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高等教育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

2021-04-04 22:53:36 字數 4860 閱讀 6440

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必須以先進的理論為先導,建立健全完善的體制機制。

一、高等教育目的

目的性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人在開展活動之先就會把活動的目的構建在頭腦之中。高等教育的複雜性決定人們在開展高等教育前,必須明確教育目的,才能確保教育的方向性。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內涵及基本精神

(1)教育目的的內涵

所謂教育目的是人們在觀念上、思想上對教育所要培養出來的人才質量規格的總的設想或規定。換句話說,就是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們希望受教育者通過教育在身心諸方面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或者產生怎樣的結果。

國家和社會的教育機構、學生的家長和親友、學校的教師等,都對新一代寄予這樣那樣的期望,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為廣義的教育目的。狹義的教育目的是國家對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什麼樣人才的總的要求。各級各類學校無論具體培養什麼領域和什麼層次的人才,都必須努力使所有學生都符合國家提出的總要求。

(2)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教育目的是不斷變化與發展的,不同時期、不同國度,教育目的的精神是不一樣的。現階段,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人。」

2、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1)控制教育物件的發展;

(2)指導整個教育過程;

(3)激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3、教育目的確定的依據

(1)客觀依據──社會需求

第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第二,政治制度

(2)內在準則──個體需要。

(3)根本依據──社會與個體的現實需要和未來需要的統一。

(4)理論依據──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知識拓展材料]

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曾經把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社會理想。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c.h.

聖西門說過:「我終身的全部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一切社會成員創造最廣泛的可能來發展他們的才能。」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r.

歐文不僅在理論上強調這個思想,而且親自進行了實驗。但是,他們在解決人和環境、教育的關係上墜入了歷史唯心主義。他們和18世紀法國早期唯物主義者一樣,認為人是環境和教育的產物,因而改變了的人是另一種環境和教育的產物。

這種理論必然導致通過少數「天才人物」,就可以使一切人得到全面發展的錯誤結論。並把人的全面發展同實現社會變革,創造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的前提割裂開來。他們不懂得:

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改變或自我改造之間的一致,只有把這兩種改變都看作革命的實踐這個道理。因此,所謂一切人的全面發展,只能是一種空想。k.

馬克思一方面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阻礙人全面發展的桎梏,社會文明的繁榮是「用最大限度地浪費個人發展的方法」來達到的;另一方面,他從分析現代工業的革命變革中,指出了現代社會的生產力必將要求消滅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對立和各種職業的固定分工,使人的全面發展成為可能,從而揭示了在新的社會條件下,通過教育和生產勞動的結合,「造就全面發展人的唯一方法」的必然趨勢。馬克思指出,共產主義社會將是「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

馬克思主義認為,共產主義的實踐是乙個歷史發展的過程。人的全面發展是在整個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過程中逐步實現的。雖然教育不是實現一切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但是在解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的前提下,教育是一條重要的途徑。

個人的全面發展必須依靠學校教育打好基礎。因此社會主義教育應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目的。

第一,馬克思主義給人的全面發展學說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基礎;

第二,社會分工與人的片面發展;

第三,人的全面發展是大工業生產的必然要求;

第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條件

一是社會條件。包括豐富的物質條件和先進的社會制度。

二是必要條件。即教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途徑。

4、教育目的與教育方針、培養目標

(1)教育方針

①教育方針的內涵:教育方針是國家或政黨根據一定社會政治、經濟要求,為實現一定時期的教育目的所規定的教育工作的總方向。

②教育方針的特點:階級性、歷史性、時代性和相對穩定性。

③教育方針的構成:教育的性質和任務(即為誰培養人);教育目的(即培養什麼樣的人);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即怎樣培養人)。

(2)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指各級各類學校或各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

[附:本科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知識和基本技能,系統了解語言文學及翻譯理論和技巧,具有廣博的人文知識、經貿知識及運用能力,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教育、科研、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應用型高階專門人才。

(3)教育方針、教育目的與培養目標的關係

區別:①概念上的不同。教育方針屬政治性概念,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屬學術性概念。

②層次上的不同。分別居於頂層、中層和底層。

③穩定性上的不同。不穩定、相對穩定、變化大。

聯絡: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針的核心,培養目標是教育目的的具體化。

(二)高等教育目的

高等教育目的基於教育目的的一般理論又超越於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目的,具有要求的特殊性。

1、高等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1)自由教育目的。自由教育是指以自由發展人的理性為目的的教育。

[知識拓展材料]

自由教育是西方教育史上一種古老的教育思想。最早提出「自由教育」概念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關注的是人的內在自由,認為自由教育是「自由人」利用閒暇從事哲學思考,以自由發展理性為目標的教育,不是職業訓練;紐曼則認為自由是為了自由本身而追求的自由,並且能夠賦予自由的人以開放的心智與高雅的品味,以此他認為「自由教育是智力培養的教育」,就是智慧型、理性和思考的練習;古典人文主義教育家洪堡認為,自由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過人文學科的陶冶達到人性養成和人格全面發展;教育家赫胥黎認為,自由教育應該是文理兼備的普通教育;赫欽斯則強調自由教育的基礎性,主張自由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融合;耶魯大學前校長a·巴特利特·吉亞邁蒂認為,自由教育就是在**真理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思想與其他思想和精神進行聯絡,自由地表達思想,自由地**思想的教育。由此可見,從古希臘的源頭開始,自由教育就被人們當作一種適合自由人的教育,也是指讓人的精神獲得自由、指向人的發展的高階階段、培養人成為至善之人的教育。

儘管自由教育是乙個不斷變化的概念,且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教育家對自由教育的詮釋和關注點不同,但「自由」「理性」始終是自由教育恆久不變的靈魂和精髓。

(2)職業教育目的。職業教育目的是指培養專業人才、養成學生的職業屬性的教育目的。

(3)普通教育目的。普通教育是指以培養人的獨特品質和個人生活能力為核心內容的教育。普通教育目的在於為學生提供完滿生活所需要的價值觀念、態度、知識和技能。

(4)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並重的教育目的。意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做人與做事相統一的教育目的。

2、我國高等教育目的

基本精神是: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階專門人才。體現在:

第一,培養高階專門人才;

第二,培養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高階專門人才;

第三,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階專門人才;

第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人。

3、高等學校的培養目標

為實現高等學校教育目的,各高校必須確定學校和專業培養目標。

(1)高校培養目標制定的指導思想──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專才教育」是以培養適應某一專業領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為人才走向社會之前提供一種職業資格,與職業準備密切相關。通才教育是相對於專才教育而言的,強調實施寬口徑、適應性的教育,注重理智的培養和情感的陶冶,注重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和廣泛性,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學問,有高階思維,能自我激勵,自我發展,社會適應面廣的人才。

●通才教育的主要特點:

(2)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的結合模式

一是學科專業綜合發展模式

二是學分制與選課制相結合模式

三是不分專業模式

四是產學研結合模式

(3)高校培養目標確定的依據

一是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

二是高等教育性質和任務;

三是高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層次;

四是高校的辦學型別與特點;

五是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二、高等教育結構與功能

為培養各類高階專門人才,國家在確定教育目的的前提下,必須科學規劃、合理設定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結構

1、高等教育結構概述

高等教育結構是指高等教育系統內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和比例關係,它是乙個多維多層次的複雜的綜合結構,大致可分為巨集觀結構和微觀結構兩大部分。巨集觀高等教育結構主要包括:層次結構、科類結構、形式結構、能級結構、地域結構(即布局)、管理體制結構等。

微觀高等教育結構主要包括:學科專業結構、課程結構、教材結構、隊伍結構、各類人員的知識結構等。

◆層次結構又稱水平結構,是指高等教育中各層次間的組合比例關係,反映了社會分工的縱斷面,很大程度上由國民經濟的技術結構所決定。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專科教育三個層次。

◆科類結構是指不同學科領域高等教育的構成狀態,反映了社會分工的橫向面,由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決定。我國高校學科由13大類組成,即理、工、文、經、管、法、農、林、醫、師、體、藝、軍等。

◆形式結構指不同的辦學形式構成狀態。如公立與私立、全日制與業餘等。

◆能級結構指不同培養要求的學校構成狀態。目前,我國高校分3個能級,即本科生教育與研究生並重、教學與科研兼顧的重點院校,以本科教育為主的一般院校,以培養應用性人才為主的專科院校。

◆布局結構指高等學校的分布狀態。我國高校數量與質量分布呈東多(高)西少(低)狀。

2、我國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策略

(1)調整層次結構,建設少數一流大學,大力發展高職教育

(2)調整科類專業結構,實現科類結構與產業結構一致,大力推進學科專業綜合化

(3)調整形式結構,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多樣的投資結構

(4)調整地區結構,加強西部地區高等學校的發展

(二)高等學校職能

1、大學職能的演變

第二講教育

目錄第二講教育的認識 2 一 教育概述 2 一 教育溯源 2 1 漢語 教育 一詞的溯源 2 2.西文 教育 一詞溯源 2 二 日常生活中 教育 的用法 2 三 教育 的含義 2 二 教育的演進 3 一 原始形態的教育 3 二 古代形態的教育 3 三 現代形態的教育 3 四 終身理念下的當代教育 3...

《學記》中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及其啟示

作者 熊楊敬 學園 2014年第08期 摘要 學記 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其中不乏蘊藏著豐富的教育管理思想,且有諸多關於教育管理方面獨到的見解。禮記學記 中的教育管理思想,對我國當代高等教育管理具有促進和啟示作用。關鍵詞 學記 教育管理思想啟示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

美法高等教育評估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美國的高等教育評估機構主要是民間自發形成的,是由專家 學者組成的各種專業協會 團體,權威性高,社會影響較大。同時為了避免高校辦學的無 狀態,美國於1975年成立 中學後教育鑑定委員會 即copa copa是乙個全國性的 非官方性的高等教育評估機構,下設 學校鑑定團體委員會 即aiab 和 專業鑑定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