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就是把理論變為常識

2021-03-07 21:59:47 字數 4824 閱讀 4370

陳春花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經濟與**學院執行院長

管理是管事而非管人。事實上,人是無法管理的,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每乙個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而不是被管理

在最初講授組織管理課程的時候,我一直為這樣一些問題困擾:為什麼同樣的資源和人,交給不同的管理者進行管理,結果卻相去甚遠?為什麼這樣多的人,陷入無效的、甚至毫無意義的工作中?

影響人們有效工作的關鍵因素是什麼?為什麼這麼多人覺得組織並沒有讓他們發揮作用?管理真正的價值到底在什麼地方?

導致出現這些問題的核心因素就是:沒有很好地理解管理。無論是對於管理相關概念的理解,還是對於管理相關理論及其規律的認識,都產生了偏差,甚至在很多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存在錯誤。

這些認知上的偏差,導致了管理行為的偏差,也就影響了人們的績效。換個角度說,因為管理者自身對於管理認識的偏差,導致人們無效的工作。

管理:管事而非管人

從2023年1月23日到5月25日,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富士康遭遇了員工「十一連跳」,造成了8死2傷的後果。這些跳樓的員工年齡在18歲到24歲之間,大多是富士康的新員工。他們選擇跳樓自殺的原因則涉及到情感問題、工作壓力等多種因素。

「十一連跳」使新生代農民工問題進入公眾視野,也使富士康這個龐大的代工廠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很多人在分析造成這些悲劇的原因時,會延伸到社會問題、產業轉型等問題上,這些歸因也許都成立,但是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乙個管理的問題,乙個需要還原到如何正確理解「什麼是管理」的問題,乙個需要尊重人而非管人的問題。如果我們僅從巨集觀層面去尋找根源,這樣的錯誤還會繼續出現。

富士康多是年輕人,他們精力充沛,對未來抱有期待,同時又容易情緒波動,他們渴望豐富的業餘生活,但現實生活又太過枯燥乏味,富士康也沒有給他們搭建交往的平台,下了班,他們就是孤立的個體。龐大的集團管理要求80萬人步調一致,強調的是共性;而現在是個體意識覺醒的時代,年輕的產業工人要求體現個性,這必然會產生矛盾,而化解這些矛盾正是管理本身的事情。

多年來我一直在emba的課程中不斷地糾正人們對管理認識的誤解,這個錯誤的認識就是認為管理是「管人理事」。「管人理事」是大部分人對於管理的理解,即便是他們沒有這樣的概念,也會在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強調對於人的管理。但是很可惜這個理解是大錯特錯的。

事實上,人是無法管理的,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每乙個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而不是管理,也許我們不能夠認為所有人都具有自我實現的能力,不能夠認為所有人都能夠自我約束,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乙個事實:每乙個人都本能的認為自己有自我約束的能力,而被稱之為「80後」和「90後」的年輕人都認為自己是具有自我實現能力的人,更加覺得提供平台給他發揮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所以,如果我們還是堅持管人的話,一定是起不到管理的作用的。

此外,人與組織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組織結構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夠改變?領導如何發揮作用?人為什麼要工作?群體決策還是個人決策有效?為什麼計畫沒有變化快?

無論是從管理實踐的角度,還是管理教學的角度,這些都是在日常管理中必須面對的話題,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的認識,就會產生很多管理行為的誤差,而這些誤差就會直接影響到績效結果。事實上,組織的效率低下、內部無法協同,絕大多數是由於管理誤解所導致的。很多時候,我並不認為是員工的素質不行,更不認為是我們的企業文化不行。

遇到管理不暢、員工能力弱的情況,首先需要檢討的是管理者自身,管理的認知和行為是否正確。只要管理者具有正確的認知和行為,所有人的績效就一定會展示出來。

在我的內心裡,最希望看到的是:每乙個人都可以在組織中充分發揮作用;每乙個人都有能力解決自身的問題;而每乙個管理者都可以讓下屬擁有績效,並獲得成長;更重要的是,因為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行為,本不能勝任的工作得以勝任,同樣的資源投入獲得更大的產出。

管理的七個常識

有關管理的各種問題都會呈現在每乙個管理者的面前,這些問題紛繁、瑣碎,幾乎涉及到組織的每乙個人、每乙個環節,我也深知最重要的不是陷入在這些問題中,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因此我抽離出最基本的管理概念,就讓我們從最基本的概念入手,了解什麼是管理、組織、領導、計畫、決策、結構和激勵,從這些日常管理中不斷面對、習以為常的管理概念入手,整理清晰,明確內涵,為此我寫了一本書《管理的常識》,而在這本書裡我詮釋了這七個概念:

什麼是管理?管理是人、物、事三者的辯證關係,不同的組合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而管理,就是確保人與物結合後能夠做出最有效的事情來,這也正是管理的魅力之所在。因此,管理就是讓下屬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管理沒有對錯,管理就是面對事實解決問題;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管理就是讓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合二為一;管理就是讓一線員工得到並可以使用資源。

什麼是組織?組織是指為了實現目標系統化的人的組合,組織是為目標存在的,組織最大的功效就是讓本不能勝任工作的人可以勝任。因此,正式的組織更強調責任、權力和目標,而非情感、興趣和愛好;在組織中人與人公平而非平等,承擔更大責任的人會獲得更大權力,從而具有更高的地位和尊重,某種程度上講,在組織裡最重要的是「正式身份」;分工是個人和組織聯結的根本方法;組織因目標而存在,意味著任何組織離開任何人都是沒有問題的,只要這個組織的目標是明確而有生命力的。

什麼是組織結構?組織結構有著自己的特性,一方面結構的作用是保持穩定,只有穩定的結構才可能產生效率,另一方面每一次結構的調整和重組,都意味著對於變化的適應。組織結構所要解決的就是權力與責任的關係是否匹配的問題,只有在匹配的權力和責任的關係中,組織管理才會發揮作用。

所以,組織結構需要清晰地設計出溝通線、控制線、責任線和權力線,其中權力線和責任線是組織結構的縱向安排,溝通線和控制線是組織結構的橫向安排。

組織結構的縱向安排必須依照:誰責任大,誰權力大的原則,讓承擔責任的人具有最大的權力,離總經理最近;組織結構的橫向安排必須依照:做同一件事的人需要在乙個部門裡交由乙個經理來負責,盡可能的減少部門。

縱向安排以實現績效、貼近顧客為主,橫向安排以提公升效率、降低成本為主。組織結構一定要依據責任而不是權力來設定,組織結構可以建立組織和個人之間的心理契約,組織結構需要配合企業發展的需要,影響組織結構變化的因素是策略、規模、技術和環境,因此領導人變更並不是組織結構改變的影響因素。

什麼是領導?領導是指影響別人,以達到群體目標的過程。這個定義意味著領導是乙個施加影響力的過程,是乙個管理職能,因此每乙個領導者以及每乙個管理者都需要發揮領導的職能。

但是領導者和管理者卻有著根本的區別,領導者需要做的是:定立方向、構建團隊、促進變革;管理者需要做的是:解決問題、保持穩定、按章行事。

換句話說,就是領導者對成長負責,管理者對績效負責。

領導這個職能最重要之處就是如何把人用好,在日常的管理中,用人會出現兩種情況:做好事情和做不好事情。如果所用之人可以把事情做好就應該授權,如果所用之人做不好事情,也只有兩種情況,一是不會做,二是不願意做。

不會做就提供培訓,不願意做就要激勵,因此,領導的職能如果在管理中發揮的話,應該是授權、激勵和培訓。如果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領導的職能,就不會出現在管理中找不到合適的人來做事的情況,因為不管員工的能力如何,只要管理發揮領導職能,就可以產生績效,因此沒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將軍,就是在說明這個道理。

什麼是激勵?激勵就是如何使人更好的、更願意的工作。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到人為什麼工作。

人要工作的理由是非常多的,但是歸結起來大約是五個方面:賺錢、消耗能量、社會交往、成就感以及社會地位,而激勵正是從這五個方面展開。在激勵中需要我們注意以下這些問題:

漲工資並不會帶來滿足感,只會降低不滿;最低層次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滿足影響力最大;人不流動也許是因為安於現狀不求發展;人的需求很難滿足所以需要引導需求;滿足高的員工並不一定帶來高績效;不公平是絕對的,公平是相對的;人會成為他所期望的樣子;在三種情況下激勵不發揮作用:工作超量所造成的疲憊;角色不清、任務衝突;不公平的待遇。如何使激勵措施有效?

重要性、可見度和公平感,從這個意義上看,金錢是最重要的激勵措施。

決策如何有效?決策是領導者的日常管理行為,一方面需要快速決策,另一方面又要保證決策有效。經常很多人問我,如何保證決策是正確的?

我幾乎無法回答,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偏離了決策的方向,決策是為了能夠執行,而不是追求正確性,或者說決策正確性指的不是決策本身而是決策得到執行的結果。重大的決策必須是理性決策,而在這個決策的過程中,需要遵循這樣的原則:集體決策,個人負責,我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很多決策其實是個人決策,集體負責。

如果每乙個參與決策的人不能夠真正承擔責任,這樣的決策是無法理性的。我們需要了解到個人決策的侷限性,也需要了解到群體決策一定不是最好的決策,而是風險比較小的決策。當遭遇到重大問題的時候,決策是為了控制風險,這一點請大家一定要了解。

什麼是計畫?計畫就是為實現目標而尋找資源的一系列行動。計畫是管理中最基礎的職能,但也是大家最容易忽略其管理價值的乙個職能。

對於很多管理者而言,計畫只是乙個紙面的文字,是年初上繳的提案,年底總結的參照,而在管理過程中用計畫職能來工作的人並不多。但是計畫確是所有管理的基礎,因為企業管理所有活動中最基本的活動是目標與資源,圍繞著目標展開責任、流程、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動,組織目標決定管理的所有活動的出現以及這些活動的價值。我偏愛計畫管理還因為這個職能具有解決企業健康成長問題的能力。

企業在其成長過程中需要協調三對矛盾:長期與短期,變化與穩定,效率與效益,計畫管理確定高層管理者為投資回報和市場占有率的增長負責,而這正是長期和變化的基礎;中層管理者需要對生產力和人力資源負責,而這正是穩定和效率的基礎;基層管理者需要對定額、品質、成本負責,這也正是效益和短期的基礎。在理解計畫時最需要提醒各位的是:

第一,目標因為是基於對未來的**而無法合理,計畫可以確保實現目標的行動是合理的;第二,目標必須是每乙個人的目標;第三,計畫沒有變化快的原因是,計畫沒有包含變化。

對這些基本概念的正確理解才是組織與管理的真實內涵,很多管理者沒有很好的理解這些基本的概念,導致組織內部效率低下,很多人做的是無效的工作,甚至更多的人並沒有感受到工作的成效,無法獲得成功的喜悅,而是疲憊不堪。這一切都源於管理者不能夠把理論變為常識,把理論依然看做是理論,而在實際工作中依然借助於經驗,這是特別需要改變的地方。我想到一段禪:

峨山禪師是白隱禪師晚年的高足,年老的時候,有一次在庭院裡整理自己的被單,信徒看到後覺得很奇怪。

峨山禪師道:「老年人不做雜務,那要做什麼呢?」

信徒說道:「老年人可以修行呀!」

峨山禪師非常不滿意,反問道:「你以為處理雜務就不是修行嗎?那佛陀為**穿針,為**煎藥,又算什麼呢?」

管理就是一把「篩子」

明陽天下拓展培訓 管理就是一把篩子,也就是講究規則 考慮法度 眾所周知,篩子是乙個工具,篩格是具有固定大小的格仔,也就是固定的度量,反映了一種準則,一種標準。篩子在篩選東西的時候,比篩格大的東西掉不下去,比篩格小的東西掉下去,也就是符合的篩格大小為規則。聯想到我們管理,莫不是如此。一 有了真正意義的...

面試如何把缺點變優勢

人才網日期 2010 04 16 參加招聘面試,最怕考官提些讓人 無從下口 的問題,像 你有哪些缺點?就是典型的面試難題。對這個問題,可以把自己的優點當成缺點來說,既解答了難題,又全方位地推銷了自己一把。一般來講,對應聘有利的優點有 注重學習 辦事認真 容易相處 敢拼敢闖 不輕易認輸 以廠為家等。了...

家家樂教育誠信就是把學生教好

家家樂也強調,不是所有來報名的學生繳完錢就可以參加培訓,學校會依據孩子的綜合能力合理給出相應的建議,不適合參加培訓的堅決不耽擱學生。學校在第一次與家長見面時就會申明情況,堅決不讓家長多花一分冤枉錢。誠信選擇 一所誠信學校孩子是可以自由來去的 對於培訓學校而言,在報名前應該如實講明在此處培訓的優勢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