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讀後感

2021-03-04 09:54:06 字數 1781 閱讀 9732

寒假時,閒來無事就去圖書館想找些書看,在一排書的最底下乙個找到了這本名為《看見》的書。之前也聽過這本書的大名,也聽說這本書賣的很火,但一直沒燃起看這本書的熱情。碰巧最近看了微博上很熱的乙個**——柴靜的《穹頂之下》,看完了之後對柴靜頓時有種佩服,所以就選了這本書看了起來。

我曾以為這不過是一部介紹乙個優秀的記者如何成長的書,是一本出入職場的心路歷程,然而令我始料未及的是,這本書很沉重,以致於我無法一目十行,速讀完成。從《看見》中,我看到了乙個能不斷地反躬自省,不求在體制內渾渾噩噩混一輩子的記者形象。柴靜的文字很好。

她的好,不是舞文弄墨那種好,而是好在內容:文字細密,資訊量大,像電影裡的長鏡頭,從從容容地白描,讓我猶如身在其中,感受當事人的情感,體會事件的本質,感悟人生的真諦,內心有太多無法言表的情感就那樣不斷的肆意翻滾著、流淌著。讓人能夠輕鬆的跟隨著她,一起進入乙個新層次,體會到一些更深刻的東西。

我就是在她踏實的文字中讀到如何認識自己的。

柴靜在書中引用了她在工作中的採訪新聞和事件,但她並不是在簡單的去描述這些片段,用這些片段去展示她的輝煌與榮耀,正如她自己所說,她試著盡可能誠實地寫下著不斷犯錯、不斷推斷、不斷重建的事實和因果。她在寫的,是自己這十年中走過的路,她自身的成長。柴靜在十年中探索著邏輯,有一天她懂了,於是有了自己認識事物的座標系。

正如她在序言中寫道:「要想看見,就要從蒙昧中睜開眼來。這才是最困難的地方,因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頭一樣成了心裡的壩。

」我喜歡的是「我關注新聞中的人」,人,常常被有意無意忽略,被無知和偏見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這些思維,就埋在無意識之下。無意識是如此之深,以至於常常看不見他人,對自己也熟視無睹。而要想看見不為人知的故事,看見幕後的辛酸,看見事實看見真相,就要從蒙昧中睜開眼來。

《看見》這本書一共有二十章,一章就是乙個專題的採訪。二十章,二十個故事。柴靜以乙個記者的身份向我們講述著她的經歷,那些社會邊緣的故事,記錄的不僅僅是社會,更是她的成長歷程。

然而帶給我們的是感動,也是沉重。這些故事並不是刻意挑選的標誌性事件,也不是描繪歷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聞報道裡面,他們只是那些留給了作者深刻印象的人。

正如柴靜所說「他們是流淌的,從我心腹深處的石壩漫溢出來,堅硬的成見和模式被一遍遍沖刷,搖搖欲墜,土崩瓦解。這種搖晃是危險的,但思想的本質就是不安。」

每個章節,每個段落,我都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一種力量——自省的力量。也就是自省,讓柴靜能夠在記者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而我,也從中學會了如何去面對自己,認識自己。

歸根結底,她在追求真實,她要「明白」,「真實自有萬鈞之力」;她還要建立真實——真實的從容的自我,不為了煽情而煽情,也不為了克制而克制。她要將人還原為人,而不是乙個概念或某種符號,以最謙卑的心態去了解、理解,去掉裝飾,關注細節,看見人與人之間,人與世界之間那個看不見的紐帶。這一切,都為我認識自己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與借鑑。

《看見》這本書教會我用客觀的、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問題。無論對我們來說是好還是壞事情,它都有不同的面,都有不同的問題存在,首先我們要像柴靜報道「非典」一樣,為了「真相」深入其中,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真正了解問題本身; 其次就像「藥家鑫」報道一樣,一件交通事故本身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性,但深層折射出的是現在家庭教育問題。所以,乙個事件產生,它深層折射的問題,它的源頭在**,我們還是要多問問、多思考。

跳出問題看問題,不衝動、不盲目、不求急,有時「慢」也是一種效率。

看完了柴靜的《看見》,讓我猶如身在其中,感受當事人的情感,體會事件的本質,感悟人生的真諦,內心有太多無法言表的情感就那樣不斷的肆意翻滾著、流淌著。也讓我越來越相信,做一名記者,不是無冕之王,不是站在時代潮頭,而是:不惹眼,不鬧騰,也不勉強自己,要做個落後於時代的人,凝視自己,凝視人心。

像柴靜說的,在這個鼓譟的年代,不是甘居尋常的人,聽不到這青綠的細流聲。

讀後感 《看見》讀後感

看見 讀後感范文三篇 學會獨立思考,可以表達思緒,但盡量不要偏激,能了解背後的本質,能包容別人的觀點,客觀的評價事物,最後找到不合理的邏輯並為之努力去修繕它我想這就是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由 第一篇范文看見讀後感 今天華東 華北很多地方下起了雪,我們這也是,上午的時候豆大的鵝絨般的雪花從天而降飄飄灑...

《看見》讀後感

鍵入文字 看見 讀後感 1000 字 看見 讀後感 柴靜作品讀後感 人,常常被有意無意忽略,被無知和偏見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這些思 維,就埋在無意識之下。無意識是如此之深,以至於常常看不見他人,對自己也熟視 無睹柴靜 看見 花了乙個週末的時間,讀完了柴靜的 看見 心裡的滋味很複雜。我曾以為這不...

《看見》讀後感

導讀 痛苦是財富,這句話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對痛苦的思考才是財富。大學以來,讀的書大多是老師布置的書目,鮮有自己自主選擇的書拿來讀。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書來讀,除了金庸的武俠,讀的最多的便是央視記者的書 請允許我叫他們記者,而非主持人 大學讀的第一本書便是白岩松的 痛並快樂著 於是在接下來的一年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