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鑑賞配套練習 邊塞詩

2021-03-31 08:12:00 字數 4829 閱讀 2943

(1)這兩首詩都寫了夜聞笛聲。在兩首詩中,笛聲各引發了什麼情感?請作簡要分析。(3分)

答:《春夜聞笛》引發的是謫遷之人盼歸的愁怨(人留雁歸,朝廷的恩赦並沒有隨著大自然的春季一同來到)(1分)『《夜上受降城聞笛》引發的是戍邊將士的思鄉的惆悵。(「愁怨」、「思鄉的惆悵」各1分,點明「謫遷之人」、「戍邊將士」1分。

)(2)第二首詩題為「聞笛」,但詩歌的前兩句卻寫了登城所見之景,你如何理解這種藝術處理?(4分)

答:詩歌前兩句描寫了登城所見之景: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1分)邊地之感,加上撩動鄉愁餉月色,二者正是觸發徵人思鄉的典型環境(1分),渲染了空曠慘淡的氣氛。

(1分)這為笛聲的出現、末句的直接抒情作了烘托和鋪墊。(1分)

4、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後回答問題。

從軍行(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1) 第一句寫景對於詩歌所描寫的戰事起了什麼作用?

答:第一句描寫浩瀚的沙漠,呼嘯的狂風,漫天的塵土,黯淡的陽光,襯托出戰事的緊張艱苦。

(2) 請設想「紅旗半卷」是怎樣的景象,作者捕捉這個景象入詩想要表現什麼?

答:「紅旗半卷」是側面描寫戰況,一方面是風勢很大,捲起紅旗便於急行軍,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備,不事張揚,把戰事的緊張狀態突現出來。

5、(2023年全國高考江蘇卷)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後回答問題。

徵人怨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塚,萬里黃河繞蒙特內哥羅。

(1) 為什麼說這是一首邊塞詩 ? 結合詩句具體說明。

答:詩句中有金河、玉關、青塚、黃河、蒙特內哥羅等邊塞地名,寫了徵人的戍邊生活。

(2) 詩題為「徵人怨」,通篇雖無「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請作簡要賞析。

答: 怨年年歲歲頻繁調動,怨時時刻刻練兵備戰,怨氣候酷寒,怨景色單調。

6、閱讀下面一首唐代的邊塞詩,然後回答問題。

軍城早秋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1) 前兩句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答:渲染了一種陰沉肅穆的氣氛;明寫景物,暗寫外敵入侵,戰雲密布。

(2)三、四兩句寫出了詩中這位將軍怎樣的形象特點?

答:對戰爭的警覺和敏感;剛毅果斷的氣魄;畢勝的信心和決心。

7、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塞下曲李白

***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⑴前兩聯表達的主要意思緊扣詩中的哪乙個字眼?說說理由。

答:緊扣乙個「寒」字。「五月」在內地屬盛暑,而天山尚有「雪」。

仲夏五月「無花」尚且如此,其餘三時(尤其冬季)寒如之何就可以想見了。「折柳」即《折楊柳》曲的省稱。這句表面看是寫邊地聞笛,實話外有音,意謂眼前無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於「笛中聞」。

「無花」兼無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 這四句極力表現邊塞的苦寒,從而襯托了戍邊將士堅韌英勇的形象。

⑵詩歌重視煉字鍊句,語言精練,富於表現力。試結合詩的第三聯作簡要分析。

答:第三聯從寫「曉戰」到抱鞍眠,極概括地寫出了邊塞整日行軍作戰的情景何常備不懈的緊張軍旅生活。「抱」字更突出地表現了緊張狀態,似乎一當報警,「抱鞍者」就能翻身上馬,奮勇出擊。

8、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使至塞上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注] 都護:當時邊疆重鎮都護府的長官。燕然:

本來是地名,即愛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國境內,因為東漢將軍竇憲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記功,所以後來以「勒石燕然」作為保衛祖國、立功邊疆的代稱。

⑴「蓬草」在古代詩文中一般比喻什麼?詩中的「征蓬」表達了詩人什麼感情?

⑵尾聯用典故流露了嚮往建功立業的心情。這個典故隱含在哪兩個字中

⑶頸聯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說說這兩個字為什麼用得好。

參***:⑴「蓬草」隨風飛轉,古代文學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蹤。王維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覺,他為自己受排擠離開朝廷感到十分憂憤。

⑵「燕然」二字。古山名,即今蒙古國杭愛山。這裡代指前線。

《後漢書·竇憲傳》:憲率軍大破單于軍,「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裡,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此兩句意謂在途中遇到候騎,得知主帥破敵後尚在前線未歸。

⑶「直」和「圓」準確地描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涼孤獨中透著挺拔雄偉,「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柔和溫暖。

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塞上聽吹笛·高適

雪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⑴這首詩描寫了一幅怎樣的邊塞景象?

⑵「風吹一夜滿關山」指的是什麼?此句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答⑴詩歌一開始是兩句實景描寫:塞外西北,冰雪消融,是牧馬的時節了。傍晚戰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布滿明月的清輝……開篇就造成一種邊塞詩中不多見的和平寧謐的氣氛,這與「雪淨」、「牧馬」等字大有關係。

那大地解凍的春的資訊,牧馬晚歸的情景還意味著,這就是胡馬北還,邊境戰火平息,於是「雪淨」也有了幾分象徵戰爭危險消失的意味。這個開端為全詩定下了乙個開朗壯闊的基調。

⑵風吹一夜滿天山是「梅花落」歌聲(**),將「梅花落」拆開,又構成一種虛景,似乎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瓣,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中灑滿關山。這虛景又恰與雪淨月明的實景搭配和諧,虛實交錯,構成美妙闊遠的意境,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畫師也難以畫出的。戰士由聽曲而想到故鄉的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鄉的意味。

10、(10年陝西卷)閱讀下面這首樂府詩,完成8~9題。

雨雪曲江總①

雨雪隔榆溪②,從軍度隴西③。繞陣看狐跡,依山見馬蹄。

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漫漫愁雲起,蒼蒼別路迷。

【注】 ①江總(518~590):南朝陳文學家,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人。歷仕梁、陳、隋三朝。②榆溪:指邊塞。③隴西:在今甘肅東部。

⑴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樣的環境?末句中的「別路」是什麼意思?

⑵詩人把「旗彩壞」、「鼓聲低」分別接在「天寒」、「地暗」之後,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首詩表現了戍卒什麼樣的情感?(6分)

答⑴這首詩描寫了邊地雨雪交加、荒涼苦寒的環境。「別路」的意思是戍卒離別家鄉到邊關的路。

⑵這樣寫的好處是,不僅點明了邊塞「天寒」「地暗」的環境,也真實生動地透露出戍卒在這種環境中產生的「旗彩壞」「鼓聲低」的心理感受。這首詩表現了戍卒身處遼遠而艱苦的邊塞的思鄉之情。

11、(10年安徽卷)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

歲暮①[唐]杜甫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②,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注]①本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末,時杜甫客居閬州(今四川閬中)。②雪嶺: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嶺臨近松州、維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詩時,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⑴詩人為什麼會發出「寂寞壯心驚」的感慨?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4分)

⑵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並作賞析。(4分)

答⑴邊境發生戰爭,時局艱危,朝中無人為國分憂;歲末暮年,漂泊異鄉,政治上被冷落,孤獨寂寞;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感情與其艱難的處境,報國願望難以實現形成巨大反差。⑵借代,如「煙塵」代邊境戰爭;與後文「鼓角」相應,從視角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用典,如,「請纓」,典出《漢書.

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中無人為國分憂,藉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12、(11浙江卷)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1-2題。(7分)

蝶戀花出塞

[清]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拒,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塚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⑴這首詞開篇有何特點?(3分)

總領全詞,點明主旨;議論開篇;奠定感情基調。

⑵簡析畫線句的表現手法。(4分)

①以情相問,以景作答

②化抽象之情為形象之景,增強了全詞的抒情效果

③「深山」 「夕照」「秋雨」三個意象連用,委婉地表達出詞人心中的孤寂、惆悵之情。

13、[重慶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從軍行七首(其二)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1)「琵琶起舞換新聲」與「邊愁」是否矛盾?為什麼?

(2)「高高秋月照長城」與前三句寫法上有何不同?這樣的寫法有什麼好處?

【答案】(1) 不矛盾,這樣的對照寫法更能顯示出聽者深重的別情邊愁,這是任何歡樂的新曲都無法排遣的。

(2) 前三句敘事抒情,後一句寫景。以景作結,寓情於景;創造意境,含蓄無限。

14、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後面的問題。

歲暮①[唐]杜甫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②,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注]①本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末,時杜甫客居閬州(今四川廊中)。②雪嶺: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嶺臨近松州、維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詩時,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⑴ 詩人為什麼會發出「寂寞壯心驚」的感慨?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4分)

⑵ 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並作賞析。(4分)

【參***】

⑴邊境發生戰事、時局艱危,朝廷中無人為國分憂;歲末暮年,漂泊異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獨寂寞;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熱情與艱難的處境、報國願望的難以實現形成巨大的發差。

⑵借代,如「煙塵」代指邊境戰事;與後文「鼓角」相應,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用典,如「請纓」,典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廷中無人為國分憂,藉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唐詩宋詞鑑賞

秋蟬的叫聲好淒清,來到十里送別亭,急雨剛剛停,沉沉暮色滿蒼穹。城外設下餞行帳,無心飲酒意悵悵。兩情依依不忍別,船伕解纜催得忙。手拉手,四目相對淚汪汪。心中的話兒長又長,這時候 竟無一語訴衷腸。極目西南望。千里之外荊楚地,水波渺渺,暮煙茫茫。從古到今,多情人離別總憂愁。誰又能承受,在這蒼涼的秋色裡,一...

唐詩宋詞鑑賞

唐詩宋詞鑑賞 課後感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展的 時代。強大的國力 兼收幷蓄的文化精神與豐厚的文化積累,為唐詩的繁榮準備了充足的條件。眾多偉大 傑出的詩人把我國詩歌藝術的發展推向高峰。今天可考的唐詩作者三千七百多人,可見存世唐詩五萬四千餘首。盛唐有一些詩人,善於寫邊塞生活,如王昌齡 高適 岑參 祖詠等。他...

邊塞詩鑑賞教案

屏顯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王維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 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 王昌齡 豪邁,勇敢,一往無前,即使是艱苦戰爭,也壯麗無比 即使是出征遠戍,也爽朗明快 即使是壯烈犧牲,也死而無悔。可以說盛唐的邊塞詩奏響了 盛唐之音的絕響 到了中晚唐,國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