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禮儀的起源與發展

2021-03-04 00:32:37 字數 5180 閱讀 5422

簡述禮儀的起源與發展,試論學習中國禮儀文化的現實意義。

(一)禮儀的起源

社交禮儀起源於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時期。歸納起來,大體有五種禮儀起源說:一是天神生禮儀;二是禮為天地人的統一體;三是禮產生於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禮為人性和環境矛盾的產物;五是禮生於理,起於俗。

1.天神生禮說

這是人們還沒有認識到禮儀的真正起源時的一種信仰說教,是神崇拜的反映,代表了人類田騰崇拜時期對原始禮儀的一種認識。(左傳)有言:「禮以順天,天之道也。

」意思說,禮是用來順乎天意的,而順乎天意的禮就合乎「天道」。「天神生禮說」雖然不科學,但卻反映了禮儀起源的某些歷史現象。

2.禮是天地人統一的體現說

這種觀點是春秋以後興起的一股思潮。它認為,天地與人既有制約關係和統一性,又具有高於人事的主宰性。把禮引進到人際關係中來討論,比單純的「天神生禮說」有了很大進步,但仍沒有擺脫原始信仰,所以仍是不科學的。

3.禮起源於人性說

這是儒家的創見,儒家學派把禮和人性結合起來,以為禮起源於人的天性。孔於以仁釋禮,一方面把「禮」作為處理人際關係的總則,另一方面把「仁」當作「禮」的心理依據。克己以愛人,就是「仁」;用仁愛之心正確而恰當地處理好人際關係,就是「禮」。

4.禮是人性和環境矛盾的產物

這一學說的目的,在於解決人和環境的矛盾。孔子「克己復禮」的觀點,就是看到了人和環境的矛盾,而解決這種矛盾的方法是「克己」。人的好噁慾望如不加以節制,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於是聖人制札,節制貪欲。

5.禮生於理,起於俗說

這是對禮儀起源的更深入地**。理,是指事物的必然性的道理。人們為了正常生存和發展,根據面臨的生存條件,制定出合乎人類生存發展必然性和道理的行為規範,就是「禮」。

「禮」是理性認識的結果。事物的禮落到實處,使之與世故習俗相關,所以又有了禮起源於俗的說法。荀於說;「禮以順民心為本……順人心者皆札也。

」從理和俗上說明禮的起源。

根據上述種種說法,可以認為, 「禮」先於「儀」,有了「禮」這個道德規範,才用「儀」這種形式去表現。 「禮」與「儀」常常密不可分。禮儀與部落群居的形成過程同步產生,並隨著社會組成形式和國家制度的變化而變化,隨著人類社會生活的發展而逐步完善起來。

(二)禮儀的發展

我國禮儀的發展大體可以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禮儀形成階段(約西元前21世紀至西元前771年)

這一階段主要是指夏商周時期。從史料上看,夏代已開始制禮,商代禮儀已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記載周代禮儀的書籍「三禮」的出現,標誌著(周禮)已經達到了系統完備階段。

在這一時期,禮儀的特徵巳從單純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的形式,跨人了全面制約人們行為的領域。在這一階段中,禮的內容主要體現在(周禮)中的「王禮」部分。所謂「王禮」,就是分別用於祭祀、冠婚、賓客、軍旅和喪葬的「吉禮」、「嘉札」、「賓禮」、「軍禮」和「凶禮」。

這是對我國古代禮儀的總結彙編。這些禮儀內容,對後世人們的行為規範、人際交往以及社會公德的形成,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封建禮儀階段(西元前771年至2023年)

這一階段主要是指從儒學的產生,到以儒學為基礎的封建禮儀形成、強化和衰落時期。以孔子為祖師的儒家學報逐步形成。這一時期,禮儀成為儒家學派的核心——「禮教」。

在這時期,禮儀的明顯特徵,就是把人們的行為納入封建道德的軌道,把人們教化成「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精神奴隸。禮教文化是這個時期「禮」的核心和基本內容。

3.近代禮儀階段(2023年至2023年)

辛亥革命的勝利,結束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新的禮儀禮俗也就隨之出現。這一時期的禮儀,體現丁近代自由、平等的原則,因此,資產階級的平等思想、文化習俗和審美觀點開始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衝擊了森嚴的封建意識和等級觀念,對當今中國社交禮儀產生了重大影響。

4.當代禮儀階段(2023年以來)

新中國成立後,新型的社會關係和人際關係的確立,標誌著我國禮儀進入了乙個新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確立了同志式的合作互助關係和男女平等的新型社會關係,而尊老愛幼、講究信義、以誠待人、先人後己、禮尚往來等中國傳統禮儀中的精華則得到繼承和發揚。

(三) 學習中國禮儀文化的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我國又吸取了世界上一些先進的文明禮儀,融入我國當代禮儀部分。借鑑國際上一些通行的禮儀規則和慣例,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自然促進了人的素質的提高,高素質的人對禮儀文化也就更重視。在當今社會學習現代社交禮儀具有深遠的意義。知書達禮,待人以禮,應當是人們的乙個基本素養。

良好的禮儀修養對我們有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讓我們在各種社交場合充滿自信!

以前,覺得自己的禮儀還算不錯的,因為從小爸爸媽媽,就教我禮儀文化。可是通過學習,我發現了原來自己的知識儲備是那麼的不足,可是真的讓我了解到了在社交中我們應注意的禮儀。我們生活在乙個社會大家庭裡,我們需要與人交往,而人們進行社交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交流資訊也叫資訊資源共享。我們在生活中需要獲取大量資訊以供生計參考,由於個人的活動範圍有限,直接獲取一手資訊資源的能力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這眾多的資訊大多是在我們與他人打交道時所獲取來的。

比如,我們開車到另外乙個地方,而其中有段路正在修路或發生交通事故而禁止通行,那麼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資訊的話,我們便會按原路線行進,在中途不得不改道而行,但是如果我們通過朋友或親戚或同事或者廣播電視網路等社會**那裡得知此訊息後,我們便可提前修正去往的路線,少走冤枉路。

2. 增進感情。在社交上投入的時間將帶來感情上的收穫,如我們與親戚朋友在一起休閒娛樂。

3. 建立關係 。社交在很多情況下是建立諸如商業合作、感情姻緣等關係的紐帶。在建立關係的過程中,記得要學會跟進關係,避免忘記。

4. 充實自我。豐富人生閱歷和人性情感。

通過以上的目的就可以看出社交的重要性,其實用一句話:「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就可以概括出來。

因為人們需要社交,所以才要求我們更加重視禮儀文化。學習禮儀文化不僅可以提公升我們的個人魅力,還有助於更好的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下面就具體的說說學習禮儀文化的現實意義:

一、學習禮儀文化有利於人們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和諧的心理氛圍,促進身心健康。任何社會的交際活動都離不開禮儀,而且人類越進步,社會生活越社會化,人們也就越需要禮儀來調節社會生活。禮儀是人際交往的前提條件,是交際生活的鑰匙。

實踐表明,良好的人際交往有助於提高人們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緩解內心的衝突和苦悶,宣洩憤怒、壓抑和痛苦,減少孤獨、寂寞、空虛等。這些都是十分有益於我們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會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產生了不良情緒則能夠得到有效的排遣。

同時,社交禮儀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語言,讓我們學習和掌握社交禮儀的基本知識和規範,他們就能憑藉它去順利地開啟各種交際活動的大門和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係。這樣,不僅是形成良好的社會心理氛圍的主要途徑,而且對於我們個體來說,也具有極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二、學習禮儀文化有利於提高我們的社會心理承受力。

人在社會化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而社交禮儀教育是乙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因為,禮儀是整個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課。任何乙個生活在某一禮儀習俗和規範環境中的人,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該禮儀的約束。

自覺地接受社會禮儀約束的人,就被人們認識為「成熟的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反之,乙個人如果不能遵守社會生活中的禮儀要求,他就會被該社會中的人視為「驚世駭俗」的「異端」,就會受到人們的排斥,社會就會以道德和**的手段來對他加以約束。我們大學生堪稱「準社會人」,還不是真正的社會人。

他們有一種強烈地走向社會的需要,同時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走上工作崗位後如何與領導、同事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如何進行自我形象設計,如何盡快地適應社會生活等社會交往問題。然而大學生的社會心理承受力直接影響到交際活動的質量。乙個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交際活動中遇到各種情況和困難時,都能始終保持沉著穩定的心理狀態,根據所掌握的資訊,迅速採取最合理的行為方式,化險為夷,爭取主動。

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參加重大交際活動前,常會出現驚慌恐懼,心神不定,坐臥不安的狀況,有的在交際活動開始後,甚至會出現心跳加快,四肢顫抖,說話聲調不正常的現象。那麼,學習禮儀文化,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各種行為規範,不僅滿足大學生走向社會的需要,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社會化;而且,還可以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社會心理承受力。

三、學習禮儀文化有利於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目前,社會存在著這樣的現象:雖然人們學的是高層次的道德規範,實際行為上卻往往達不到基礎道德的水平。這是與社交禮儀教育的缺乏分不開的。

因為,禮儀是一種社會規範,是調整社會生活成員在社會中相互關係的行為準則。社會規範主要包括法律規範和非法律規範兩大類別。禮儀是一種非法律規範,它主要包括道德規範、宗教規範、習俗、共同生活準則等。

其中,道德規範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因為,它是從社會生活中概括提煉出來的一種自覺的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依靠社會**、傳統習慣和個人的內心信念來維持的。社會禮儀反映了人們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關係,是保證交往活動順利進行和社會生活正常秩序的重要因素。社交禮儀是一門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的學科。

系統的禮儀教育可以豐富人們的禮儀知識,讓他們明確地掌握符合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的禮儀規範,並指導他們在實際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禮儀規範來約束自己行為,真正做到「誠於中而行於外,慧於心而秀於言」,把內在的道德品質和外在的禮儀形式有機地統一起來,成為真正名副其實的有較高道德素質的現代文明人。

四、學習禮儀文化有利於提高人們的人文素質

文化素質教育主要是指通過人文學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養人們的內在品格和修養,也就是塑造人們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顯的教化功能。它作用於人的情感狀態,影響和改變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個性等,最終目標是教會人們學會與他人相處,學會做文明人。

現在一般認為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在文學、藝術、歷史文化、哲學、倫理等學科中。而社交禮儀教育涵蓋了中國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見,社交禮儀教育更能直接地教會大學生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做文明人。

五、學習禮儀文化有利於強化人們文明行為,提高文明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社交禮儀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體系中基礎的內容。因為講文明、講禮貌是人們精神文明程度的實際體現。普及和應用禮儀知識,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通過社交禮儀教育,讓人們明確言談、舉止、儀表和服飾能反映出乙個人的思想修養、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個人的文明程度不僅關係到自己的形象,同時也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通過社交禮儀教育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禮儀修養,培養人們應對酬答的實際能力,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具備基本的文明教養。

讓文明之花在我們的社會大家庭遍地開放。如果人人講禮儀,我們的社會將充滿和諧與溫馨。由此可見,社交禮儀的根本目標是要教育、引導全體公民自覺遵循社會主義禮貌道德規範以及相應的社交禮儀形式,提高人們的文明意識,養**們文明行為的習慣,促使良好社會風尚形成,使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達到高度和諧與有序,努力推進整個社會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簡述禮儀的起源與發展,論述學習中國禮儀文化的現實意義

鄭州大學現代遠端教育 畢業 題目 簡述禮儀的起源與發展,論述學習中國禮儀文化的現實意義 入學年月 2010年秋 姓名李偉明 學號10088204029 專業工商管理 138 學習中心石家莊學習中心 指導教師李文雅 完成時間2012年8月26日 目錄摘要1 1.人們進行社交的目的2 1.1交流資訊也叫...

中國的禮儀起源和發展

中國自古就以交際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其漫長的禮儀發展史大致可以分為禮儀的萌芽時期 禮儀的草創時期 禮儀的形成時期 禮儀的發展和變革時期 禮儀的強化時期 禮儀的衰落時期 現代禮儀時期和當代禮儀時期等8個時期。禮儀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乙個從無到有,從低階到高階,從零散到完整的漸進過程。1 禮儀的萌芽時期 ...

紙箱的起源與發展

紙箱是用瓦楞紙板通過印刷 開槽 壓線 釘粘等工藝製成的產品。紙箱使用後約90 以上被 利用,因此 紙箱理所當然的被稱為當代最佳的環保包裝材料。紙箱的六大優點 1 紙箱是一種可以 利用的代表產品。目前全世界紙箱的 率超過90 以上 因此對資源的有效利用起了很大的作用。2 紙箱是以具有分解性的天然材料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