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教育讀後感

2021-04-19 20:10:16 字數 1632 閱讀 2691

讓生命之花綻放

——讀《愛心與教育》有感

教師能用知識的魔力給孩子們插上騰飛的翅膀;教師能用知識的甘霖給孩子們灌溉開花的養分;教師能用知識的顏料給孩子們描繪未來的藍圖……漢代政論家王充在《論衡》中也曾說道:「人有知識,則有力矣。」確實,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然而這樣的觀念在某些時候卻被扭曲,一些教師片面追求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人格與道德的培養,導致學生擁有豐富的知識卻缺乏高尚的道德。

李鎮西的素質教育探索手記——《愛心與教育》,讓身處教育一線的我們又多了一次思考的機會。「這個世界如同乙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

」一句寄語道出了***對孩子們的欣賞與愛。每個學生都有他擅長的地方,我們決不能單以成績斷定乙個學生的優良。

一、我們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沒有看到整個花朵。

李鎮西在手記二:與頑童打交道——「後進學生」的轉化中,他這樣說道:「當我們自然而然地走進『後進生』的心靈,而他們也樂於主動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已駛入了成功的港灣。

」後進生之所以後進肯定有他的原因,當我們走進他們時,其實可以看到他們也有一顆上進的心,只是沒有一次實際的行動,又或是薄弱的知識基礎讓他們無法再攀登……當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換取不了一丁點的成就感時,他們選擇了放棄。此時,許多老師只看到了後進生成績落後這一片花瓣,先入為主的心理作用,讓這些孩子對「三好學生」、「優秀生」、「進步生」等稱號望塵莫及。

「尊敬的教育者們,請時刻都不要忘記:有一樣東西是任何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任何教學方式都沒有作出規定的,這就是兒童的幸福與充實的精神生活。」正是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讓我明白了,孩子來學校不僅僅是知識的吸取,而是有更多的東西需要學習,正如一朵花,擁有的不止一片花瓣,而作為教育者的我們更不應該讓花朵凋落。

二、我們只看到花朵的鮮豔,而忽視了其中一片腐爛的花瓣。

李鎮西在手記二:鍛造卓越人格——「優秀學生」的培養中,他這樣說道:「一些教育者不但只注重『優生』的學習分數,而且『一百遮白醜』,把他們其他方面的有點也有意無意地誇大,相反,他們所獨有的思想偏差、人格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卻被教育者忽視了。

」 ***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濤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

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

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畫完成沒有?

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濤把這十個問題製成**,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

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迴圈。」

培養優生並不簡單,我們也應時時問問自己,優生的學習、品德等各方面都優秀嗎?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一書中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難以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以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好的教育!

」是的,「愛」只乙個字,但做起來談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李鎮西老師的手記讓我想到了許多,我要把握素質教育的實質,著眼於人的培養,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對得起學生那一聲聲「老師」的呼喚!

讀後感愛心與教育讀後感

從 的手記裡,我們還可以得到的 最重要的啟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的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 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裡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紮實的知識,更需要終生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慾...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

工作之餘斷斷續續地看完了李鎮西老師的 愛心與教育 這本書,真是百感交集,感慨良深。說實話,與 把教育當作自己熱愛的事業相比,我在思想認識上還沒達到這樣的高度,慚愧的說我是把教書育人當作謀生的職業來看待的,雖然我憑著自己的職業道德,兢兢業業,勤懇工作,對每一位學生盡職盡責,但總是覺得自己少了一些激情 ...

《愛心與教育》讀後感

將愛獻給每一位孩子 愛心與教育 讀後感 光大小學呂倩華 近段時間,我校教師開展讀書活動,我特意從網上買了一本 愛心與教育 第一次看到這本,我就知道故事中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有愛心和責任感的好老師。捧讀這本書時,說實話,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覺中,我就被書中描述的師生真實情感所投入,更為充滿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