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怎樣寫反思五稿

2021-03-27 20:34:53 字數 4711 閱讀 4952

各位老師們:

下午好!今天很有幸能和在座的各位一起來交流《教育反思》這個話題。在講述中如有不妥之處,還待老師們多多指導。

提到反思自古就有,一直發展到今天。

孔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他的**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他認為,乙個人或許工作了二十年,如果沒有反思,也只是乙個經驗的二十次重複。

「乙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乙個教師寫三年的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

這些,都說明了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對於我們每乙個處於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必須認識到:教師只有自己才能改變自己,只有自己意識到自己教學經驗的侷限性,並經過反思使之得到調整和重組,使自己原始的經驗不斷地處於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等思維加工中去粗取精,自己的教學質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教育教學反思就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如果乙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他可能永遠只能停留在乙個新手型教師的水準上。

反思可以啟用教師的教學智慧型,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作為技術人員的經驗型教師與作為研究人員的學者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不斷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更是教師成長和教師發展學校的動力。

因此,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大家**:

一、教育反思的概念

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是指教師為了保證教學的成功,達到預期的目標,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物件,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的計畫、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

反思應貫穿於教師的整個教學生涯,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殊任務。它不單單是教學經驗、教訓的總結,它是伴隨整個教學過程的監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活動。就一節課而言,教學反思應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而不應只是課後才做的事。

一句話,時時是反思之時,處處是反思之地。

根據其在教學過程不同階段的表現形式的不同,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計畫與準備。在課堂教學前,明確所教課程的內容、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學生的發展水平、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以及教學方法與手段,並**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可能產生的教學效果。

2.課堂的組織與管理。在課堂密切注視學生的反應,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時準備有效地處置課堂上出現的突發事件。

3.教材的呈現。這個過程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乙個核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對自己的教學程序、教學方法、學生的參與及反應等隨時保持有意識的反省,並能根據這些反饋資訊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使之達到最佳效果。

4.言語和非言語的溝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言語和非言語的溝通是很重要的,教師在這方面應努力以自己積極的態度去感染學生,以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努力學習,並保持其對師生之間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一旦發現溝通過程中的問題立刻設法糾正。

5.評估學生的進步。教師教學的效果最終要落實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他們能力的發展速度與水平上。因此,教學監控能力水平高的教師必然會認真地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採用各種方法評估學生的進步程度,以便於改進自己的教學。

6.反省與評價。在一堂課或乙個階段的課上完後,教學監控能力高的教師會對自己已經上過的課的情況進行回顧和評價,分析自己的教學是否適合於學生的實際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等。相反,教學監控能力差的教師一般就不會認真地考慮這些問題,不考慮學生是否能接受,不反思自己教學的得與失。

二、教育反思的時代價值

反思是教師理解、評價教學實踐的一種手段,是對教什麼和如何教的問題進行理性的和具有倫理性的選擇,是對經驗的重新組織和重新建構。「吾日三省吾身」,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

教師為了實現有效的教學,課前都要對一切課進行精心「預設」,但在課堂實施時會出現多種結果:

第一,事先的預設比較順利地「生成」了;

第二,出現「預設未生成」的尷尬局面;

教師根據課前預設,引領學生的思維,展開教學,這是毋庸質疑的。但我們的課堂多於是學生揣摩教師意圖的過程,——老師要我怎麼回答,我就怎麼回答。成了學生努力配合教師完成教學預設的過程。

不少教師在實踐中也發現學生的認知基礎高於預設時的估計,但是教師擔心任由學生發揮會影響接下來的探索活動,而且教師對教學過程的隨機生成後,預設該如何調整缺少準備,擔心教學會因此而「亂」。所以教師往往是利用自己的「權利」,有「技巧」地將學生的生成活動扼殺於搖籃之中,以換取教學的「嚴謹與流暢」。

例如《圓的周長》教學環節:

教師請學生動手測量圓形實物或圖形的周長。

一開始,教學確實按照教師的預設有序地展開。

師:說說你們是怎樣測量這些圓的周長的?(教師話音未落,教室裡就已經小手如林了)

生1:我先用繩子沿著硬幣的周長繞一圈,然後量出繩子的長,就是硬幣的周長。

生2:我是將象棋子在直尺上滾動一周,就知道了它的周長。

這時,還有乙個畫在紙上的圓沒有反饋,而下面高舉的小手已經很稀疏了,教師心裡稍稍踏實了一些。

師:要知道這個畫在紙上的圓的周長,還能用剛才的辦法嗎?

這時,教師多麼希望學生齊聲回答:「不能!太麻煩了!

」但事與願違,下面的小手伸得更高了,那個戴著眼鏡的小男孩忍不住叫了出來:「行的!行的!

」邊說還邊跑到了投影儀前,用繩子仔細地沿著圓周繞了一圈。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樣做方便嗎?(生齊:不方便!)

這時,幾乎所有的小手都放了下去,那個戴眼鏡的小男孩也耷拉下了腦袋,教師心裡暗暗高興。可不等教師將教學納入軌道,不少放下去的小手又倔強的舉了起來,教師心想:「壞了!」

老師,我只要用尺量出這個圓的直徑,再乘以3.14就可以了。

教師心裡咯噔了一下,心想:「糟了,下面要探索的結論都被他說出了,怎麼辦?」教師的思維高速運轉了起來。

教學展開的過程應該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知識、思考、見解和價值取向多向交流與碰撞的過程。在這種交流與碰撞過程中,如果教師視教案如法規,不能根據學生資訊反饋情況及時調整預設,那麼教學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展示授課技巧的一種表演活動。

第三,雖然教學出現了「意外」,但教師通過巧妙引導,獲得了「非預設生成」的意外收穫。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生本意識」,把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人作為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在關注知識技能目標達成的同時,更加關注過程性的目標的達成,讓學生在經歷、體驗與探索過程中增強數學思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的回答與我們的教學設計出現矛盾時,應給學生表達和表現的機會。

上述教學片段中,雖然教師在預設時並沒有考慮到一些學生已經知道了圓的周長計算方法這一現實,但可貴的是,教師沒有被自己的教案所束縛,而是充分尊重學生,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認識,變預設中對未知的探索為對猜想的驗證,反而激起學生強烈的**慾望,使教學更具生命活力。

師:3.14是什麼意思?

生:3.14就是圓周率。

師誇張的問道:圓周率是什麼東西?(生大笑)

生:我從書上看到祖沖之發現圓的周長大約是它直徑的3.14倍。

這時,又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補充道:我還知道這個圓周率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教室裡響起聽課教師熱烈的掌聲)

師:這兩位同學真厲害,知道的這麼多。他們認為「圓的周長大約是直徑的3.

14倍」,這個結論可靠嗎?你們驗證過嗎?(教室裡一下子變得那麼安靜,而從那一雙雙明亮的眼睛中,教師分明讀出了疑惑,專注和腦海中正欲奔騰而出的思維浪花)那麼,我們暫且把這種說法稱為「××猜想」吧!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想辦法驗證「××猜想吧」。

其實,課堂上預設再充分,絕不可能考慮到教學生成的全部內容。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反思應變能力,培養教學機智,能迅速、靈活、高效地判斷和處理教學過程中生成的各種資訊,引領學生的思維。

如果教師課後能對這些結果和過程及時進行記錄、整理和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就能對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後的教學理念獲得規律性認識,從而提高教學的自我監控能力。長此以往,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會不斷提高,後續教學行為會越來越合理,學生的「主動生成」會不斷取代「被動接受」,教師的研究意識和能力會不斷得到提公升。

縱觀我們的教學反思,我大致歸納了一些反思中存在的問題和現狀,與老師們一起梳理和回顧一下:

1、反思流於形式,敷衍應付

教師在觀念上對教學反思的認識不足。不少老師把寫教學反思看做是一種任務,一種負擔,往往是為了應付檢查才勉強完成。這樣,教學反思的撰寫就成了為反思而反思,流於形式,浮於表面教學反思的實際價值根本沒有得到切實的體現。

再加上小學的教學任務普遍繁重,教師想進行高水平的教學反思也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

2、不知反思什麼

許多教師把反思當做小結,不知反思什麼。教學反思應以教師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物件,以教學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活動,本質是理念與時間之間的對話。這種反思不是教學的經驗與教訓「小結」,而是反省、思考和解決教育過程中各個反面存在的問題,具有研究性質。

3、零散而不系統

目前,教學反思在內容方面比較分散、零碎,缺乏系統性。一些老師常常是這次反思某乙個問題,下次反思就換成了另乙個問題,結果是每個問題都是泛泛而談。反思的效果並不是很明顯,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也微乎其微。

4、沒有真正認識到反思是一種教育的研究工作

教學實踐中,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對教師來說都是一種成長。教學工作具有很強的理論指導性,「教而不研——淺」,反思是結合教與研、時間與理論的有效途徑。把教學實踐中的感性認識上公升至理性認識,再來指導實踐:

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公升自我的教學思想與教學行為,就可以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可惜很多教師沒有真正認識到反思是一種教育的研究工作。

5、教學反思的方法

教師怎樣寫課後反思

1 記成功之舉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 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 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 層次清楚 條理分明的板書 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 教育學 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 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 ...

怎樣寫教學反思

馬克思曾說過,精神的太陽不能只有一種顏色,只有黑色。課堂的豐富多彩 生動多姿就意味著教學反思與之相應要五顏六色。我們的教學反思不能無動於衷地抄錄一些完全沒有自我體驗的 名言及理論 了。筆者認為教學反思可採用以下幾種形態 一 感悟體驗式 一節課上下來,常常是酸甜苦辣鹹五味雜陳,此中憂 喜 氣 惱 樂 ...

怎樣寫教學反思

結合案例談反思 下面結合我的一些反思案例,談一點我的認識。一 案例1 為了使教學更有效,曾經有很多次我認真地製作課件。我把每個可利用的教學資源都合理地製成課件,然後根據課件設計的思路進行教學設計,確定教學思路和程式,實施教學過程。這樣經常發生什麼問題呢?教學的本質被扭曲,教學過程成了 課件的過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