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政治哲學易混淆知識點解析

2021-03-19 23:31:27 字數 4576 閱讀 1510

哲學易混淆知識點解析

(1)區分哲學的基本問題和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

(2)不要將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特有觀點混淆。如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與意識對物質的能動性、世界的物質統一性與物質世界是多樣性的統

一、認識是反映與認識和能動的反映。前者是所有唯物主義的共同觀點,後者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特有觀點。

(3)舊哲學把哲學看成「科學之科學」認為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是整體和部分的關係,而馬克思主義認為兩者之間不是整體和部分的關係,而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共性和個性的關係)。

(4)「意識轉化成物質」是需要條件的。這一條件就是必須是正確的意識指導實踐在改造世界中獲得成功。因此,「意識可以轉化成物質」的論斷是正確的。

「意識必然轉化為物質」的論斷是錯誤的。

(5)「物質和精神是並行不悖的」屬於錯誤的二元論思想。

(6)「辯證唯物主義和形上學唯物主義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是一樣的」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兩者雖然都承認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但形上學唯物主義否認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而辯證唯物主義承認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

(7)「凡唯心主義者都不承認世界的可知性」,這一觀點是錯誤的。大多數唯心主義者也承認世界的可知性。

(8)唯心主義不等於形上學,唯物主義不等於辯證法,有的唯心主義者也承認辯證法,有的唯物主義者(機械唯物主義)則採用形上學的觀點看待世界。

(9)哲學的黨性和階級性既有聯絡也有區別。階級性是黨性的基礎,黨性是階級性的理論表現。黨性指的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立場的根本對立,階級性指的是在階級社會中哲學服務於一定的階級及其利益。

(10)「唯物主義產生於誠實,唯心主義產生於欺騙」的說法是不完全正確的。誠實有助於形成唯物主義,欺騙會導致唯心主義。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產生有深刻的認識根源、社會根源和階級根源。

(11)「意識是由物質產生的,因而一切物質都有意識」的認識是錯誤的。意識是由物質產生的,但並非一切物質都有意識。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結果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社會的產物。

認為一切物質都有意識,是物活論的錯誤觀點。

(12)「可知論是一切唯物主義的共同點」的認識是正確的。

(13)意識與主體是有區別和聯絡的兩個概念。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主體是指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人,意識是主體的屬性或功能,人腦是意識的物質承擔者。

沒有意識的機體並非主體。沒有主體的意識也是不存在的。

(14)物質和運動不可分割,但不能把物質和運動等同起來。

(15)人腦是意識的器官,不是意識的源泉,任何意識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錯誤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歪曲反映。即使是荒誕的意識,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其客觀原型。

(16)「存在」是個多義詞,哲學基本問題中與思維相對立的存在,是物質存在,這是正確的說法;另一方面,籠統地講存在,既可以是物質存在也可以是精神存在。因此,「世界統一於存在」不是唯物主義的觀點。

(17)「物質的惟一特性是存在」的說法是錯誤的。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物質的惟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18)世界上存在脫離物質的運動,例如精神活動。這種觀點是錯誤的。物質和運動不可分,任何運動都有物質承擔者,精神活動同樣存在物質載體,同時其反映的內容也具有客觀性。

(19)「客體是指客觀事物」的說法是錯誤的。客觀事物只是潛在的客體,只有進入主體認識與實踐領域時才能成為客體。

(20)「人腦產生意識和肝臟分泌膽汁一樣」的說法是錯誤的。這是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它把人腦的生理活動同意識的心理活動混為一談,把物質和意識看作就是乙個東西,從而否認了物質和意識的對立,取消了哲學基本問題。

(21)「先有設計圖,然後進行建築,這同物質在先、意識在後的唯物主義原理是不矛盾的」是正確認識。設計圖是在人們長期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並且在客觀物質世界中可以找到它的根源。先有建築設計,然後進行建築說明和表現了人的意識的能動作用。

(22)「意識能直接作用於客觀外界」的說法是錯誤的。意識能反作用於客觀世界這是意識的能動作用。但意識反作用客觀外界必須通過實踐,而不能直接作用於客觀外界。

(23)「只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人們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創造一切」是錯誤認識。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受客觀規律性制約的,只有認識和尊重客觀規律,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為可只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他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創造一切這是唯意志論。

(24)「物質這一範疇不過是人們純粹主觀抽象的結果」此為正確論斷。物質是乙個概念,範疇,屬於理性認識的形式,必須通過抽象思維才能把握。因而是正確的。

(25)規律與規則不能混同,規律是事物固有的、客觀的;而規則是人為制定的、主觀的。當然,合理的規則必須要反映客觀規律的要求。

(26)假象和錯覺不是一回事情,假象是事物的一種現象,是客觀的;錯覺是錯誤的感覺,是主觀的。當然,如果為假象所迷惑就會產生錯覺。

(27)唯物辯證法和詭辯論具有本質區別。第一,前者既承認區別又承認聯絡(既講非此即彼、又講亦此亦彼)。後者不承認區別只承認聯絡(不講非此即彼、只講亦此亦彼)。

第二,前者既承認運動又承認靜止(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後者只承認運動不承認靜止(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第三,前者既堅持兩點又分清主次,是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後者雖然堅持兩點但不分主次,屬於均衡論。

(28)不能把矛盾的同一理解成等同,同一是矛盾雙方的同一,是以差異為前提的;也不能把鬥爭混同於鬥爭的具體形式,如錯誤地認為鬥爭即對抗。

(29)矛盾鬥爭性的無條件性,不是講矛盾雙方的鬥爭不需要條件,不受任何條件約束,而是指矛盾雙方的鬥爭在任何條件下都存在,但鬥爭的具體形式受不同條件的制約。

(30)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不同於整體和部分的關係,因為普遍存在於特殊之中,沒有超出特殊;整體由部分構成,但整體具有部分所沒有的新功能,已經超出部分。

(31)「事物既然是永恆發展的,就不存在靜止或者倒退」,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事物的發展只是運動變化的一種狀態。相對靜止或者倒退也是運動變化的形式。

(32)「度即關節點」是錯誤的論斷。作為哲學範疇,度與關節點是密切相關的,但二者有不同的內涵。度是關節點之間的範圍、區間,關節點是度的端點、臨界點,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33)「運動」和「發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運動是指「一般的變化」,包括世界上發生的一切變化和過程。而發展是指一種特殊的運動變化——前進性、上公升性運動。

即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的運動變化。發展就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34)「矛盾的特殊性存在於矛盾的普遍性之中」是錯誤認識。矛盾的普遍性是從矛盾的特殊性中抽象概括出來的。所以,矛盾普遍性只能寓於特殊性之中,絕不能將它們的關係顛倒過來。

(35)「矛盾雙方在任何條件下都能相互轉化」是錯誤認識。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離開條件去談轉化是詭辯論的錯誤觀點。

(36)「因為內容決定形式,所以新內容不能採取舊形式」。此觀點是錯誤的。對內容決定形式不能作機械的理解。

新內容的發展,不但要求新形式來為自己服務,而且在一定條件下,應該而且可能利用舊形式為自己服務。

(37)「凡是現實中具有可能性的東西,都要努力創造條件實現它」。此觀點是不正確的。在現實中具有可能性的東西存在著很複雜的情況。

有好的可能性和壞的可能性,我們要努力創造條件爭取實現好的可能性,盡力避免壞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

(38)要劃清哲學上主要的理論界限,清楚它們的對立所在。(1)唯物論和唯心論,是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它們在世界本原問題上對立。(2)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它們在世界能否被認識問題上對立。

(3)一元論和二元論,它們在世界是否統一的問題上對立。(4)唯物辯證法和形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發展觀,它們在世界狀態問題上對立。(5)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是兩大根本對立的歷史觀,它們在社會的本質和歷史的創造者問題上對立。

(38)要區分認識的基礎、物件、本質和起點。認識的基礎是實踐;認識的物件是客觀事物;認識的本質是能動反映;認識的起點是感覺。

(39)主體與客體除了相互依賴之外,還相互作用、相互轉化:在生產實踐中,主體客體化,即人的知識、能力、目的等本質力量的物件化、物化;在消費認識中,客體主體化,即外部事物及其規律,內化為人的體力和智力等本質力量。

(40)認識是反映和創造的統一,反映在創造中實現,創造以反映為前提,兩者統一的基礎是實踐。只講反映否認創造的觀點是機械反映論,只講創造否認反映的觀點是先驗論。機械反映論和先驗論都是錯誤的。

(41)中國傳統知行觀既有唯物主義的,也有唯心主義的。荀子、墨子等是唯物主義知行觀的主要代表。其思想可概括為行先於知。

老子、朱熹、王陽明等是唯心主義知行觀的代表。其基本思想可概括為知先於行。

(42)認識開始於感覺,這是正確的觀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可接受。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在感覺問題上的分歧在於,感覺是不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43)經驗論和唯理論都有唯物和唯心之分,唯物主義經驗論與唯心主義經驗論的區分在於,是否承認感性經驗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唯物主義唯理論與唯心主義唯理論的區分在於,是否承認理性認識是對客觀客觀事物的反映。

(44)理性認識必須回到實踐中去,說明了理論只有在與實踐的結合中才能發揮其作用。「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理論什麼也實現不了,為了實現理論就需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這些看法不是講理論不重要,而是講脫離實踐的理論,不與實踐結合的理論毫無價值和意義。

(45)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認識活動的發展;但非理性因素要以理性因素為基礎(靈感是生長在汗水這塊肥沃土壤中的智慧型之花)。看不到非理性的作用和片面誇大非理性的作用都是錯誤的。

(46)主觀(認識)與客觀(實踐)的統一,不僅指主觀正確反映客觀,即主客觀相一致,而且指主觀反作用於客觀。

2019考研專業解析 最易混淆的考研相似專業及區別

目前各研院專業設定五花八門,一些字面相似的專業,很多同學難以把握區分,如新聞學和傳播學,法律碩士和法學碩士,行政管理和公共事業管理。由於對相關專業不熟悉容易發生選擇性錯誤。故邀請專家為同學們解讀一些容易混淆專業科目和新開設的專業科目,希望在對同學們報考時,對一些陌生的專業和方向有更多的了解。法律碩士...

2019招教考試政治學科 《生活與哲學》易錯知識點集錦

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 一 1 事物的聯絡是普遍的 客觀的 無條件的 注意 聯絡是有條件的 2 聯絡是客觀的,人們無法改變 注意 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絡,創造條件建立新的聯絡 3 聯絡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相互聯絡 注意 否認了聯絡的客觀性 條件性 4 凡是具有先行後續特點的關係...

2019考研高等數學易混淆概念分析 三

2012考研數學易混淆概念分析之高等數學 三 考研數學當中的高等數學有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知識點,萬學海文數學考研輔導專家們根據多年的輔導經驗,在此將為2012年的廣大考生們羅列出這些容易混淆知識點以供大家參考複習。下面,我們講解的是利用洛必達法則求極限的相關問題。1 導函式之比的極限值不存在時,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