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易混淆知識點總結

2021-03-04 09:43:17 字數 4025 閱讀 8700

1、核能

定義:由於原子核內部結構發生變化而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種類:聚變和裂變。

裂變:質量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的轟擊下**成2個新的原子核,並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如:鈾235在中子的轟擊下可以**成兩個新核(氪和鋇)。原子彈

鏈式反應用:中子轟出鈾核,鈾核發生裂變,放出能量,同時放出2-3個中子;放出的中子又可轟擊其他的鈾核,它們也發生裂變。這樣,裂變將不斷地自行繼續下去。這種現象叫做鏈式反應。

聚變:是質量較小的原子核結合成質量較大的新核,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由於聚變需要很高的溫度,所以又叫熱核反應。且聚變釋放的能量比裂變大的多。氫彈

目前,只有裂變可以控制。核電站就是利用核裂變放出的大量熱來發電的。其能量轉化過程為:核能→水和水蒸氣的內能→發電機轉子的機械能→電能。

核聚變與核裂變過程中都會放出射線: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這些射線如大量對人體等有害;如控制放射量就有很多用處:探傷,**腫瘤等。

優點:不會造成空氣汙染;燃料體積小,運輸與儲存都很方便;能量巨大等。

缺點:熱效率較低;投資成本太大,風險較高;存在安全隱患;核廢料需謹慎處理等。

2、新陳代謝

定義:狹義:生物體與周圍環境進行的物質交換。廣義:活細胞內進行的一切化學反應,即中間代謝。

動物體的新陳代謝包括五個階段:攝食、消化、吸收、中間代謝、排洩。

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兩方面的代謝過程。

同化作用:生物體從環境中攝取物質,經一系列的化學變化轉變為自身的物質的過程稱為同化作用。同化作用消耗能量。

異化作用:生物體內物質經一系列化學反應,最終變成排洩物的過程。異化作用產生能量。

合成代謝:生物體內由小分子物質轉化成大分子物質的過程,屬同化作用的範疇。

分解代謝:生物體內由大分子物質轉變成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屬異化作用的範疇。

能量代謝:任何物質的變化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生物體內能量的變化過程稱為能量代謝。能量代謝與物質代謝同時存在,不存在無物質代謝的能量代謝,也不存在無能量代謝的物質代謝

3、平衡螺母與遊碼在調天平平衡時的區別

測量前,調節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測量過程中調節遊碼使天平平衡。

4、密度的理解:ρ=m/v

密度是物體的特性,與物質的狀態、溫度、位置等無關,由物質本身所決定。如是特定的物質,其密度是一定的。

5、產生聲音和聽到聲音

產生聲音只需要物體有振動;聽到聲音需滿足三個條件:(1)有聲源(物體振動發聲)(2)有介質(3)能過聽的到

6、聲音三要素的區別

音調:聲音的高低(「粗」,「細」)。決定於振動的頻率。

響度:聲音的大小或強弱。決定於振動的振幅。

音色:聲音的特色(區別發聲體的依據)。決定於發聲體的材料與結構。

7、光的傳播

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均勻是指物質各部分完全相同。

光在真空的速度為3×108m/s,空氣中略小。

8、光的發射定律與折射定律

光反射定律: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

注意:只能說反射角等於入射角。光的反射一定改變了光的傳播方向。

平面鏡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正立,虛像。

鏡面反射與漫反射:(1)區別:前者光線反射的方向是特定的,後者向各個方向反

(2)共同點:都遵循反射定律。

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共面,法線居中,(空氣入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或(水入空氣)折射角大於入射角。

注意:光的折射不一定改變光的傳播方向(垂直進入,則光傳播方向不變)。

9、物體顏色

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物體反射的光的顏色決定,如白色反射所有的光,黑色吸收所有的光,紅色只反射紅光。

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透過去的光的顏色決定,如白色為透過所有的光,紅色為只透過去紅光。

10、近視與遠視

近視:像成在視網膜前。原因:晶狀體前後徑過長。矯正方法:凹透鏡

遠視:像成在視網膜後。原因:晶狀體前後徑過短。矯正方法:凸透鏡

11、慣性與慣性定律

慣性是物體的性質,慣性定律是物體的運動規律。

注意:(1)慣性不是力,不能將受到慣性作用,也不能與力等比較大小;

(2)只有大小,且只跟質量有關;

(3)一切物體一切情況都有慣性。

12、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

區別:前者作用在乙個物體上,後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共同點: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13、做功的判斷

三種不做功情況:(1)有力和通過的距離,但二者垂直(2)有力無距離(3)有距離無力

14、功率與機械效率

功率是指做功的快慢。機械效率是指能量的利用率或轉化率。二者沒有量上的聯絡:功率大不一定機械效率高,反之亦然。

15、電流方向與電荷移動方向

電流(電荷的定向流動)方向為正電荷移動方向。與負電荷移動方向相反。如在金屬導體中,電流方向與導體中電子移動方向相反。注意:在電源內部電流方向從正極到負極。

16、電阻公式r=u/i的理解

(1)這是導體電阻的計算公式(2)對同一段導體而言,u與i的比值是一定的。(3)r與u及i均無關,只跟導體的材料,橫截面積,長度及溫度有關。

17、絕緣體、導體及半導體

劃分依據:導電能力。導體:易導電;絕緣體:不易導電;半導體:兩者之間。根本區別:是否存在大量自由移動的電荷。

注意:導體與絕緣體沒有明顯的界限。他們在一定條件可已轉換(玻璃在溫度公升高時,可以變為導體)

18、虛像與實像

虛像:沒有實際光線在那匯聚,不能用光屏接收,可以用眼睛看到。(如平面鏡成像)

實像:有實際光線在那匯聚,能有光屏接收。(照相機照相)

19、串、併聯電路

串聯:把電路元件逐個順次連線起來的電路。(只有一通路,開關控制整個電路)

併聯:把用電器元件並列連線起來的電路。(有多條通路,開關有不同的功能)

掌握支點、支路、干路等概念。

特點:區別方法:⑴、電流法;⑵、節點法;⑶、去表法。

⑴、電流法(掌握):即從電源正極出發,順著電流的流向看電流的路徑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則所分的幾個分支之間為併聯,(分支前後有兩個節點)如果電流的路徑只有一條(無分支點),則各元件之間為串聯。此方法學生容易接受。

⑵、節點法(了解):沒經過用電器,導線再長都相當於乙個節點,觀察每個用電器兩端的端點確定它在電路中的位置。圖2、圖3是對各電阻的連線情況分析。

⑶、去表法(了解):由於電壓表的內阻很大,併聯在電路中時,通過它的電流很小,可忽略不計。

20、發電機與電動機

發電機:(磁生電)電磁感應現象。能量轉換:機械能轉換為電能。

電動機: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到力**動)。能量轉換:電能轉換機械能。

21、溫度、內能和熱量的區別

內能是物體內分子無規則運動所具有的能。跟溫度有關。在質量相同的同種物質中,溫度越高,內能越大。

溫度是物體的冷熱程度。是衡量內能大小的乙個依據。

熱量是乙個過程量。無過程就不能談熱量。談熱量就有傳熱。

22、實際功率與額定功率

實際電壓: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

額定電壓: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

實際功率:用電器實際工作是的功率。決定電燈的亮度。

額定功率: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功率。

23、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不能在溶解某物質的溶液。

不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某物質的溶液。

注意:(1)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一定大於不飽和溶液;

(2)但在同種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一定大於不飽和溶液;

(3)某物質的飽和溶液對另一種物質來說不一定是飽和溶液。

24、溶解度的理解

四要素:(1)一定溫度

(2)在100g溶劑裡

(3)飽和狀態

(4)溶質質量

注意:單位g

25、元素、分子、原子和離子

區別:(1)元素是巨集觀概念,其他三個是微觀概念;

(2)元素只有種類,沒有個數,其他三個可以講個數。

注意:在應用時要巨集觀對巨集觀,微觀對微觀,個數對個數,微觀夠巨集觀。

26、混合物、單質、純淨物、化合物

混合物:有兩種以上的物質構成。

純淨物:由一種物質構成。

單質:有同種元素構成的純淨物。(非金屬、金屬、稀有氣體)

化合物:有不同種元素構成的純淨物

初中科學基礎知識點總結

宇宙空間1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第一節四季的星空 1 星圖上的方位判斷 星圖上的方位 上北下南,左東右西。3 陽曆和地球公轉的關係 1 地球公轉產生四季更替的週期為365 2422天。2 陽曆日 月時間的依據 陽曆月份天數是依據四季更替的週期和地球繞日公轉的速度安排的。由於四季更替週期為365...

浙教版初中科學知識點總結 1

浙教版科學七上 第一章科學入門 一 科學在我們身邊 作為科學的入門,本節內容從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現象入手,通過對這些自然現象的疑問,引發學生的 興趣,從而理解科學的本質 科學是一門研究各種自然現象,並尋找相應答案的學科。觀察 實驗 思考是科學 的重要方法。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改變著世界,但是我們要辯證地...

第一單元易混淆知識點

必修1第一單元易混 易錯點辨析 一 貨幣和商品的關係 二 使用價值和價值的比較 區別 1 含義不同 使用價值是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2 屬性不同 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反映人和物的關係,它是具體的。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 本質屬性,它反映的是商品生產...