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第一學期知識點總結

2021-03-03 21:44:28 字數 4383 閱讀 7167

一、物質的性質、變化和質量守恆定律

1、兩種性質

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色態味、熔沸點、硬度、密度、導電性、溶解性、揮發性、吸附性(活性炭、木炭有吸附性)等

化學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性、鹼性、穩定性等

2、兩種變化:本質區別: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物理變化:這種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三態變化、揮發、吸附、蒸發、蒸餾、分餾、電燈發光、輪胎**、工業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等

化學變化:這種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燃燒、生鏽、氧化、火藥**、呼吸、光合作用、風化、乾餾等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徵是有其他物質生成;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澱

3、質量守恆定律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化學反應前後五個不變:物質總質量、元素種類、原子種類、原子數目、原子質量不變。

4、化學反應的基本反應型別: 化合反應:a + b + …… → m

分解反應:m → a + b + ……

氧化還原反應:

還原劑是得氧的物質:具有還原性--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

氧化劑是失氧的物質:具有氧化性—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

常作還原劑的物質有:h2 co c和金屬單質

二、物質的組成和構成

(一)分子和原子

1.分子的定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2、分子的性質: (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間有間隙

(3)分子在不斷運動

(4)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

3、原子的定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

4、原子的性質:同分子的性質一樣

5、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和原子的聯絡:分子和原子都能直接構成物質,分子只能由原子構成。

(二)元素

1、元素和原子團化合價:-2硫酸根so4 、-2碳酸根co3 、-1價硝酸根no3、

-1 氫氧根oh 、+1銨根nh4、

2、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

例: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3、元素的存在形態: 游離態存在於單質中

化合態存在於化合物中

4、 元素的分布:地殼中含量佔前三位的是:氧(o)、矽(si)、鋁(al)。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al)

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鈣

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水

大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生命的基礎元素是:碳

5、同素異形體:同種元素組成的不同單質。

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金剛石(c)、石墨(c)和c60

氧元素的同素異形體:氧氣(o2)和臭氧(o3)

6、元素符號.化學式的意義

元素符號: 表示一種元素 ; 表示該元素的乙個原子

例: o:表示氧元素 ;表示乙個氧原子

no:表示 n 個氧原子注:符號前加數字只具有微觀意義

金屬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符號:表示一種元素;表示該元素的乙個原子;還表示該元素的游離態單質

化學式:表示一種物質;表示一種分子;表示該物質的巨集觀組成;表示該分子的微觀構成

o2 : 表示氧氣;表示乙個氧分子;表示氧氣由氧元素組成;表示乙個氧分子由兩個氧原子構成

h2o : 表示水;表示乙個水分子;表示水由氧元素.氫元素組成;表示乙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乙個氧原子構成。

2o2 : 表示 2個氧分子

2h2o : 表示2 個水分子注:符號前加數字只具有微觀意義

典型數字意義

3o2 : 「3」 表示3個氧分子 「2」 表示1個氧分子裡有2個氧原子。

5h2o: 「5」 表示5個水分子2」 表示1個水分子中有2個氫原子。

三、物質的分類

1、 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 ( 注:各物質相互不發生反應)

純淨物:由一種物質組成。

混合物:由不同種分子構成 (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純淨物:由同種分子構成

例如: 純淨物:水、蒸餾水、冰水混合物、液氧、酒精、無水酒精、膽礬、石鹼、等

混合物:空氣、自來水、煤、石油、天然氣、水煤氣、大理石、石灰石、消毒酒精、生理鹽水、碘酒、鹽酸、所有的溶液和濁液等

2、 單質: 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氧化物: 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種是氧元素。如水、mgo、co2、fe2o3等。

四、物質知識

(一)、空氣

(1)空氣質素報告中的汙染指數包括: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是二氧化碳,引起酸雨的主要氣體是二氧化硫。

氮氣(n2)78%

氧氣(o2)21%

(2)空氣的組成及體積百分含量稀有氣體(氦氣he、氖氣ne、氬氣ar) ( 0.94% )

二氧化碳 (0.03% )

水蒸氣及其他雜質 ((0.03% )

(3)最早用實驗驗證空氣組成的科學家是拉瓦錫

(4)用紅磷燃燒來驗證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原因是:紅磷在空氣中能消耗掉氧氣且生成的產物是固體。)實驗現象:

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開啟止水夾後,水倒流入廣口瓶且體積約佔廣口瓶的1/5裝置漏氣

若實驗後測得水的體積小於1/5的原因紅磷不足,氧氣未消耗完。

裝置未冷卻到室溫就開啟夾子

(二)、水通電

(1)電解水 2h2o → 2h2↑+o2↑ (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

現象:兩電極產生氣泡,

v正極:v負極=1:2

水的組成: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氫氣的驗證方法: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乙個乾冷燒杯,氣體燃燒,有淡藍色火焰,燒杯壁上有小液滴生成。

(2)除水用濃硫酸,檢驗水用無水硫酸銅,看白色粉末是否變藍。

除水放最後除,檢驗水放前面檢驗

(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co2+h2o→h2co3 紫色石蕊變紅。

加熱:h2co3 h2o+co2↑石蕊又變成紫色。

檢驗水的反應原理:cuso4 + 5h2o→cuso4·5h2o白色粉末變藍。

生石灰投入水: cao+h2o→ca(oh)2 放出熱量

向反應後的液體中滴入無色酚酞,無色酚酞變紅。

(4)水的特性:反常膨脹、比熱容大、分散性

(5)水的淨化步驟:過濾、吸附(明礬)、消毒(cl2)

(三)、氧氣.

(1)氧氣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不易溶於水。液氧.固氧為淡藍色

(2)化學性質:氧化性(助燃性)

木炭完全燃燒:c+o2 co2 發出白光,放熱,生成的氣體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木炭不完全燃燒:2c+o2 2co

紅磷燃燒:4p+5o2 2p2o5 產生大量白煙

白磷自燃:4p+5o2 2p2o5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3fe+2o2 fe3o4 火星四射,放熱,生成黑色固體。

硫燃燒:s+o2 so2

在空氣中:發出淡藍色火焰,放熱,生成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在氧氣中:發出藍紫色火焰,放熱,生成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鎂帶燃燒:2mg+o2 2mgo 發出耀眼白光,放熱,生成白色粉末。

三種可燃性氣體的燃燒: 2h2+o2 2h2o

2co+o2 2co2

ch4+2o2 co2+2h2o

(3)氧氣的制法:

實驗室制法 :2kclo3 2kcl+3o2

(1).裝置注意事項:①酒精燈用外焰加熱 ②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入管底使試管破裂 ③鐵夾應夾在距試管口1/3處 ④導管伸入試管內1--2厘公尺

(2)實驗步驟:①連線裝置 ②檢查氣密性 ③裝入藥品 ④固定裝置 ⑤加熱 ⑥收集氣體

先將導管從水中取出 ⑧後熄滅酒精燈 ( 防止水倒流,使試管破裂。)

2h2o2 → 2h2o+o2↑

mno2 在兩個反應中都作催化劑,起催化作用

催化劑:改變物質的反應速度,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保持不變。

氧氣的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氧氣比空氣重

排水法----氧氣不易溶於水

氧氣的檢驗: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內,看是否復燃。

氧氣的驗滿: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看是否復燃。

工業制法:分離液態空氣(物理變化)

(四)、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工業制法:高溫煅燒石灰石caco3cao + co2↑

2、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大理石與稀鹽酸caco3+2hcl→cacl2+h2o+co2↑(不能用碳酸鈣粉末代替大理石,因為反應速度太快不利於收集;不能用硫酸代替稀鹽酸,因為生成微溶於水的硫酸鈣阻礙反應進一步發生,只能得到少量二氧化碳。不能用濃鹽酸,因為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導致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純。)

初三化學第一學期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 1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 結構 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2 物理變化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物質的形狀 狀態的變化屬於物理變化。3 化學變化 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過程中常伴隨的現象 發光 放熱 變色 放出氣體 生成沉澱,但出現上述現象的變化不一定是化學變化,必須根據有沒有...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知識點總結

7 化學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一 常用儀器及使用方法 一 用於加熱的儀器 試管 燒杯 燒瓶 蒸發皿 錐形瓶 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是 試管 蒸發皿 燃燒匙 只能間接加熱的儀器是 燒杯 燒瓶 錐形瓶 墊石棉網 受熱均勻 可用於固體加熱的儀器是 試管 蒸發皿 可用於液體加熱的儀器是 試管 燒杯...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一基本概念 1 化學變化 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 2 物理變化 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3 物理性質 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 顏色 狀態 密度 氣味 熔點 沸點 硬度 水溶性等 4 化學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 可燃性 助燃性 氧化性 還原性 酸鹼性 穩定性等 5 純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