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密碼》心得體會

2021-03-04 09:59:52 字數 2259 閱讀 3020

太平小學馬小強

根據學校統一安排,我認真學習了教育學博士周彬先生的作品《課堂密碼》一書,全書共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打造「有效課堂」;營造「有趣課堂」;塑造「有序課題」;課堂中的「學生」;課堂中的「教師」。

對待課堂,現在最響亮的口號就是「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率」。正是這句話,成為不少老師不懈努力的動機。我們在靜下心來想這句話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在實踐這句話的時候,會不會忽略學科的整體性呢?

上好了每一堂課是不是就意味著孩子就能夠學好這個學科。往往效果並不會有我們教師預期的那麼好。所以如何處理好課題和學科的關係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我們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權力和體力去管制學生。「我們需要成績,但卻不能從學生身上搶成績;我們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離學科來討好學生;當我們不再用要什麼就取什麼,看不慣什麼就改什麼的心態來行事,而是尊重學生,尤其是學生的生活,尊重同事的課堂時,才肯呢過在有序的課堂中獲得樂趣,在有趣的的課堂中獲得成績。」基本上所有的老師都是抓緊課堂上的40分鐘時間,每天都為孩子們的學業而努力中,但是讀到這裡,我才明白孩子們的成績並不是老師在努力就能夠得到的。

我們在教學中經常需要用到因材施教。書中提到,因材施教至少有兩個前提:一是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掌握學生的學習潛力與學習現狀;二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掌握的學生資訊為原則,而不受其他原則的干擾。

這兩點對於我們來說是比較難實現的,我們不能與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就連上課的時間也只有每次40分鐘時間,在課堂上也有每天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同樣的內容也許大多數的孩子可以掌握,但對於個別孩子來說還是會有困難的,但是作為老師,我們也只能努力的拉著孩子繼續學習。正如書中所說,因材施教是乙個美麗的教育理想,但越是美麗,對孕育它的條件就越苛刻。

教學進度和學習接受度是課堂效率的重要保障。文中提出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評價,並不是看課堂教學過程如何,而是看課堂教學產生的學習結果如何。不管課堂教學過程多麼豐富多彩,多麼受學生歡迎,如果學生對教師講解的內容難以理解,難以接受,那麼這堂課也是低效的。

不管老師上課講了多少知識,也不管是怎麼講解知識的,最終的判斷標準應該是學生接受了多少知識。從上面這個公式可以看出課堂效率等於教學進度與學習接受度的乘積。兩個因數都達到最大的時候,乘積就是最大的。

因此要讓課堂發揮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努力和投入,教師一味地加快教學進度而不顧學生的學習接受度,或者學生只管個人的學習接受度而不順應教師的教學進度,都很難讓課堂效率最大化。

從「乙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的立場出發,就意味著必須把學生當作是乙個整體的人來對待,這樣可以在以下3個方面來加強學科知識對學生的吸引力。第一,學科教師要全面愛護與關心學生。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科成績,還要關心學生的總成績;不僅要關心學生的總成績,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狀況。

師生關係的前提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果師生關係缺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愛護,師生關係本身也就不復存在。如果連師生關係都不復存在,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學活動也就無從談起。「親其師信其道」講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教師要力求讓「書面化的學科知識」生活化。學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對書面語言的理解與使用還需要鍛鍊,他對文字的抽象思維能力還很薄弱,而書面化學科知識的最大弱項在於,它的表達方式是書面語言而非口頭語言,使用的是抽象思維而非具象思維。因此,學科知識生活化的過程,就是教師把學科知識從書面語言轉化為口頭語言,從抽象邏輯轉化為具象邏輯的過程。

第三,要從學生的知識原點出發,引導學生走到學科知識的終點。教材所呈現的學科知識並不是對學生的初始要求,而是對學生學完教材後的最終目的。如果我們用最終目的去要求初始學習的學生,往往會嚇跑了學生。

在教育廣度上,教師教學生,是專業教練教業餘選手而非專業選手。當專業教練教專業選手時,可以把專業選手描述成是「乙個學習學科知識的人」。可是,對於學生來說,儘管學習是他們的專職工作,但在眾多學科中喜歡上哪門學科,致力於哪門學科,並沒有強制性的限制,正是基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把學生稱為業餘選手,把他們描述成是「乙個人在學習學科知識」。

而專業教練教業餘選手,第一步是如何吸引這些業餘選手,以便讓他們在專業學習這條路上更願意走下去。只有他們願意走下去了,才有機會發揮專業教練的專業價值。兩相對比,專業教練教專業選手,走的是專業深度的道路,教學廣度對他們的要求並不太高;專業教練教業餘選手,就得先走教學廣度的道路,因為教學廣度是教師推進專業深度的前提與手段。

教師只有從對學科知識的過度關注中走出來,才可能以「人」的身份與學生交流,而不是以「學科知識」或者教材代言人的身份與學生交流。學生更願意向乙個「人」學習,而不願意向死板的、平面化的、抽象的教材學習。如果教師以「學科知識」或者教材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中,那麼他也勢必會獲得死板、平面化與抽象的形象。

在《課堂密碼》一書中有很多的道理都值得我們去慢慢深思,慢慢品味。在教育的道路上也許我們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在工作中,我們就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知識來引領我們的成長。

學習《課堂密碼》心得體會

看到周教授說的這段話,我感觸很大。不由得讓我想起自己曾經讀過這麼乙個故事 乙個孩子在趙老師上課沒收了他的臉譜紙牌後寫下了 趙老師你不得好死 的紙條。趙小華老師從 舉報人 手中拿到這張紙條時,顯得非常平靜。她把這個已經嚇得瑟瑟發抖的孩子叫到辦公室。出人意料的是,趙老師不但沒有大發雷霆,而且還為孩子耐心...

《課堂密碼》讀書心得體會

開啟課堂困惑之門地鑰匙 讀 課堂密碼 有感 本人從事教學工作已有餘年了,工作中雖然也積累了不少地教學經驗,但時常有力不從心 無所適從之感.本期我拜讀了周彬老師地 課堂密碼 一書,它猶如一股清新地泉水注入乾涸地心靈,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地課堂,指引我找到了開啟 課堂困惑 之門地鑰匙.b5e2r。整本書緊...

課堂心得體會

省教學能手精品課堂 專題講座學習體會 趙永利經過兩個月的專題講座學習,我受益匪淺。通過認真細緻地學習,不僅使我開闊了視野,同時也使我對 新課程理念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現將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專業知識。在 學科領域中,唱 彈 跳 是所有 教師應具備的三大基本功。唱 即歌唱能力和自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