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注射法標準操作

2021-07-05 23:20:29 字數 1674 閱讀 7094

(一) 目的

1、 需達到藥效和不能或不宜經口服給藥時採用;注射刺激性較強或藥量較大的藥物。

2、 不能或不宜作靜脈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發生療效者。

(二) 準備質量標準

1、 著裝整潔,洗手戴口罩。

2、 用物準備:

**盤內:無菌注射器和針頭,無菌持物鉗,注射藥物(根據需要還需備急救藥品),砂輪、**消毒劑(0.5%碘酊)棉籤、彎盤汙物缸、注射卡。

3、 口述目的。

4、 檢查好藥品質量,查對注射卡。

(三) 操作流程質量標準

1、 攜用物至床旁,進行三查七對,向病員作好解釋,解除顧慮,以取得合作。

2、 準備好注射器,抽吸藥液(同皮內注射法)。從安瓿內吸藥液法:將安瓿尖端藥液彈至體部,用砂輪在安瓿頸部劃一痕,用0.

5%碘酊棉籤消毒頸部,折斷安瓿,用注射器將針頭斜面向下放入安瓿內的液面下,左手食、中指增值住安瓿,拇、無名和小指握住針筒,右手拇、食和中指持活塞,吸淨藥液。

3、 消毒**:同皮內注射法。從棉籤缸或棉籤紙袋內取出棉籤兩根,夾於左手小指,再從小指里取出一根蘸碘酊消毒**(直徑大於5厘公尺)後,夾於左手無名指。

4、 左手拇、食指分開**,右手持針,以中指固定針栓,針頭和注射部位呈直角,快速刺入肌肉內,進針約為2.5-3cm,消瘦者和病兒酌減。

5、 鬆開左手,抽動活塞,如無回血,緩慢注入藥液。注射完畢,以左手小指中的幹棉籤按壓針眼處的同時快速拔針。

6、 觀察反應。清理用物,歸還原處。

(四) 終末質量標準

1、 無菌觀念強,堅持三查七對。

2、 操作熟練、準確,能按**注射法進行操作。

3、 口述肌肉注射部位及定位方法。

(五) 注意事項

1、 切勿把針梗全部刺入,以防針梗從根部銜接處折斷。萬一針頭折斷,應保持區域性與肢體不動,速用血管鉗夾住斷端拔出,如全部埋入肌肉,需請外科醫生手術取出。

2、 長期作肌肉注射的病員,注射部位應交替更換,以減少硬結的發生。

3、 兩種藥液同量注射時,要注意配伍禁忌,在不同部位注射。

4、 根據藥液的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強弱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和針頭。

5、 2歲以下的嬰幼兒不宜選用後臀注射,因有損傷坐骨神經的危險,可選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6、 避免在瘢痕、硬結、發炎、**病及舊針眼處注射。淤血及血腫部位亦進行注射。

(六) 肌肉注射部位定位法及體位

1、 臀大肌注射法定位:

(1) 十字法:從臀裂頂點向左或右劃一水平線,然後從髂脊最高點上作一垂直平分線,在外上方四分之一處為注射部位(避開內角)。

(2) 聯線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聯線的外上三分之一處為注射部位。

2、 臀小肌注射法體位:

(1) 側臥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彎曲。

(2) 俯臥位:足尖相對,足跟分開。

(3) 仰臥位:注射時,囑病員肌肉放鬆,勿緊張。

(4) 坐位:囑坐好,放鬆區域性肌肉。

3、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

(1) 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別置於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緣處,髂脊、食指、中指便構成乙個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構成的角內。

(2) 以髂前上棘外側三橫指處(病兒以自己手指寬度為標準)。

4、股外側肌注射法定位:

部位為大腿中段外側,大約7.5厘公尺寬,位於膝上10厘公尺,髖關節下10厘公尺左右.

5、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定位:

部位為上臂外側,自肩峰下2-3橫指。

肌肉注射術操作要求及評價標準

1.目的 1 需迅速發揮藥效和不能口服的藥物給藥。2 藥量大或刺激性大,不宜皮下注射的藥物。3 不宜靜脈注射的藥物。2 準備 用物準備 盤 無菌持物鑷 無菌棉籤 碘伏 2ml或5ml注射器 5或61 2號針頭。如注射用藥為油劑 混懸劑需備較粗的9號針頭及搶救用藥。病人準備 協助病人取舒適體位,臥位,...

肌肉注射流程

1.核對醫囑 2.評估病人 評估病情合作程度注射部位的狀況。3.準備 著裝整潔,洗手戴口罩。4.物品準備 1 備齊注射用物 2 檢查藥液 3 核對 抽吸藥液。5.病人準備 核對七項 解釋 擺體位。6.注射方法 1 選擇注射部位 2 戴手套 3 消毒 4 核對排氣,查對七項。5 快速進針 與 成90 ...

注射劑無菌檢驗標準操作規程

目的 制定無菌檢驗標準操作規程,確保檢驗操作正確。範圍 本標準適用於本公司大容量注射劑無菌檢驗操作。責任者 質管部 化驗室主任 qc檢驗員 內容 1 標準依據 制定本規範參考了下列檔案中的一些資訊,但沒有直接引用裡面的條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 不包括勘誤的內容 或修訂版均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