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簡介

2021-04-16 13:02:38 字數 5103 閱讀 7572

2023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於奧匈帝國統治下摩拉維亞省是小城弗萊堡,也就是今天捷克斯洛伐克的乙個小鎮。猶太人。父親雅各布弗洛伊德是以經營羊毛和棉布為生的商人,母親阿瑪利亞生有八個孩子,弗洛伊德是長子,他有兩個弟弟,五個妹妹。

幼年家境較好。2023年,雅各布一家遷至維也納,(弗洛伊德開始了他幾乎長達80年的維也納生活,直到他臨去世的前一年逃避納粹**匆匆離開維也納前往英國逃難為止.)家境拮据,在一處貧民區安家。

2023年,弗洛伊德九歲,提前一年以有一點成績考進所在區的斯佩爾中學,一度醉心於人文學科。17歲中學畢業他最終選擇了醫學。弗洛伊德曾在不同的場合幾次訴說他並不喜好醫學:

「不論是彼時,還是此後,我從未對醫生這一職業產生過什麼特別的興趣。」

2023年,17歲的弗洛伊德進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開始他的學醫生涯。大學的開頭幾年,由於在各學科間的遊蕩和注意力的不時轉移,使他比別人遲三年,直到2023年25歲才畢業。

2023年4月的一天弗洛伊德偶遇一位美麗的猶太姑娘瑪莎·伯奈斯。瑪莎2023年出生於乙個富裕的猶太世家,有良好的教養。兩人相識兩個月便定下了**之好。

2023年6月,瑪莎舉家搬遷至漢堡附近的萬自茲貝克居住。弗洛伊德與瑪莎開始了三年的分離生活。在三年間弗洛伊德寫了900多封情書。

他在信中寫道:「別忘了,『美貌'只能駐留幾年,而我們將共度終生。一旦青春的的嬌美流逝,則修飾容貌的便惟有善良、理解之美,而這正是你的長處。

」2023年9月14日,兩人結婚,弗洛伊德30歲。

2023年4月25日,弗洛伊德的私人診所開業,主要診治以癔病患者為主的精神神經症患者。2023年出版的與布羅伊爾合著《癔病研究》,為精神分析學說的開山之作,但它的銷售卻慘不忍睹。這本書初印800冊,歷時13年尚未售完,僅賣出600餘冊。

買者不多,批者不少。自它出版之日起,它在維也納和德國都遭到嚴厲的批評和抵制。布羅伊爾與弗洛伊德也因在合作中出現學術分歧而結束了兩人長達十幾年的友誼。

2023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法」這一概念標誌著精神分析**的初步形成。弗洛伊德指出:抵抗、壓抑、無意識、性生活的病原學意義及幼兒期經驗的重要性等理論,構成了精神分析理論結構的主要組成部分。

2023年,《夢的解析》出版。弗洛伊德認為夢的本質是:夢即慾望的滿足。

夢往往不是慾望直截了當的、完全的滿足,而是一種遭受壓抑的慾望經過偽裝以後的、扭曲變形的滿足。亞里斯多德就曾說過:夢是睡眠時的心理活動。

弗洛伊德將夢的內容分為「顯夢」和「隱夢」兩個概念。「顯夢」即夢者在夢中見到的一切,「隱夢」是指夢的深層含義,是夢的內在意念,即顯夢背後所隱藏的夢的實質,亦即夢者遭受壓抑的無意識中的慾望。它們之間的關係宛如猜謎時謎面與謎底的關係。

將二者結合起來,透過表層顯夢的現象破譯深層隱意的密碼就是精神分析的任務。《夢的解析》初版只印了600本,卻整整賣了8年。直到10年之後才為人們所認識,在弗洛伊德有生之年公發行了8版,最後一版是2023年問世的。

與世人長期的漠然相向形成對比,弗洛伊德則對此書信心十足,始終抱有很高的期望,這不僅因此書是他幾年嘔心瀝血之結晶,更因為這也是他靈感處於巔峰時的閃爍。

弗洛伊德在《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學》一書中提出了「過失論」。大致分為以下幾種:一是語言上的失誤,包括「舌誤」「筆誤」「讀誤」「聽誤」。

二是暫時的、非永久性的遺忘。三是錯放,即誤放、誤取及失落物件等。他認為過失的本質或原因是:

其一,過失是一種直接的心理活動。這裡的關鍵強調,心理活動和行為毫無二致,並非所作非所想。其二,過失是有意義的。

其三,這一心理活動就是牽制與被牽制兩種心理意向的衝突及其結果。弗洛伊德以「舌誤」為例,對牽制意向的性質做了具體分析。例如,有人在說「事件於是被發覺了」時,誤說成「事件於是發齪了」。

當事者承認他所批評的事件是齷齪的,且有公布的念頭,不過後來這一念頭被阻止了。其意向是顯然存在的,自己事先也覺察到,只是說話時遭抑制,所以在錯誤中得到補償。

自20世紀以來,弗洛伊德的著作漸漸在精神病學界引起關注,他的學說也日益得到更多的反響,他的名聲也開始走出國門。

心理結構理論:由無意識、前意識和意識喪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部分組成的系統和過程。人格結構理論:即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論。

本我: 是人遺傳的、與生俱來的、源於肉體需要的最原始的本能,是人的這種本能需求在心理上的表示。其特點是:

第一,本我處於無意識領域,是心理活動的最底層。第二,本我是非理性的,它作為滿足本能需求的衝動絲毫不受理性的支配,完全是盲目的。第三,本我是非時間性的。

第四,本我是非道德的。本我只是自發的遵循快樂原則,追求自身的滿足,根本無意顧及道德要求。

自我:第一,自我是每個個人整個心靈,特別是自覺心理活動的代表。第二,自我的核心是知覺系統。

其突出特徵是理性。這與本我剛好相反。支配本我的是慾望貫注、不問所以的快樂原則,支配自我的是理性指導、區分利弊得失的現實原則。

第三,自我位於本我的外緣,是本我與外部世界的中介環節。第四,自我的任務是依據現實原則,協調本我要求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也即在把握機遇外界現實之間發揮居間調停的作用。

超我:功能——自我監視,即偵查自己的行為。自我懲戒。

自我典範,自我典範標誌著人在道德上的努力方向。形成——超我是後天形成的,源於父母、教師和社會的影響和教育。特點——具有殘酷的懲罰的特點。

超我通常對自我施行最嚴格的道德標準,超我總是使人的內心具有極為強烈的罪惡感。

弗洛伊德的文學藝術理論:弗洛伊德認為文學藝術的創作是詩人的經過改造的「白日夢」和幻想。所謂白日夢和幻想便是「那些願望未得到滿足的人心中生出來的」東西,這些願望中最基本的便是「性慾」和「野心欲」白日夢和幻想都是人們心底裡最隱秘的,最不可告人的慾望和想法,詩人和作者決不肯輕易以此示人。

弗洛伊德猜測,文藝創作就是詩人、作者以某些技巧改裝他們的夢幻和幻想,從而使受眾在作品中體驗到種種快感。「俄狄浦斯情結」(戀母忌父)則是弗洛伊德用來揭開諸多文藝作品底蘊、開啟作家創作心理奧秘的一把鑰匙。弗洛伊德對古代、近代、現代的三部悲劇作品《俄狄浦斯王》《哈姆雷特》《卡拉馬佐夫兄弟》的內涵作了全新的詮釋:

「很難說是由於巧合,文學史上的三部傑作——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都表現了同乙個主題——弒父。而且,在這三部作品中,弒父的動機都是為了爭奪女人,這一點也十分清楚。」於是《俄狄浦斯王》不再是一出命運的悲劇,所揭示的也不再是主觀意志與宿命抗爭力有不逮,終至釀成悲劇這一主題,而是對於發自人的幼年的,存在於心靈深處無意識層面的,長期遭受壓抑、無從表達的一種慾望的揭示。

在弗洛伊德看來,這齣悲劇之所以贏得人們如此深沉的共鳴,便是因為隨著這齣戲情結的逐漸展開,我們感覺到自己內心深處深埋的慾望得以宣洩;同時,亦從中體會到一旦這慾望成為現實,所必然釀成的無可挽回的、可怖的悲劇。俄狄浦斯無論作為乙個神話,還是作為一出人類心理深層無意識領域被壓抑之物改頭換面的表露,作為前者,它是群體無意識的表露;作為後者它是劇作家個體無意識的表露。至於觀眾從中得到共鳴,則是因為它和觀眾無意識層面的被壓抑之物深相契合,並且使觀眾通過看戲將埋藏在自己心理深處的這一情結宣洩出來。

對於《哈姆雷特》,弗洛伊德也做了類似的解釋。通常人們闡發《哈姆雷特》的悲劇意義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認為它揭示了人的生命活力被過度的智力活動所消磨;二是認為這齣戲描述的是人的一種悲劇性格:

猶豫不決、優柔寡斷。但弗洛伊德卻從該劇的兩個情節中發現以往的闡釋難以自圓其說:一是哈姆雷特曾在盛怒之下毫不猶豫的刺殺了躲在掛毯後面的竊聽者;二是他曾處心積慮的殺死兩位謀害他的大臣。

那麼,何以他對於父王幽靈的囑託卻躊躇再三呢?弗洛伊德認為,這其中的奧秘便是該劇真正的內涵:哈姆雷特仇人所行之事,弒其父而娶其母正是哈姆雷特自童年以來壓抑良久的內心慾望。

於是他對仇人的恨意便為良心的自責所取代,故而遲遲不能下手。因此究其實質,《哈姆雷特》同樣是一出揭示俄狄浦斯情結的悲劇。弗洛伊德還舉出以下事實來旁證他的分析:

莎士比亞正是在其父去世不久後寫出這齣悲劇的,該劇與作者對父親矛盾心理的內在聯絡於此。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著《卡拉馬佐夫兄弟》也具有弒父的情節,而作者對於書中人物卻抱著「仁慈的憐憫」,弗洛伊德注意到,書中弒父的故事同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的父親的命運之間有相當清楚的聯絡,由此他推斷出這部**也是作者無意識心理的不由自主的流露。

社會文明理論:弗洛伊德指出「文明」是指所有使我們的生活不同於我們的祖先的生活的成就和規則的總合,它們具有兩個目的,即保護人類抵禦自然和調節人際關係。文明起源於人類從家庭發展到以兄弟關係為紐帶的群居生活。

人類的群居生活既是文明的結果,又是文明的最初體現。弗洛伊德對本能與文明的矛盾關係做了分析:第一,文明保證了人類的生存。

第二,文明壓抑了本能。文明的進步有賴於本能的昇華。第四,文明愈進步本能愈橫遭壓抑。

弗洛伊德對文明與本能之間關係的揭示顯示出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對立的關係。一方面他肯定文明的進步必須以人類本能的一定限制為代價,對本能若無適度的節制,文明便會崩潰;另一方面,他又明確指出現代文明已經對人的本能構成過分的壓抑,其最明顯的徵兆就是各類精神疾病的肆虐。弗洛伊德的貢獻就是在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之交從人類深層心理的角度提出了文明對本能壓抑的問題。

即文明與人性間存在的矛盾,這不能不歸功於他的敏銳和深刻。

遲到的榮譽:經過長達幾十年一如既往的辛勤工作,弗洛伊德終於在其晚年逐漸贏得了世界的承認和種種殊榮。2023年10月,在弗洛伊德擔任副教授整整17年之後,維也納大學終於把法力藥水盼望已久的正教授職稱給予了他。

弗洛伊德晚年還贏得了世界各國許多著名學者、詩人、藝術家和科學家的友誼和尊敬。2023年12月份,弗洛伊德夫婦前往柏林探望兒子,見到了愛因斯坦,這是兩位享譽世界的大師首次會面,他們交談了兩個多小時。連個大師相映成趣的是乙個冥思苦想的是物理世界,乙個孜孜以求的是心理世界,兩人又都是猶太人。

隨著弗洛伊德與世界各國文學藝術界知名人士的交往日益增多,他和他的學說對於西方文學藝術界的各個領域,包括詩歌、**、戲劇、美術、文藝批評,甚至電影等等的影響也日益廣泛和深入。

最後的歲月:2023年弗洛伊德就被確診為上顎癌,此後的16年共經歷了33次手術,上顎摘除後發音困難,因手術影響右耳失聰,然而直至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有停止工作。他的許多重要作品都是在這16年間完成的。

2023年希特拉上台,柏林當局宣布弗洛伊德的書為**,收繳和焚燒。弗洛伊德悲憤的說:時代終於進步了,倘若在中世紀,他們會焚燒我,如今他們卻滿足於只焚燒我的書。

2023年6月,弗洛伊德不得不離開了他居住近80年的維也納前往倫敦。2023年2月弗洛伊德的癌症又一次**,8月份病情迅速惡化。在最後關頭,弗洛伊德提請他的私人醫生注意他們之間的約定,即在無法堅持活下去的時候,醫生要幫助弗洛伊德完成他的心願:

安詳的死去。9月22日,醫生為弗洛伊德注**嗎啡,使得弗洛伊德沉入睡眠。次日,2023年9月23日弗洛伊德與世長辭,享年83歲。

(哈爾濱市出版社2023年2月出版,世界名人傳記叢書,華夏書主編)

2010-5-20

弗洛伊德的名言

19 道德感是人的獨特品質的乙個組成部分。20 人體就是命運。解剖即命運 21 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誤,全盤皆輸,這是令人悲哀之事 而且人生還不如弈棋,不可能再來一局,也不能悔棋。22 任何五官健全的人必定知道他不能儲存秘密。如果他的嘴唇緊閉,他的指尖會說話 甚至他身上的每個毛孔都會背叛他。23 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對雷乃的影響

b121002059 張江蘭 三大學派裡的精神分析學派,由弗創立,埃里克森等發揚為如今的新精神學派。今天我想寫的是關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對雷乃這個導演,這個藝術家的影響。西格蒙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奧地利醫生兼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弗洛伊德不是心理學的鼻祖。從長遠的觀點來看,...

話語與圖形 拉康與利奧塔的弗洛伊德主義

作者 龔磊何瑛 學理論 下 2014年第09期 摘要 拉康通過 三界 學說來解構柏拉圖以來倡導的真假與虛實二元對立的邏各斯主義。而利奧塔則是在理性主義壓抑非理性的情況下,他要站在假想 無序 混沌的一邊,要捍衛眼的立場 圖形世界的立場。通過基於弗洛伊德思想立場來討論圖形與話語的關係,以此來回應拉康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