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詩詞鑑賞解題技巧

2021-04-10 23:04:58 字數 5009 閱讀 6448

高考語文詩詞鑑賞解題技巧:善於解讀材料

解材料關係析表達技巧

對文學作品的評價,總會提到「藝術特色」。它是乙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包括表達方式、表現方法(表現手法、寫作技巧、寫作手法)、修辭方法、篇章結構、語言特色等。

一般來說,我們平時所說的「表達技巧」,主要指表達方式和表現方法,特別是表現方法。但從這些年高考題所給的答案看,也涉及到修辭方法和篇章結構。下面分點作簡單闡述。

一、表達方式。

指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詩詞中所運用的表達方式主要是描寫、抒情,偶爾也會用到記敘和議論。

二、表現方法。

主要包括:

(一)、與記敘有關的: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敘述角度(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注意「移位即變換角度」)。

(二)、與描寫有關的:寫景狀物、鋪陳、渲染、工筆(細描)、白描;描寫角度,包括立足點的變化,如移步換景、定點換景、換點定景等,角度變化,包括俯視、仰視,遠景、近景,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感覺)等。如李華的《春行即興》: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這是一首即景抒懷的工筆小詩。

作者春天經由宜陽時,因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即興抒發了國破山河在、花落鳥空啼的愁緒。「宜陽城下草萋萋」,作者立足城頭,遠望城外景致,土地荒蕪,野草茂盛,清冷冷的山泉再沒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東流復向西」了。就是紅顏吐芳的春花,也早已無人欣賞了。

「芳樹無人花自落」,這裡強調「無人」二字,便道出了詩人對時代的感慨,說明經過安史之亂,再也無人來此觀賞,只好任其自開自落罷了!「春山一路鳥空啼」,春山一路,移步換景,雖然使人想象到山花爛熳,鳥語宛轉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一襯托,以樂寫哀,以鬧襯寂,充分顯示了山路的荒寞,「自落」「空啼」相照應,寫出了詩人面對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啊!李漁《窺詞管見》有云:

「詞雖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為主,景是客。說景即是說情,非借物遣懷,即將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實句句是情、字字關情者。

」這首詩也可以說是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它句句寫景,句句含情,鋪陳綠草、芳樹、山泉、鳥語,都是為了襯托、渲染詩人淒涼的心境,充分顯示詩人對時代的深沉嘆惋。

(三)、與抒情有關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寓情於事、寓情於理、借物抒懷、托物言志。

抒情方法從題材和表達方式兩方面加以判斷和區分。如果題材是描寫景或物的,就要想到是否是借景抒情或託物言志。表達方式更容易區分,如果是抒情、議論,就是直抒胸臆,如果是描寫人、事、景、物,就是寓情於事、借景抒情或託物言志。

如蘇庠的《菩薩蠻。宜興作》:「北風振野雲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

落日送歸鴻,夕嵐千萬重。 荒陂垂斗柄,直北鄉山近。何必苦言歸,石亭春滿枝。

」這首詞的上闕寓情於景。開篇兩句寫風吼雲湧、寒溪冰谷的場面,以風、雲、溪、谷的景物,從聲、色、勢、溫等方面烘托、渲染出淒冷的氣氛。然而

三、四兩句,所寫的景物和給人的感覺與上兩句迥然不同:鴻雁伴隨著西下的夕陽緩緩飛回棲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巒映入眼簾。此景給人以舒徐寧靜的感受。

上闕就是這樣寫出了風捲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的險惡,又從鴻雁寄寓了歸心。下闕前三句直抒胸臆,開始寫北斗星低垂於荒陂,點明方位。丹陽在宜興之北,因而說「鄉山近」。

家鄉既然很近,回去就比較容易,那寫出回鄉之思完全順理成章。可是結拍兩句卻詞意陡轉,說不必苦苦地想回鄉,宜興不久將是滿樹春光。詞人的心意是:

**既不可涉足,則只有借山而隱;宜興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歸丹陽?「石亭春滿枝」以景結情,寫的是想象之景,是虛寫,它在告訴人們:山中未必盡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開之日;如果心無所苦,則冬日亦視若春時。

真是語淺情深,意味深長,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四)、與思維有關的:聯想、想象等。從非現實性(非眼前)材料與修辭(比喻、比擬、用典等)方面去判斷。

過去的、遠方的材料,比喻、比擬、用典等所用的材料,多不具有現實性,是由此及彼聯想、想象的。它與現實性材料構成虛實關係。如上面蘇庠的《菩薩蠻。

宜興》一詞,從上闕看,時間應該是冬季,所以才有北風、寒溪、冰谷、歸鴻等景象,這是作者身臨之境,但下闕末句卻說「石亭春滿枝」,聯絡上闕一比較,知道它是想象之景,那麼,上闕是實寫,這一句就是虛寫,全詞由實到虛,以景結情,給人留下無限想象空間。

(五)、與材料結構(詩句組合關係)有關的:比興(起興)、對比、襯托(烘托、烘雲託月、反襯等)、映襯、象徵、擬人化、移情(把人的感情付託於物象上表現出來,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移位(從他人的角度來抒發自己的感情)、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虛實相生、抑揚(先抑後揚、欲揚先抑、先揚後抑)、借古諷今(借古喻今)、借古傷己、點面結合(以點代面)、以少勝多等。這裡所說的材料結構,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材料之間的組合關係。

從文章學的角度講,所有的文章都是由材料組成的,一篇文章,不可能僅用乙個材料,即使是乙個材料,也有開頭、經過、結尾之區別,也有感情高低之變化,這一切就會構成不同的組合關係,這些組合關係就是表現方法。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性質相同的材料組合在一起,就是模擬;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性質相反的材料組合在一起,就是對比,有主次之分的就是反襯。具體到詩詞,因為不能展開描寫、抒情,往往一句詩,多不過幾句詩就是乙個材料,所以,詩詞中的材料結構通常指詩句之間的組合關係。

這種組合關係主要有:1. 一句詩中兩個或兩個以上材料之間的關係;2.

兩個詩句之間的關係;3.乙個詩句與兩個以上詩句之間的關係;4.兩組詩句之間的關係。

據此,對以上那些表現方法的判斷,應從分析詩句之間的組合關係入手。如孟賓於的《公子行》:「錦衣紅奪彩霞明,侵曉春遊向野庭。

不識農夫辛苦力,驕驄踏爛麥青青。」《公子行》是唐代專寫紈絝子弟浮華生活的詩題。全詩主要運用了對比反襯的藝術手法。

一是第一句兩個材料,即以彩霞失色來反襯「錦衣」的華麗,「錦衣紅奪」中的乙個「奪」字,表現出錦衣色彩的鮮豔;二是一二句以火紅的彩霞、明媚的春光與後面馬蹄踏過麥田、青青的麥苗被踩爛的殘破景象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彩霞春光的映襯下,後面的殘破景象更顯得傷心慘目,更能激起讀者對貴族少爺的憎惡和憤慨。又如於武陵的《贈賣松人》:「入市雖求利,憐君意獨真。

欲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瘦葉幾經雪,淡花應少春。長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塵!

」唐代的長安是高門貴族豪華競逐的地方,買花是當時貴族社會的一種風尚。而詩題為「贈賣松人」,就從賣松人這一角度來著筆,慨嘆的是長安只能夠欣賞夭豔的桃李,松樹的價值當然不被認識,這就構成了對比。其實,在這物象的背後,卻隱藏著另乙個材料——人,松樹只是乙個比喻。

詩人所諷諭的是:一切象松樹似的正直而有才能的人,不用到長安來謀求出路,決不會得到這個朝廷掌權的人重視,因為他們所需要的是象桃李一樣趨時媚俗的人。這首詩對當時的社會是諷刺,對賣松樹人是曉諭,是勸告;而那種不希求榮利的心情,卻是詩人的自寓。

這就是典型的借物抒懷、托物言志。

三、篇章結構。

主要涉及的內容有:構思(巧妙、新穎)、點題(開篇解題、篇末點題)、開頭(統領全文、為下文鋪墊、埋下伏筆、與其他詩句構成比興,對比、襯托、映襯、抑揚等)、過渡(承上啟下)、思路(起承轉合)、線索(人、事、景、物、情、理)、順序(時間,空間上下、先後、遠近、表裡,邏輯事→理、事→情、情→理、物→理)、內容組合(層層深入、卒章顯誌及各種表現方法)、照應(內容照應、首尾呼應)、結尾(昇華、總結全文)。如辛願的《臨江仙。

河山亭留別欽叔、裕之》:「誰識虎頭峰下客,少年有意功名。清朝無路到公卿。

蕭蕭茅屋下,白髮老書生。 邂逅對床逢二妙,揮毫落紙堪驚。他年聯袂上蓬瀛。

春風蓮燭影,莫問此時情。」欽叔、裕之即李献能、元好問,二人皆辛願忘年摯友。詞的上闕一句用反問,一二句的少年豪氣與四五句的暮年淒涼對比,突出表現出「清朝無路到公卿」、不得進仕的悲憤。

下闕先實寫摯友重逢的喜悅,讚美二人的驚人才華。「他年」三句,轉為虛寫,表達對二人的鼓勵與期望。意為:

你們將來一起進入翰林院,受朝廷的重視,而不必以朋友為念,忘記了今日的歡聚之情吧!由實到虛,加上尾句從「春風蓮燭」落筆,用一「問」字,具有擬人化色彩,可謂出奇制勝。整首詞以「留別」為線索,以時間為順序,從少年寫到老年,從相逢寫到期望,起於「少年有意功名」的慷慨,承接因「無路到公卿」,而成為「白髮老書生」的悲憤,轉入「邂逅對床逢二妙」的驚喜,合於「他年聯袂上蓬瀛。

春風蓮燭影,莫問此時情」的祝福與期望。暗扣「留別」,內容相互照應,下闕 「邂逅對床逢二妙」回答開頭的「誰識」。全詞思路清晰清晰,層次分明。

除以上內容外,以下三點也值得注意:

四、體裁。

如:楚辭、樂府、歌行體、古體詩、近體詩、詞、曲;格律詩、自由詩;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雜言詩。近體詩又分律詩(五律、七律)、絕句(五絕、七絕)。

詩的平仄、對仗、押韻。詞的詞牌、平仄、押韻,小令、中調、長調。曲的宮調、曲牌、平仄、押韻,小令、套曲(套數)等。

五、藝術風格。

指在選材、表達、語言等方面長期形成的藝術特色。也可以對某一作品的藝術特色作出評價。如雄渾、曠達、豪放、俊逸、沖淡、沉鬱、悲慨、婉約等。

六、意境。

指由情、景、意、言和諧統一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如柳永《雨霖鈴》婉約淒美。

七、表達技巧鑑賞題組織答案思路。

表達技巧題作題時,一定要審清題目,即弄明白題幹上是如何問的,用了什麼概念。

如果是「藝術特色」,知識面較廣,可以從表達方式、表現方法、修辭方法、語言特色和篇章結構等方面考慮組織答案。如果是「表達技巧」,主要從表現方法、修辭方法等方面考慮組織答案,也可以涉及篇章結構。如果是「表現方法(表現技巧、寫作技巧),主要從表現方法、修辭方法等去考慮組織答案。

如果是」構思上的特色「,主要從篇章結構方面去考慮組織答案,可以涉及有關的表現方法。但不管哪一種情況,一定得抓住特色作出答案。

表達技巧鑑賞題組織答案時,應包括兩個方面:

(一)、評價(定性):即「怎樣寫」,也就是使用了什麼樣的表達技巧、修辭方法,語言和篇章結構有什麼特點等。

(二)、分析:即「什麼樣」,也就是詩詞內容是如何體現這種表達技巧或這一寫作特點的。答出表達技巧的材料構件和表達效果。

如李白的《夜雪》:「已訝衾被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詩歌寫的是「夜雪」,但作者沒有直接描寫雪如何大,而是寫了「衾被冷」、「窗戶明」、「折竹聲」來表現雪下得大,鮮明突出而又形象生動。其中第一句是評價,後面的「夜雪」「衾被冷」「窗戶明」「折竹聲」是材料構件,「來表現雪下得大,鮮明突出而又形象生動」是表達效果。表達效果可以是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表達的具體內容,如「來表現雪下得大」,一是表達技巧的藝術效果(下面有提示),如「鮮明突出而又形象生動」,藝術效果有時可以省略,但表達的具體內容必須貼切而具體。

2023年高考語文古詩詞鑑賞解題技巧

備考高考語文需要大家掌握一定的技巧,這樣才能輕鬆提高高考語文成績,下面為大家帶來2017年高考語文古詩詞鑑賞解題技巧這篇內容,希望對大家備考高考語文有所幫助。一 分析形象型 1.提問格式 這首詩塑造了什麼樣的形象?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2.解答分析 形象...

高考語文複習 詩詞鑑賞6大解題技巧 上

詩詞鑑賞題中 表達手法 類題目的終極解題技巧 1 用典 定義 有引用前人詩句和借用歷史故事兩種。作用 引用古詩 增加裡詩歌的包容量 引用詩詞 使文章典雅 大氣。典例分析 例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

高中語文詩詞鑑賞6大解題技巧

用典定義 有引用前人詩句和借用歷史故事兩種。典例分析 例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