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工作量評定標準

2021-03-03 20:44:19 字數 5537 閱讀 3251

是依據教師勞動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確定的以時間為單位的教師工作量數量衡量尺度。它是衡量教師是否完成其職責的重要的數量標誌。它對於所有的教師來說都應該是平等的。

教師工作量數量標準的實際確定是比較困難的,但從理論上說,教師工作量數量評定標準不能是個別勞動時間。所謂個別勞動時間,是指單個教師為完成教學諸環節及其職責範圍內的任務而實際耗費的勞動時間。個別勞動時間是千差萬別的,確定教師工作量數量評定標準的尺度,只能是教師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或表示這種量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所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在現有的正常的教學條件下,在社會對教師合理的職責要求和受教育者平均的接受能力下,完成教育諸環節的過程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個別勞動量和社會必要勞動量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大體有三種情況。如果某個教師的個別勞動量等於社會必要勞動量,說明該教師恰好完成工作量定額。

如果某個教師的個別勞動量小於社會必要勞動量,在一般情況下就說明該教師沒有完成工作量定額。對於沒有完成工作量定額的情況,要分清是由於主觀原因還是由於客觀原因造成的。如果確係由於編制數量確定有誤,那麼學校管理部門必須及時給予調整。

如果個別勞動量大於社會必要勞動量,則說明教師超額完成了任務,付出了較多的勞動量。我國在20 世紀50 年代,高等學校試行過《教師工作日和教學工作量辦法》,2023年起原教育部重新擬定《高等學校教師工作量試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經試行並總結、修訂後,於1981 年正式頒發《高等學校教師工作量試行辦法》。在這個《辦法》中,根據每學年42 周,每週5 天,每天8 小時計算,教師工作的全年定額為1680 小時。

從理論上說,這個定額時間不屬於教師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只是按8 小時工作日制度的規定數乘以工作自然天數的小時積。與這個法定時間額相比較,我們在教師工作量的實際計量中,往往是用教師各項工作的實際時間,乘上相應的經過科學計算和處理的加權數。

教師各項工作的實際時間可以製成調查表,下發到教師手中,要求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如實進行填報。調查表彙總上來之後,測算出本校教師從事各項工作的平均時間,以及佔總的工作時間的百分比。一項調查表明,高中教師的備課時間是每週18.4 小時。

初中教師是每週13.9 小時,小學教師是每週14.2 小時;高中教師的授課時間是每週10.6 小時,初中教師是每週11.3 小時,小學教師是每週12.4 小時;高中教師的作業批改時間是每週11.8 小時,初中教師是每週11.2 小時,小學教師是每週10.3 小時;高中教師的輔導時間是每週4.9 小時,初中教師是每週5.15 小時,小學教師是每週1.6 小時;高中教師的第二課堂工作時間是每週0.49 小時,初中教師是每週0.9 小時,小學教師是每週1.2 小時。

在教師工作量數量評定標準這個問題上,還需說明的是計量標準的單位問題。我們認為,以自然小時為單位比以學時為單位相對好些。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教師教學工作量中的授課時間表面上是以學時計算的(40 ~50 分鐘),實際上與授課有關的其他教學環節所花費的勞動時間都是以自然小時為單位來計算的。其二,課間休息的10 分鐘,表面上好象不屬於教學時間,其實不然。課間休息時間是師生授、聽課的必要條件,它雖然發生在勞動過程之外,但屬於勞動過程的繼續,是授課時間的延長。

其三,以小時為尺度來計量教師工作量,兼顧了教學人員和非教學人員的不同勞動特點,非教學人員不適於用學時來計算工作量。

2.教師工作量質量評定標準

是以評價教師工作優劣為目的的教師工作質量衡量尺度。教師工作量質量評定標準與教師工作量數量評定標準一道,構成教師工作量評定標準的兩個方面。

教育、教學是一項複雜的工程,這一工程質量的優劣,受到時間、條件、環境、教學裝置、資訊、師資隊伍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從時間來看,教學效果是以一定的教學時間為必要條件的,離開時間,就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學生素質是最重要的條件因素,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配合,單靠教師一方面的努力,也是效果不大的。

社會是否形成重視教育、尊重教師的環境,也會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此外,教學裝置是否滿足教學需要,乙個學校的實驗條件如何,教師能否經常接受教學改革的資訊,教師隊伍是否具有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內在機制,都會直接影響教育、教學的質量。顯然,對教師工作質量的評價,過分強調外界條件是片面的,但不考慮外界影響也是片面的。

提出教師工作量質量評價標準,要注意使評價標準建立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基礎上。我們不可能在乙個統一的限定時間內評價教師的工作效果。就一節課而言,涉及到講授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教材的不同程度的挖掘和再創造,學生對知識接受的情況,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教師教學表現等多方面,對這些方面的評價本身就帶有模糊性;再有,不同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很大差異,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不可能在一節課時間內使全體學生接受和掌握,總會出現好、中、差的差別。

乙個責任心強、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必然會把較多的時間用在對中下生的輔導上,提高他們掌握和接受知識的能力。因此,建立教師工作量質量評價標準,一定要使評價覆蓋整個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教師工作量質量評價標準,實際上與教師工作質量評價標準是等同的。由於教師工作所包含的內容很廣,故教師工作質量評價標準也應該是全面的,既包括教學工作質量評價標準,也應該包括非教學工作質量評價標準。

對教學工作質量的評價是很複雜的。就課堂教學來說,如何評價一節課沒有一定的準則。一般課堂教學的評議也只是定性的分析,缺少總體的定量指標的綜合評價。

對教學工作質量的評價與對教師其他工作質量的評價一樣,通常採用等級法。等級法的特徵是:首先制定出一整套詳盡具體的教學工作的評價標準,規定達到每一標準的應得分數,然後由教師和學校有關領導組成評定小組,評定小組每個成員根據自己的認識,對被評判教師的課按各項評價要求逐項評分,最後求和,去掉兩極的極端分數,得出均分,根據這個均分來判定課的優、劣或一般。

以下就是乙個等級法的評價方案:

(一)課前準備(每條4 分,共16 分)

1.鑽研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畫;

2.明確教學目標,寫好教案;

3.作好診斷性測驗及有關學生學習資料的統計分析;

4.教具的準備與製作。

(二)課堂教學(每項4 分,共40 分)

1.組織教學妥當,教學秩序良好;

2.內容正確無誤,中心思想突出;

3.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有趣;

4.板書整潔有計畫性;

5.善於啟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6.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7.注意培養學生的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

8.教學展開的環節緊湊,過渡自然;

9.學生一般能在課上基本理解教學內容;

10.能按時下課。

(三)課外指導(每項4 分,共12 分)

1 .能對班上較差個別生有計畫地進行指導;

2 .能對班上幾個優秀生進行必要課外指導和知識與能力的擴充;

3 .能適當開展班級第二課堂的活動。

(四)課外作業(每項4 分,共16 分)

1.家庭作業有計畫性和選擇性,負擔適中;

2.認真及時批改;

3.作好小測驗及其他測驗的講評,注意運用形成性評價的作用;

4.對學生作業的書寫及格式規範能嚴格要求。

(五)教學改革(每項4 分,共16 分)

1.結合教學能進行教學研究,有一定的專題;

2.每學期至少開一次公開研究課;

3.每週至少要聽其他教師一二節課;

4.努力學習教學理論,改進教學方法。

本評價方案共分25 項,每項4 分,總分是100 分。規定:80 分以上為優;70~80分為良;60 ~70 分為一般;0 分以下為差。

以上這種評價方法雖然體現了教學評價的多因素性及在一定程度上對定性評價的主觀性有所克服。但它仍存在著弱點。例如,這種評價是以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後作業、課後指導和教學改革等構成教學結構的標準模式的,並以上述模式為基礎來評分,而這種教學結構是否可以作為標準化的評價結構是值得**的。

另外,用總分來說明教學的總效果也是不夠科學的,如「按時下課」得4 分與「內容正確無誤,中心思想突出」得4 分是不好相提並論的,這種總分所代表的實際意義是模糊的,因此也是值得研究的。但由於這種評價方法比較簡單易行,且有一定的客觀性,故在一些地方很流行。

3.教師工作量評定標準制定過程

也就是教師工作量評定標準形成的程式,通常分為確定教師工作量評議委員會、學習借鑑他人經驗、分析研究、確定教師工作量評定原則、提出教師工作量評定初步方案、討論與修改、試行、總結提高等八個步驟。

(1)確定教師工作量評議委員會

教師工作量的評價,是由教師工作量評議委員會來完成的。教師工作量評議委員會的成員,是教師工作量評價人。教師工作量評議委員會在教師工作量評定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關係到能否使評定最終科學、客觀,關係到能否使評定與學校管理目標協調一致。

為了使教師工作量評議委員會盡可能達到上述要求,教師工作量評議委員會成員的選擇就要求非常審慎。通常評議委員會由被評價人、主管領導、專家和學生四部分人組成。對於中小學來說,「主管領導」一般即指校長;對於大學來說,「主管領導」所含的人員要多一些。

某中學在教師工作量評議委員會形成過程中,「專家」的產生有兩個途徑。一是由校長選聘四至六人,作為教研員;二是由全體教師選舉產生二至四人,作為教研員,共同組成專家組,參加評價。針對不同被評價人,每次由其中五位與被評價人相同或相關學科的專家參與評價。

無論是校長選聘,還是教師選舉產生的教研員,都應是學校中教學、輔導中的尖子教師。選聘尖子教師作為教研員,組成專家組,不僅可以參與教學評價,提高評價的權威性,而且,有利於發揮骨幹老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作用。參與評價的學生是本著隨機性原則確定的。

對所有任課教師都定為

由20名學生依據評價標準,對教師工作進行評價。這20 名學生是按照學號,採用等距抽樣調查方法產生。

(2)學習借鑑他人經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和借鑑兄弟學校在教師工作量評定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對於本校教師工作量評定標準的制定,起著很大的幫助。對他人的實踐經驗進行總結、概括,不但是乙個學習間接經驗的過程,而且也是乙個學習直接經驗的過程。

無疑,這對於本校教師工作量評定工作避免走不必要的彎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3)分析研究

分析研究的過程,是將兄弟院校經驗進一步提煉,分析他校和本校各自的特點,使他校經驗本校化,並研究如何根據本校特點進行教師工作量評定的過程。乙個成功的教師工作量評定標準,必然是乙個符合本校實際的評定標準。將本校特點進行提煉概括,是制定教師工作量評定標準的重要前提。

(4)確定教師工作量評定原則

教師工作量計量原則,是教師工作量計量過程中所必須遵循的指導原理和行為準則。它是教師工作量計量指導思想的反映,也是教師工作量計量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在學習借鑑他人經驗並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確定教師工作量評定原則,就為教師工作量評定標準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5)提出教師工作量評定初步方案

這是整個八個步驟的關鍵環節。教師工作量評定初步方案的提出,應該是在經過反覆和周密的醞釀基礎上進行的。這個方案應該考慮到教學人員與非教學人員在工作量評定上的差別。

應該意識到兩種不同性質的工作不能簡單模擬,要根據工作的不同特點來提出相應的工作量評定方案。這個方案還應該考慮到,即便同是教學工作,也由於科目的不同而存在差別。比如,語文、數學等科的教師,有作業批改工作量,而史、地、體育等科的教師,就沒有作業批改方面的工作量(一般來說)。

這樣,可以通過調整即增加史、地、體育等科教師課時的辦法,來保證其總體勞動量的一致。在方案提出時還應考慮到不同評價人的差別。如某校考慮到學生作為評價人,與被評價人、主要領導、專家的評價視角是不同的,就把被評價人、主要領導、專家作為直接評價資訊**,按照素質能力、態度表現、經驗理論、效績反饋這四個因素進行評價;把學生作為間接資訊**,按照教學方法、語言教態、主導作用、師德責任這四個因素進行評價。

教師工作量評定的初步方案,應該包括教師工作量數量評定方案和質量評定方案兩種。

骨幹教師評定標準

必備條件 1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熱愛社會主義的祖國,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有良好的師德,教書育人,為人師表。2 具備 教師資格條例 規定的教師資格和 教師法 規定的合格學歷,專業課教師應取得技術等級證書。3 幼兒園教師具備一級以上的教師職務,特別突出的可不受專業技術職務的限制。4 普...

教師工作量課時核算標準2019

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體現多勞多得,勞好多得,客觀公正地衡量教師的工作量,使教師工作量基本趨於合理,本著客觀性 可行性和可比性的原則,對我校全體教師的工作量做出定量指標與定量標準。一 學科標準係數 a 根據各學科的難易程度,把學科的完整教學過程看成備 教 改 考 輔 評 析等指標,進行綜合考量,...

教師工作量證明

茲證明我校陸秀紅老師,在2010 2011學年度第一學期中,擔任五音 六音 六英 六語 六品 六體 六健等課程教學任務,周課時20節。同時兼任學校教導主任 資料員 農遠工程管理員 六年級班主任等職能工作負責人職務。經調查確定,該教師本學期工作量飽滿,工作認真負責,教學與管理業務熟練,成效良好。六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