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專案成本管理

2021-03-04 09:55:29 字數 4749 閱讀 9500

★專案成本管理:在規定的時間內,為保證實現專案的既定目標,對專案實際發生的費用支出所採取的各種措施。

★案例研究:「佩頓公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問題:1.這一案例中的基本問題是什麼?

2.是誰的錯誤?

3.如何應付這一困難?

4.能否採用某種方法以避免這種錯誤的再次發生?

★專案成本管理內容:資源計畫編制、成本估算、費用預算和成本控制。

圖6一1專案成本管理內容結構圖

第一節資源計畫編制

一、資源計畫編制:確定完成專案活動需要各種不同的物質資源的種類以及每種資源需要量。

二、資源計畫編制的輸入依據

★ 工作分解結構圖(wbs): 工作分解結構確定了需要資源的專案組成部分,因此是資源計畫編制的基本依據。

★資源庫描述

※底層——專案環境資源:即通用的標準化的資源部分。

※中層——可重用的資源部分。可重用資源分為可以直接使用的構件、具有完全經驗構件、具有部分經驗的構件以及全新構件等四種軟體資源。

※頂層——資源柱頂端,是最主要人力資源。

★歷史資訊:是指在可能的情況下,應該使用以前類似工作所需要資源的歷史資訊。

★範圍說明: 包括專案合理性和專案目標,兩者都應該在資源計畫中明確地予以考慮。

★組織方針: 組織方針就是在資源計畫編制期間必須考慮到執行組織關於招聘人員。

例題:已知某專案的各個活動、標準活動時間、突擊施工時間、突擊施工成本、標準成本和成本梯度。

三、資源約束計畫

四、資源負載圖

資源負載圖可以用於反映隨著專案的進展,資源被消耗或被利用的情況,這裡的資源包括資金、勞動力、專用裝置等等內容。

該例中,資源只是就資金資源。假設每個活動由1人承擔,每人每天需要現金100元。各個活動計畫好了以後,通過計算每天實施的活動數,然後乘以現金需要量100元,便可以得到資源負載圖。

★ 兩種資源的負載表達出來。

「裝修房屋專案」

四、資源均衡與資源分配

1.工期約束下的資源均衡問題

假定某專案只使用一種資源(專業人員)。表中列出了這個專案的7個活動對資源的需求。

在中,假定該項目的資源使用率保持不變,那麼,總勞動日=每週需要的勞動日x活動持續時間。

圖8-2為該專案最早開始進度計畫的甘特圖,

圖8-3為與之相應的資源需求圖

從上面的兩個圖中可以看出,在專案的早期階段,最早開始計畫對資源的需求量最大。在該專案中,最早的3個星期,每週共需要17個工日。如果每週工作5天,那麼該專案在最初的3個星期中,每天需要17/5=3.

4個專業人員。專案經理可以通過安排加班、兩班輪換或者使用臨時工等方法,保證滿足每天對專業人員的需求。在該專案中,對資源的最低需求出現在第13周,每週只需3個工日。

因此,本專案的最早開始計畫使專案對資源需求的變化範圍很大,最高為每週需17個工日,最低為每週3個工日,變化範圍為17一3=14個工日。

圖8-4表示最遲開始進度計畫的甘特圖

圖8-5表示與之相應的資源需

由於進度計畫的確定影響著專案對資源的需求,所以,在該專案中,最早開始計畫圖與最遲開始計畫圖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從圖8-4和圖8-5中可以看出,在最遲開始計畫中,對資源需求的最高點從最早開始進度計畫的第1周到第3周,轉移到了第2周一第5周,並且資源使用的最大值也從每週17個工日減少到每週12個工日,最小值沒有改變,仍為每週3個工日,這樣,在最晚開始計畫中,該項目的資源需求的變動範圍減小到12一3 =9個工日。

資源均衡就是在專案的資源需求圖中,為了使各活動的資源需求的波動最小,對總時差或自由時差進行的再次分配。資源均衡是以比較穩定的資源使用率能夠導致比較低的資源成本這一假設為前提的。

2.資源均衡的一般操作步驟:

(1)計算各階段平均的工日數。在前面專案中,整個專案總共需要196個工日。由於該項目的工期是22周,所以,每週需要196/22 = 8.

9個工日,為方便起見,以每週需9個工日計。

(2)以最早開始進度計畫和非關鍵活動為依據,從那些具有最大自由時差的活動開始,逐漸推遲某個活動的開始時間。

在每一次變更以後,檢查重新形成的資源需求圖,使變更後的資源需求逐步接近計算的平均值。挑選資源變動最小的計畫作為資源均衡的結果。

活動⑤有活動中最大的自由時差,從活動⑤開始。把它的最早開始時間向後推遲3周,

在該專案中,通過有關圖形,可以看出活動⑤有6周的自由時差,是所有活動中最大的自由時差。因此,我們首先從活動⑤開始,把它的最早開始時間向後推遲3周,使其在活動②結束之後,再開始。這樣第1周一第3周的資源需求減少了5個單位。

各活動在不同的時間階段對資源的需求量見表8-2所示。

從表8-2中可以看出,資源需求的最大值是每週13個工日,最小值為每週3個工日。由於需求的最大值出現在該項目的第4周和第5周,並且

活動⑤具有更進一步向後推遲的潛力,所以,可以考慮將活動⑤安排在活動①完成之後再開始(推2周),以減少資源需求的波動範圍,節約資源。

側資源需求量表變為如表8-3所示。

從表8-3中可以得出,資源的最大需求量是12個工日(每週)發生在第1周一第3周;最小的資源需求量仍然是每週3個工日。該專案中,資源需求的變化範圍減少至12一3=9個工日。

活動②有2周的自由時差,把它向後推遲1周或者2周,其結果只能使第4周和第5周的資源需求量從每週8個工日,增加到每週12個工日,並沒有使該項目的資源需求的波動範圍減小。所以,不能將活動②作為第二個調整物件。

活動④,按計畫活動④將在第5周開始,如果將活動④的開始時間向後推遲1周。

表8-4新的資源需求量表

從表8-3中可以看出,資源需求的最大值仍是每週12個工日,但是,最小的資源需求量變為每週5個工日,所以,該專案資源需求的變動範圍減少至12一5=7個工日。這個變化範圍,同其他的調整方案相比,包括最早開始和最遲開始方案,是比較小的。從這個角度來說,

在該專案中,我們在不延長整個專案工期的情況下,做到了使資源需求的變化最小化,最大限度地達到了資源的均衡使用。

3.資源約束條件下的資源分配

在專案的進行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專案的乙個或者多個階段上,發生資源的需求超過了可以實際利用的資源的現象,同時,該項目的非關鍵活動的時差又不足以解決上述問題。

採取以下的幾種技術:

(1)用較低的資源使用量完成活動。這種技術只是對那些工期可以延長,用較少的資源就能完成的活動有效。如:

假定對於活動①和活動②來講,每週僅有11個工日可供利用,可以安排活動②每週3個工日,用4周的時間完成。

我們現在來研究一下前面案例中的活動②,假定對於活動①和活動②來講,每週僅有11個工日可供利用。活動①是關鍵活動,按計畫它要占用8個工日(每週),那麼,活動②每週只有3個工日可供利用。由於活動②總共需要3周x 4工日/周= 12個工日,所以,可以安排活動②每週3個工日,用4周的時間完成。

如果這個方案不能滿足要求,那麼,可以採取將活動②的工期延長為5周、每週3個工日的方案,來解決這個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這項技術對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都要有乙個資源的最小量的情況是不適用的。這種要求也可能是出於技術上的或者安全方面的考慮。

(2)分解活動。對於專案中,活動原有的邏輯關係變化影響不太大的清況,可以把某些活動分解成一些子活動。每週僅需要11個工日,將活動①分解成兩個子活動a1和b1

例如,在上面列舉的案例中,將活動①分解成兩個子活動a1和b1,,其中子活動a1在第1周和第2周實施;子活動b1被安排在中斷4周之後,再開始實施。這樣該專案就能夠在22週內完成,而每週僅需要11個工日。這項技術對於那些可以進行活動分解,並且分解後的各子活動之間的時間間隔相對較短的專案來說,是非常富有吸引力的。

運用這項技術,可以保證某個活動,在它的第乙個子活動順利完成之後,仍按原有的計畫來進行。也就是說,第二個子活動不對原有的邏輯關係產生影響。

(3)調整網路。當網路只是以結束到開始的邏輯關係為基礎時,引入其他型別的邏輯關係,將有助於對有約束的資源進行管理。

例如,如果我們用開始到開始的邏輯關係代替結束到開始的邏輯關係,就有可能消除由於資源的缺乏而造成的延誤。專案管理人員通過認真分析活動之間的真正的邏輯約束並且運用各種型別的邏輯關係來模擬這些約束,就可以解決專案中存在的一些矛盾。

(4)使用可以更換的資源。

這個方案適用於某些資源,例如,分包商和勞動力機構都是額外的勞動力**。當然,這樣做的成本可能相應高一些,所以,最合適的方法就是把費用超支與進度拖延相比較,加以協調考慮。

(5)延長工期。如果上面介紹的這些技術或方法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話,只能延長專案中的乙個或幾個活動的總時差,這將最終導致整個專案的延期完成。

「假設該項目的資源約束為每週11個工日」

為了能確切地說明這一點,我們仍然以前面的案例為例。假設該項目的資源約束為每週11個工日,因為活動①占用了11個工日中的8個工日,所以,活動②只能在活動①完成之後再開始。活動②的緊後活動是活動④,這種邏輯關係導致了活動④、活動⑥以及活動⑦的延期完成。

如圖8-8和圖8-9所示。

有意思的是,在圖8-8中最高的資源需求量是每週10個工日,因此,在該專案中,使用的資源從每週11個工日減少為每週10個工日,而資源使用量的減少,並沒有改變資源約束為每週11個工日的計畫。如果進一步的將該。

專案的資源約束減少為每週9個工日,那麼將導致專案完工日期再次向後拖延到29周。

因為根據安排,活動③、活動④和活動⑤是同時進行的,它們總共需要10個工日(每週)。這種情況下的甘特圖和資源需求圖,如圖8-10和圖8-11所示。

由於活動⑥對資源的需求量是每週9個工日,所以,在該專案中,不可能將所使用的資源量再減少到每週9個工日以下。表8-5說明了專案的資源使用量與專案工期的關係。其中,

5.資源使用率:是指資源的使用時間的比率。例如,某專案的工期為22周,每週可以使用12個工日,則總共有12工日/周x 22周= 264個工日。

由於在22周的時間內,用於完成該專案所有活動的資源只有196個工日,因此,這種資源的使用率為196/264=0. 74。

第五章成本

一 單項選擇題 1 在長期中,下列成本中哪一項是不存在的 a.可變成本 b.平均成本 c.機會成本 d.隱含稱本 2 長期總成本曲線是各種產量的 a最低成本點的軌跡b.最低平均成本點的軌跡c.最低邊際成本點的軌跡d.平均成本的軌跡 3 如果乙個企業處於規模報酬不變階段,則lac曲線是 a.上公升的 ...

第五章成本論

廠商 生產者 行為理論之二 一 成本的概念 1 廠商的生產成本 生產一定產量時所支付的費用。取決於兩個基本因素 產量q和各種生產要素的 p。2 生產成本 經濟成本 隱成本 顯成本 顯成本 explicit cost 會計學的成本,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購買或租用所需要的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隱成本 i...

第五章成本理論

一 選擇題 1 由企業購買或僱傭任何生產要素所發生的成本是指 顯性成本 隱含成本 固定成本 可變成本 2 邊際成本是指 總成本除以產量 平均成本除以產量 投入的生產要素每增加乙個單位增加的產量 增加生產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成本 3 不變成本是指 購進生產要素所支付的成本 即使停止生產也必須支付的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