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教學反思

2021-04-03 04:12:14 字數 1399 閱讀 1687

1、聯想與想象是語文的翅膀,缺少聯想與想象的語文課也就缺少了靈性。為此,在進行教學時,讓學生在清幽的古箏曲中展開想象的翅膀,以「透過文字,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聞到了什麼?」的提問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使陋室之雅具體地表現出來,為突出陋室「何陋之有」張本。而以往教學此文時,為突出「陋室不陋」這一重點,一般設計的題目為「陋室環境如何?

陋室主人交往情況怎樣?陋室主人有怎樣的興趣愛好?」提問瑣碎,學生也不明白回答這些問題的目的何在。

而改動後有力地突出了重點,也解決了難點。

2、「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必須與現實社會緊密聯絡,方可體現語文教學的現實意義。因此,課上在分析完陋室主人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情操之後,我設計了乙個小討論:「今天的你如何看待這種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做法?

」這個問題的設計應是學生最有話說的部分,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有些怯場,我也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一起參與學生的討論,導致學生沒有充分討論和大膽發言,這是我的失誤。

3、培養學生主動質疑,大膽發問的習慣和能力。因此我設計了乙個學生質疑發問的環節,鼓勵學生從讀書中發現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環節因為留的時間相對充足些,學生提出了一些很有價值的問題,如「為何以《陋室銘》為題?

」「為何自比名人居室?」「篇末為何引用孔子的話作為結束語?」「為何自比『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

」「為何將平民比作白丁,是否歧視平民?」等等。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也在思考著如何解答這些問題,這個思維的過程本身就是教學的目的。

4、語文課上應有琅琅讀書聲,尤其是文言文。《陋室銘》是一篇文質兼美、膾炙人口的名篇。課堂上無論是範讀、散讀、齊讀,目的都是讓學生從讀中去悟作者的感情,品味文字的美感。

因此我設計了四次讀書,開篇散讀,是為了使學生正確把握停頓和節奏,初步感知作者感情。接著一生範讀是為了啟發學生的想象。第三次讀是明確本文寫作目的後的齊讀,是讀出對作者節操的讚美之情。

上課結束時還有一讀(或背),是為了體會本文一直押韻,只最末一句不押韻的作用,品味文字的美感。但最後這一讀,因下課鈴響而導致未能實現,是一大遺憾。

5、借助多**教學,使學生感受陋室之雅,也使學生的想象有了具體的對照,學生中有不認同者,我正好趁此機會說:「這正是文字的魅力」。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果然碰到了類似情況,因此我進一步向學生介紹讀書的好處。

雅緻的動態畫面配以《廣陵散》等**,是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藝術薰陶。因為語文本身與藝術是密切相通的。

6、語文課是美的教學,老師本身的語言也應是美的。在教學中我力爭做到不講或少講「水話」,使自己的授課語言更規範、更優美。也許這一點帶來了相應的弊端:

似乎更拉遠了原來就已很感陌生的師生距離。而我在自己班上課,因為師生有感情基礎,學生也適應和習慣了我這樣的教學方式,所以在自己班上課是得心應手的。因此我反思之餘也頓生一絲迷惑與彷徨:

外出與不熟悉、沒有感情基礎的學生交流,是否還該保持規範、優美的授課語言和一貫的授課風格?如何更好地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陋室銘》教學反思

1 文章的教學目標設定符合教材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教學設計能夠圍繞教學目標進行。2 備學生方面還有所欠缺,教學設計還要更多的體現學生的參與,力求讓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需要教師日常教學中注重學法的指導,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3 本文注意了以讀為主,在朗讀過程中,使學生們感受 銘 這種文體的...

陋室銘教學反思

一 想出新穎的匯入方式吸引學生對文章的感悟。劉禹錫的 陋室銘 運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節操以及安貧樂道的情趣。這與今天學生的生活相去甚遠,如果學生不知道劉禹錫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這篇不朽的名篇,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在匯入部分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了本文的寫作背景,並聯絡劉禹錫的名...

陋室銘教案說課稿教學反思

陋室銘 說課稿 一 說教材 一 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陋室銘 是編排在蘇教版 語文 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課文,這一冊文言文採用分散編排方式分布在各單元中。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 培養良好道德修養,塑造崇高精神境界以及議 的論述方法和結構。二 本課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 初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