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功效理論

2021-03-11 01:05:24 字數 1328 閱讀 1732

(二)影響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

班圖拉與他的學生對自我效能的形成條件及其對行為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發現自我效能的形成依賴於以下五種資訊源的影響。

1.行為的成敗經驗行為的成敗經驗指經由操作所獲得的資訊或直接經驗。它對自我效能的形成影響最大。

個體主要是通過親身經歷獲得關於自身能力的認識,因為靠自己的經歷得到的關於自身的認識最可靠,所以它成為自我效能最強有力的資訊源。成功的經驗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使個體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反之,多次的失敗會降低對自己能力的評估,使人喪失信心,任務的難度、個人的努力程度、外界援助的多寡,也會影響自我效能的形成。

如果任務難、外援少且自身努力不夠,這時的成功會增強自我效能感,失敗也不大可能使之降低。如果任務簡單、外援多又費了大力氣,即使成功也不會增強自我效能感,但若失敗了則會使之大為削弱;對自己行為有效方面的選擇監控,會起到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相反如果過分注意自己行為負的方面,往往與較低的自我效能相聯絡。

2.替代性經驗替代性經驗指個體能夠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獲得關於自我可能性的認識。這種通過觀察示範行為而獲得的替代性經驗,對自我效能的形成有巨大影響。當乙個人看到或者想象與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範者獲得成功時,能夠提高其自我效能判斷,增強自信心,確信自己有能力完成相似的行為操作。

相反,當看到或想象乙個與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示範者,雖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仍遭失敗時,他就會降低自我效能感,認為自己也沒有成功的可能性,他所付出的努力也將不會太大。

3.言語勸說言語勸說包括他人的暗示、說服性告誡、建議、勸告以及自我規勸。言語勸說用以說服人們相信自己的能力,確立行動的目標,去做以前不曾做過的事情。因言語勸說與自身經驗聯絡不大,所以對自我效能影響也不很大。

並且,經由勸說形成的自我效能感,在面臨困境時還比較容易消失。言語勸說的效果依賴於勸說者的聲望、地位、專長及勸說內容的可信性。自我規勸或教導會使人在操作特定的任務時付出更大、更持久的努力。

4.情緒的喚起班圖拉認為情緒和生理狀態也影響自我效能的形成。在充滿緊張、危險的場合或負荷較大的情況下,情緒易於喚起,高度的情緒喚起和緊張的生理狀態會妨礙行為操作,降低對成功的預期水準。研究表明,焦慮水平高的人往往低估自己的能力,煩惱、疲勞則會使人感到難以勝任所承擔的任務。

當人處於過度焦慮或恐懼狀態下,會產生惡性迴圈:心情緊張、渾身顫抖會使恐懼加劇,無能感會不斷得到加強。

5.情境條件不同的環境所提供給人們的資訊是大不一樣的,某些情境比其他情境更難以適應與控制。當乙個人進入乙個陌生而易引起個體焦慮的情境中時,會降低自我效能水平與強度。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還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

1 決定人們對活動的選擇及對該活動的堅持性;

2 影響人們在困難面前的態度;

3 影響新行為的獲得和習得行為的表現;

4 影響活動時的情緒。

自我效能理論

一 概述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論認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對自己能否成功地進行某種成就行為的主觀推測和判斷,它包括兩個成分,即結果預期和效能預期。結果預期是指個體在特定情境中對特定行為的可能後果的判斷,如學生對順利答完試卷產生結果的推測。而效能預期是指個體對自己有能力成就某種作業水平的信念,如...

自我控制理論

5 要強化實踐鍛鍊。一方面要加強學習,積累知識,開闊視野,用知識來武裝和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水平,並通過學習別人經驗來擴充套件自己決斷事情的能力 另一方面,要積極投身到部隊生活實踐中去,刻苦鍛鍊,不斷豐富經驗,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6 要強化意志力量。要培養自己性格中意志獨立性的良好...

小組工作基礎理論 鏡中自我理論

該理論源於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w.詹姆斯和g.h.公尺德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號互動這一術語的是美國社會學家h.g.布魯默,1937年,他用這一術語指稱美國許多學者諸如c.h.庫利 公尺德 j.杜威 w.i.托馬斯 w.詹姆斯 r.e.帕克 f.w.茲納尼茨基等人的著作中所隱含的 社會心理狀態 西方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