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6《教育技術導論》期末考試指導

2021-03-04 09:55:30 字數 4939 閱讀 8361

一、考試說明

(一)說明

考試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考試形式為閉卷。

(二)考試題型及各題型所佔分數和相應答題技巧

1.名詞解釋(每題5分,3題,共計15分)

答題技巧:回答講義與課件中對該名詞的解釋即可。

2.填空(每空1分,25空,共計25分)

答題技巧:嚴格按照講義與課件知識點回答。

3.簡答(每題10分,共3題,總計30分)

答題技巧:只答出與問題相關的重要知識點(即講義與課件中的知識點)即可,無須對每一點展開闡述。

4.論述(每題15分,共2題,總計30分)

答題技巧:除了結合題目給出重要的知識點外,還要再此基礎上對知識點加以擴充套件闡述。要有自己的觀點,言之有據,論之有理。

二、重點內容

第一章教育技術的發展簡史

第二節視聽教學方法的發展和依靠教學資源的思想與**輔助、傳播教學模式的形成

1.戴爾的「經驗之塔」

「經驗之塔」把人們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各種經驗,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為3大類:「做」的經驗、「觀察」的經驗和「抽象」的經驗。

2.視聽教學方法

視聽教學方法是一種以視聽裝置和相應的軟體為輔助手段的教學方法。

第三節程式教學方法的發展和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個別化、個性化教學模式的形成

1.程式教學法的要素

小步子的邏輯序列;積極地反應;資訊的及時反饋;自定步調;減少錯誤率。

2.程式教學模式

(1)直線式程式模式

(2)分支式程式模式

第四節系統化設計教學方法的發展與系統設計思想和教學過程設計模式(教學系統方法)的形成

1.系統化設計教學方法

系統化設計教學是一種系統地設計、實施和評價學與教全過程的方法,亦稱作為教學系統方法。

第三章教育技術的概念、性質和範疇

第一節基本概念的涵義

1.現代教育學中教育的狹義和廣義兩種概念。

教育區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概念。凡是一切增進人們知識、技能、身體健康以及形成和改變人們思想意識的過程,統可歸之於這種廣義的教育。狹義的教育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影響,以使受教育者發生預期變化的活動。

2.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

從教育的各個定義中可以看出,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

第二節教育技術概念的演化

1.教育技術概念的演變過程

視聽教學→軟體的製作、開發和利用→系統方法的引入,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教育技術概念的演變經歷了軟體、硬體和潛件三個階段。

第三節教育技術的定義

1.aect94定義

教學技術是為了促進學習對有關的資源與過程進行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

2.教育技術的基本指導思想和實踐方式

所以美國學者把教育技術應用於解決教學問題的基本指導思想概括為:以學習者為中心,依靠資源和運用系統方法三個概念的整合應用。其基本的實踐原則是首先要確定問題,弄清所要解決的問題的本質,然後根據問題的實質來研究、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

其操作程式是按照系統方法的程式和步驟來操作實施。把操作過程分為六個步驟,即鑑定、設計、選擇、實施、評價和修正與推廣。亦可概括為二個基本環節,鑑定問題和解決問題,即首先要確定要解決的是什麼性質的問題或需求,然後再根據問題的性質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四節教育技術的範疇

1.教育技術的目的是促進、影響並完成學習。

第六節教育技術學的學科性質

1.教學技術學的學科性質和特點

(1)教育技術學是教育科學領域中的分支學科

(2)教育技術學是教育研究中的技術學層次的學科

(3)教育技術學是方**性質的學科。

第五章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研究的目的與物件

1.教學技術的研究目的:促進、影響並完成學習

2.教育技術的研究物件:過程和資源(aect94定義)

過程和資源是教育技術的研究物件。過程就是用於產出和指導特定學習結果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動,是乙個包括輸入、行為和輸出的序列,包括了設計和傳遞過程。過程通常是程式化的,但不總是這樣。

資源是支援學習的資料**,或資料庫,它包括支援系統和教學材料與環境。但資源並非僅指用於教學過程的裝置和材料,它還包括人員、預算和設施。可以說它包括了一切有助於個人有效學習和操作的因素。

第二節教育技術的理論基礎

1.教育技術的理論基礎:

客觀主義或經驗主義的感覺論;傳播理論;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系統科學理論--系統觀、系統理論、系統方法

2.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

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以教師/教為中心→以學生/學為中心。

3.貝羅模式的構成要素

貝羅模式由四個要素構成,即信源、資訊、通道和受播者。

第五節教育技術學的知識體系

1.教育技術學的定義

教育技術學是以教育科學的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傳播理論和系統科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過程的客觀性、可再現性、可測量性和可控制性,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系統科學的觀點與方法,在分析、確定目標的前提下,探求提高教學效果的技術手段和教學過程優化的理論、規律與方法,是一門新興的教育分支學科。

第六章教學**的概述

第一節教學**的基本概念

1.教學資源的定義

教學資源可以理解為一切可以用於教育、教學的物質條件、自然條件、社會條件以及**條件。

2.**和教學**

**指從資訊源到受信者之間承載並傳遞資訊的載體或工具。

以傳遞教學資訊為最終目的的**被稱為教學**。

3.教學**在教學中的作用

(1)有利於教學標準化

不同的教師在講授相同的學科內容時常常使用不同的方法,課堂教學的組織也往往因人而異。使用教學**進行教學時,相同的資訊傳遞給所有的學生,以供他們進一步學習、聯絡和應用,上面那種課堂教學組織的「無序」將會大為減少。這對於規範教學,從而實現標準化教學是大有益處的。

(2)有利於形成興趣化教學

教學**具有引起注意的因素,例如,生動的畫面和形象、動畫、特技效果、聲音效果、清晰的資訊等,都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使過去那種枯燥乏味的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從而實現興趣化教學。

(3)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大部分**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習者呈現和傳遞較大量的資訊,學習者容易接受和理解。特別是應用精心設計的教學**軟體進行教學,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4)有利於實施個別化學習

配有個別化學習教學軟體的教學**,可以為學生的個別化學習提供方便條件,學生可以自己決定學習的進度、時間和地點,從而更加方便。當學生直接通過教學**進行學習時,教師就有更多的機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加強指導,這更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

(5)促進教師的作用發生變化

有效地使用教學**可以減輕教師教授教學內容和技能的負擔,教師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用於對學生的研究分析和課程內容的分析以及教學材料的設計上,而且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成為學生的諮詢者和指導者。

(6)有利於開展特殊教育等作用。

身體殘疾的學生,由於其身體條件限制,應當接受特殊教育。選擇使用適當的現代教學**,根據身殘學生的特殊情況,將教學調整和設計到最佳狀態,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使用專門設計的教學幻燈、投影教材來訓練聾啞兒童說話,充分利用它們的視覺感官進行教學,可取得很好的效果;又如,視力殘疾的學生,他們同外界交往主要靠聽覺與觸覺,可以通過加強他們的聽力訓練,提高其聽力技能以便今後更好地學習與生活。

4.教學**的特性

教學**有傳播性、表現性、固定性、重複性、可控性和參與性等共同特性。

5.教學**使用的符號系統

分為語言符號和非語言符號兩大類,也可分為數序符號、形狀符號和模擬符號三種類別。

6.**的分類

可以根據教學**的製作技術,把**分為基於印刷和視覺技術的**、基於視聽技術的**、基於計算機技術的**和基於整合技術的**四個方面的技術。

第二節教學**的發展歷史

1.教學**的各個發展階段

語言**階段→文字和印刷**階段→電子傳播**階段

第三節教學**的理論研究

1.選擇教學**的依據

根據教學目標、教育內容、教學物件、**特性、教學條件

第七章教育系統設計

第一節概述

1.教育系統設計的基本含義

教育系統設計是以系統觀、系統理論為指導,以系統方法分析教育、教學問題,在需要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目標,應用系統分析方法來設計教學系統、建立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的方案、評價試行的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一整套理論和方法。

2.教學設計的要素

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分析教學物件、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開展教學評價。

第二節教學設計

1.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式

綜合前面介紹的模式型別和其他模型,我們可以總結出模式的基本組成部分,它們是教學設計過程的共同特徵要素。這些共同特徵要素可以構成一般的教學設計過程模式。其中學習者分析、目標闡明、策略制定和評價構成教學設計的四大基本要素。

這裡應強調說明的是,我們認為地把教學設計過程分成諸多要素,是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分析,並發展和掌握整個教學設計過程的技術。因此,在實際設計工作中,要從教學系統的整體功能出發,保證「學習者、目標、策略、評價」四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間相輔相成,產生整體效應。

表7-1 模式的基本組成部分

圖7-4 教學設計過程的一般模式

第九章集體教學與視聽**傳播

第一節概述

1.集體教學的含義

集體教學主要指在傳統的學校班級教學的基礎上由於視聽**技術的引入而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型。

3.集體教學中視聽**選擇的一般原則

(1)教學**的特性

(2)學習成果的型別

(3)教學活動

(4)學習者的特點

(5)實際因素

第十章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個別化教學模式與方法

第一節概述

1.個別化教學的含義

個別化教學是一種適合個別學習者需要和特點的教學。學生個別地自學,在方法上允許學習者自定目標、自定步調、自己選擇學習的方法、**和材料。

2、個別化教學的優缺點

0026《教育技術導論》期末考試指導

一 考試說明 一 說明 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考試形式為閉卷。二 考試題型和各題型所佔分數及答題技巧 1 名詞解釋 每題5分,共20分 答題技巧 回答講義與課件中對該名詞的解釋即可。2.填空題 每空1分,共20分 答題技巧 直接在空格處填上正確答案。3 簡答題 每題10分,共30分 答...

教育技術期末考試主觀題

簡答題 10 從以下 10 題隨機抽取一道 1 結合1994定義和2005定義,教育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記得結合 教育技術作為交叉學科的特點將日益突出 教育技術將日益重視實踐性和支援性研究 教育技術將日益關注技術環境下學習心理研究 教育技術的手段將日益網路化 智慧型化 虛擬化 2.談...

近代測試技術期末考試複習

x射線基礎 產生x射線基本條件 產生自由電子 加速電子使其高速定向運動 在電子運動路徑上設定障礙物使其減速。x射線的本質是一種電磁波,它具有波粒二象性。波動性 x射線以一定的頻率和波長在空間傳播,在傳播過程中能發生干涉 衍射現象。粒子性 x射線是由大量以光速運動的粒子 光量子 組成的粒子流,具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