一雙小手又迫不急待地舉起「老師:

剛才那8-3-2=3,也可以這樣想,-3-2就是總的減去了5,直接8-5就行了。」我鼓起了掌,為孩子們能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研究而興奮,這就是我力求的要孩子們養成的一種學習數學的,在接下來的新授,想想做做中,同學們按各自的理解水平與思維方式,順利、自然地學習了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深深認識到把生活帶進課堂,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數學,能激起學習的興趣,擴充套件思維的空間,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注意問題呈現多樣性,激起挑戰的慾望

解決問題,是課程標準提出的重要學習目標,怎樣才能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在教學中也作了深深的思考,真誠的感謝實驗教材的編委,教材本身與安排上都注意了有層次的創設問題情境,緊密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以教材為依託。平時教學中注意結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意問題呈現的多樣化,例本案例的教學中,由學生創設情境後自主提出問題,創設一種遊戲、挑戰性的問題情境,生問、生答,更能激起學生的解決慾望。平時課堂上「你難不倒我」「我來考考你」都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問題解決的表現,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大家解決後,也注意人際化的情感教育。

「對同學們的解答你滿意嗎?」「謝謝大家」,無一不透露出濃濃的情。平時結合課本的實際情景,常以第三人稱的方式請小朋友幫助解決,例本案例的汽車上下圖,就請小朋友們幫售票員阿姨想一想現在車上有多少人?

你能列個式子解決嗎?想想做做2第1題,小明搞不清現在車上有幾棵樹,哪個小朋友能幫助他?第3題看了算式後你知道解決什麼問題嗎?

這種富有興趣,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問題呈現方式,改變了以往老師正襟危言的提問,大大地激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對每個孩子都有很強的吸引力。

二、緊密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提供思維發展的空間

低年齡兒童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中的計算教學,以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這種過渡不能是跳躍式的,應該給孩子一根拐杖扶持。在低年級教學中,這根拐杖是十分有必要的,即創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關的問題情境,通過直觀的操作、觀察,過渡到抽象的算式表達。

例如案例中複習部分的2段小品演示,是學生在對上一堂課內容完全掌握理解的基礎上,運用到了解決生活實際。而在創設的這種生活實際場景中,對其餘同學又進行了一次直觀提示性的複習:連續進來,向全部用加法,從總數中連續去掉用減法。

然後的過渡性提問:生活中除了連續走進、連續走出,有沒有其它現象呢?這就聯絡到了今天的新知識點,加、減混合,為什麼有加減混合,是生活中實際的需要,只有通過這種場景的演繹,結合生活經驗,學生能更清晰的感受到:

數學**於生活,是解決生活實際需要的。有了這種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們才會更清晰地了解算式的計算過程,依次運算、條理清晰。更是有了這種實際情景的創設,他們會一眼看出來3個走了2個,就是進來了乙個。

走了4個,來了2個,就是走了2個,這種多角度的思維方式,正式創設生活情境所產生的效應,所以低年級的教學中把數學還源於生活,在生活中找數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計算教學中滲透實際應用,改變應用題呈現方式

應用題教學長久以來一直是數學教學的乙個重點專案,但應用教學不應用的現象也是客觀存在的。教材的精心編排我深深認識到雖只涉及到10以內的加、減教學,然而每一課的計算教學無一不滲透著應用教學,所以在課的設計上,盡力挖掘計算教學中的應用素材,不僅有利於計算教學中算理的講清、講透,更是滲透了數學**於生活、應用生活的思想,便本案例中的自編小品,課本公共汽車上下客插圖,想想做做2小明種樹,公園裡搞衛生,無一不是一道道較複雜的二步計算應用題,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說「應用題」是不存在的,而在愉快的**、解決問題中實施著解答過程。整個情境就是敘述:

「你能幫助解決這個困難嗎?」「這個算式結合圖意解決了什麼問題?」實質上就是問題,所以這種計算教學中滲透於應用題教學是本冊教材的乙個最好特色,我在設計課堂教學中,依託於教材、發掘於生活素材,嘗試著對學生滲透應用教學,效果應該是長久而有效的。《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新星慈航小學薛翠瓊 加減混合 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 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探索並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的方法。發展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首先上課伊始,進行複習10以內的加 減法及連加 連減的速算擂台,而這些都是加減混合的基礎。其次在教學中,教師演示與小組...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加減混合 這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連加 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探索並初步掌握100以內數的加減混合的方法。發展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首先上課伊始,進行複習10以內的連加 連減,而這些都是加減混合的基礎,並且由此引出課題。其次在教學中,教師演示與小組合作討論相結合的資訊反...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

加減混合 本節課是一年級數學上冊中的內容,加減混合 是學生在學習了10以內數的加減法以及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根據題意列簡單的加減混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情境是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徵來設計的。例題以及整個教學過程都讓學生充滿激情,有利於教學的進行。使他們感受到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