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聲練習方法

2021-03-07 15:12:16 字數 5155 閱讀 9066

如何開啟喉嚨

若想把喉嚨完全開啟,必須首先搞清楚用力的部位和感覺。在歌唱時如果能將喉嚨完全開啟,那麼歌者自身的感覺應該是喉嚨即有向外擴張,又有使喉結向下的力量。貝基先生說:

「正確地開啟喉嚨是感到頸部往四周擴張。」「要感到喉嚨的的兩側的肌肉發酸,在促使喉結往下放,這才是對的。」為了說明這個問題,貝基先生在課堂上常常做這樣的手勢,就是將兩隻手自兩肩像推開兩堵牆一樣向外推,以示說明這種力量的方向和感覺。

……為了找到開啟喉嚨的感覺和用力的部位,貝基先生在講學中用了很多具體手段,這些手段都是比較容易體會的,而且也都是卓有成效的。歌者在練習時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或幾種,用多種手段去體會。

1.打哈欠是體會開啟喉嚨的最簡單的途徑。……「有種辦法能把喉嚨開啟,當你困了,一面講話一面打哈欠,這時喉嚨就開啟了。」……「要防止打哈欠打得太過頭了,那樣會使聲音太靠後。」

2.找到胸部的支點有利於開啟喉嚨。……「唱歌時聲音是從咳的地方發出來的。」……「聲音是從兩鎖骨中間那裡發出來的,聲音要深」,「聲音是從喉嚨最底部發出來的。」……

3.模仿嗓子寬的人歌唱有助於開啟喉嚨。……「模仿嗓子寬的人去唱,不要模仿那人的音色,主要模仿他的技術。做為技術無論對哪乙個聲部都是同一的要求。」

4.不張大嘴唱歌可以迫使喉嚨開啟。

5.大笑和哭也有助於開啟喉嚨。

6.向後仰頭常可以找到開啟喉嚨的感覺。

以上我介紹的是貝基先生在講學中經常採用的一些開啟喉嚨的手段,歌者可以針對自己存在的問題,有選擇地靈活運用。除此之外,我個人還有這樣的體會:當喉嚨完全開啟時,在歌唱時會感到頭部有一種向前和向上頂的力量,即在某種程度上有梗脖子的感覺。

美國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舍瑞爾·公尺爾恩斯在談到糾正某些歌者在歌唱中頭和下巴的狀態不夠自然時,主張將雙手十指交叉,放在頭部的後上方,在歌唱時輕輕用力向前搬,而頭部又輕輕向後仰,這時頭和下巴便處於歌唱時的狀態。……

還有一種感覺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當喉嚨完全開啟時,歌者在歌唱時會感到喉嚨似乎不復存在了,只有氣息的支援和響亮的面罩共鳴是歌者能明顯感覺得到的。用貝基的話來說就是「歌唱時只有橫膈膜和面罩發生接觸」。就是說,完全開啟的喉嚨似乎是乙個暢通無阻的通道,聲音在這裡不會受阻,而是送進了上面的面罩,這雖然是一種感覺和想象,但似乎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這種感覺是世界上許多著名歌唱家都認可,並非常強調的,所以歌者一定要努力尋求這種感覺,只有這樣喉嚨才是完全開啟的。

——田玉斌《談美聲歌唱藝術》第71頁—80頁

如何尋找面罩共鳴

我認為面罩共鳴實際上是開啟鼻咽腔的產物。就是說,當歌者的聲音獲得了充分的面罩共鳴時,他(她)的鼻咽腔是完全開啟的。如果說開啟喉嚨是要求開啟喉咽腔和口咽腔,那麼,要想把聲音送進面罩,還必須同時把鼻咽腔開啟。

所以貝基先生說:「我所說的開啟喉嚨是要求上下左右都開啟。」……如何做到在開啟喉咽腔的口咽腔的同時,把鼻咽腔也完全開啟,從而獲得充分的面罩共鳴呢?

我把貝基先生的做法按著我的理解,歸納為以下幾種手段。

1.面帶微笑聲音容易進入面罩位置。貝基先生說:「古代的老師教唱歌只教兩件事:

一是打哈欠開啟喉嚨;二是微笑地唱有助於聲音進入面罩。就靠這兩點我國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歌唱家。」

2.用哼唱的感覺到面罩共鳴。他說:「在**哼就在**唱。

」……當然這種哼唱必須是以完全開啟的喉嚨和良好呼吸支援為前提,否則是哼不到面罩裡面去的。另外在哼是要盡量找到一種暈乎乎的感覺,這說明開啟了鼻咽腔真正哼到頭上去了。

3,不張大嘴也有助於找到面罩共鳴。……除不張大嘴外,貝基先生還要求歌者不要用嘴去控制聲音或用嘴去做聲音,這樣往往會影響面罩共鳴。

4.小聲練唱有利於找到面罩共鳴。

5.講話時也應該盡量運用面罩共鳴。……正像斯基巴說的那樣:「說話要像唱歌那樣好聽,唱歌要像說話那樣自然。」

——田玉斌《談美聲歌唱藝術》第83頁—91頁

關於高音問題

1.貝基先生說:「唱高音之前必須做好充分準確,這個高音的印象早就印在你的腦子裡了。」我理解這句話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其一是說,在你的頭腦裡必須樹立起正確的聲音形象,……其二是說,唱高音之前,發聲器官的各個部位,如橫膈膜的支援、喉結的位置和面罩共鳴等,都要做好將要積極工作的準備。

2.貝基先生說:聲「音的動作與音高正好是相反的。」……就是說,越往高音唱,歌唱發聲器官某些部位的動作與感覺越要往下。

貝基先生把這種反向動作概括為三個方面,他說:「唱高音時別用外在的力量往上衝,而是用內在的力量:一是喉結兩側的肌肉將喉結往下拉;二是橫膈膜有力的控制呼吸;三是頭別往前伸,也別仰頭,而應略低頭。

」3.貝基先生說:「高音最需要面罩共鳴。」

4.貝基先生說:「唱高音要有自信感。」

——田玉斌《談美聲歌唱藝術》第100頁—106頁

練聲時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1.練聲是一項艱苦的勞動

2.練聲時要保持良好的歌唱狀態

3.練聲時要培養歌唱意識

4.練聲時要力求主客觀統一

5.練聲要有的放矢

6.練聲時不要過於追求音量

7.練聲時注意力要特別集中

8.要用科學的態度練唱

任何歌唱模式,不管美學標準如何不同,都存在優劣之分。如何由低向高、化劣為優就要學習方法。筆者曾得《聲樂實用指導》一書中(2023年1月上海**出版社出版)中提出這樣的觀點:

方法有自覺和自發兩種,自覺的方法往往是指經過拜師學藝學來的;自發的是指從未拜師卻唱得很有方法。也就是「學而知之」和「生而知之」的區別。生而知之應理解為不自覺地得發聲上使用了符合歌唱要求的生理----物理調節;而自覺的方法正是從無數不自覺的總結出來的;實踐先於理論。

依據這一論點,有些從未學習過的歌手唱起來卻比從師多年的人唱得好的例子就不足為怪了。有些歌唱者先天有高音(除了聲帶天生又薄又短情況外)。戈特勒發現了聲帶具有縮短和邊緣振動的特殊機能,那些不怕高音的人正是不自覺地使用了這種發聲機能,於是高音問題從理論上得到了解決。

再回過來使用於實踐----對「恐高症」的人教他們學會這種方法之後,「恐高症」便**了。再以用氣為例:中國千百年來把丹田氣作為演唱藝術的基本要求,成為民族唱法的基礎,它形成的過程和性質,與解決「恐高症」相同,都有乙個實踐----理論----實踐的過程。

這就叫方法,二者也成了研究科學發聲的基礎。

許多自學成才的歌手離不開「摹仿」,摹仿的形式看起來是學歌,而實際上往往也把被摹仿者的方法一起摹仿過來了,投師學藝或自學不過是形式不同而已關鍵在於效果----是否「得法」。不論何種演唱藝術,要達到高水平,都得有基本功。有些歌沒有基本拉就是唱不下來,有些歌沒有基本功也能唱。

像《小芳》那樣的歌,如果給有功底的人去唱,是否大材小用?並非如此,有功底的人唱起《小芳》來肯定比沒有功底的人唱得好。那麼通俗唱法的功底是什麼?

如何去訓練?以舞蹈為例:不論芭蕾舞、中國民族舞、國際標準舞以及現代勁舞,腰腿功都不可少。

如果腰不軟、腿沒勁,舞感再好都不會給人以美好的視覺享受。歌唱藝術對基本功的要求與舞蹈是同樣嚴格的。西洋傳統聲樂的基本功在發聲上是開啟喉嚨和集中聲音(聲樂術語也叫「關閉」);在呼吸上建立強有力的支援。

通俗唱法與西洋傳統唱法的基本功沒有原則區別,不同的是開啟喉嚨的方式,西洋傳統唱法要求在低喉上開啟喉嚨,這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做到,如同芭蕾舞強調用足尖站起來跳舞的情況相同。通俗唱法不強調這一點。開啟喉嚨的具體涵義是喉----舌的對抗,通俗唱法中至今仍有不少歌手喉嚨打不開,特別是高音區,用高喉位而不造成「聲道阻塞」,這在通俗唱法中是允許的;但高喉位只要稍有「位移」,卻是非常容易產生「聲道阻塞」的,這個矛盾在中國民族唱法中早已獲得了比較園滿的解決----用「腦後摘筋」的辦法。

在通俗唱法中,開啟的目的不是為了共鳴的需要,而防止聲道阻塞。但是就效果而言,適量地開啟喉嚨對演唱歌曲的效果來說是積極的。這也是歐美唱法的效果為什麼比港台唱法效果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具有喉----舌的對抗動作產生的聲音,無論力度、質感都會得到加強。所以開啟喉嚨這種基本功在通俗唱法的訓練過程中,地位雖沒西洋傳統唱法那麼重要,但仍不應忽視。

通俗唱法的基本功是「壓縮聲帶」和建立「動態下的氣息支援」。在此有必要引證一段帕伐洛蒂的話來說明壓縮聲帶的意義:「當中聲區進入高聲區時,喉嚨部位有一種「收緊」的感覺,這不是肌肉的力量,相反,有關有肌肉必須是很放鬆的,像正在「打呵欠」一樣,但你必須促使聲音更壓縮(squeezed)在開始學習掌握這種感覺時,似乎「失聲」了(socrificed),這樣使聲音變化了。

開始時,會經常把聲音擠壓破了,這是正常的,然而,當正確的方法開始被掌握時,那就是十分安全而保險的方法了。即使一時還不能有漂亮的聲音,駕馭熟練後就會漂亮起來。」

這一段話對通俗唱法的訓練,有著同樣積極的意義,因為它具體地提供了解決高音的方法並闡明了產生高音過程中會出現的反應。不僅如此,這個方法也同時解決了令女聲同樣困擾的「換聲」問題。帕氏所說的喉嚨收緊,實際上是聲帶收緊。

他說有關肌肉必須是放鬆的,用筆者的話說,聲帶的收緊是建立在喉嚨放鬆的基礎上的,喉嚨處於打呵欠的狀態就是開啟喉嚨,但二者是一種不容易掌握的矛盾統一,因為喉嚨和聲帶處於同一位置(據說帕氏為解決「高音的過渡」化了六年時間)人的習慣本能是:要麼喉嚨和聲帶同時都「緊」起來,要不就是一起都「松」了。但只要化功夫,肯定是能夠學會的,這一點下面還要詳細**。

用「壓縮聲帶」來發聲或唱歌的原理,聽起來似乎有些「玄乎」。其實並不,因為聲帶的形狀很象人的嘴唇,只要看到吹小號或吹笛子的人怎樣吹奏這些樂器時的口唇形狀,就不難理解聲帶在歌唱時的狀態,「壓縮」或「收縮」聲帶的涵義也變得很形象化了。

另乙個基本功是建立動態的氣息支援。為什麼要加上動態二字?氣息支援不是人所共知的理論麼?

理由是「知道」歌唱要有氣息支援的道理並不難,但「做到」氣息要有支援其難度不亞於上述要求;同時還要做到聲帶緊----喉嚨松的矛盾統一。雖然說通俗唱法最接近說話,但說話和歌唱畢竟是有區別的。主要反映在音域上,說話音域「狹」,唱歌音域「寬」,說話有乙個八度就夠了,歌唱絕對不夠;氣息也同樣有區別,說話時用氣「持續」短,歌唱時用氣「持續」長。

作為能源消耗量而言,說話消耗少,歌唱消耗多。更何況歌唱有高低、強弱、剛柔之分,因而必須要建立一種能調控的呼吸機制。常見的所謂呼吸訓練法往往有三個錯誤傾向:

1、重「吸」不重「呼」,而忘了歌唱是在「呼氣」狀態下進行的;2、重「姿勢」而不重實效,認為只要保持兩肋張開的姿態去唱歌,就是做到了有支援的呼吸,這樣做的結果常常適得其反,「保持」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成了「僵持」,試問氣息不流動了,能源**停止了,聲音還怎麼再能流動?歌聲又如何流暢?(這個問題在下文《誤區》中還要談到。

)3、「提氣」與「壓氣」的失調:提氣----壓氣在歌唱中是矛盾的統一,氣息是「往上的,沒有氣息對聲門的壓力,又何來聲音?壓氣是對所提氣勢大小的「制動閥」,所謂排洩式呼吸法就是把壓氣當成了目的,完全忽視了提氣的主導作用。

具體的方法是要求在收下腹和鼓上腹同時工作,但鼓上腹的力永遠不能大於收下腹的力,二者的平衡就成了「僵持」,如果光是下腹鼓出,就成了排洩式;如果光是上腹「收緊」,聲音會「憋」住而唱不出。

如何練習發聲丹田發音練習方法

一 丹田 人身肚臍下約三寸處謂之丹田 二 聲帶發聲原理 聲帶發聲的原理,聲帶之所以能發出聲音來,主要是氣息衝擊聲帶而使聲帶產生震動所至,也就是說聲音的大小高低與氣息有直接的關係,較好的運用氣息可以使我們的聲音洪亮有穿透力,否則便心有餘而力不足,縱然用很大的力量也不能使聲音加大,相反容易造成聲帶的疲勞...

練習發聲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練習發聲最好的方法 打嘟訓練 如果唱歌嗓子很喜歡用力 很多人都會習慣性地大聲唱歌 會導致發聲的點比較大,容易破音,那麼我們就該找到克服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通過練習唇顫音,學會不要太大聲唱歌,聲音不要太用力,發聲點要變小。這個練習能讓你的氣息得到強化,解決你的音域問題。這個練習是許多大牌歌星在開嗓時的...

發聲練習材料

播音專業的發聲練習材料 情動於內 生髮於外 情是內涵 聲是形式,聲是為傳情而發的,請是內在的 一 播音員必須學會駕馭自己的聲音。掌握正確的發生方法 掌握理論知識 要有練功的毅力。一 播音員需要什麼樣的聲音。廣播內容是通過播音員聲音送達到聽眾耳中,要聽眾感到真實可信,播音員用聲,必須樸實自然。為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