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心得體

2021-03-04 09:59:28 字數 5461 閱讀 9915

發布者: 王焱發布時間: 2012-10-9 17:58:30

什麼是數學教學過程?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既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又是乙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它是認識與發展相統一的活動過程。

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過程可作這樣的表述: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在數學教學目的指引下,以數學教材為中介,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主動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形成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認識與發展相統一的活動過程。

其實數學教學過程還可以這樣表述:從結構來看,它是乙個以教師、學生、教材、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為基本要素的多維結構;從功能來看,它是乙個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質的認識與發展相統一的過程;從性質來講,它又是乙個有目的、有計畫的師生相互作用的雙邊活動過程。下邊說幾點我對新課標下數學教學的理解認識和心得體會:

一、新課程下的數學教學過程是多種要素的有機結合體。

「教學」一詞,最簡單的理解便是「教」與「學」,也可理解為「師教生學」或「以教導學」、「以教促學」。歸根結底,「教」為了「學」。在新課程下,數學教學過程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途徑,它突出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是數學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課程資源、組織教學活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以及參與研製開發學校課程等方面,需要圍繞施素質教育這個中心,同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新課程標準下還需要教師學習、探索和積極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師德素養和專業水平。

新課程標準認為學生是數學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的發展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生的學習應是發展學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數學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習內容,讓學生採取掌握、接受、**、模仿、體驗等學習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新課程標準認為教材是數學教學過程的重要介質,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依據課程標準,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書、校本資源在內的多樣化課程資源,拓展學生發展空間。

二、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素是師生相互溝通和交流。

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強師生相互溝通和交流,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營造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因此,我認為數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而互動必然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的。

由於教學活動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情感交流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討論是情感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方法。教師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與學生的討論是學生參與數學教學過程,主動探索知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要依照教學目標組織學生充分討論,並以積極的心態互相評價、相互反饋、互相激勵,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發揮集體智慧型,開展合作學習,從而獲得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新課程標準下教師的教學藝術之一就在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使之由客體變為主體,使之積極地、目的明確地、主動熱情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真誠交流。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中不能與學生交心的老師將不再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教育是非顯露痕跡的教育,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是充滿愛心的教育。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真誠交流意味著教師對學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讚美。期望每乙個學生都能學好,由衷地讚美學生的成功。這可以從心理學上著名的皮格馬利翁-羅森塔爾效應得到驗證。

古希臘神話中的賽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對一座少女雕像產生了愛情,他的期望使這座少女雕像「活」了起來。2023年,瑞典教育家羅森塔爾對美國一所小學18個班的學生進行的試驗,進一步表明外界的殷切期望會對人產生強烈的激勵效應,即「皮格馬利翁-羅森塔爾」效應。我認為,作為教師,應該在數學教學過程的始終,都要對學生寄予一種熱烈的期望,並且要讓學生時時感受到這種期望,進而使學生為實現這種期望而做出艱苦努力。

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以肯定和讚美的態度對待學生,善於發現並培養學生的特長,對學生已經取得或正在取得的進步和成績給予及時、充分的肯定評價,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進取心,不斷將教師的外在要求內化為學生自己更高的內在要求,實現學生在已有基礎上的不斷發展。

三、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學過程強調教師的組織性和協調性

我認為,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吸收、選擇和整理資訊,帶領學生去管理人類已形成和發展的認識成果,激勵他們在繼承基礎上加發發展;教師不單是乙個學者,精通自己的學科知識,而且是學生的導師,指導學生發展自己的個性,督促其自我參與,學會生存,成才**。教師的勞動不再是機械的重複,不再是在課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講授,代之而行的是主持和開展種種認知性學習活動,師生共同參與**數學的神奇世界;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師也不再是學生知識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種知識源泉的組織者、協調者,他們讓學生走出校門,感受社會和整個教育的文化。也可以說,促進人的發展,促進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下數學教師的根本任務。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科學知識永遠在演進中,它是乙個不斷構造和改組的過程」,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觀正是接受了這種辯證的認識,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一系列資訊加工的過程,是學生認知結構的重組和擴大的過程,而不是單純地積累知識的過程。因此科學的數學教學過程應當注重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在展現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進而發展各種能力。教師應時時刻刻把這種觀念滲透到教學設計中,準確把握不同型別的課型特徵,挖掘出教材知識背後所蘊涵的思維方式、方法,通過各種形式鞏固和訓練,最終達到學生能自如地運用,真正「會學」的目的。

四、根據新課標把握知識點的拓廣

(1)對重點的傳統知識作適當拓廣

新課標對傳統的高中數學知識作了較大的調整,內容變化也較大, 有的從整個編排體系上都作了改變, 但是, 傳統的高中數學知識中的重點內容仍然是高中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 在教學中對這些知識內容應拓廣加深.但是,根據新課標的課時安排,如果我們這也補充那也補充,會使教學進度比較緊迫,學生基礎學得也不夠紮實。所以有必要把握尺度,有的放失。

例如,二次函式, 它一直是高( 初) 中的重點基礎知識,在高中數學中二次函式可以與其它許多數學知識相聯絡, 因此拓廣和加深二次函式是必要的. 例如在高中數學中如閉區間上二次函式的最值;二次函式含引數討論最值; 利用二次函式判斷方程根的分布等,這些內容可作適當拓廣.又如, 數列一直是高中數學的重點知識.

按照教材要求,首先講數列的一般知識, 然後學習等差,等比數列的有關知識, 而數列的遞迴關係, 是反映數列的重要特徵,也是經常用到的, 在講完了等差,等比數列之後,仍然可以考慮把數列的遞迴關係的問題適當加深,使學生能解一些簡單的遞迴題目.圓錐曲線是解析幾何的重點內容, 也是難點內容,在這裡要拓寬學生視野, 樹立數形結合的觀點,要善於把幾何條件轉化為等價的代數條件, 進而利用方程求解, 在解析幾何中, 對運算能力也較過去要求更高, 這就需要加強理解能力的訓練, 使學生解決一要會算,二要算對這兩大難點

(2)對新增加的知識內容加強基礎訓練

新課標中增加了一部分新的數學知識, 特別是選修系列中新內容較多, 有些新內容與高等數學有關,對這些內容在教學中不宜當作高等數學知識來講,應該關注學生感受背景,認識基本思想.例如: 導數及其應用, 按課標要求學生會求一些較簡單函式的導數, 會應用導數求函式的單調區間,極大極小值,應認識導數的本質是什麼.

這裡的導數不應作為微積分初步來講, 把一些較複雜的復合函式求導也引入到教學中.而往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放不下,總想補充多一點,好求個心理安穩,但是這樣的教學就顯得盲目性了。又如,古典概率問題, 與排列組合有聯絡, 又有區別,過去教材是先教排列組合,再教古典概率問題,內容排列比較緊湊,學生也比較好接受,效果不錯。

現在把這兩部分對調了一下,雖然新課標的理念是先認知,理解清楚概率的意義後,建立隨機思想,而在處理實際問題時會合理應用概率計算公式及原理,但是結果卻跟過去差不多,並不能體現出其優點,甚至因為兩部分內容乙個在必修3另乙個在選修2-3,不能緊密聯絡在一塊,而導致學生聯絡困難,學習效果甚至比以前更差。

(3) 加強數學應用問題的教學

新課標對高中數學知識的應用、數學建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課標的教材在這方面也大大加強了,許多知識是從實際問題引出, 最後又要回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 但是作為教材受篇幅限制, 不可能包括所有內容, 而實際問題又是不斷發展, 不斷產生的,因而對應用問題仍有許多地方可以進一步豐富素材.例如, 函式的應用, 隨著學生對函式知識的了解深入, 應該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提出函式問題,用函式方法去解決問題.又如,「分期付款」、「購房按揭」、「貸款買車」等目前生活中大量存在的實際問題, 是與數列有密切聯絡的, 講完數列之後, 可以讓學生去分析研究目前各種分期付款的形式, 在討論問題中深化對數列的認識.

這固然很好,但是問題又出現了,新課標強調「教」服務於「學」,教師通過與學生合作,依靠學生自主動手活動、實踐、合作與交流去實現教學任務,這就要求我們讓學生參與課前的準備,讓學生預習課文,自己收集有關資料(如實物、**、資料等),自己向家庭、親友、社會人士作社會調查,自己製作有關學具,自己設計學習方法等,但是在實際操作中,能夠如此進行順利嗎?學生學的不僅僅是數學,每科都要求這樣的話,他們還有時間休息,鍛鍊身體,自我學習,娛樂嗎?學生也需要自己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是事情,不要人為的理想化施加與他們身上。

(4)在知識交匯處加強解題能力訓練

知識交匯處, 正是提高學生能力的有利之處,在這些地方加強訓練, 不僅可以綜合各類知識, 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解題的能力.例如, 向量作為高中新課標中的另一條主線,它具有基礎性和工具作用. 向量可以與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相聯絡,利用向量去計算立體幾何中異面直線所成角,有關的距離, 優勢是很明顯的.

又可以與三角函式聯絡, 向量有座標表示, 它自然與解析幾何相聯絡.向量與這些知識的交匯處, 正是培養學生運用向量解決和處理題的有利之處.

(5) 拓廣數學知識的背景

數學教學中應該講有背景的數學, 講清數學問題產生的背景, 問題的來龍去脈, 通過背景知識的介紹, 使學生體會這些知識中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感悟其中的數學文化.目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較嚴重的「試題化」傾向,對很多知識不講來龍去脈, 不講實際應用, 只要求學生記住結論, 套用公式訓練解題技巧, 把數學課作為純解題教學來講, 這與新課標的精神是不符合的.但是,在高考的制度下,又迫使我們教師不得不加強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而如果完全按照新課標來實施的話,這種應試的能力是有待培養的,所以在社會壓力下,在高考壓力下,我們是不能完全的實施新課標的,其實這不是簡單的教學問題,而是我們整個社會的問題,不是教育者想怎麼樣就能左右的。

五、根據新課標控制知識的拓廣

(1) 新課標刪去的內容,不再拓廣

新課標對傳統的高中數學內容作了較大調整,刪去了一些內容,而一些刪去的內容是高中教師比較熟悉的知識, 講起來也比較順利, 很容易在講新課標的教材時又把這些刪去的內容拓廣去講, 例如:三垂線定理,這是過去高中立體幾何的核心定理,許多問題的證明都用到三垂線定理, 以至立體幾何中綜合問題有「一半證明一半算, 一半證明三垂線」的說法, 而新課標中在必修部分已不再講三垂線定理了. 這是乙個重大的變化, 當然在教學時不應拓廣.

反三角函式與三角方程的主要內容在新課標中已刪去, 只介紹用反三角函式表示銳角, 不少教師認為這樣不好講,又把反三角函式的內容拿出來講,這不僅增加了教學難度,也沒有必要.三角公式在高中三角中已減少了許多, 如和差化積、積化和差公式不再作要求, 但是不少教師不放心, 總是擔心萬一高考考到了, 學生沒有經過練習怎麼辦, 一些資料上也出現使用和差化積、積化和差公式的題目,於是有的教師索性講了這些公式還要求學生記憶,這與新課標的要求不相符合.這種現象是十分普遍的,很多教師是「拿得起,放不下」。

所以選擇了「多補充」。這是乙個弊病,可知「補充多了會導致營養不良」。

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新課程推行的主體 教師,想迅速成長,須合理 有效地對我們教學進行反思,才能達到 在發展學生的同時實現教師自身的提高 的目的。我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已有一段時間,在教學中,經歷了茫然與彷徨,體驗了無所適從到慢慢摸索的課堂教學組織,其間不乏出現各種思維的碰撞,而正是這些體驗 碰撞不斷的引起我對高中數學教...

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反思

宣漢中學高二數學備課組侯促新 2013 9 18 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引導學生 學習,讓學生親歷 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所謂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反思

宣漢中學高二數學備課組侯促新 2013 9 18 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引導學生 學習,讓學生親歷 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所謂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