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評價與地理教材 展示

2021-06-25 23:07:45 字數 3347 閱讀 5773

地理思維能力的基本序列

高中地理學生學業評價標準設計

【舉例】 「知道(認知過程)地理環境由大氣、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組成(知識)」(評價目標如何表述才更有可測量性,仍需討論)

樣例1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表現評價設計

在學習完地理環境整體性相關知識後,可以設計專題活動任務,讓學生**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從而評價學生在地理環境整體性的知識與規律掌握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幫助學生改進提高。

內容:調查家鄉某一自然地理環境要素,如河流、土壤、大氣變化及帶來的相關問題,分析其成因並提出治理設想。

目的:通過學生自己的親身調查,深刻理解自然地理環境要素間的密切關聯。

問題:家鄉的河流、大氣、植被或土壤等的變化帶來了哪些相關問題?如何治理?

技能:觀察能力,實地調查能力,分析、處理調查資訊的能力,創新想象力,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決策能力。

步驟:(1)通過觀察,確定調查主體自然要素。

(2)組成專題小組分別訪問當地水文站、環保局、氣象站、林業局、國土局等,收集30年來觀測、調查的有關資料,結合實地觀測記錄表,繪製有關要素變化動態圖。

(3)**並調查驗證該自然嚴肅的變化帶來的相關變化。

(4)分析、整理有關資料,並**原因、對策。

(5)撰寫有關研究成果並與他人交流。

評價量表:

案例地理概念理解水平的評價

以「區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並能正確運用」標準達成度的評價為例,評價學生地理概念的理解水平,應判斷學生在學習了「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後,是否能夠:

①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和解釋「天氣」和「氣候」的概念;

②辨別「天氣」和「氣候」概念的肯定例證和否定例證;

③鑑別「天氣」和「氣候」概念以及與其他相關概念之間所存在的關係;

④把「天氣」和「氣候」概念的表達方法變成另一種表達方法。

將學生的行為表現與以上評價標準加以對照,就可以對學生地理概念的理解水平作出相應的評價。

地理比較方法評價表

區域分析與綜合方法評價表

案例環境問題因果卡遊戲

教師表明本次活動是針對環境問題找出原因、結果、措施,介紹遊戲規則。以比賽的形式,讓同學們知道生活中有許多自然環境被破壞產生的危害,讓同學們知道危害產生的原因、結果與解決措施。

步驟:①發放卡片,教師手持例項卡,學生手持原因卡、結果卡、措施卡。

②教師唸出例項卡內容。

③各小組盡快找出與該例項相應的其他卡片。

④根據速度與準確率記分。

⑤一共進行五輪:倫敦煙霧事件、室內裝修汙染、**癌、雕塑腐蝕等。

⑥教師總結。

評價提示:

比賽不是目的,通過比賽的形式,讓學生明白由於各種自然、人為原因造成的環境破壞、汙染等現象,相對應的結果與解決措施,引導學生們保護自然,愛護環境,避免各種環境問題的發生。比賽結束後組織學生對五種例項產生的原因、結果,解決措施進行討論與分析,評價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

卡片設計方法(參照)

案例1 **廣告與消費文化(批判性思維)

背景:**廣告包羅永珍,充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現代的廣告具有意識觀念上的控制力量。

在對消費者享樂權力的辯護中,廣告絕妙地說服人們要縱情享樂而無負罪感,肆意煽動慾望膨脹,使人們失去自由意志,痴迷於拜金主義,沉迷於永無止境的物慾追求。

評價設計:

-置疑:讓學生蒐集一些關於汽車、女性的**廣告畫面和廣告詞,並引導學生對這些廣告畫面或廣告詞所傳達的資訊、動機和目的進行分析;

-反思:組織學生思考並列舉**廣告對自己和他人生活方式所產生的影響,以及這些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解構:通過小組內和小組間的交流交流,發現並矯正自己觀點上的偏見和誤解;

-重建:通過多元思維,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並採取相應的行為。

案例1 對自然災害的辯證認識評價(辯證性思維)

背景:有的教師在介紹自然災害時,往往有意或無意地一味強調其對生態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而很少提到災害有利的一面。從而導致防災減災的思路主要是「堵而避其害而不是疏而揚其利」。

評價設計:

學生的觀點至少應該包括以下認識,才能證明他們的地理辯證思維能力達到要求:

-任何事件都有利弊,包括自然災害。

-洪水具有的破壞性,

-洪水還為下游水域帶去了肥沃的土壤,洪水還是寶貴的淡水資源。

-為了減少洪水的破壞性,我們往往修建大壩,導致可能的生態環境破壞,或興建大量能夠迅速有效排水入海的人工運河、渠道,以便迅速把水排入大海,卻導致淡水資源難以滯留在陸地上,這是很大的浪費。

案例2 沙塵暴的辯證認識評價(辯證性思維)

學生的觀點至少應該包括以下認識,才能證明他們的地理辯證思維能力達到要求:

-沙塵天氣和沙塵暴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

-沙塵天氣和沙塵暴給人類帶來的也不光是危害,也有好的一面:沙塵可以淨化空氣。沙塵天氣和沙塵暴過後,塵埃落定後的天空是最清潔、最晴朗的。

-沙塵形成的氣溶膠裡面鈣的含量較高,沙塵在降落過程中對空氣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物質具有一定的中和作用,可以有效地減少酸雨;沙塵的降落過程可以吸收工業煙囪和汽車尾氣中的氧化硫等物質,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因大氣溫室效應增強所造成的全球變暖現象。

-沙塵暴所遷移的沙塵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一些地區的土壤不足。

案例3 森林火災的辯證認識評價(辯證性思維)

背景:根據探索(discovery)節目介紹,在某些國家公園,太久沒有發生森林火災的地方,還要用人工引火的方式助燃。

評價設計:

學生的觀點至少應該包括以下認識,才能證明他們的地理辯證思維能力達到要求:

自古以來就是自然界的一種常態,森林火災不能只看到它的破壞性,

實際上,在生態平衡上,森林火災也具有建設性。如:促進那某些植物體休眠種子的發芽,尤其是有益於灌木、草木等植物的生長;林火可以增加灰分,氮雖減少,氮增加有效磷、鉀,降低土壤酸度等等。

案例: 老井村缺水(系統性思維)

背景:電影《老井》給我們講了這樣乙個故事:黃土高原的老井村祖祖輩輩打不出一眼水井,老年人把打井的希望寄託在年青人身上。

經過村里年輕人的艱苦努力,井,終於出水了。村民們集資刻了一塊石碑,石碑上鐫刻著「千古流芳」和《老井村打井史碑記》,上面列出了老井村幾百年來為打井而死去的一長串祖輩的名字。

僅從解決缺水問題的思路分析,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表面看,缺水,打井是解決問題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在整個過程中卻缺乏對產生缺水問題的原因的追究和思維,從影片中我們不難發現老井村周圍的山坡一片荒蕪,沒有樹和綠色植被,應該講,在我國的西北山區,由於歷史上的毀林造地,和人們砍樹作柴火的習慣,導致這些地區水土不保,這是缺水的原因所在,我們可以設想,即使打出了水,如果不解決導致缺水的根本原因,缺水的問題還會再現,甚至更嚴重。因此,教師在評價實施過程中,就可引導學生通過一些現象對缺水的原因進行分析,繪製「缺水問題概念圖」,從而尋找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法:

改變生活習慣,通過栽樹,恢復生態環境。

閱讀分析地圖、地理圖表學習能力的評價表

美國高中地理教材對中國地理教材的啟示

作者 陳瑛趙新新呂莎 中國教育探索學刊 2013年第06期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陳瑛 1963 女,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世界地理教學及研究。第二作者,趙新新 1989 女,碩士,主要從事地理科學教學研究。摘要 地理教材是教師 教 和學生 學 的重要資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的橋梁,在教學實踐中...

簡述高中地理教材分析方法

作者 馮毓霞 新課程 中旬 2014年第02期 新課程改革要通過地理教師來實施,地理教師應正確把握地理教材,向學生傳達地理新課程理念,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地理教材的分析是前提。優秀的教師總是在調整 補充或開發教材。所以對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應是最基礎的內容。中學地理教材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地理教材巨集觀分析...

高中地理模組學習評價方案

任課教師的課堂記錄 教師應根據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 實驗 中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的要求,如實記錄學生的出勤情況及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作為任課教師的課堂記錄。學生的自我評價 學生對自己在參加地理模組學習時對所學的地理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學習中的態度和參與程度,通過本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