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教師志願者培訓《第二語言教學法理論

2021-03-04 09:58:44 字數 5321 閱讀 8447

第二語言教學法理論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

前乙個「法」指的是教學規律,或稱之為方**,又可成為教學法(methodology);

後乙個「法」,指的是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技巧。

我們這裡要講的是對外漢語的教學規律、方**、教學法理論。

對外漢語的教學法理論是借鑑第二語言教學法理論而發展起來的。

三種不同的語言理論

一是結構主義,該流派將語言看作是由結構上相互聯絡的單位組成的,用來表達一定意義的結構系統。語言學習的目標被認為是掌握該系統中各種成分,即音位、語法單位、語法和詞彙。

二是功能主義,該流派將語言看作是表達功能意義的載體。該理論強調語言的語義和交際特點而不是語言的語法特徵。

三是「互相作用理論」,該理論將語言看作是實現人際關係和進行個人之間的社會交往的工具,語言教學通過交流和互動的模式進行。

歷史上的每一種教學法流派除了以一定的語言學理論為依據外,也總是以一定的心理學理論為基礎的。就第二語言教學而言,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對學習理論的影響最大,從而也對一些教學法流派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行為主義心理學

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人類行為都是後天習得的,環境決定了乙個人的行為模式,認為查明了環境刺激與行為反應之間的規律性關係,就能根據刺激預知反應。該理論成為了對聽說法、視聽法、程式教學法等教學法流派的心理學理論基礎。

但行為主義心理學否認意識,反對內省,只研究人的行為,對人的行為採用客觀的實驗的方法,片面強調人與動物共有的外顯行為,這些固有的弱點使它在上世紀50年代以後逐漸衰落。

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強調先天因素對語言習得的影響,認為語言規則和能力的習得有一套既定的程式,教學的目的主要是提供合適的環境和條件讓這種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認知心理學是認知法教學流派的理論基礎。

人本主義心理學

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的是人際關係和個人情感因素對語言能力習得的影響,認為語言學習中,最重要的是學習環境和氣氛,學習者只有在放鬆和協調的狀態下才能有效地學習和掌握語言或其他知識。該理論成為諮詢法、默教法等教學法流派的理論基礎。

不同的教學法流派

語言教學界發展出了幾十種不同的教學法流派,其中影響較大的有語法—翻譯法、直接法、閱讀法、聽說法、口語法、情景教學法、暗示法、沉默法、全身反應法、社團學習法、自然法、啟示法、認知法、交際法、綜合法等等。

一、直接法(direct method)

時間:19世紀後半葉西歐

代表人物:[德]貝立茲 [法]古安 [英]帕莫·艾蓋爾特

心理學基礎:聯結主義心理學強調語言與客體的直接連線;語言學基礎:結構主義語言學

主要特點:

1、直接聯絡的原則

2、以口語為基礎的原則

3、句本位原則

4、以模仿為主的原則

5、借助直觀手段的原則

主要優點:

1、打破語法——翻譯法一統天下的局面,開創了新路子。

2、利用直觀手段(實物、**等)進行教學,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性。

3、注重口語教學,重視活語言,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4、不使用學生母語,有利於培養學生用目的語思維的能力。

5、採用「句單位教學」,有助於學生自如地運用外語。

6、注重語言實踐,有利於學生語言習慣的形成。

缺點: 1、把幼兒習得母語和**學習第二語言混為一談,忽視了各種年齡學習者的認知特徵,尤其是成年人學習第二語言的特點和認知優勢。

2、過分強調模仿、熟記、活用而忽視了語言規則、語法的作用,忽視學生的認知能力,導致學生對許多語言現象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適當給出規則的學習方式。

3、完全摒棄學生母語,忽視其積極意義,有時反而影響學生對目的語的理解。

4、對讀寫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

直接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

1、直接法總體精神的影響

(1)直接用漢語教授漢語

(2)運用於漢語短期速成教學中,強調句本位原則。

句型教學經典教材《漢語會話301句》(北語,2023年)

(3)運用於漢語長期進修教學中,針對部分僅要求會開口說漢語的學習者,重視模仿、重複和口語操練。

(4)運用於漢語教學課外輔導中,滿足部分社會學習者開口說漢語的需求,重視口語教學,一對一或一對幾的小小班教學,天天上課。

2、直接法運用於漢語口語教學中:

不翻譯而演示

不解釋而做動作

不講演而問問題

不模仿學生的錯誤而糾正

不說單詞而說句子

教師少說而讓學生多說

不使用教科書而使用教學計畫

使用正常語速

說話自然

教學進度要適合學生接受能力

3、直接法運用於漢語綜合課教學中:

學生大聲朗讀

教師糾正錯誤

然後讓學生重複整個句子

一課完成後

教師問5個問題,讓學生回答

然後讓學生同樣問5個或更多的問題讓教師回答

教學案例分析

見word

二、聽說法(audiolingual method)

產生時間:20世紀40-50年代二戰時美國訓練士兵所用方法

代表人物:[美]弗里斯埃比拉多

語言學基礎:結構主義語言學強調先搞清語言的結構;

心理學基礎:行為主義心理學刺激——反應——強化

主要特點:

1、以句型為中心,語言材料按照句子結構特點排列成乙個句型,乙個接乙個,一次教乙個。

2、新課內容以對話形式展示。

3、聽說領先,重視語音,尤為重視語調。教學的自然順序安排為先聽說,後讀寫,以刺激—反應學說為依據。

4、用模仿、重複和記憶的方式學習,以便養成習慣。

5、對比外語和母語的語言結構,從而確立教學要點,並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6、很少過根本沒有語法解釋,語法教學歸類性類推和比較分析,而不是靠演繹性解釋。

7、詞彙嚴格控制,而且通過上下文學習。

8、大量使用錄音、語音實驗室和視聽裝置。

9、課堂教學活動主要是對話和句型操練。允許教師使用極少量的學生母語。

10、對正確答案立即予以強化,盡力防止學生出現錯誤。

優點 1、重視聽說訓練,有利於學生發展聽力理解和口頭表達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形成比較自然的語音語調。

2、重視句型學習,強調外語教學的實踐操練,形成了包括替換、轉換、組合、擴充套件等形式的句型操練體系,有利於外語習慣的形成。

3、通過結構對比,有利於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編排及教學時間的分配及測試內容的選擇,有利於教學難點的確定。

4、不完全摒棄學生母語,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

5、學生由於參加語言的積極使用,在開始階段一般來說積極性較高。

缺點 1、過分強調機械性訓練,忽略了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及活用語言能力的培養,即使熟記了句型,在實際交際場合卻不能得當運用。

2、過分強調語言形式(結構),忽視語言的內容和意義,導致課文和對話中有的語言不自然、不真實,其結果學生知其句子結構,卻不知其意義。

3、過多的模仿—記憶、單調的句型操練,導致學生不能充分理解語言規則,容易產生厭煩情緒。

4、以教師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

5、語、文分家,過分強調了聽說,學生口語較好,但閱讀、寫作能力較差,知識面較窄,缺乏後勁。

聽說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

1、聽說法主要精神的影響

(1)聽說領先

(2)對話和句型操練

(3)母語與外語的對比,及時糾錯

(4)強調模仿、重複、記憶

(5)大量使用錄音裝置

2、聽說法可以運用於對外漢語綜合課教學中

陳賢純《漢語強化教程》——《句型課本》(北語,2023年)

3、聽說法的教學步驟

(1)模仿。生詞乙個乙個地展示,每個詞學生都要重複兩次,句子的教法相同。

(2)重複。學生聽到乙個句子後立即重複兩次。複述時不能看書,教師也不給示範。

(3)翻譯。教師說句子,要學生翻譯成自己的母語。

(4)輪流、替換。學生輪流說句子,第二遍要求替換句子的某些詞語。

(5)完成句子。要求學生補上所聽句子中空缺的詞,然後重複一遍。

(6)對話練習。對話較短,但要完整。教師先跟第乙個學生對話,然後讓第乙個學生再跟第二個學生對話,同時改換角色。

(7)轉換句型。對聽到的句子進行否定、疑問、時態、情態、語態或體貌等方面的轉換。

教學案例分析

見word

聽說法運用於漢語聽說課中

(1)學生首先聽一段含有作為課文要點的結構的對話(教師讀或放錄音),學生個別或齊聲朗讀。教師注意其發音、語調和流利程度,發現錯誤,立即糾正。對話後讓學生慢慢地一行一行地背誦。

如果有必要,可以每句分成幾個短語。齊聲朗讀對話時,可由一半學生扮演其中乙個說話者的角色,另一半學生扮演另乙個說話者。這個階段學生不得看書。

(2)通過改變主要單詞和短語,將對話改編成適合學生興趣和特點的形式,然後由學生進行角色表演。

(3)從對話中選擇某些重要結構進行各種各樣的句型操練。先集體,後個別。這個階段雖可做些語法解釋,但應嚴格限制。

(4)學生可以開啟書本,進行與對話有關的閱讀、寫作和詞彙練習。基礎階段的寫作主要是模仿,即寫出剛剛操練的句子等。隨著程度的提高,可對所學結構做適當改變,或進行命題作文,這將有助於學生的語言使用。

(5)在語言實驗室進行一些其他形式的補充練習。

三、交際法(***municative approach)

時間:20世紀70年代西歐

代表人物:[英]威爾金斯亞歷山卓威多森 [荷蘭]范埃克

語言學基礎:社會語言學功能語言學

心理學基礎:人本主義心理學

主要特點 :

1、交際法的語言學習理論原則:

(1)交際原則:即涉及交際的活動可以提高學習的效果。

(2)任務原則:即用語言完成有意義任務的活動可以提高學習的效果。

(3)意義語言:即對學習者有意義的活動有利於學習過程。

2、以語言功能為綱,把培養熟練的交際能力作為教學目的,把言語交際作為全部教學的出發點,強調語言的意義和得體性,使學習者掌握他所需要的所有語言功能和形式,學那些在實際生活中有用的、必需的內容,針對不同的學習者的需要加以安排,這樣出現了專門用途外語的概念。

3、「交際能力」

四種能力組成:語言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語言策略能力

4、交際法與聽說法對比的特徵

語言的意義壓倒一切

情景化是乙個前提

對話以交際功能為核心,通常不需要記憶

語言學習是學習交際

有時操練,但不重要

一開始就鼓勵交際

需要時容許使用一些母語及翻譯

教學順序由能保持興趣的內容、功能或意義決定

學生通過無數次的「試錯」創造語言

流利和可接受的語言是基本目標

開展實際的交流和真實的交際

教師不知道學生將要說什麼

內在的動機來自對語言交際內容的興趣

力求教學過程交際化

5、三個教學步驟

接觸所展示的語言材料

漢語教師志願者教學體會

棉蘭,第一次聽學校老師提到這個名字時,莫名的感覺美麗。也許是上天眷顧我,也許我和她之間的緣分真正開始了,我恰恰被分配到了棉蘭。到達時,是晚上。與海口不一樣,這個熱帶城市的夜晚顯得有點沉寂。從飛機場到學校的路上,車窗外飛馳而過的汽車裡彷彿藏著一雙雙陌生的眼睛在盯著我,讓我有種 入侵 他們家園的罪惡感。...

第二語言教學中常見的資料收集方法

作者 宋晶 赤峰學院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第11期 摘要 使用資料收集方法便於大量收集關於教授者和學習者的資訊資料,訪談與調查問卷都是省時 省力收集用於提公升教師授課水平資訊的最常用的方法。再者,反思日誌使得教師可以獲悉學生的學習感受和經歷。關鍵詞 資料收集方法 訪談 問卷調查 反思日誌 ...

志願者培訓第二課

志願者培訓第二課 志願服務的概念 價值和意義 發表時間 2009 08 04 10 49 瀏覽次數 1833 志願者 英語volunteers 是乙個沒有國界的名稱,指的是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為改進社會而提供服務 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神的人。在西方較為普遍的觀點是 志願者是職業之外的 不受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