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育子方法七不責

2021-03-03 23:49:24 字數 2758 閱讀 3292

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說過:「批評不僅僅是一種手段,更應該是一種藝術,一種智慧型。」孩子犯錯不可避免,批評深了,怕傷了孩子的自尊心;批評淺了,又怕孩子不當回事。

怎樣批評才能產生最佳的教育效果又不傷到孩子呢?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已經在《黃帝內經育胎智慧型》中提出了育子「七不責」的教育方法,這些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經驗與智慧型,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當眾不責

近年來,「當街讓孩子罰跪」、「逼兒子**遊街」等當眾懲罰孩子的新聞層出不窮。而「對眾不責」這一古訓,正是告誡家長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或當著熟人的面訓斥孩子。

去年熱播的《爸爸去哪兒》中,石頭尿褲子後,一溜煙鑽進了臥室。郭濤曬好褲子,開玩笑地問「這是誰的褲子」,石頭漲紅了臉:「哎呀,我知道了,你也不用一直說吧!

」這一幕恰恰體現了發展心理學研究中「3~6歲的孩子已開始維護尊嚴」這一理論。

孩子越小,心理上越需要家長保護。所以,在孩子犯錯時,家長應尊重其感受與人格,盡量避免在他人面前訓斥孩子,也不要將孩子的糗事當笑料,反覆說給別人聽。常讓孩子出醜,不僅會傷了孩子的自尊,更會使其不以為恥,習以為常,在無形中強化其錯誤行為。

此外,「對眾不責」並非姑息縱容,如果是原則性錯誤,比如打小朋友、無故發脾氣等,家長應馬上制止,並嚴肅但不嚴厲地告知這種行為不可容忍,並馬上將孩子帶到安靜的地方,及時幫他分清是非曲直。

悲憂不責

不少家長在孩子哭泣時會無奈、不安甚至厭倦、憤怒,但心理學研究顯示,哭泣是孩子癒合感情創傷的必要過程。此時,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於自己的感受,對四周事物以及告誡勸解全不在意。

父母站在孩子身邊,他會感到在自己最困難的時候得到了支援。通過哭泣排除煩惱後,就可以精神煥發地面對生活。如果家長加以責備,孩子會覺得「雪上加霜」,陷入情緒低谷,變得自卑。

家長要理解孩子對哭的需要。如孩子摔倒哭泣,只需摟著他,聽他哭。等他哭夠了,重新感到安全和自信時對他說,「你剛才摔倒的地方有水」就足夠了。

孩子也能自信地回答:「下次我會小心一點。放心吧!

」飲食不責

吃飯時,小威順手把筷子插在公尺飯上。爸爸一巴掌把筷子拍掉,「不是告訴過你,筷子不可以插在公尺飯上嗎?」小威一癟嘴,哭了出來。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城市少年兒童生活習慣研究」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孩子在吃飯時捱過父母批評。隨著生活節奏加快,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一日三餐,尤其是晚餐,成了一家人碰面的難得的機會。

看到或突然想起孩子有什麼問題,便「抓緊時間」教育。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食慾,導致脾胃虛弱,而且邊吃邊哭容易將食物誤吸入氣管裡,引起嗆咳。此外,還會破壞寧靜的家庭時光,讓孩子覺得和父母吃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造成心理壓抑,加深隔閡。

所以,父母要把餐桌營造成交流感情的樂園,讓孩子回憶一天中愉快的經歷,享受互相陪伴的樂趣。如果孩子犯錯誤,家長有話要說,可在飯後找時間,慢慢教育引導。

疾病不責

6歲的洋洋一連三天高燒不退,媽媽急得不得了,帶他去打針。可針還沒有扎進去,洋洋就大哭起來。媽媽心煩意亂地說:「哭什麼!一點都不像男子漢,媽媽都替你丟臉!」

生病是孩子最脆弱的時候,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溫暖。若此時責罵他,哪怕是出於心疼,都會讓他更悲傷,影響**。所以,不管陪孩子看病時多著急,家長都要給孩子最大的包容和關愛,不可因小事責備孩子。

此時,家長不妨從另乙個角度,實施「感同身受」教育,比如,可以趁機給孩子灌輸生病的具象概念:「生病就是這樣的感覺,疼痛、無力、吃不下飯……」還可以強化孩子的健康觀念:「生病了就不能吃好吃的,不能玩玩具,不能出去跟好朋友玩,你看弟弟,他沒有生病,玩得多開心。

所以,以後要好好照顧自己,讓自己少生病。」

愧悔不責

媽媽帶小天到小姨家做客。小天和妹妹玩著玩著,一把將她推倒。妹妹哭著跟幾位大人告狀,小天也跟過來,滿臉內疚地說:

「小姨,媽媽,我不該推妹妹,對不起。」但媽媽卻有點抹不開面子:「知道不該推還推,等我回家收拾你!

」有些孩子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在交往中很會照顧人,也非常懂事。但畢竟心智發育尚不成熟,難免頭腦一熱做錯事。他們此時已經很內疚了,也會主動道歉,可家長如果不依不饒,繼續批評訓斥,就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一種道不道歉都要挨罵的體驗,可能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布森博士說:「有幹百種方法可以讓孩子失去自尊心,但重塑自尊卻是乙個緩慢而困難的過程。」聰明的家長會及時表揚孩子知錯就改,同時也簡單地強調類似的錯誤不可再犯。

這樣會消除孩子的內疚感,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態度更加積極樂觀。▲

歡慶不責

鵬程被選上班長,爸爸媽媽請朋友們下館子慶祝。孩子被眾人一通表揚,有點飄飄然,行為失態。這時,爸爸突然臉色大變:

「不准跟叔叔沒大沒小!當上班長就了不起?」在孩子特別高興時,父母突然嚴厲的責備會使孩子的情緒產生巨大波動。

著名教育專家關鴻羽教授指出,批評是一種負強化法,批評的時機不對,只能是「家長出了氣、孩子不服氣」,起不到效果。父母要正確對待孩子的成敗體驗,在其獲得成績時予以表揚。即使孩子此時犯了錯,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就不要掃興。

不妨輕描淡寫地提醒一下,或者裝作無意地把孩子拉過來,中止錯誤行為。

暮夜不責

有些父母開完家長會,或下班知道孩子犯了錯,回家便教育孩子,甚至逼其熬夜寫檢查。還有些父母,秉承教育孩子要有「時效性」這一信條,即使孩子晚上犯了錯,也要事無鉅細、一五一十地把道理說清楚,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苦心。

然而,睡前責備孩子,不僅會讓孩子的心理處於壓抑和緊張狀態,難以入睡,影響其體力與腦力的恢復,而且還會因睡眠不足而影響生長發育。因為生長激素在入睡約2小時後分泌達到峰值,幾乎佔到一天分泌量的一半。此外,孩子精力有限,雖想睡覺,但懾於家長的威嚴,也會說「聽見了」,其實「左耳進,右耳出」,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如果孩子晚上犯錯,家長不妨點到為止:嚴肅地跟孩子說明錯誤的原因、性質等,並告知「今天太晚了,先睡覺,睡前不妨自己反思一下」,切莫嘮叨。

幫助家長轉變育子方法

李洛泉案例 李x,本校六年級學生,男,12歲,機智過人,討厭學習,經常撒謊,不受同學們喜歡,是所有任課教師的心病,基本是在教師和家長的呵斥中成長起來的。因父母比較忙,李x由爺爺帶大,直到上學,父母才把他從爺爺那裡接回到自己身邊,因此李x與父母的感情基礎不太好。相反,即使回到父母身邊,他對爺爺 奶奶常...

讀書育子心得

讀了學校發的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這本書以後,的確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回憶一下我的教育方法真是很有問題。就第乙個問題來說 該不該打孩子 女兒從小是我乙個人帶大的,難免有些心裡煩燥,所以她挨打是經常的事,看了書以後,使我認識到打孩子的確不對 女兒雖然當時怕了,但是過後仍舊犯同樣的錯沒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

我的育子經驗

記得君瑤剛剛開始上學的時候,為了督促她的學習,每天都十分刻意地翻看她的作業,詢問她每天上課的情況。並且,十分關注她每次的測驗成績,如果發現沒有得滿分,就會把她叫到身邊,強迫她一起總結沒有的得滿分的原因,並要求下一次必須得滿分 直到後來的一次測驗後,我才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記得那次是一次語文測驗,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