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初中歷史平時成績評價機制改革的一些探索

2021-05-27 23:34:05 字數 915 閱讀 2797

翻開初中學生的成績冊,我們會看到各科成績分為4部分,即:平時成績、期中成績,期末成績、總評。大部分學校通過總評=平時成績30%+期中成績30%+期末成績40%這樣的公式計算出總評分數。

期中、期末成績為考試捲麵分,客觀公正,而平時成績是乙個模糊化的概念,且往往沒有固定的評價機制,那麼作為中學歷史老師,是如何看待和評定平時成績的呢?

為此,我對我市部分歷史教師進行了簡單的問卷調查,得出如下結論:

1.大部分教師看重期中和期末成績,而忽視平時成績

2.平時成績的評定主要有三種情況

負責任的教師是把平時的每次默寫測驗的成績進行平均而得出平時成績;比較負責任的教師是把幾次測驗的成績平均一下得出平時成績,而最不負責任的是教師根據自己平時的印象隨便打個分數。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平時成績在學生家長心目中的地位,我同樣對學生和家長進行了類似的問卷調查,總結如下:

1.學生和家長對平時成績很不重視,普遍認為平時成績可有可無。家長最看重的是期中和期末成績

2.90%以上的學生和家長不太清楚也並不關心教師是怎樣評定平時成績的

以上調查顯示,我們的教師、學生、家長對平時成績的認識都存在著誤區,而這一誤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首先,這一誤區會使教師、學生和家長重結果而不重過程。在現實中,有很多學校都以結果來評判乙個學生的好與差,這種評價機制往往給學生和家長傳達一種概念:

只有考試是重要的,其他都不重要!但殊不知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好的結果只有在過程中不斷積累知識和經驗,才能取得。英國赫伯特說過:

「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奮鬥。」其次,這一誤區會讓教師、學生、家長僅僅把目光集中在分數上面,而忽視了平時學習過程中的每個環節特別是那些非筆試的學習環節。所以簡單地把測驗成績平均一下作為平時成績的這種演算法對於積極參與歷史學習各個環節的學生來說很不公平。

由此產生的第三個影響就是:平時成績不能體現平時表現,歷史教學由於缺乏平時科學評價機制的監督導致教學效率大打折扣。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評價歷史人物的原則

作者 支燕 教育界 2013年第01期 我們評價歷史人物的最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區分歷史人物的好與壞,或是評判人物的思想水準 道德涵養 階級屬性,而是為了從中尋求可借鑑的因素。通過對各類歷史人物的評價,讓學生從他們的人生軌跡中,汲取經驗教訓 人文之精華,從而對自己人生觀 是非觀的培養帶來幫助。理解過去,...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一 指導思想 現代課程觀確立 以學定教 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以 和諧高效 課堂為最高追求,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在 發現 和 討論 中學習。教師應根據課程發展的要求,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

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在歷史教學中應當這樣評價歷史人物 首先,依據課標,確立整體設計歷史人物評價的教學目標 時空條件下認識歷史人物的地位和作用 歷史地看問題 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在歷史地理解歷史人物的基礎上,認識歷史發展的時代特徵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趨勢 口頭 書面表達科學地評價歷史人物 為形成正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