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道溝小學校本教研制度

2021-06-06 18:06:58 字數 1559 閱讀 2380

校本教研制度五道

溝小學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以課改為導向,改進和加強學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師研究為主體,課堂為主陣地,課改中面臨各種問題為研究物件的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以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和教師專業的成長,並使學校逐漸成為勇立潮頭,與時俱進的學習型學校。

二、教學研究理念

圍繞「學生發展」這一中心,以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物件,以教師為研究主體,研究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總結和提公升教學經驗,形成民主、開放、高效的教研機制。

三、遵循原則

1、針對性原則

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要針對課改中面臨的現實問題進行**研究,實施「面對面」的研討。有的放矢地解決教師課改中的疑慮和困惑。

2、實效性原則

以「問題」為中心,採用行動研究的方法,注重實效,力求把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和現實的教學效益。

3、實踐性原則

遵循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原則,注重給教師反覆實踐的機會,使理念學習與教研活動緊密結合,產生良好的效果。

四、教研活動時間

1、周四下午教研活動

2、統籌時間:針對具體情況可統籌周二的活動課時間進行教學研討。

五、教研活動任務

深入了解並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和困難,交流教學心得、經驗,探索教學規律,不斷促進教師的教學專業化成長,提高教師校本課程開發建設與管理的能力。

六、教研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為主要活動形式,運用案例分析、問題解決、調查研究、實踐探索、區域交流等多種教研活動方式,開展互動式教研活動、學科整合式教研活動。

1、自我反思

是指教師自我對話,是教師對自己行為的思考、省視、分析。教師根據學校校本培訓計畫內容和校本教研活動計畫自行學習和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要求教師每學期上1—2節能給人帶來思考和問題的教研課,研究性**(或課題)1篇。

2、同伴互助

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營造教研活動中民主輕鬆的氛圍,使活動中有不同的呼聲,群體有不同思想,鼓勵老師堅持已見、百家爭鳴。以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為研究內容,將問題帶到活動中,以促使老師們不斷學習,共同提高。

學校定期組織校本教研活動,為老師們提供展示的舞台,要求教師每學期聽課14節以上 ,教齡不足5年的青年教師聽課25節以上,教導主任和主管教學副校長聽課20節以上。

3、專業引領

一方面學校組織教師加強對課程理念的學習,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從專業教育報刊和網際網路上學習和引進名家的教育思想。另外,學校還將利用校內的骨幹教師講學,引進他們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思想,促進本校教師專業成長。

七、具體措施

1、每位教師乙個教研主題,並在研討過程中上好一堂匯報課,寫好一篇教學**或心得體會。

2、針對教師在公開課中存在較多的問題,在評課中集中指導,並安排授課教師反覆上公開課,以便及時解決問題。

3、結合校本教研活動開展好常規教研,提高教師的說課授課能力,授課教師必須過好「說課」關。

4、結合校本教研活動開展好校級課題研討,每位教師都是校級課題的研討者。

5、教師必須按時參加學校組織的每一次教研活動,學校把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情況納入學期末的考核中,與責任制考核兌現掛鉤。

張溝小學校本教研制度

張溝小學2013年秋期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是指為了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從學校實際出發,依託本校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進行的教育教學研究。開展 以校為本 的行動研究,促進教師在自己的崗位上,立足實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不斷反思,並通過 以校為本 的教研活動,促進同行之間的廣泛交流深入討...

小學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作為學校教學研究機制系統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基本特徵是以校為本 以教為本 以學為本 以人為本。即以學校為教學研究的基地,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為教學研究的主體,直接圍繞學校自身遇到的真實教學問題而開展的教學研究活動。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是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既是新課程實踐的...

小學校本教研制度

二 對話交流制度 1 通過集體備課 教學觀摩 說課 評課 案例分析 與骨幹教師對話 交流自學內容 專題研討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實現教師間的資訊交流與資源共享,促進共同發展。2 學校定期邀請教科研人員與優秀教師進行資訊交換,經驗交流和互相對話。建立校際間教研交流機制,做到人員互訪經常化。三 課題研究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