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生活創設情境,用評價啟用課堂

2021-06-30 21:29:47 字數 1156 閱讀 4942

寫在前面的話:

我常常想起乙個廣為人知的事例:在印度洋海嘯中,一名十來歲英國小女孩利用自己在學校的**活動小組裡學到的海嘯知識,不僅自己奇蹟般地倖免一難,還救了100多人。這個事例常令我深思,如果是我們的學生能否發現?

即便發現有多少人相信?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鎮定並及時轉移?我們長期以來的教育有多少真正與生活接軌,服務於生活?

早在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就曾強調指出:「學校的最大浪費是學生在接受一種脫離生活的教育。」 這種教育使學生學習時缺乏興趣和激情,使學生走向社會後發現所學的知識與生活脫節,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感到「學無以致用」。

最近又看到這樣乙個資訊更堅定了我的堅持:北大教授錢理群在2023年教師節前夕宣布「告別教育」時談到,從北大退休後,投身中學教育十年,當他站在南京師大附中的講台上,講授「魯迅作品選讀」選修課,偌大的教室裡,稀稀拉拉地坐著二三十名中學生。—開始,學生踴躍報名,不光報上了名的學生坐滿座位,沒報上名前來蹭課的學生們也在過道和前後排或站或坐,將教室堵得水洩不通。

但聽課的人數為什麼漸漸少了下去呢。—位學生在寫給錢理群的信裡說了老實話:「錢教授,我們不是不喜歡聽你的課,而是因為你的課與高考無關,我們的時間又非常有限;我們寧願在考上北大以後再毫無負擔地來聽您的課。

」後來,錢理群教授在北大附中和北師大實驗中學再次試手,情形—模—樣:—開始人很多,慢慢的就減少到二十餘人。錢理群不禁悲嘆,他用「針插不進、水潑不進」來形容應試教育的堅固——「它反映了中學教育的—個根本性的問題:

應試已成為學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內容,而不僅教育者(校長、教師)以此作為評價標準,而且也成為學生、家長的自覺要求,應試教育的巨網籠罩著中國中學校園,—切不能為應試教育服務的教育根本無立足之地。而應試教育恰恰是反教育的。」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尋找光明。(顧城《一代人》)」作為一名教師,我經常問自己「什麼是真教育?」「怎樣的教育才是有效教育」。

在教育大環境很複雜的情況下,我校(省錫中)仍然堅持「素質教育」理念、堅守 「百年匡園」十大訓育標準,堅持「培養站直了的現代中國人」,我想這就是真教育。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作為一名地理老師,我堅持將「生活」引入地理課堂,堅持教「有用的地理」,堅持培養具有地理素養的合格公民。

這就是我自己的教學追求,在功利環境下保持的那份淡定。省錫中的地理教學質量保持名列全省前茅,「生活化」的地理教學是經得起檢驗的,這更加堅定了我們將地理課改進行到底的決心。

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 啟用愉悅的思品課堂反思

思想品德教學中情境創設案例教學反思 西橋初級中學趙紅梅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 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因此,情境是學習環境中重要的要素。教學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課堂教學活動,即在課堂教...

創設情境融進生活有效評價樂於交際

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心得 湖北省鍾祥市客店鎮馬咀中心小學徐慧慧湖北鍾祥 431900 新課標指出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 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因此新課程中的口語交際課顯得尤為重要,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不被教師所重視。實踐證明,要優化口語交際...

創設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創設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 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準 指出 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觀察 操作 猜測 交流 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 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獲取積極的情感體驗 感覺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好的教學情境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